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横断山区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横断山区土壤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可持续利用途径以河谷为主,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发展多功能林业;强化草地建设和管理,发展商品性草地牧业;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旅游业.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横断山区土壤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可持续利用途径;以河谷为主,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发展多功能林业,强化草地建设和管理;发展商品性草地牧业,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持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旅游业。  相似文献   

3.
红壤区耕地有机物质的利用现状与开发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忠佩 《土壤与环境》1999,8(2):148-152
应用大量的调查和试验数据,论述了红壤区耕地有机物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及分布状况;分析了目前有机特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开发有机肥料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技术的红壤资源划分与评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A small scale red soil resources information system(RSRIS) with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s was developed and applied in red soil resources(RSR)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taking Zhejiang Province,a typical distribution area of red soil,as the study area.Computer-aided overlay was conductied to classifty RSR types.The evaluation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ree methods,i.e.,index summation,square root of index multiplication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with almost identical results,The result of index summation could represent the basic qualitatie condition of RSR,that of square root of index miltiplication reflected the real condition of RSR qualitative rank,while fuzzy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could satisfactori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valuation factors and the qualitative rank of RSR,and therefore it is a feasible method for RSR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5.
利用方式对红壤的细菌区系及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瑞龄 《土壤》1992,24(5):264-265
土壤的利用方式不仅影响土壤某些性质而且还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其生化活性。本文研究了广西南宁地区不同利用方式下红壤的细菌数量和组成,氨化强度和解磷酶活性及其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邵希澄  王明珠 《土壤》1994,26(6):310-313
余江县位于赣东北山区向鄱阳湖平原过渡的地段,是典型的低丘红壤区。全县红壤及红壤性水稻土占土地面积的90%,在我国中亚热带东部湿润区有着广泛的代表性。研究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对红壤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南方红壤流失区水土保持技术措施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简要阐述了适用于我国南方红壤水土流失区的水土保持工程和生物措施,并对生态综合经济型的水土保持模式及其效益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我国南方低丘红壤区立体农业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红壤坡位的理化性质分异,在低丘红壤上建立了“顶林-腰园-谷农-塘渔”立体种植模式,并在塘边建造猪场,以养猪为纽带,实行种养结合,建立“果-猪-沼气-菇-鱼-粮”链式循环,链环间再加以定量化调控,形成协调和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亚热带红壤区人为破坏的水土流失与治理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试验设置4种处理类型,建立6个径流小区,对松散堆积土水土流失进行定位定量观测和比较研究(其中:2小区为裸露堆积土,2小区为堆积土种草,2小区分别为原状裸露地和自然坡地对照)。研究表明:①松散堆积土与原状裸露地相比,前者土壤侵蚀模数、径流量是后者的3.0倍和1、7倍;②松散堆积土种草1年与未种草相比,水土流失量前者比后者减少了75.8%,径流深前者比后者低55.5%;③观察年的3~6月和7~9月这两个时段松散堆积土水土流失总量分别占全年的42.9%和55.3%,两者合计占98.1%,表明3~9月是亚热带红壤区水土流失主要时段。④松散堆积土种草3个月后,基本覆盖地表,土壤侵蚀量比未种草减少9.3倍。与此同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水土流失量与降雨量、平均雨强、雨型等关系,同时得出4种类型的侵蚀性降雨量值。这些研究成果可为亚热带红壤区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板栗林夏季林冠郁闭度较高,影响其他灌草的生长,秋季落叶后,林冠截流作用下降,与此同时果农为满足板栗采收及土壤保墒、堆肥的需要,在采收前一般将林下灌草全部清除,因而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板栗林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须考虑当地老百姓需求,既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效果,又能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缫舍小流域板栗林水土流失治理方案设计,采用以工程措施(坡面小型拦蓄排水工程)为主,林草措施(套种毛竹、白茶、扶芳藤)和耕作措施改进为辅的方法,并辅以生产便道改造、路侧排水沟修建等工程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研究样地土壤样品的采集和测试,对比分析了不同恢复模式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有效元素和微生物含量,对红壤丘陵区不同恢复模式的土壤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恢复地和封禁恢复地的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微生物总数量与对照裸地相比均有明显增加,人工恢复地土壤有效营养元素含量高于原始裸地和封禁地。人工恢复地的脐橙模式的土壤饱和持水量、有效水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次之。综合分析认为,脐橙模式对改良土壤的效果最佳,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值得推广;而封禁模式对改良土壤的效果较好,但缺乏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红壤丘陵区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以江西省信丰县崇墩沟流域为例,从生物措施配置植物选择、生物措施类型设计和生物措施实施的配套工程措施等方面探讨了在南方红壤区实施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技术体系。以期为红壤地区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土壤侵蚀危险性分级是研究土壤侵蚀危险程度的重要方法.为了探索更加符合实际的土壤侵蚀及其危害程度分级方法,依据水利部土壤侵蚀分级标准和水利部科考成果,对南方红壤科考区的土壤侵蚀强度和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性及其所处流域主要湖泊泥沙输比(SDR)进行分级.结果表明,科考区内轻度、中度、强度和极强度侵蚀均存在.中度侵蚀和强度侵蚀为主要侵蚀类型,占总侵蚀类型的84%.轻度和极强度侵蚀占16%.潜在危险性分级中,无险型、轻险型、危险型和极险型均存在,轻险和危险为主要类型,占总潜在危险类型的84%,无险和极险类型占16%.土壤侵蚀对异地的危害比较大,60%的湖泊SDR>0.5,其上游土壤侵蚀对异地是危险甚至极险的.研究结果可为红壤全区土壤侵蚀分级和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Soil erosion from cropland is a primary cause of soil degradation in the hilly red soil region of China. Soi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sistance of soil to erosion agents can be improved with appropriate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his study, hydraulic flum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ive management practices [manure fertilizer (PM), straw mulch cover (PC), peanut–orange intercropping (PO), peanut–radish rotation (PR) and traditional farrow peanut (PF)] on soil detach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three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practices (PC, PM and PO) increased the resistance of soil to concentrated flow erosion. The rill erodibility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was ranked as follows: PC (0·001 s m−1) < PM (0·004 s m−1) < PO (0·007 s m−1) < PF (0·01 s m−1) < PR (0·027 s m−1). The rill erodibility was affected by soil organic content, aggregate stability and bulk density. The soil detachment rate wa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flow discharge and slope gradient, and power functions for these two factors were developed to evaluate soil detachment rates. Additionally, the shear stress, stream power and unit stream power were compared when estimating the soil detachment rate. The power functions of stream power and shear stress were equivalent, and both are recommended to predict detachment rates. Local soil conservation can benefit from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th improved predictions of erosion on croplands in the red soil region of China.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2017YFC0505400)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专项支持。项目重点阐明区域水土流失演变规律及关键驱动因子,以生态功能提升与生产功能优化为核心,研发集成地表径流调控、土壤肥力提升、植被可持续恢复和景观结构优化为一体的水土流失治理技术体系,形成生态服务功能提升与民生改善的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为红壤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6.
红壤区土壤有机碳时间变异及合理采样点数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对于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空间变异性及合理采样点数量的研究,其时间变异性及揭示特定时段SOC变化所需采样点数量的研究较少。选择红壤丘陵区的江西省余江县为研究区,分析了1982—2007年SOC含量的时间变异特征,并估算了揭示该时段SOC变化所需土壤采样点数量。结果表明,1982—2007年SOC含量均值由14.18增至16.27 g kg-1,增幅为14.74%,其变异系数则由0.22上升为0.44。各土地利用方式中,水田和林地SOC含量分别增加了2.93和3.12g kg-1,而旱地则降低了2.55 g kg-1;同时各利用方式的SOC含量变异系数均出现较大幅度的提高。基于两时段的全部样点,在95%和90%置信区间上,计算得到揭示该时段全县SOC时间变异所需的采样点数量分别为186和147。基于各土地利用方式的SOC变化,计算得到水田、旱地和林地所需采样点数量分别为68、44和144(95%置信区间)及54、34和112(90%置信区间);揭示旱地SOC变化所需采样点数量应为水田的60%以上,而林地所需样点则为水田的2倍以上。该研究结果可为红壤区SOC时间变异性及其调查采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顺应国家电网公司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内在需求,防治输电线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严重水土流失。以黄土丘陵区和红壤丘陵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查阅,选取区域内两条典型线路,就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因素对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特征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黄土丘陵区相较于红壤丘陵区侵蚀营力除水力之外还有风力。(2)黄土丘陵区土壤渗透性强、土层深厚,而红壤丘陵区质地粘重、遇水易板结、入渗能力差。(3)黄土丘陵区植被自我恢复能力较差,施工过程中需要随时进行补植,而红壤区植被遭受破坏后恢复能力强,即使施工中植被遭受破坏,在短期内也可自然恢复。(4)黄土丘陵区输电线路工程在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是自然恢复期的1~10倍。黄土丘陵区输电线路各区域的土壤侵蚀模数是红壤丘陵区的2.5~31.25倍。(5)黄土丘陵区侵蚀模数在换流站站区、电机电缆区和榆林市线路工程塔基区的侵蚀模数取最大值,换流站站区和线路工程塔基区新增水土流失量最大; 而红壤丘陵区输电线路工程侵蚀模数在宜昌市线路工程塔基区取最大值,塔基区的新增水土流失量亦为最大。塔基区是水土流失防治和监测的重点区域。因此,根据当地自然因素差异,分区域设计工程措施,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8.
湘南红壤丘陵区不同生态模式水土流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11年对湖南省祁阳县标准径流场进行的定位观测,研究8种不同生态模式自然降雨条件下地表径流及土壤侵蚀状况。结果表明:(1)研究区全年发生地表径流17次,发生月份为3-11月,其中有13次分布在5,6月和8-10月,地表径流与降雨分布特征总体一致。(2)不同生态模式年径流量平均为865.99m3/hm2,变幅为238.12~1 422.08m3/hm2,年土壤侵蚀量平均为25.163t/hm2,变幅为0.072~67.570t/hm2。不同生态模式间年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3)各模式地表径流量表现出随着降雨量增加而增加的特点;大雨量降雨是导致土壤侵蚀产沙的主要因素。>50mm的大雨量降雨和高强度降雨对红壤坡地水土流失具有明显影响。降雨量对不同生态模式土壤含水量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为"强,中,弱"的特点,各模式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与降雨量的动态变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4)在湘南坡地开发利用中,梯田油茶模式在油茶幼龄期间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在8种处理模式中仅次于撂荒地(对照)与顺坡作物模式;梯田油茶+稻草覆盖模式、梯田油茶+花生+植物篱模式及梯田油茶+豆科牧草模式水土保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以广东省五华县赤红壤丘陵区坡地果园为例,进行了集流槽和覆盖试验。结果表明,集流槽和覆盖措施对土壤的水热状况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具有增加土壤贮水、降低土壤水分蒸发、调节土壤温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保护果树根系的作用。该措施在水土流失区赤红壤丘陵坡地果园管理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