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河南省城镇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在对区域城镇用地现状评述的基础上,采用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区域城镇建设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影响区域城镇用地统筹的经济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了河南省城镇规模普遍偏小、用地集约度较低、土地经济产出水平较低、用地内部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同时提出消费需求变化、社会投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是引起河南省城镇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快速发展的天津市滨海新区近年来土地利用模式及集约化程度,利用1987年、1993年、2001年、2006年影像资料,借助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近20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20年间该区域土地利用模式的改变最明显的是建设用地的增加和水域的减少,二者均在不同时段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而耕地、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在20年间的不同时期增加或减少;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源于水域,其次为草地和林地;水域的减少除被建设用地占据外,部分水域变成草地、未利用地、耕地;1987-2006年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逐年提高,且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变化率均大于0,表明该区域正处于土地利用发展时期,集约程度将会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为主的作物间套作模式效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简要归纳了国内外有关以玉米为主的作物间套作对作物养分吸收、光合作用、水分利用及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田间杂草与病虫害、水土侵蚀、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指出了研究以玉米为主的作物间套作模式对作物经济、环境综合效益的影响,以期获得适应特定区域兼具经济、环境效益双赢的间套作模式,展望了日后该间套作模式的关键研究点应以兼顾经济、环境效益为前提深入进行相关机理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4.
水稻抽穗期根外施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水稻抽穗前后喷施营养液可明显提高稻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参试营养2液中以磷二氢钾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粮食主产区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宁  崔奇峰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2):112-117
粮食主产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来源于生产要素的增加抑或效率的提高,关系到农业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笔者研究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路径,通过层层深入的分析,得出结论:从粮食主产区土地和劳动力的相对禀赋看,相对于单位土地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劳动力的产值提高的幅度更大,这种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以增加产值的增长途径其实质是劳动力的减少,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对农业生产总值影响的弹性很大。在中国未来农业劳动力数量稳定的情况下,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不可能更多地依赖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农业经济增长的路径依然要依靠土地生产率的提高,走效率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测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科学合理地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对区域农村居民点的现实整理潜力进行测算。本研究以赤壁市的10个乡镇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工程技术因素的自然和社会经济修正指标体系,对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的理论整理潜力进行系数修正,得到更接近于工程标准的现实整理潜力。研究表明:赤壁市10个乡镇的农村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为283.03 hm2,综合挖潜系数为0.061,理论潜力与现实潜力差异较大。研究认为:考虑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工程技术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对整理潜力进行自然和社会经济修正,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测算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台湾海岸乡土树种引进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福建省沿海防护林树种单一和生态系统脆弱的现状,引进台湾岛本土海岸防护林树种林投、台湾海桐、台湾栾树、海檬果、水黄皮、福木等,应用于沙荒风口造林、木麻黄基干林带改造和海岸后侧木麻黄低效林更新试验。研究发现,风口地段通过挖大穴、下客土、深栽和浇足定根水的营林措施,辅以简易风障的工程措施,林投造林保存率达到85%以上,且风害轻微;郁闭度小于0.5的木麻黄基干林带下直接种植台湾海桐、海檬果、水黄皮和台湾栾树,以及较密林带经过渐伐后套种台湾海桐、水黄皮和台湾栾树,3年均可郁闭成林,所形成的异龄复层林其防护功能与原林带相比提高25%以上;海岸后侧木麻黄低效林更新采用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分别与台湾海桐、水黄皮、海檬果带状混交,或与台湾栾树行带混交可以提高林带生产力和防护功能。上述表明,在引进的台湾海岸树种中,林投是沙荒风口理想的造林树种,台湾海桐、水黄皮、海檬果、台湾栾树等是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和后侧木麻黄低效林更新改造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8.
建设用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建设用地规模的预测可以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数据和技术支持。笔者以连云港市为例,收集了2004—2013年有关建设用地规模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BP神经网络模型对连云港市2014—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进行预测,得出7年连云港市建设用地规模的预测结果。本研究得出主要结论:(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基础设施的变化以及环境的改善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建设用地的规模;(2)笔者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误差率较低、拟合效果较好且对于训练集以外的新样本数据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说明所建模型具有可靠性,可以进行预测;(3)连云港市2014—2020年的建设用地规模呈现逐年扩张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97%,连云港市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并且合理保护耕地,使得建设用地面积的增长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主成分-BP神经网络模型不仅能够对影响建设用地规模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可以得到精度较高的建设用地规模预测数据,因此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相似文献   

9.
大米品质与收获,干燥及储藏方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低水分稻谷快速再吸收水分时,根粗会出现龟裂。粮粒的吸湿反应出各种环境条件对它的影响。日本科学家(Kondo和okamura,1930)曾发现这一事实,并作了报道。这一研究在日本进行,但研究结果在德国发表,因此很多日本人未能看到。Stahel(1935年)五年以后在苏里南(拉丁美洲)公布的一项研究证实了Kondo和Okamura的研究。然而这两项研究工作很快被埋没于大量有关大米干燥的文章中,这些反映了对稻谷干燥资料的需要,并导致了稻谷收获的机械化。稻谷成熟离开田间后,它的吸湿特性是引起碾磨品质降低的原因,个别米粒因此而破碎。每粒稻…  相似文献   

10.
我市优质稻米“品比”试验,是“七五”期间省优质稻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内容之一。本试验的主要任务是:选择适应性、抗病性强,综合性状好的高产优质品种,为优质稻米开发利用和生产基地建设提供适宜的品种。经过两年的试验,其结果趋向一致,现将1988年试验基本情况和结果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以四川盆地乐山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区域内7县、4区已经建立的土地利用数据库为主要信息来源,采用GIS分析工具,对土地利用中与耕地相关的大量数据进行了整理、统计和分析,并结合采集的相关文字资料和图件资料对区域内耕地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5年,区域内耕地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主要影响因子的作用顺序依次是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耕地、自然灾毁,它们在耕地减少中所占比例分别是83.5%、11.4%、4.6%和0.5%。针对区域耕地变化情况,提出了增加耕地的方式和可能途径,并对区域内耕地保护提出了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国家推出缓解城镇用地压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目前随着各地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随之带来的土地权属问题也日益突出。基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中所涉及的土地权属调整内容,遵循权属调整的原则,提出在实施过程中建新地块和拆旧地块内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并总结了权属调整的相关程序,最后列出还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和建议,以期能够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有序、协调、高效实施。  相似文献   

13.
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是政府利用土地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一项手段,具有重要意义。在归纳以往土地供应计划在编制和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2011年的供应计划在内容的完整性、横向对比性以及住房供地计划、部门协作等方面进步,并指出其在供应模式、与其他规划的衔接、供应规模确定、细致程度等方面的不足。为完善供应计划编制,保证计划实施,提出了开展供应计划实施监测与评价、明确考核标准,制定制图规范、理顺与其他规划的关系、确定计划调整门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韩伟  徐珊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6):82-90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哈尔滨市为研究区,以土地利用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基于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评价分析方法和敏感性分析方法,阐释所选研究区域范围内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表现特征。通过改良和调整哈尔滨市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应单位面积以及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和系数表,对哈尔滨市2005—202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间性与空间性基本分布格局展开全面系统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20年,哈尔滨市的耕地总面积与建设用地总面积有较小幅度的增加,同时林地的总面积呈现出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数量变化发生幅度相对较小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2)哈尔滨市的总体ESV数据测算水平呈现出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哈尔滨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来源主要在于林地、耕地和水域3种用地类型。哈尔滨市现有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挥状态集中展现在水源涵养层面、土壤保护层面和废物处理层面上。在针对研究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过程中,要重点性关注以及保护林地、耕地和水域等具备较高水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的土地利用类型,还要开展具备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特点的利用行为规划环节,支持助推哈尔滨市各空间区域多样化土地利用类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长春市区建设用地与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建设用地扩张对耕地的影响,为黑土区土地合理利用与耕地保护提供参考。本文采用2005年和2019年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基于面向对象-决策树的分类方法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对长春市区建设用地和耕地的时空变化及建设用地对耕地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长春市区建设用地扩张21163.30 hm2,而耕地面积则减少19011.81 hm2。新增加的建设用地占用耕地18170.84 hm2,为建设用地增加面积的85.33%,建设用地的扩张导致耕地破碎化程度增大;建设用地侵占的耕地多为优质耕地,Ⅰ~Ⅲ级的面积比例达72.17%。研究结果对协调黑土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耕地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Urbanization in China is at an essential point in its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initial stage to accelerating stage. With quick expansion of city scale and large occupation of land for urban constructi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land resource shortage and people's living needs becomes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It has great affection on the grand plan of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How to adjust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protect the land resource,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urban land, perfect and complete the protection system of land resource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urban land use. In order to conserve land resource and find a sustainable way for development of people's living and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the above mentioned problem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for urban construction and important subject of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7.
王洋  尹奇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4):277-281
合理的土地储备规模不仅能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还能避免土地的闲置与浪费,因此研究土地储备规模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运用GM(1,1)模型预测出,到2020年开封市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规模及农业人口数量,结合开封市2006-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预测出目标年城镇建设用地的总供给规模,再基于集约节约利用方式,预测出未来可节约城镇建设用地的潜力,从而得出开封市在目标年的土地储备规模。根据本研究思路测算出,开封市2020年土地储备规模为26036.22 hm2(含土地储备增量规模9990.35 hm2和存量规模16045.87 hm2),这对于开封市优先盘活存量土地,有效控制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土地补偿制度的功能及缺陷,为完善征地补偿制度提供一种思路。研究方法为定性分析法,规范分析。法研究结论为土地补偿制度的激励与约束功能失衡,导致政府滥用土地征用权,土地资源闲置浪费;配置功能的不健全,土地利用结构的不合理,使整体效益下降;社会保障功能的微弱、不配套,导致失地农民与政府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国民富利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给生态区域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以苏州工业园区1995、2005和2013年3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基于景观指数方法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对苏州工业园区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类型水平下的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各景观地类之间的转换特征。结果表明:(1)1995—2013年间,景观格局指数发生了重大变化,2005年优势景观为耕地,2013年优势景观变为城镇建设用地;(2)18年间耕地和城镇建设用地的斑块面积变化最大,耕地面积降幅83.47%,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幅193.52%;(3)土地利用转移方面,耕地减少较快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较快,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和园地,增加的建设用地主要来自于耕地和未利用地;(4)景观格局整体呈现破碎度增大、集聚度减少、分离度上升、均匀度好、多样性增强等特征。研究表明景观指数结合土地转移矩阵模型能对土地利用的格局和过程进行很好的分析,并科学指导生态区域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