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污染水体中水生植物的生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菖蒲(Acorus calamus)、雨久花(Monochoria korsakowii)、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5种水生植物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模拟方法,研究污染水体对这5种植物生长、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污染水体中菖蒲、雨久花生长最好,千屈菜较好,而泽泻与慈姑稍差。试验结束时,菖蒲、千屈菜、雨久花及泽泻对水体中总氮、总磷去除效果显著,总氮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6.13%、83.61%、75.84%和77.70%。5种植物在污染水体中都具有较好的生理效应,其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试验前中期增加显著,而后期略有下降,最后恢复至试验前水平。  相似文献   

2.
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L in.)属多年生挺水宿根草本植物,由于其独特的水体景观效果和强大的生态保护功能,已渐渐成为园林景观中常见的水生植物。本文从千屈菜的植物学特征、生长环境、栽培繁殖技术、经济价值等方面对千屈菜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利用提出了建议,旨在为该植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农家致富》2005,(16):26-26
千屈菜为千屈菜科千屈菜属多年生挺水宿根草本植物,别名马鞭草、败毒草.其叶呈柳树叶状.故又称水柳、承枝柳和承枝锦。株高50-120厘米。叶对生或轮生.披针形或宽披针形,全缘,无柄。地下根茎粗壮,木质化,地上茎四棱形直立.近地面基部也术质化,多分枝。长穗状花序顶生.多而小的花朵密生于叶状苞酸中,花序长达40厘米以上,小花密集生长.花玫瑰红或蓝紫色.花期6~10月.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生植物人工浮岛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水生植物人工浮岛对生活污水水体的净化效果。[方法]利用人工浮岛技术种植水生植物,通过建立模拟的静态污水池,研究千屈菜、水生黄鸢尾、菖蒲、水生美人蕉对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和总磷的净化效果。[结果]污水池中,千屈菜长势最好,所有植株开花;水生黄鸢尾和香蒲的株高变化明显,且不断有新芽冒出,长成完整的植株;水生美人蕉长势最差,根系生长不明显,只有少数植株开花,叶子呈黄色。4种植物对COD的净化主要在生殖生长阶段,对氨氮和总磷的净化主要在营养生长阶段。4种植物的优选顺序依次为千屈菜、水生黄鸢尾(菖蒲)、水生美人蕉。[结论]该研究可为优选水生植物和地面水的净化修复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千屈菜的繁殖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恒英  李艳 《新农业》2011,(5):49-49
千屈菜为千屈菜科千屈菜属水陆两生多年生半木质化草本宿根花卉,原产于我国东北、内蒙古、朝鲜、俄罗斯等。株高1.3~1.5米,冠幅50~100厘米。叶对生或三叶轮生,披针形,叶基部有时略抱茎。总状无限花序,数花簇生于叶状苞片腋内,花为粉紫色,  相似文献   

6.
以17种挺水植物为研究对象,对挺水植物进行驯化处理,随后移植在模拟生活污水中培养,在不同的时间段内采集水质,并对水质中的总氮、总磷、氨氮和化学需氧量以及pH进行监测,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挺水植物的综合净化水质的能力。结果表明,不同的挺水植物对单个水质指标的去污能力差异较大;灰色关联度分析17种挺水植物综合去污能力优等的有3种,分别是旱伞草、紫芋和灯芯草;综合去污能力良好的有6种,分别是海寿花、水葱、溪荪、水生美人蕉、花叶芦竹、再力花;综合去污能力中等的有5种,分别是香蒲、水芹、慈姑、纸莎草、泽泻;综合去污能力较低的有3种,分别是千屈菜、黄菖蒲、菰。初步筛查出9种挺水植物具有良好的综合去污效果,试验结果可为后续小微湿地水生植物示范与推广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选用湖南居住区水体应用较多的4种观赏性水生植物千屈菜、石菖蒲、水芋、睡莲进行水体净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千屈菜、石菖蒲、水芋、睡莲对总磷(TP)、总氮(TN)的吸收效果都非常明显;4种植物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按大小排序依次为:石菖蒲睡莲水芋千屈菜;对生化需氧量(BOD5)的去除率为石菖蒲睡莲水芋千屈菜;水中溶解氧(DO)的含量为睡莲千屈菜石菖蒲水芋,4种植物均能将水体pH值维持在6.5~8.5,符合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营造美观稳定且具有净化氮磷能力的植物群落。[方法]采用2种沉水植物+1种浮水植物+3种挺水植物构建成3个植物群落浮床[组合Ⅰ.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金鱼藻)+浮水植物(凤眼蓝)+挺水植物(千屈菜+菖蒲+花叶美人蕉),组合Ⅱ.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金鱼藻)+浮水植物(凤眼蓝)+挺水植物(千屈菜+菖蒲+苹),组合Ⅲ.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金鱼藻)+浮水植物(凤眼蓝)+挺水植物(千屈菜+菖蒲+绿叶美人蕉)],测定种植不同植物群落的人工浮床对模拟水体中TN、TP去除效果以及DO、pH和EC的变化。[结果]植物组合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明显高于对照,植物组合对水中TN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均不低于70.59%,组合Ⅲ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97.46%。植物组合可以明显去除水体的磷,植物组合对水中TP的去除率是28.13%~66.05%。植物组合可以明显改变水体的pH、DO含量和EC;植物组合与CK的pH均呈增加趋势;DO含量在试验结束时均减少。[结论]植物组合能移除高浓度氮磷的富营养化水体,改善水体物理指标,可以用来处理含氮水平较高的污染水体。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内静态水培的方法测试了5种高等水生植物对人工配置污水的净化能力,旨在筛选适宜的湿地植物。结果表明:有植物处理系统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无植物对照,植物本身的氮、磷累积作用对氮的去除贡献为23%~81%,磷的去除贡献为56%~88%。多数测试植物对氮、磷的富集量以茎叶高于根系。不同植物的净化能力具较大差异,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千屈菜>菖蒲>雨久花>泽泻>慈姑。  相似文献   

10.
设计一种微生物与水生植物耦合,同时添加生物膜载体的新型生态浮岛,并探索其对水质改善的作用。结果表明,生态浮岛试验区水体氨氮、总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为22.7%、19.2%和18.0%,但对水体硝态氮去除效果不佳,浮岛内不同植物浮岛单元硝态氮浓度增幅4%~18%。不同植物对水体净化效果不同:刺果泽泻、紫芋、千屈菜、芦竹、风车草、菰、菖蒲对氨氮去除率达到20%以上;刺果泽泻、紫芋、梭鱼草、风车草、千屈菜、菰、芦竹和水葱对总氮去除率达10%以上;刺果泽泻、菰、水葱、紫芋对总磷去除率达15%以上。添加微纳米固定化净水菌剂(W13)可促进水体总氮、总磷的去除,但对总磷去除率的促进效果(-0.2百分点~8.5百分点)不及总氮(4百分点~15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东莞市优质行道树的选择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准则层所定的各项指标,对东莞市东莞大道56种行道树种外部形态进行调查和感观鉴定,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建模、排序,从而筛选出东莞大道优质行道树种。结果表明,排位前10名的主要树种有细叶榕、黄槿、秋枫、木荷、海南蒲桃、树菠萝、蝴蝶果、南洋楹、塞楝、台湾相思。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科学性、实用性强的广东省新增水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解决占补平衡过程中水田补充不足的问题。[方法]将GIS空间分析技术、层次分析法及特尔菲法相结合,选取灌溉保证率、地形坡度、田面坡度、有机质含量、田块规模5个因素作为新增水田适宜性评价因子,构建广东省"旱改水"项目新增水田适宜性评价模型,对广东省旱地、可调整地类、未利用地以及现有补充耕地进行新增水田适宜性分析。[结果]研究区新增水田适宜性分为4个等级,即最适宜、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面积分别为366 142、419 483、497 581、179 800 h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5.03%、28.67%、34.01%、12.29%。评价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确认该适宜性评价方法精确、易操作和符合广东省实际情况。[结论]该评价方法及结果为广东省开展"旱改水"工程新增水田实际项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栅格化的广东省气候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广东省1965~2007年78个县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以经纬度、海拔高度、水分和热量等为气候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回归分析+残差修正”模型。然后采用反距离加权法对气候要素进行空间插值,以1km×1km栅格为评价单元,分别对年平均气温、大于10℃积温、干燥度、年降水量和年降水变率等因子进行分析评价。最后,采用AHP决策分析方法对气候进行综合评价,揭示广东省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及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4.
珠三角观赏竹类景观应用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东省珠三角的广州、东莞、惠州3个城市的公园或小区的观赏竹应用进行调查,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软件进行分析、建模、排序,结果表明,排名前10的观赏竹种类是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Munro)、白哺鸡竹(Phyllostachys dulcis McClure)、金镶玉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f.spectabilis)、铺地竹(Sasa argenteastriatus E.G.Camus)、黄金间碧玉(Bambusavulgarisvar.striata Gamble)、大琴丝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Flavidorivens’)、唐竹[Sinobambusa tootsik(Sieb.)Makino]、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Chu et Chao cv.prevernalis)、湘妃竹(P.bambusoidesform.Lacrima-deae Keng f.et Wen.)、紫竿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 var.textiliscv.purpurascens)。  相似文献   

15.
文冠果类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不同类型的评价指标体系,为类型评价、实现分类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在掌握文冠果生物学特性及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优良类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目标层、控制层和指标层组成。目标层由生长性状、种子及果实性状、产量性状、产油性状、物候期性状组成。指标层由19个具体指标组成。应用层次分析法、特尔斐法、指数综合评价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和评价方法。利用该指标体系对内蒙古赤峰地区文冠果各类型进行评价的结果显示:花朵类型中,单瓣白花型和单瓣红花型的得分较高,分别为3.96和2.75;果实类型中,大球果型得分最高(3.98),其次是圆柱果型(3.67)、三棱果型(3.50),这3类为入选的丰产高油优良类型。【结论】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满足以油用为目的的文冠果优良类型选择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AHP法的轻型水稻直播机的研制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水稻直播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形态学矩阵分析了轻型水稻直播机的功能及实现方式,经筛选确定了4个较优可行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评价水稻直播机的完全相关性多级递阶结构和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AHP)法选择最优方案,并研制出轻型水稻直播机。将该直播机进行田间试验,并与人工种植方式对比,结果显示二者的成穗率、瘪粒率、株高、穗长、产量等性状指标在95%置信水平上无显著差异,而在水稻产量、水资源消耗量、用种量、作业效率、作业成本等方面轻便型直播机均优于人工种植方式,表明该水稻直播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廖杰  关欣  张环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112-15115
[目的]对长株潭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长株潭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对长株潭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结果]在自然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方面,长株潭城市群综合得分别为0.143和0.214,长沙的综合得分最高(0.150和0.221),其次为湘潭(0.142和0.219),株洲得分最低(0.136和0.213)。在经济子系统方面,长株潭城市群得综合得分为0.216,长沙综合得分最高(0.247),其次为株洲(0.201),而湘潭得分最低(0.197)。在文化子系统方面,长株潭城市群的综合得分为0.078,在4个子系统中得分最低,这与权重较低有关;长沙与湘潭的得分最高,均为0.079,而株洲稍稍落后(0.077)。[结论]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较好的水平,总体发展势态良好。  相似文献   

18.
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的风险评估框架的建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实现对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的风险评估,以在该病的控制中制定科学有效的控制策略,本研究在分析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汲取各类风险分析的原则,确定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风险评估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风险因素的权重,结合多指标综合评价函数,建立了包括评估指标体系、指标评价标准、指标权重、综合评分和数据采集五个方面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风险评估框架。  相似文献   

19.
大山包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动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兴国  李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753-16754,16778
[目的]对大山包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进行动态评价。[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构建大山包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计算生态系统脆弱度,对2002~2008年大山包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2002~2008年大山包湿地生态系统脆弱度分别为0.560 0、0.513 7、0.516 4、0.465 4、0.476 0、0.449 2、0.400 6,总体呈下降趋势,其生态系统脆弱性由中度脆弱性向轻度脆弱性转变,目前大山包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较好状态。[结论]该评价方法可以反映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发展变化过程,为湿地恢复与保护、湿地生态环境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湖泊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鹏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005-11007
[目的]对湖泊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在深入挖掘"健康湖泊"内涵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出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专家评分法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值,选取吴江市3个典型的省保湖泊(三白荡、北麻漾、桥北荡)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开发利用保护的模式提出了合理的建议。[结果]湖泊健康状况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三白荡、北麻漾均处于基本健康状态,桥北荡处于亚健康状态。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在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有较强的适用性。[结论]该研究为湖泊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