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为促进三江平原地区防洪设施建设,降低因洪涝灾害导致的农业损失,建立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划定灾害风险等级,提出因地制宜的防灾措施建议。综合2010-2020年三江平原地区的水文、地理、气象及社会经济等数据资料,构建农业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加权几何平均法得出风险评估值,结合ArcGIS划立县域维度的洪涝风险等级分区并进行风险评估区划。结果表明,三江平原西部致灾因子危险性较低,承灾体易损性由东北到西南降低;三江平原孕灾环境敏感性在西南方向较高,东北方向较低,防灾减灾能力普遍较弱。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等级中部较低,东部和西部较高。基于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三方面的考量,提出洪涝灾害应对措施。通过建立三江平原农业洪涝灾害风险指标体系,利用空间分析模型划定三江平原农业洪涝灾害风险等级,依据风险区划结果为当地政府抗洪措施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基于GIS的安徽省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方法]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安徽省1∶25万基础地理数据为基础,从洪涝灾害危险性和经济易损性2个角度出发,采用基于熵权的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建立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研究安徽省洪涝灾害风险性区划,并利用近10年的安徽省灾情资料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精度检核。[结果]安徽的洪涝灾害风险区域性差别较大,洪涝灾害风险最为严重的地区在阜阳临泉、淮北灵璧一带,风险程度由皖北平原向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地区逐次降低、由淮北平原向江淮丘陵、皖南山区逐次降低。近10年的安徽省灾情资料统计显示,经济损失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淮北平原南部的灵璧、固镇、淮南等地区;而农作物受灾面积损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于淮北平原的砀山、萧县等地区,另外皖西大别山区的金寨等地区农作物受灾面积损失也较为严重,其余地区受灾面积较小;受灾人口的分布与农作物受灾面积的分布基本一致。可见,基于GIS的安徽省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结论]基于GIS的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分析方法具有较好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BP神经网络洪涝灾害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洪涝灾害损失的大小不仅与洪灾的自然属性有关,还受地形、天气气候、人口、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分布等因素影响.基于GIS技术及其背景数据,实现GIS空间信息单元格点上淹没水深的模拟和空间社会经济数据的展布,并针对影响洪涝灾害评估的复杂因子对各空间单元格点损失评估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提出了BP神经网络计算方法,运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实现区域洪涝灾害的快速评估,建立了基于GIS的BP神经网络洪涝灾害评估模型.运用此方法,通过少量的样本资料,对鄱阳县洪涝灾害经济损失个例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误差为12%. 相似文献
8.
9.
基于GIS的东苕溪典型小流域土壤侵蚀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GIS信息平台,采用土壤流失评估模型(USLE)对东苕溪典型小流域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估算评价,识别了土壤流失关键源区。结果表明:东苕溪典型小流域土壤侵蚀量在时间上与降雨量有较好的相关性(r=0.730,P<0.05),侵蚀方式以水力侵蚀为主;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347t·km-2,属轻度强度侵蚀,土壤侵蚀强度呈现南北两端高,中部地区低的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强度差异显著,年均侵蚀模数城镇用地>农村生活用地>耕地>林地>园地;中度及强度侵蚀区主要发生在陡坡带及7°~12°的耕地,极强度及剧烈侵蚀区主要集中在坡度大于12°的耕地、城镇用地及农村用地。 相似文献
10.
11.
在长江中下游的一些冲积平原区域,由于其气候和地形的特点、历史原因以及人为的活动影响造成其演变成复杂河网区域.实验证明,这种破碎度较高区域经常受到洪水威胁,而其抗灾能力又较弱,该区域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对其进行的区域风险评价重要但是困难.在降雨、地形等常规指标不能很好地反映该区域风险等级的基础上,首次引入河网密度、土壤结构以及河网特性等指标对湖南省境内常德冲柳地区进行二级区域风险评价,取得了比传统分析方法更精确更全面的实验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2.
区域农业水旱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农业水旱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进展,指出农业水旱灾害风险评价存在的问题。依据国内外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给出了农业水旱灾害风险的定义,确定了区域农业水旱灾害评价的内容,设计了区域农业水旱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的程序。 相似文献
13.
14.
陈华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3,33(4):72-76
用灾害风险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及加权综合评价法对福建省1990—2009年森林火灾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福建省森林火灾灾害风险发生可能性表现稳定并有缓慢下降趋势;火灾潜在损失指标增势明显,震动中稳步上升;森林火灾灾害指数个别年份波动剧烈,总体成单调递增趋势;福建省森林火灾发生次数,特别是重大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剧增以及单位森林面积价值量不断提升是致使火灾风险不断增大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迫切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构建能够对该区生态风险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价系统,加之GIS技术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G IS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海量数据管理优势。基于此,提出了基于G IS西北地区生态风险信息系统构建方案,阐述了系统开发的平台、系统目标及系统总体设计,分析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信息的输入、查询、空间操作与分析、风险评价模型及信息输出。 相似文献
16.
洪灾损失评估是防洪减灾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笔者在国内外洪灾损失评估信息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洪灾损失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论述了GIS技术在洪灾损失评估中的应用、特点及作用等,并提出了洪灾损失评估有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科学、有效的采取防洪减灾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国际日益重视防灾减灾的背景下,灾害风险研究成为灾害学研究的主题并逐渐融入社会可持续发展策略.本研究尝试数理统计的方法,在历史灾情的基础上,进行了上海农业受灾率和粮食减产率的时间变化规律研究,并对不同灾情的面积发生的概率和及风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源空间信息,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构造以栅格数据为主的数字环境.通过建立省域尺度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在空间叠加分析基础上,对湖南省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研究了区域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异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呈正态分布,总体环境状况一般,中等及以下等级的区域占全省总面积的65.01%.在空间格局上,大体表现为由东向西逐渐变差的态势,但局部有差异,这主要与各区域的自然条件、灾害状况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