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发表的相关文献,文章简明扼要地概述了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技术的原理;主要设备的研制与应用;离子束辐照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我国采用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技术,在培育水稻、棉花、烟草、番茄等农作物新品种上所取得的进展与成果;利用离子注入技术进行高光效农作物育种所取得的进展;并展望了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技术在我国农作物育种上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航天诱变育种又称空间诱变育种,是一种利用航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而成的新兴育种技术。该文系统的介绍了航天诱变育种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详细阐述了航天育种技术在中国蔬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情况。与此同时,提出航天育种技术存在的一些不足和有待加强的方面。综上所述,肯定了随着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及其与其它技术相结合手段的不断成熟,航天育种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应用潜力将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3.
诱变育种是通过人工诱变方法对作物基因组进行改造。为了探讨不同诱变技术的方法、优缺点以及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运用,笔者归纳了物理、化学、生物和空间等技术诱发突变的原理及方法;比较了传统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缺点;分析了不同诱变技术的作用机理;总结了不同诱变技术在不同作物上的运用。最后指出了目前诱变育种的缺陷,展望了诱变育种的前景,为探索诱变育种在现代化育种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诱变育种是通过人工诱变方法对作物基因组进行改造。诱变既能使作物基因组DNA发生缺失、插入、置换或异位等,也可以对基因进行定点突变或定向敲除、打破基因间的连锁平衡,从而产生新的性状。为了探讨不同诱变技术的方法、优缺点以及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运用,本文归纳了物理、化学、生物和空间等技术诱发突变的原理及方法;比较了传统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缺点;分析了不同诱变技术的作用机理;总结了不同诱变技术在不同作物上的运用。本文指出了目前诱变育种的缺陷,展望了诱变育种的前景,为探索诱变育种在现代化育种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李培夫 《种子科技》2006,24(1):35-37
以参考文献与报刊相关报道为依据,简要介绍了航天诱变育种技术的原理和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对农作物形态、生育进程和理化特性所产生的影响;国内外航天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用进展;空间诱变育种的特点及其在未来农作物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植物离体诱变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作物优质、高产、抗病、抗逆等新种质的筛选中。综述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简况、离体诱变育种采用的技术、抗性突变体的筛选技术以及检测方法、应用现状及在百合育种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离体诱变育种的优势及在百合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李于 《中国种业》2015,(12):24-2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逐渐地出现在各行各业当中,对于农业来说,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能够大幅度地增加农产品的产量以及农产品的收获速率,进而带动整体农业的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诱变育种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首先对诱变育种技术在大豆育种中应用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然后对相应的在大豆育种中的诱变育种技术进行分类探讨,最后还对该项技术在大豆育种中应用的发展导向进行展望,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对诱变育种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EMS诱变在植物育种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甲基磺酸乙酯(EMS)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化学诱变剂,它的诱变效率高、诱变效果好。EMS诱变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植物育种方式,获得的突变群体对培育植物新品种和丰富植物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EMS诱变在植物育种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从植物诱变部位的选择、不同突变性状的分析、突变体的鉴定以及变异功能基因研究等多方面对EMS诱变育种研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EMS诱变育种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不同植物的诱变育种提供研究参考,为植物产量、品质及抗性研究提供新思路,这对于丰富植物诱变育种材料及加快植物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离子束用于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对离子注入的特点、诱变的机理、引起的生物学效应以及与传统辐射诱变效应异同进行了概述。对离子束生物技术与传统辐射诱变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做了比较分析,展望了离子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诱变与组织培养相结合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诱变育种是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育成新品种的方法,是选育新品种的有效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对具分生能力的组织进行离体培养,为现代植物育种创造新的变异体,脱毒原种、繁殖体提供了可能和条件。诱变与组织培养相结合可以将二者的优点综合到一起,扬长避短,加速植物育种进程。报道了诱变结合组织培养在国内外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从抗病虫育种、抗旱育种、抗盐育种、多倍体育种及基因工程等各个方面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SRAP分子标记在茄果类蔬菜航天诱变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运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航天茄果类蔬菜搭载后的诱变效果及其遗传稳定性的检测,证实了通过航天搭载后的蔬菜种子,经过诱变可产生DNA层面的变异并能够稳定遗传;总结了SRAP分子标记方法在航天茄果类蔬菜杂交种纯度检测的应用;叙述了运用SRAP分子标记对航天茄果类蔬菜品种杂交种亲本的提纯;报告了国内外SRAP分子标记技术在茄果类蔬菜航天诱变育种上的应用成果,并结合茄果类航天育种工作实际,认为SRAP分子标记技术在茄果类航天育种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2.
园艺植物化学诱变与抗性突变体筛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诱变材料和化学诱变剂的选择,诱变处理的方式、浓度和时间以及突变体的抗病、抗盐碱的定向筛选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园艺植物化学诱变与突变体筛选的研究进展,并对化学诱变技术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林木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木生长周期长,采用常规育种技术进行新品种选育所需时间长、见效慢,同时还存在基因源缺乏和杂交不亲和等制约因素。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核心,为林木遗传改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因此依靠现代基因工程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可极大地缩短林木育种周期,加速育种进程,创造新种质,选育新品种,对营造优质人工林,缓解木材供需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如体胚转基因系统和超声波辅助根癌农杆菌介导法,以及很多有用目的基因的克隆促使林木基因工程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就应用于林木基因工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及林木木质素改良、缩短林木育种周期和促进开花、林木生长性状改良和植物修复(林木抗环境污染)等基因工程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TILLING技术是"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Targeting induced local lesions in genomes)"的简称。它以EMS诱变为基础,将高通量技术与PCR检测相结合,TILLING技术在提高分子育种水平上具有突出优点。本综述主要对TILLING技术的原理、基本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介绍,并阐述TILLING技术在水稻、玉米、麦类作物、杂粮、其他作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TILLING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子育种研究手段,具有经济、高效的特点,能够直接用于新品种选育、诱导突变的群体、野生突变体与自然资源的遗传评价等,它的出现对遗传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系统阐述了TILLING技术的原理及应用,以期为作物功能基因组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技术。  相似文献   

15.
细胞工程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研究与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文献研究结果,系统地综述了染色体工程技术、原生质体培养、花药培养、细胞培养与无性系筛选、组织培养与体系胞杂交等细胞工程技术,在国内外农作物育种上开发应用后所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以及这些新成果的产业化,对促进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所起的作用。预测并展望了细胞工程技术在未来农作物育种中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园林植物高新技术育种研究综述和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我国园林绿化市场的持续升温,园林植物育种领域的研究不断得到重视,在传统育种技术的基础上,以现代生物技术、航天和离子注入诱变育种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育种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在园林植物株型和花型、花色和香味、生长发育、延缓衰老、抗病虫、抗逆境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了航天育种和离子注入育种等高新技术的研究基础,及其在园林植物种质创新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国内有关研究单位的一些相关研究情况。分析了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并重点对园林植物现代生物技术、航天和离子注入育种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育种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现代食品工业及发酵工业中诱变育种是一个重要途径。在了解传统物理诱变育种的基础上,列举了一系列新的诱变手段,如离子注入、微波、激光、超高压、空间等新的诱变因素及诱变剂的出现,为物理诱变技术增加了很多亮点,进一步提高了诱变育种的效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