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湖南酃县桃源洞自然保护区7个土壤剖面的18个样品土壤有机质、腐殖质组成的分析和森林植被分布的调查与研究,结合土壤理化分析数据,论述了桃源洞保护区土壤腐殖质以富里酸为主;胡敏酸占有机质百分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大;胡敏酸占有机质百分含量A层大于B层,腐殖质含量高,结合水含量也高等土壤特征,为全面了解桃源洞土源洞土壤的形成和性质,积极保护自然资源,按生态平衡规律科学地规划、经营和发展自然保护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9个采自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样的测定分析,对该保护区森林土壤的腐殖质组成、微量元素含量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中等偏高;腐殖质中富里酸的含量比胡敏酸和胡敏素高,其腐殖质组成较好;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富里酸含量也很高。其森林土壤几乎缺乏铜、锌、钼等元素,基本不缺乏有效硼和有效锰。土壤富里酸含量与有效硼含量间有显著正相关;土壤胡敏素含量与全铁含量间有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元素全量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提高土壤富里酸的含量可以增加土壤有效硼的含量,土壤中大量铁化合物的存在可能是生成胡敏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金沙滩林场的苗圃地土壤为对象,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氧化石墨烯溶液,研究其对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腐殖质含量及其组分含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0.017 mg/L氧化石墨烯溶液可增加土壤有机质、腐殖质、腐殖酸、胡敏素和富里酸的含量。不同浓度氧化石墨烯溶液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效果表现为0.017 mg/L>0.050 mg/L>0.007 mg/L>0.010 mg/L。4种浓度氧化石墨烯溶液均会降低土壤中的胡敏酸含量,降低程度由高到低为0.007 mg/L>0.010 mg/L>0.017 mg/L>0.050 mg/L。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土壤肥力的判断主要以腐殖质的含量为标准,土壤腐殖质的定量提取、分离与纯化是深入研究土壤腐殖质的重要前提。介绍了腐殖质的提取和分类的方法,根据其组成成分本身的特质将其进行了分离,然后使用重铬酸钾标准法进行了滴定后计算各碳量值。结果表明:衡阳市典型农田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变化规律和腐殖质的构成:有机质、腐殖质及其中的富里酸的含碳量从土壤的垂向剖面来看,是随着土壤的深度递减,而胡敏酸的含碳量是递增;从横向剖面来看,并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对落叶松人工纯林不同发育阶段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及二代幼龄林土壤腐殖物质组分变化及其对酸度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次生林和一代幼龄林为对照,比较不同发育阶段落叶松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一代幼龄林与二代幼龄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腐殖物质组分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从幼龄林到近熟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胡敏酸含碳量、胡敏素含碳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近熟林到成熟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富啡酸含碳量和胡敏素含碳量随着林龄的增大而降低;土壤腐殖化程度(土壤中胡敏酸占全C的百分比)和土壤腐殖质中胡敏酸含碳量与富啡酸含碳量比值(HA/FA)为次生林大于幼龄林和近熟林;二代幼龄林与一代幼龄林相比,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富啡酸含碳量和胡敏素含碳量分别降低4.53%、35.8%和1.98%,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胡敏酸含碳量、富啡酸含碳量和胡敏素含碳量分别提高46.44%、43.69%、47.45%和49.5%;土壤腐殖物质组分与酸度的相关关系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并且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腐殖物质组分与根际土壤活性酸(pH值)、交换性酸、水解性酸相关性密切.  相似文献   

6.
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后土壤有机质碳和腐殖质碳的变化进行研究表明: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后,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碳和腐殖质碳的储量,0~20 cm土层增加的幅度大于20~40 cm土层。从腐殖质的组成来看,混交林土壤无论是胡敏酸、富啡酸还是土壤腐殖化度都大于纯林,混交林土壤胡敏酸与富啡酸比值(HA/FA)也大于纯林。从而表明了混交林土壤腐殖物质的品质变佳,土壤熟化度增大,土壤供肥保肥的能力增强,土壤肥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随机多点取样和常规测定方法,研究了陕西牛背梁国家自然保护区山地棕壤土壤有机质、腐殖质、N、P、K、Cu、Fe、Mn、Zn等含量,Ph值和微生物量等,结果显示,山地棕壤有机质含量由表层向底层逐渐降低,Ah层125.27g·kg-1,B层67.28g·kg-1,C层18.94g·kg-1,腐殖质含量高,由Ah层-B层-C层逐步降低,Ah层为70.11g·kg-1,B层为36.42g·kg-1,C层为9.15g·kg-1,富里酸含量大于胡敏酸,微生物生物量Cmic 1712.89mg·kg-1,Nmic 357.28mg·kg-1,C/N值4.8,微生物数量4 133.83个·g-1,pH值Ah层6.02、Bt层5.46、C层5.53,都呈酸性;整个剖面全N含量0.07%~0.30%,全P含量0.021%~0.046%,全K含量2.31%~2.60%,全Cu含量23.15~24.37ppm,全Zn含量100.46~137.27ppm,全Mn含量421.87~456.19ppm,全Fe2O3含量3.91~4.98ppm。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内蒙古西部大青山白石头沟林场不同林分下的土壤养分,表明白桦林和人工落叶松林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溶性氮均优于人工油松林。白桦林的土壤腐殖质以胡敏酸为主;粘粒向下移动,并形成粘化层。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土壤有明显的腐殖质累积作用和粘化现象。土壤肥力高,适宜发展以落叶松、油松为主的针叶林树种。  相似文献   

9.
山西太岳山典型森林群落土壤有机质及氮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太岳山7种典型森林群落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基本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土壤腐殖质层和淀积层有机质含量均是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最高,分别为4.908g/kg和3.528g/kg;土壤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油松林最低,为3.959g/kg,淀积层有机质含量山杨林最低,为1.779g/kg;土壤腐殖质层全氮含量,白桦林最高,为0.368%,辽东栎林最低,为0.176%。;土壤腐殖质层速效氮含量华北落叶松林最高,为292.191mg/kg,油松林最低,为167.725mg/kg;土壤淀积层全氮含量油松林最高,为0.277%,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最低,为0.094%;土壤淀积层速效氮含量山杨林最高为200.183mg/kg,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最低,为49.151mg/kg;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氮含量均是上层土壤高于下层。腐殖质层和淀积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各林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在各林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防护林结构的配置、不同林龄草牧场防护林对土壤腐殖质碳组分特征和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两者的关系,寻找最佳草牧场防护林结构的配置方式。[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草牧场防护林和无林草牧场(对照)土壤腐殖质碳组分特征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林龄为15年距林带0 m处,网格状草牧场防护林的胡敏酸和富里酸总碳量、胡敏酸碳组分、富里酸碳组分和胡敏素的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蛋白酶、磷酸酶的活性等测定指标均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70.26%、120.97%、73.76%、139.84%、51.80%、85.00%、42.17%、94.65%、53.77%、49.81%;与带状、疏林状草牧场防护林相比,网格状草牧场防护林除土壤有机质、富里酸碳组分、胡敏素、蔗糖酶、蛋白酶、磷酸酶的差异不显著外,以上10个测定指标中的其余指标差异均显著。对于网格状草牧场防护林,土壤富里酸碳组分、胡敏素、多酚氧化酶、脲酶等测定指标在林龄为1~5年时随其增大而增加,5~15年缓慢降低,15年后下降速度增大;距离林带50 m处土壤有机质含量、胡敏素、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距离防护林0 m和100 m,且100 m处较0 m处低,其它测定指标基本上随距离林带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距离防护林带100 m处时,部分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土壤改良效益基本消失。胡敏酸和富里酸总碳量与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磷酸酶呈极显著正相关,胡敏酸与蛋白酶呈极显著正相关;富里酸与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呈极显著正相关;胡敏素与蔗糖酶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林龄为5年的网格状防护林土壤富里酸碳组分、胡敏素、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等最佳;对防护林及其多数土壤腐殖质碳组分和酶活性升高的分析表明,网格状防护林的带间距应小于200 m。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省10种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腐殖质分组测定法和分光光度计法,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光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0种土壤可提取腐殖质碳量(HE)绝对含量变化大小依次为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暗棕色针叶林土酸性紫色土暗黄棕壤红壤赤红壤黄壤砖红壤;腐殖质各组分占比中胡敏素占总碳的比例最大;2)10种土壤腐殖化程度依次为: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暗棕色针叶林土酸性紫色土赤红壤棕壤暗黄棕壤红壤黄壤砖红壤,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的PQ值大于0.5外,其他土壤均小于0.5,供试土壤腐质化程度总体偏低;3)不同土壤的总碳分别与腐质酸碳、胡敏酸碳、胡敏素碳、HA/FA、PQ呈线性正相关;4)不同土壤的色调系数均表现为FAHA,富里酸分子结构比胡敏酸分子结构简单,E_4/E_6值总体变化幅度不大;5)10种土壤HA的芳化度、缩合度、化学稳定性相差不大。综上表明:供试土壤总体腐殖化程度较低,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为胡敏酸型土壤外,其它皆为富里酸型土壤;土壤富里酸的芳化度、缩合度、化学稳定性对各种环境因子的响应能力较胡敏酸要高。  相似文献   

12.
沙棘根际土壤有机质特征及转化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沙棘根际和非根际的有机质特征和转化酶活性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沙棘根际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含量、可浸提腐殖酸及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胡敏酸E4/E6比值都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转化酶活性是非根际土壤的1.73倍。说明根际是树木和土壤相互作用最直接的区域,根际效应是树木改良土壤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13.
胶园间种对枯落物、腐殖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橡胶间种砂仁、咖啡对林地枯落物、腐殖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作物的间种明显提高了林地枯落物的积累量,橡胶+砂仁、橡胶+咖啡、纯橡胶林分别为3653.5、2861.1、1934.3kg/hm2;土壤有机质含量随之提高,0~5cm土层有机质含量分别为44.303、32.905、26.840g/kg;三种胶园种植模式土壤腐殖质组成均以富里酸为主,间种砂仁、咖啡利于胡敏酸和胡敏素的形成;土壤性状因间种而得到改良,2~5mm最为良好稳定的多孔性团粒结构含量分别为30.89%、13.66%和12.13%。以橡胶间种砂仁对土壤肥力的提高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红壤地区人工林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响应机制,依据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原理,于2009年7月对邓恩桉人工幼龄林进行模拟硫、氮复合沉降试验,研究1 a模拟沉降后邓恩桉林下红壤团粒腐殖质成分状况。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显示,17组样地中,0.25 mm粒级土壤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含碳量差异达0.05显著水平;0.25-1 mm粒级土壤胡敏素含碳量、胡敏酸与富里酸含碳量比值(胡富比)差异达0.05显著水平;1-2 mm粒级土壤腐殖质各成分差异均达0.05不显著水平。选择以上5组差异显著成分进行分析和建模,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含碳量降低,胡富比先升高后降低。硫、氮沉降对以上5种腐殖质成分主效应存在差异,硫、氮沉降交互作用均不显著。研究表明,硫、氮沉降对腐殖质影响以单一效应为主,土壤肥力受硫、氮沉降影响先升高后降低,分界点对应的实际沉降量分别为20.02、63.70 kg·hm-2·a-1。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湿地类型的土壤化学性状及腐殖质特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湿地类型的土壤pH值在4.43~5.44之间,均为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N、全P、有效P、全K和速效K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2.74g/kg、5.25g/kg、362.52mg/kg、1.23g/kg、4.41mg/kg、8.83g/kg和60.83mg/kg;2)土壤腐殖酸及其组分HA和F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6.69g/kg、39.27g/kg和17.42g/kg,占腐殖质全C量的62.52%、40.74%和21.78%;HA/FA比值在0.55~4.34之间,平均值为2.87;3)综合不同湿地类型土壤化学性状及腐殖质特征的分析结果:以藓类沼泽的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N、有效P、全K的含量最大,土壤腐殖质化程度也最高,综合表现为最好。  相似文献   

16.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土壤腐殖质组成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月对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及对照杉木纯林土壤腐殖质的有机碳和胡敏酸(HA)含量、HA/FA、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杉木纯林相比,混交林各土层土壤有机碳、胡敏酸含量及胡敏酸的E4值均有显著增加,HA/FA比值亦有所增加(不显著),而E4/E6值略有降低,胡敏酸红外光谱在1650 cm-1处出现明显的吸收峰。可见混交林中土壤腐殖质腐殖化程度和芳香度较纯林的高,这对土壤结构改良和有效养分供应有利,土壤肥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图1表1参17。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栽植代数、不同发育时期杉林土壤腐殖质的化学特性、微生物和酶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栽后杉林土壤有机碳可能会有增加,但胡敏酸含量和腐殖化度一般都趋于降低,即连栽后土壤腐殖化度减弱,腐殖质的分子量变小,复杂程度降低,腐殖质品种降低。连栽后杉林土壤有机碳可能会有增加,但胡敏酸含量和腐殖化度一般都趋于降低,即连栽后土壤腐殖化度减弱,腐殖质的分子量变小,复杂程度降低,腐 殖质品质降低。连栽后,杉林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尿酶趋于降低,削弱了土壤中碳素和氮素的营养循环。对杉林土壤肥力的维持和提高不利。连栽后,杉木中龄林,成熟林土壤微生物数量降低,但幼林却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8.
分离纯化了五个植胶土系的胡敏酸和富里酸,发现腐殖物质具有多种元素成分。用铁或铝处理胡敏酸,会导致胡敏酸吸着磷的提高。然而,用较高量的铝或铁处理时,胡敏酸的磷吸着量稍低,这说明胡敏酸中的磷可能是因为有机金属络合物的物理吸附力的关系。 从土壤胡敏酸钠浸提出的磷、铝和铁比富里酸钠的多。氧化土用腐殖物质处理,可使土壤对磷固定降低。 资料表明,腐殖质在降低高度风化的马来西亚土壤对磷的固定量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设计6个大样区,27个样地,7个因子(有机质、朽木、松针、松枝、松果、阔叶、腐殖质)进行调查采样,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景谷县思茅松林下枯落物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景谷县思茅松林下松针、松果、朽木对林下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松枝、腐殖质层、阔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广东省英德林场森林立地分类的调查资料,用逐步回归筛选分析了局部地形条件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通过直线回归,分析了腐殖质层与有机质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与养分元素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