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Bt杀虫蛋白棉铃虫种群的相对适合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室内条件下,比较了对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nesis,Bt)杀虫蛋白(ICP)有20倍抗性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ebner)种群(R种群)与同源对照种群(S种群)之间的相对适合度,结果表明,与S种群相比,R种群的产卵量,卵孵化率和化蛹率明显降低,幼虫历期和蛹历期明显延长,R种群相对于S种群的适合度为0.65。杂交F1代RS种群相对于S种群的适合度为1.6,显示出杂交优势,正反交F1代种群对Bt ICP敏感性的差异不显,表明棉铃虫对Bt ICP的抗性遗传不存在性连锁,为常染色体遗传。  相似文献   

2.
棉铃虫对Bt杀虫蛋白抗性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饲料混合法 ,体重抑制率法 ,浸叶接虫法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饲料混合法比较稳定 ,比较适宜作为抗性测定的方法。用饲料混合法测定比较不同龄期幼虫的测定结果 ,确定 2龄作供试幼虫为宜。比较不同处理天数下的生测结果 ,确定 Bt粉剂对 2龄幼虫的适宜处理时间为 5d,Cry1Ac为 14d。用改进稀饲料隔离饲养供试幼虫的方法后 ,得到理想的生测数据 ,生测时间延长到 14d,对照死亡率也能控制在 2 0 %以下。从我们 1998年对棉铃虫的抗性监测结果说明 ,尽管田间棉铃虫对 Bt ICP未达抗性水平 ,但对 Cry1Ac型蛋白敏感性已有降低 ,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抗氰戊菊酯棉铃虫种群的抗性发展及交互抗性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选育的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发展和交互抗性水平测定表明,经21次汰选后,棉铃虫Fe种群的抗性水平,由未汰选前的16.8倍,上升到141.6倍,其中以Fe17到Fe21之间上升幅度较大,其间相差76.5倍;当Fe种群对氰戊菊酯的抗性达141.6倍时,该种群对其他菊酯的抗性也达18.9~146.7倍,大部分处在中抗~高抗水平,但对灭多威和甲基对硫磷敏感性仅为3.9和1.7倍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Bt抗性种群的RAPD-PCR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室内筛选获得了棉铃虫对Bt杀虫剂、Bt毒蛋白和转Bt基因棉的抗性种群。利用RAPD技术 ,成功地扩增得到 105条多态性条带 ,经过聚类分析发现 ,棉铃虫对Bt产生抗性后在基因水平发生了变异。RAPD技术不仅可以用来鉴定棉铃虫对Bt是否产生抗性 ,而且可以区分不同的Bt抗性种群  相似文献   

5.
分别于1990年、1992年、2001年和2005年从山东泰安、山东夏津和湖北天门采集3个棉铃虫H elicoverpa arm igera种群,采用点滴法测定了4种杀虫剂对其的毒力,以监测各种群的抗药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01992年3个种群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增长迅速(13.256.1倍);19922001年抗性增长速度有所减缓(3.111.0倍);20012005年抗性水平降低。3个种群棉铃虫对灭多威和辛硫磷的抗性变化趋势与氰戊菊酯的基本相似,但抗性水平较低;对硫丹则均一直处于敏感水平。引起抗药性变化的原因主要与各类药剂的使用频率和转B t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有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Bt预处理缓解不同龄期棉铃虫的抗药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一定剂量的Bt制剂处理不同种群,不同发育期的棉铃虫、24h后测定它们对氰戊菊酯的反应。结果表明,不管是抗性种群还是敏感种群,棉铃虫经Bt预处理后与未处理对照相比,都表现为2-4龄幼虫的敏感性明显提高,而卵,初卵、1龄末幼虫敏感性变化不明显,DE-R种群敏感性变化幅度〉96HN-R种群〉YZ-S种群;以YZ-S为第三偌线比较96HN-R种群和DE-R种群的抗性倍数变化,发现卵和1龄幼虫经Bt预自理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Bt抗感种群间数种解毒酶和中肠蛋白酶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比较Bt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棉铃虫解毒酶和中肠蛋白酶的变化,测定两种群的α-乙酸萘酯酶、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酶活力,比较α-乙酸萘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Km和Vmax值,并采用特异性酶抑制剂进行鉴定,结果发现,抗性种群棉铃虫的乙酰胆碱酯酶活力、Km和Vmax值都 显著升高,甲基对氧磷对抗性种群棉铃虫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程度比敏感种群明显霸产加,抗生种群5和敏感种群总蛋白酶活力差异不显著,弱碱性类胰蛋白酶和类凝乳蛋白酶活力差异也不显著,但抗性种群3龄幼虫的强碱性类胰蛋白酶活图形显著高于敏感种群。  相似文献   

8.
棉铃虫田间种群对Bt制剂的敏感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诊断剂量两种方法测定了华北地区3省5县棉铃虫对Bt制剂敏感性的地区间差异。以最敏感的河北固安种群LC50和LC90值为基线计算其它种群的抗性指数,其最大值分别为1.80(河南西华)和5.13(山东高密)倍,证明不同地区的棉铃虫对Bt制剂的敏感性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部分GK系列Bt棉对棉铃虫抗性的田间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1997~1998年在河北省廊坊市和1998年在河南省新乡市分别研究了转CryIA Bt抗虫基因棉花GK-2、GK-5和GK-12对棉铃虫的抗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GK-2和GK-12在整个生育对棉铃虫皆保持极高的抗性,在对照普通棉花品种棉铃虫高峰期百株幼虫2代44~138头,3代113~138头和4代144头密度下,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分别达88.71%~95.45%、92.75%~97.65%和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区棉铃虫自然种群对Bt棉的抗性频率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监测新疆棉区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田间种群对Bt棉的抗性频率,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别采集石河子和喀什地区莎车的棉铃虫单雌系,以Cry1Ac毒蛋白作为人工饲料,用单雌系F1/F2代法进行棉铃虫种群抗性个体检测。2010年筛选了123个石河子的棉铃虫单雌系,2 011年筛选了152个莎车的棉铃虫单雌系。两地的棉铃虫种群均没有筛选到相对平均发育级别≥0.8的抗Bt棉个体,估算出石河子和莎车的棉铃虫种群的抗性频率低于10-3。莎车F2单雌系与其对应的F1单雌系相对平均发育级别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新疆石河子地区田间棉铃虫种群仍保持敏感状态,喀什地区田间棉铃虫种群对Bt棉的耐受性增高。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Bt毒素受体蛋白—氨肽酶N与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的日益增加,主要目标害虫—棉铃虫的抗性问题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氨肽酶N(aminopeptidase N,APN)是一类昆虫中肠内Bt毒素的受体蛋白,其结构、结合位点的改变或基因突变可能是昆虫对Bt毒素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分析Bt毒素的作用方式,从生化、生理、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探讨了棉铃虫Bt毒素受体蛋白APN与抗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种监测棉铃虫对Bt杀虫晶体蛋白抗性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诊断试剂盒监测棉铃虫对苏云金杆菌(Bt)杀虫晶体蛋白(ICP)抗性的技术。将1日龄幼虫在含诊断剂量的饲料中(每毫升饲料含Bt ICP0.01mg)取食7天,以生长至3龄以上的个体作为抗性个体的判断指标;筛选出人工饲料中防腐剂剂量的最佳值为每350毫升饲料中含丙酸2.5ml。经对多个棉铃虫不同抗性种群的验证试验,证明诊断试剂盒检测抗性个体频率较为精确且应用简便。  相似文献   

13.
利用室内筛选获得的甲氧虫酰肼中等抗性种群(R, 30.57倍)和敏感种群(S),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棉铃虫对12种常用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抗性种群对虫酰肼产生了13.57倍的中等水平交互抗性;对茚虫威的抗性倍数为3.05倍,无明显交互抗性;而对辛硫磷、毒死蜱、灭多威、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虫螨腈、虱螨脲、氟啶脲、氟铃脲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性倍数在0.50 ~2.36倍之间,无交互抗性。试验结果提示,在棉铃虫对甲氧虫酰肼的抗药性治理中,轮换使用与甲氧虫酰肼没有交互抗性的杀虫剂将可有效延缓其抗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小菜蛾对Bt的抗性及其治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综合论述小菜蛾对Bt的抗性现状,发展特点与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抗性治理对策 。  相似文献   

15.
Bt与硫丹、氟铃脲对棉铃虫的联合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研究了Bt与硫丹、氟铃脲对棉铃虫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1)Bt与硫丹无论以何种比例相混,对敏感品系和氰戌菊脂中抗品系均增效。(2)Bt与氟铃脲只有以1:60相混才明显增效;Bt中加入少量氟铃脲和氟铃脲中加入少量Bt则明显拮抗。(3)Bt与硫丹和氟铃脲混用,明显加快了2龄幼虫的死亡速度,混剂在处理后第3d,死亡率便明显高于Bt,而与硫丹或氟铃脲单用接近。(4)田间试验中,Bt和硫丹的混剂显著增效,Bt与氟铃脲的混剂在药后4d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但药后7d明显拮抗。  相似文献   

16.
以低剂量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Var.hurstakj)饲喂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Hubner)三龄幼虫和成虫,结果发现B.t.以幼虫及成虫存在明显后效作用,即幼虫和成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在转 Bt基因抗虫作物的研究和应用上已取得重大进展 ,其中 Bt抗虫棉已在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等进入商品化应用阶段 ,近年来种植面积增长很快 ,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1 997年下半年 ,我国农业部分别批准了孟山都公司申报的保铃棉○R在河北省商业化生产和 Bt玉米在我国多省份的田间种植。其中保铃棉 ○R已由河北省定名为新棉 33B,1 998年在全省实际种植了近 1 0万 hm2 ,1 999年的种植面积已达 1 5万 hm2 。我国自主研制的 Bt抗虫棉也于 1 998年开始商品化应用 ,当年种植面积即达 1 0万 hm2以上 ,1 999年推广总面积…  相似文献   

18.
广州、深圳地区小菜蛾对定虫隆、Bt的抗性监测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 Potter's 喷雾塔喷雾的方法测定广州和深圳菜区小菜蛾对儿丁质合成抑制剂定虫隆、氟虫脲、伏虫隆、氟铃脲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深圳菜区小菜蛾对定虫隆产生明显抗性,1990年11月测定抗性倍数为15.0,1991年12月为70.9,对氟虫脲、伏虫隆、氟铃脲具有不同程度交互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26.7,15.5 和5.8。广州菜区小菜蛾对以上药剂均未产生抗性(抗性倍数最高为2.8)。采用浸渍法测定小菜蛾对苏云金杆菌 Bt 抗性的结果表明,深圳菜区小菜蛾对 Bt 的抗性逐年提高,1990年12月测定的抗性倍数为21.1,1991年12月为26.9,1992年3月为35.0,广州菜区小菜蛾具有强的耐药性或低抗药性,抗性倍数8—9。  相似文献   

19.
转Bt基因植物对不同抗性棉铃虫的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转Bt基因的烟草和棉花 ,对经转Bt单基因、转Bt与CpTI双基因烟草汰选 1 8代和常规烟草处理的棉铃虫种群进行生长抑制作用的比较测定。结果表明 ,转Bt烟草对以汰选后的抗Bt单基因汰选棉铃虫种群的体重抑制作用显著低于转双基因烟草汰选种群和对照种群 ;转Bt棉花对单基因种群的杀虫活性、体重、龄期发育以及化蛹率的抑制作用亦显著低于双基因种群和对照种群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继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严重的抗药性后,对久效磷、辛硫磷和甲胺磷等有机磷杀虫剂也已产生中等水平抗性。丙溴磷作为取代菊酯的轮用药剂在我国使用面积越来越大。作者通过田间棉铃虫种群对丙溴磷抗性测定和室内抗性选育,初步研究了棉铃虫对丙溴磷的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