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秋冬季鸡病诱因 随着天气的不断变冷,养殖业也进入了比较困难的时期.其原因为气温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如何使鸡舍内的环境条件在寒冷季节保持相对稳定,从而保证鸡的正常生长,是肉鸡、蛋鸡养殖户十分关心的问题.此时,许多养殖户首先想到的是怎样给鸡舍保温,而忽视了通风换气的重要性.冬季常因保温而导致通风不良、舍内缺氧以及有害气体浓度过高.有害气体浓度高时,会刺激鸡的呼吸道黏膜发生炎症,对鸡的第一道免疫屏障造成损伤,病毒和细菌入侵气囊,易发气囊炎、心包炎、腹膜炎等病症;舍内缺氧易诱发肉仔鸡腹水症、猝死症等疾病.鸡舍往往因密封太严而通风不良,致使垫料潮湿,加之鸡的饲养密度较其他季节大,鸡群极易因供氧不足而出现腹水综合征;或者对鸡群排泄的粪便和潮湿的垫料不及时清除,致使鸡舍内氨气蓄积,浓度增大,导致肉鸡氨气中毒或引发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2.
去冬今春以来,部分养鸡户注意了防寒保温,而忽视了空气流通,或因密度太大,或因鸡粪不经常清理,造成了鸡舍内空气污浊。二氧化碳、氨气浓度过大,有害气体刺激侵害鸡的气管和气囔诱发支原体病、大肠杆菌病;有的育雏舍温度掌握不好,温  相似文献   

3.
由于鸡的呼吸、排泄以及生产中有机物分解而使鸡舍中空气增添了大气中没有或很少有的成分,其中主要是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一些异臭气体。因为它们对人、鸡均有直接毒害或因不良气味刺激人的感官而影响工作效率,所以统称为有害气体。特别是封闭式鸡舍,如果通风不良、卫生管理差、饲养密度大,这些有害气体浓度增大,就会影响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鸡舍的有害气体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冬季鸡舍通风不良,有害气体浓度过高等因素导致鸡舍内空气相对缺氧,在缺氧情况下,蛋鸡易发生腹水综合征,应引起高度重视. 1 发病原因 1.1 舍内缺氧 在寒冷的冬季,饲养者往往只注意给鸡舍保温而忽视了通风换气,同时加上饲养密度又较大,这样一方面造成鸡舍通风换气不足,有害气体(NH3、CO2等)及尘埃浓度严重超标,空气污浊、潮湿,氧气含量下降,形成一种缺氧的环境; 1.2 舍内相对缺氧 因气候寒冷,鸡体的基础代谢率升高,耗氧量增加,加重了相对缺氧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肉鸡呼吸道疾病一年四季常发,尤其冬春秋季多发,由于昼夜温差比较大或受寒流的袭击,没有及时做好防寒工作,加上鸡舍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舍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过高等,均可诱发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6.
鸡舍中有害气体的危害及其防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云  夏秀梅 《中国家禽》2006,28(22):47-48
鸡舍中由于鸡群的呼吸、排泄物以及生产过程中有机废弃物的分解,都会产生大量复杂的有害气体,如果鸡舍通风不良,不及时更换垫料,使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含量过高,这些有害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使鸡的免疫力降低,而处于亚健康状态,严重的还会造成鸡群疾病的发生。因此,养鸡户必须高度重视鸡舍中的有害气体,以免生产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1诱发原因 气候多变的季节多发,尤其是当外界气温急剧下降时,鸡舍内的防寒保温工作跟不上,易使鸡群外感风寒,诱发呼吸道疾病。同时由于天气寒冷潮湿,鸡舍温度过低,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灰尘较多,粪便清除不及时,导致舍内空气污浊,有害气体浓度高,造成以咳嗽、气管啰音及呼吸困难症状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养鸡业的蓬勃发展,集约化养殖程度的不断提高,鸡舍的环境问题日显突出,对鸡舍的内环境控制显得越来越重要,其控制技术也要求更高和更专业化。目前,肉鸡方面疾病因呼吸道混合感染情况较多,在很多鸡群中呼吸道疾病占整个疾病损失的一半以上。鸡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是引起鸡呼吸道疾病的关键因素,降低鸡舍有害气体浓度,改善鸡只生长环境,提高其生产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1鸡舍内有害气体的种类及对肉  相似文献   

9.
氨气是一种刺激性很强的有害气体,能强烈刺激鸡呼吸道粘膜和眼结膜。当鸡舍内氨气含量在15PPm以上,也就是人进入鸡舍感觉氨气刺眼刺鼻时,就说明舍内氨气含量偏高。氨气危害常发生在寒冷季节,尤其是育雏阶段,养鸡户往往偏重于对育雏舍的温度、湿度的要求,而忽视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对雏鸡的危害。特别是舍内温度达不到要求标准,造成雏鸡部分死亡的情况下,养鸡户为了尽快提高舍温,采取密闭窗门,减少空气流通的措施,这样就会使舍内的氨气浓度增高而造成氨气中毒死亡,或因氨气刺激引起气管炎。1.症状鸡只精神萎顿、羽毛松乱、食欲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寒冷季节半开放式蛋鸡舍采用侧风机横向通风对内环境参数的影响,试验利用环境检测箱监测了半开放式蛋鸡舍内外温度和舍内H2S、NH3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鸡舍内温度低于20℃时,为减少鸡舍的温差并降低鸡舍有害气体浓度,可采用横向通风方式定时通风换气,使鸡舍内温差控制在2℃以内、有害气体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冬季养鸡人们往往很重视防寒保暖,忽视通风,使舍内有害气体如硫化氢、二氧化碳,特别是氨的浓度升高。鸡舍温热潮湿、通风不良以及饲养密度过高、垫料反复使用等都会使氨浓度升高。由于冬季气温低,鸡排出的粪便含水量大,加上鸡舍通风不良,氨浓度较高,极易造成鸡氨中毒。因此,冬季要清除鸡舍内的氨气,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鸡啄癖症是指由于营养代谢紊乱、味觉异常及饲养管理不当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综合征. 1 发病原因 1.1 环境因素鸡舍潮湿、温度过高、通风不畅、有害气体浓度高、光线太强,饲养密度过大,外寄生虫侵扰,限制饲喂,垫料不足等均可引发啄癖.  相似文献   

13.
冬季由于外界气温较低,养鸡户为了保持鸡舍内的温度,一般都将门窗密闭,减少通风,加之高密度饲养,使有害气体浓度升高,严重刺激鸡的呼吸系统,导致鸡的生产性能和抗病力下降.下面介绍控制鸡舍内有害气体的主要措施.1科学合理设计鸡舍  相似文献   

14.
(一)发病原因 1.鸡群密度大,代稿废物多,产生的有害气体蓄积,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2.鸡舍的温度低,只注意保温,忽略了适应的通气,致使鸡舍内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积蓄过多.  相似文献   

15.
鸡舍内常有硫化氢、氨气、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其中以氨气对鸡的危害最大,如浓度超过允许范围,不但使鸡发生角膜炎、结膜炎、角膜溃疡、失眠等,而且还破坏呼吸道绒毛、降低抗病能力。此外,氨气还使鸡生长迟缓、鸡群发育不均匀、产蛋率下降等。因此,采用综合技术措施消除或控制鸡舍内的有害气体,为鸡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对养好鸡至关重要。 1.控制鸡舍内的湿度。舍内湿度过大时,可定时开窗使空气流通。也可在地面放些大块的生石灰吸收空气中水分,待石灰潮湿后立即清除。同时,应注意灵活更换垫草。如夏天用沙子作垫料,既可吸潮、降温,鸡吃…  相似文献   

16.
正鸡舍内的环境对鸡只的影响特别重要,尤其是在炎热潮湿的夏季,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鸡只的产蛋率、死亡率,对经济效益的影响非常重大。笔者就改善鸡舍内环境谈几点体会。1通风通风是调节鸡舍内环境温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鸡舍内空气质量的必要措施。尤其是在闷热的夏季,如果不及时通风换气,会导致鸡舍内的氨气浓度过大,空气变得污浊,呼吸道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就高。氨气是鸡舍内的主要有害气体,当舍内氨气浓度过高时,对鸡的  相似文献   

17.
农户冬季养鸡只注意鸡舍的防寒保暖,往往忽视了通风,使舍内有害气体如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特别是氨的浓度升高。所谓氨,是一种无色而且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它是鸡舍粪便不能及时清除,舍温较高时粪便中氨物质分解而产生的一种有害气体。氨比空气轻,可感觉最低浓度为5.3×10-6。当鸡舍处于温热、潮湿环境、高密度饲养、垫料的反复应用和通风不良等情况都会使氨浓度增高。特别是在冬季,由于气温低,鸡排出的粪便含水量大,加上鸡舍通风不良,氨气浓度较高,极易造成鸡氨气中毒。据科学测定,封闭鸡舍一般氨含量在(6~10)×10…  相似文献   

18.
鸡舍内带有硫化氢、氨气、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如果浓度超过允许范围,不但易使鸡发生角膜炎、结膜炎、角膜溃疡、失明等,而且会破坏呼吸道绒毛,降低抗病能力和生产能力。因此,采用综合技术措施消除或控制鸡舍内的有害气体,为鸡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1发病原因 1.1非传染性因素 鸡舍通风换气不良,排风口大而进风口小,导致鸡舍内空气稀薄缺氧,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刺鼻熏眼。舍内空气湿度小,垫料湿度不够,尘埃飞扬,鸡黏膜受损。夜间供暖相对集中,为保温舍内不通风,忽视空气和垫料的湿度。  相似文献   

20.
进入十月份以后,气候变化无常,特别进入晚秋后,夜间温度比较低,禽舍需要密闭以防寒保暖。由于此前我们经历了一个长达3、4个月的防暑降温过程,采用了喷雾降温等方法,这势必会使鸡舍内湿度比较大,大量的有害气体以吸附的方式存在于鸡舍内。特别是在高密度饲养的蛋鸡、蛋鸭、豁鹅、肉用种鸡及肉仔鸡舍内,夜间相对突然地密闭鸡舍,往往使舍内空气不能正常流通而蓄积大量有害气体,其中氨气占绝大比重。当氨气浓度超过20ppm时,即可引起中毒,严重时可使家禽急性中毒死亡。1临诊症状急性中毒时,最初,病禽呼吸加快、流泪、食欲下降继而兴奋不安,可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