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油橄榄幼苗为材料,在旱棚盆栽条件下进行苗期干旱胁迫试验。对株高、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后,株高、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及SOD含量无明显变化;可溶性糖、CAT、MDA、POD含量逐渐升高。研究表明,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条件下,油橄榄幼苗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保护酶系统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减轻干旱伤害,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抗旱耐旱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1年生七叶树幼苗抗旱性,采用盆栽称重控制土壤含水量下限的方法,设置5个水分处理水平,测定其生理指标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七叶树幼苗叶绿素总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电导率、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逐渐增加。在短期胁迫下CAT、SOD、POD活性随胁迫程度的加深而升高,长期胁迫下随胁迫程度的加深而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短期胁迫下随胁迫程度加深先升高后降低,长期胁迫下其含量先下降后升高;电导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绿素总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MDA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复水试验表明各生理指标均有恢复,表现出较强抗旱性,七叶树可以作为干旱地区园林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3.
持续干旱对油茶叶片及根系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湘林52"2年生油茶嫁接苗为材料,采用盆栽的试验方法,利用自然干燥法获得控水梯度,测定持续干旱条件下油茶苗叶片光合色素,叶片及根系(D≤2 mm)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生理生化指标,研究其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持续降低(P0.05);叶片及根系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持续增加(P0.05),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持续降低(P0.05),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增加后下降(P0.05);叶片及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持续增加(P0.05),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P0.05)。当土壤相对含水量高于30.6%时,复水后油茶苗能恢复正常生长;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21.1%时,复水后油茶苗不能恢复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4.
水分胁迫下柳树的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柳树(Salix matsudanaKoidz)一年生实生苗为试材,进行水分胁迫试验。测定柳树叶片在水分胁迫下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Pr)和脯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SOD活性和POD活性均先明显增大,随后又平稳下降;MDA、Pr和脯氨酸含量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呈现出逐步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水分胁迫对普陀樟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普陀樟2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测定普陀樟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和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表明:淹水和干旱胁迫下,普陀樟的高生长、生物量积累和叶绿素含量都降低;植物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5 d的胁迫解除后,各处理的恢复能力表现为轻旱>冠淹>重旱>根淹,根淹处理不能恢复,逐渐枯亡,而冠淹处理因为植株干部皮孔增大反而比根淹的表现好,与干旱胁迫相比,普陀樟对水淹胁迫的反应更敏感,且耐受时间更持久,表现出较强的耐涝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弄清木本蕨类植物桫椤对水分亏缺环境的适应性,选用3a生桫椤苗,通过盆栽控水进行持续干旱胁迫和复水处理,研究了干旱历时3,6,8d和复水历时3,6,9d时桫椤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持续干旱时间的延长,桫椤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干旱3d时达到最大值;桫椤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呈增加的趋势,在干旱8d时达到最大值;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充分供水时活性最高。2)复水9d时,桫椤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POD活性和CAT活性已恢复并降低到充分供水时以下的水平;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和SOD活性高于充分供水时。可见,干旱胁迫时,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充分供水时相比一直呈增加趋势,其在桫椤抵御干旱胁迫中发挥了相对重要的作用;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快速响应干旱胁迫并增加,但干旱3d后即开始下降,说明桫椤对干旱胁迫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同时,复水后,各生理指标均迅速恢复到了充分供水时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低温胁迫对马占相思树代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马占相思QLD19835家系7个月苗龄的树苗在低温胁迫下,电导率、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变化及ATP酶(ATPase)、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动态变化,揭示了在低温逆境下,由于细胞膜系统受到寒害而使电导率不断升高,ATPase活性亦有所下降,而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则显著升高。这在保护细胞膜稳定性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增强了植株本身对低温的忍耐能力。另外,CAT活性升高,POD、SOD的活性有所下降,但仍保持一定活性,提高了它们对氧自由基和过氧化物的清除,这些变化的总效应是使植物细胞膜结构和物质代谢过程中免遭寒害,提高植物的抗寒力。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对转SacB基因、转BADH基因的美丽胡枝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同时培育的转SacB基因、转BADH基因及未转基因的美丽胡枝子盆栽苗为材料,研究干旱条件下3种试材的脯氨酸、甜菜碱、可溶性糖、过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正常土壤水分状态下,3种试材的这几项指标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但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2类转基因的美丽胡枝子所积累的脯氨酸、可溶性总糖量明显高于非转基因植株,在甜菜碱积累方面.转入BADH基因的美丽胡枝子要强于非转基因植株及转入SacB基因的植株.尽管在干旱状态下,3种试材的SOD活性增强,但2种转基因植株的SOD活性并没有明显大于非转基因植株.不论是转入SacB基因,还是转入BADH基因,转基因植株明显可抑制丙二醛在植物体内的快速积累和叶绿素的降解.田间观测的结果也进一步表明:转基因植株的耐旱性明显强于非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9.
干旱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应用的重要因子。为掌握蔷薇Rosa multiflora的抗旱能力,测定了干旱胁迫下蔷薇的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脯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蔷薇的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与胁迫程度成正相关关系;MDA的含量、SOD和POD的活性、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研究表明蔷薇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PEG-6000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红松幼苗针叶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变化进行研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综合反映了红松幼苗的抗旱性。随干旱胁迫加剧,过氧化物酶含量呈下降趋势;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升高,脯氨酸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低温冻害对杉木的影响、探索杉木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以杉木优良无性系的组培苗为材料,在4℃条件下进行低温处理,研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等与低温响应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导致 POD 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随着胁迫的进行其含量一直升高。说明了高活性的 POD 和高浓度的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有助于杉木体胚再生植株抵抗低温环境,但低温会破坏细胞膜结构,因此产生大量膜脂过氧化产物-MDA。  相似文献   

12.
刺槐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刺槐种子为材料.初步研究了刺槐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脯氨酸、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刺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有不程度的升高,POD和PPO的活性都有大幅度升高。  相似文献   

13.
3种观赏竹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凤尾竹、孝顺竹、四季竹等3种观赏竹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岐化酶(S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3个竹种叶片脯氨酸含量呈增加趋势,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而叶片超氧岐化酶(S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根据4项生理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抗旱能力强弱顺序为:四季竹>凤尾竹>孝顺竹。  相似文献   

14.
以1年生澳洲茶树(Melaleuca alternifolia)组培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套盆法进行盆栽淹水试验,研究淹水胁迫对澳洲茶树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其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淹水60 d内叶片不萎蔫,苗木成活率为100%,但苗木生长速度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淹水时间的增加逐渐提高,为淹水胁迫的主要响应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前10 d波动升高,之后整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前16 d较高;硝酸还原酶(NR)活性18~30 d时较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前38 d活性较高;丙二醛(MDA)含量呈连续M型变化后降为胁迫前的水平;脯氨酸含量在16 d时急剧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澳洲茶树具有较强的耐涝性,可通过提高保护酶活性和调节代谢逐渐适应淹水环境,但生长速度较慢,为保证其生长速度,在淹水时应及时排水。  相似文献   

15.
研究落羽杉与池杉幼苗对常规水分处理(C)、轻度干旱(MD)、土壤潮湿(WS)以及水淹(FL)等不同水分处理的生理响应特性。与对照组相比,2树种幼苗在轻度干旱与水淹处理条件下叶片自由水含量显著提高,而束缚水含量则显著降低。2树种幼苗在潮湿处理组的叶片自由水与束缚水含量均未出现低于对照组的现象。轻度干旱、土壤潮湿与水淹处理均未导致2树种叶片电导率与丙二醛含量的显著变化(池杉水淹条件下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变化例外)。水淹处理能显著增加2树种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同时降低其脯氨酸含量。轻度干旱与潮湿处理能显著增加落羽杉而降低池杉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尽管同属的2树种幼苗表现出较多相似的响应特征,二者对不同水分逆境胁迫条件的响应仍然存在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盆栽控制,采用自然干旱的方法模拟干旱胁迫,并对2年生油松苗木针叶抗氧化酶、细胞渗透调节物质和丙二醛含量进行综合测定,以探究其耐旱性。结果表明:油松苗木在受到干旱胁迫时,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分别低于对照30.8%和60%,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分别高于对照23.3%、48%和33%,由此推断油松苗木在干旱胁迫下,主要通过升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来提高细胞的渗透势,抵御干旱胁迫带来的伤害。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说明在干旱胁迫下油松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4种地被观赏竹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条金刚竹、菲白竹、铺地竹、菲黄竹4种地被观赏竹为试验材料,通过人为控水干旱胁迫,以正常浇水组为对照,测定了干旱胁迫下4种地被观赏竹的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了4竹种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保护酶则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采用隶属函数方法综合分析生理生化指标,评价各竹种的抗旱性依次为黄条金刚竹>菲白竹>菲黄竹>铺地竹,与4种地被观赏竹干旱胁迫下的形态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8.
水分胁迫下勘察加景天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勘察加景天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和适应性,研究了干旱和水涝胁迫下勘察加景天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及干旱胁迫下的RWD随胁迫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抗氧化保护酶中的SOD活性、叶绿素总含量及干旱胁迫下的相对含水量则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呈下降—上升—下降变化;可溶性蛋白含量为先下降而后上升。勘察加景天在20天的干旱和水涝胁迫其植株仍能生长良好,说明其对水分胁迫具有较强的忍耐能力。  相似文献   

19.
油菜素内酯对沙棘抗旱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盆栽控水、根系浸蘸和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BRS)的方法,对黄土丘陵区主要造林树种沙棘苗重要保护酶活性、重要渗透调节物质以及质膜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沙棘苗经BRS0.1~0.4 mg/L处理后,SOD和CAT活性在轻度干旱(土壤含水量12%~13%)和重度干旱(土壤含水量7%~8%)下,虽较清水对照升高,但无显著差异;在轻度干旱下,POD活性0.3 mg/L处理显著高于对照,类胡萝卜素含量0.1~0.3 mg/L处理较对照极显著增加;在轻度和重度干旱下,脯氨酸含量较对照增加不显著,可溶性糖含量0.3和0.4 mg/L处理显著高于对照,质膜相对透性,较对照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在轻度干旱下,较对照显著降低,重度干旱下降低不显著.综合以上结果:BRS处理提高了沙棘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出外源亚精胺防御红椿干旱胁迫生理损伤的最佳浓度,以2年生红椿家系盆栽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外源Spd多浓度预处理+干旱胁迫处理试验,并对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等6个生理指标的观测数据和最佳浓度进行了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4种外源亚精胺溶液对6个生理指标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的防御效果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P <0.01)。2)1 mmol/L和2 mmol/L外源Spd预处理对植株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等4个生理指标的防御效果更好,且均遵守干旱胁迫程度越轻则生理损伤防御效果越好的规律;而不同浓度外源Spd预处理对植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防御影响并未发现明显规律。3)运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4种外源Spd浓度进行筛选,发现2 mmol/L外源Spd溶液的综合评价值最大,为4种参试浓度中的最优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