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参试品种(系)邯郸点试验数据进行了主要数量性状与皮棉产量分析。结果表明:对棉花品种皮棉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单株结铃数和衣分,各个因素对皮棉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单株结铃数>衣分>霜前花率>始果枝节位>单铃重>果枝数>株高>籽指。  相似文献   

2.
彩色杂交棉若干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影响彩色杂交棉皮棉产量的诸多性状进行综合评判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彩色杂交棉皮棉产量与诸多性状之间的关联度大小依次是:衣分>单株铃数>2.5%纤维跨长>果枝台数>株数>果枝始节>伸长率>单铃重>比强>株高>整齐度>马克隆值>生育期,为彩色棉的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陆地棉主要性状对丰产性选择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了陆地棉主要植株性状对选择皮棉产量的效果。结果表明 ,衣分、株高、第一果枝高度、株铃数均与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抗倒伏性与皮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伏前桃数、黄萎病指、铃期和铃重均与皮棉产量呈负相关 ,且伏前桃数与皮棉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 ,株铃数、衣分、伏前桃数及抗倒伏性可直接用于皮棉产量的选择 ,株高、第一果枝高度、铃重、铃期及黄萎病指不能直接用于皮棉产量的选择。 9种植株性状对皮棉产量的选择效果为衣分 >株铃数 >抗倒伏性 >株高 >伏前桃 >第一果枝高度 >铃重 >铃期 >黄萎病指。  相似文献   

4.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998—2009年国家及山东省审定的黄河流域11个短季棉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霜前皮棉产量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抗虫短季棉的霜前皮棉产量与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顺序为:霜前花率〉铃重〉单株铃数〉总铃数〉株高〉黄萎病指〉单株果枝数〉衣分〉果枝始节位〉衣指〉子指〉生育期。研究结果揭示了抗虫短季棉主要农艺性状对霜前皮棉产量的影响关系,可为选育高产抗虫短季棉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时应分析的方法对4个陆地棉亲本及其10个F2代组合共14个材料的16个主要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因子距离探讨了材料与性状的关系。结畏表明:对应分析能有效地揭示性状间、品种间、性状与品种间的关系。经分析影响单株产量性状的主要因子是单株有效铃数、单铃重、籽指、衣指。由聚类分析可将供试的14个陆地棉材料划分为3个不同遗传差异的类群。  相似文献   

6.
李保军 《中国棉花》2012,39(12):23-24
 对17个中长绒棉品系性状分析结果表明:皮棉产量与衣分呈显著正相关,与铃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衣分、铃重分别与纤维品质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负相关。育成品系普遍表现为衣分低、铃重小,皮棉产量与对照陆地棉品种差距仍较大。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柱头外露种质系与陆地棉亲本的主要差异表现在产量上,而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单株铃数降低造成的,柱头外露种质系纤维长度不低于参试的陆地棉亲本;籽、皮棉产量和单株铃数间相关性极为密切,衣分、铃重和衣指子指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子指在性状相关中具有桥梁作用,值得深入研究;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了11份综合性较好的材料;24份亲本在遗传上可分成5个遗传类群,柱头外露种质系间及它们与陆地棉亲本间有较大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8.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对麦套棉主要性状的相关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皮棉产量与 8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序依次为株高>单株铃数 >单铃重 >果枝数 >衣分 >霜前花率>生育期 >子指 ;与 9个纤维品质性状的关联序是伸长率 >环纱缕强 >比强度 >麦克隆值 >黄度 >整齐度 >反射率 >2 .5 %跨长 >气纺指数。其中以株高、单株铃数、单铃重、伸长率和环纱缕强与皮棉产量形成的关系最为密切 ,并明确了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 ,提出了豫东平原麦套棉高产优质育种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拓宽棉花育种的遗传基础,在广泛收集国外种质资源的基础上,筛选优良种质资源作为育种亲本.以60份中亚地区引进的棉花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进行主要表型性状与纤维品质的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及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并以主要农艺性状为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 表明:叶色、株型、铃形等6个表型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42与11.32之间;在8个农艺产量性状中,单株铃数的变异系数最大(36.02%),第一果枝位节数(31.15%)和单铃重(29.89%)变异较为明显,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5.01%);在5个纤维品质性状中,伸长率的变异系数最大(16.99%),整齐度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1.95%),相较于农艺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小.13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91 ~2.07,以整齐度指数最大(2.07),单铃重最小(0.91);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聚类分析表明60份材料可聚为五个类群,Ⅰ、Ⅱ类共有30份种质资源,其纤维品质性状较好、籽指较高,可作为改良棉纤维品质的杂交亲本来利用,Ⅲ、Ⅳ、Ⅴ类共有30份种质资源,其表现为高衣分、高果枝节位,但纤维品质一般.  相似文献   

10.
以6个陆地棉品种(系)为亲本,采用NCⅡ交配设计配制9个杂交组合,对杂交组合F1、F2的表型性状、产量性状以及纤维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组合F1和F2在单株果枝数和单株结铃数存在一定竞争优势,F2铃重和衣分存在竞争衰退现象,导致F2皮棉产量较F1明显降低。但有些强优势组合的杂种优势在F2中仍能很好延续,其中组合5的F2籽棉和皮棉产量较F1提高,说明组合5的F2在产量方面具有一定杂种优势,可以利用其F2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