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根潜蝇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根潜蝇Ophiomyia shibatsujiKato)又叫豆根蛇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俗称大豆根蛆、豆根蛇蝇、潜根蝇等。大豆根潜蝇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华北及山东等大豆主产区,尤以东北地区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大豆根潜蝇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大豆根潜蝇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根潜蝇主要分布于大豆主产区,在国内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山东等地。其中以黑龙江、吉林最为突出。大豆根潜蝇主要在大豆苗期进行为害,食性单一,只为害大豆和野生大豆。幼虫在大豆苗根部皮层和木质部钻蛀为害,并排出粪便,造成根皮层腐烂,形成条状伤痕。受害根变粗、变褐、皮层开裂或畸形增生,幼虫的粪便和取食刺激韧皮组织木栓化,形成肿瘤,  相似文献   

4.
5.
大豆根潜蝇,又称大豆根蛆、豆根蛇蝇、潜根蝇等,这是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大豆根部害虫。发生大豆根潜蝇的地块,植株被害率一般都在70%~90%,严重时可达100%,造成大豆严重减产,幅度一般在10%~30%。 一、生活习性 大豆根潜蝇在东北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大豆根皮肿瘤内或土壤里越冬,蛹期长达10~11个月之久。翌年5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成虫全天均可活动,晴天活动更甚。大豆幼苗出土后,成虫便飞到子叶及复叶上,用尾部刺破表皮吸取汁液。成虫交配后,把卵产在大豆幼苗胚根表皮下,5~10天后孵化为幼虫。幼…  相似文献   

6.
7.
介绍了大豆根潜蝇的形态特征、发生特征,提出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方法,以为防治大豆虫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10.
为了控制根潜蝇的危害,2013-2015年对大豆根潜蝇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行与禾本科作物2a以上的轮作,是防治大豆根潜蝇的最好方法;药剂拌种的防治效果也达70%以上;适期早播,深耕松土,增施农家肥及磷钾肥等也是控制根潜蝇危害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豆根潜蝇发育进度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大豆根潜蝇主要危害中熟大豆品种的幼苗。其幼虫潜伏于大豆幼苗根部皮下蛀食.使被害根变粗变褐,有的皮层开裂,有的畸形增生成肿瘸,皮层腐烂。根瘤及侧根减少。受害严重的植株可能枯死,减产幅度大:受害轻的根部伤口愈合后,植株恢复生长。但根瘤较少,顶叶发黄,虽也结荚,  相似文献   

13.
分别阐述了大豆根腐病和根潜蝇的发生规律,并从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两方面介绍其综合防治措施,从而为大豆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麦黑斑潜叶蝇(Cerodonta denticornis Panler),属双翅目.潜蝇科。该虫过去在郑州市零星发生,由于2003年特殊的气象条件,郑州市麦田发生较普遍,部分麦田受害较重。且入春以来,该虫在郑州市麦田持续为害,早期主要为害下部叶片,后来逐渐为害中上部叶片,个别田块小麦旗叶也受害。  相似文献   

15.
大豆根潜蝇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根潜蝇是大豆苗期主要害虫,以幼虫蛀食大豆幼苗茎基以下3-6厘米根段的根皮层,被害根变粗、变褐或纵裂,或畸形增生,产生肿瘤,根皮腐烂。受害后的大豆幼苗势弱,植株矮小,叶黄,重害株枯死,轻害株在幼虫化蛹后,根部伤口愈合可恢复生长,但根瘤较少而小,顶叶发黄,株矮荚少。  相似文献   

16.
在黑龙江省的黑河、安达、密山、汤原等9个市县,对大豆根潜蝇的种群数量与大豆重迎茬年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重迎茬加剧了大豆根潜蝇的危害,重茬1,2,3年的有虫株率分别比正茬高14.8%,23.5%和25.5%。在大豆根潜蝇的防治中,采用呋多福、甲多、大豆种衣剂、叶喷剂、绿肥和大豆硼肥等药剂进行防治,较对照明显降低了危害株率和有虫株率,对大豆根潜蝇防治效果达7.7%~88.5%。  相似文献   

17.
<正>黑潜蝇对大豆危害很大,发生严重田块可造成严重减产或绝收。做好大豆黑潜蝇的防治工作是确保大豆生产优质高产的重要一环。1传播途径黑潜蝇是一种蛀茎性害虫,对大豆、黑豆都造成危害。黑潜蝇虫体特小,活动隐蔽,容易被忽视。据两年来对南阳邓州市、镇平县柳泉铺乡两地大豆生产田苗期、中期调查,2003年度大豆黑潜蝇发生面积约占两地大豆总面积的13%-15%,2004年度发生面积约占两地大豆总面积的20%-30%,以春播大豆、夏早播大豆危害较重。黑潜蝇发生呈现上升态势。大豆苗期受害幼苗发黄,苗小细  相似文献   

18.
在黑龙江省的黑河,安达,密山,汤原等9个市县,对大豆根潜蝇的种群数量与大豆重迎茬年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试验结果重迎茬加剧了大豆根潜蝇的危害,重茬1,2,3年的有虫株率分别比茬高14.8%,23.5%和25.5%,在大豆奶潜蝇的防治中,采用呋多福,甲多,大豆种衣剂,叶喷剂,绿肥和大豆硼肥等药剂进行防治,较对照明显降低了危害株率和有虫株率,对大豆根潜蝇防治效果达7.7%~88.5  相似文献   

19.
大豆根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也被叫做大豆根蛆,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地区,尤以黑龙江省发病情况较为严重。 1为害症状 大豆根潜蝇主要在苗期为害大豆,由于这种害虫食性单一,因此仅仅会对大豆与野生大豆产生危害。大豆根潜蝇幼虫的主要危害方式是钻蛀大豆苗的根部皮层与木质部,并在其中排便,进而导致大豆的根皮层逐渐腐烂,产生条状伤痕,受害根会变粗,颜色会变为褐色,皮层会出现开裂或畸形增生现象,幼虫所排出的粪便及取食刺激韧皮组织木栓化,进而形成肿瘤,使大豆根系严重受损而无法正常生长并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大豆根潜蝇成虫的主要危害方式是将大豆幼苗的子叶及真叶在刺破后进行舐食,并会在取食处形成白色接近透明的小孔或呈枯斑状。  相似文献   

20.
稻秆潜蝇属双翅目黄潜蝇科。又名稻秆潜、稻钻心蝇、双尾虫。在我国南方各省山区都有不同程度为害,以幼虫钻食心叶、生长点及幼穗,早稻、单季晚稻一般枯心率在20%~35%,伤穗率10%~25%,严重的减产20%~50%,为山区、半山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由于黑龙江省水稻面积不断加大,种植年限加长,该虫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