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仔猪首次免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弱毒疫苗对血清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本试验筛选PRRSV抗原与抗体均为阴性的7日龄仔猪40头,平均分为4组,其中试验A、B、C组均为14日龄首次免疫经典弱毒疫苗,试验A组35日龄二免用高致病性灭活疫苗,试验B组35日龄二免用经典弱毒疫苗,试验C组35日龄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均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首免后1,2,3周和二免后1,2,3,4,5,6周前腔静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细胞因子ELISA方法检测IFN-γ、TNF-α、IL-2、IL-10和IL-12细胞免疫水平。结果显示,仔猪14日龄首次免疫弱毒疫苗后能迅速分泌细胞因子,首免3周以内,试验组IFN-γ分泌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TNF-α分泌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且试验A组试验B组试验C组,其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IL-2分泌量高于对照组,试验A组最高,其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IL-10分泌量高于对照组,试验C组最高,其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IL-12分泌量高于对照组,试验A组最高,其差异显著(P0.05)。35日龄二免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3周后,除IFN-γ外,试验A组的TNF-α、IL-2、IL-10和IL-12分泌水平均高于试验B组和试验C组。结果表明,14日龄首免PRRSV弱毒疫苗和35日龄二免PRRSV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仅单独2次免疫PRRSV弱毒疫苗或1次免疫PRRSV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是用克隆化N_(70)型Lasota系新城疫弱毒疫苗简称N_(70)型疫苗)和法氏囊弱毒疫苗(简称IBD细胞苗),按一定配比对雏鸡联合饮水免疫。试验分4组:1组是N_(70)型疫苗和IBD细胞苗对14日龄雏鸡1次联合饮水免疫,间隔21天再用IBD细胞苗单独饮水1次,免疫后66天,免疫鸡HI抗体为2.2~3.8(Log_2),IBD琼扩试验4/5出现阳性;2组为N_(70)型疫苗和IBD细胞苗经二次联合饮水免疫,第一次在4日龄,然后间隔3周进行第二次联合免疫,免疫后61天HI抗体为2.2~6(Log_2),IBD琼扩9/10出现阳性;3组是N_(70)型疫苗和马立克疫苗对1日龄雏鸡联合免疫(皮下接种),间隔21天用N_(70)型疫苗和IBD细胞苗联合饮水免疫;4组为对照组仅于1日龄鸡注射马立克疫苗。试验进行二批,这二批试验鸡分别在80日龄和75日龄时,每组抽取10~12羽免疫鸡用新城疫强毒株攻击,结果保护均为100%;二周后再用法氏囊强毒株攻击,结果全部保护。试验表明,这两种疫苗同时免疫对新城疫免疫力没有明显影响,说明这两种疫苗联合饮水免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一、肉鸡上试验及应用 选用某禽蛋公司92年3月18日自孵的AA商品苗鸡10800只,饲养在本场鸡舍。试验分为二组,①试验组:10728只雏鸡于21、36日龄各注射自制IBD卵黄抗体(琼扩效价1:64以上)0.5毫升进行被动免疫。②对照组:72只雏鸡于18日龄用进口D_(78)苗免疫,疫苗由郊区畜牧兽医站提供,批号:910927。两组均于首免后7天、14天用琼扩试验监测。其他饲养管理均相同。 试验组在整个饲养期内未发生IBD,对照组于25日龄发生IBD,一周内共死亡12只,死亡率16.6%,琼扩监测结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肉鸡进行IBD活疫苗免疫的最佳日龄,90只肉鸡随机平均分成6组,分别于10、13、17日龄进行IBD活疫苗CH/80和法倍灵免疫接种,剂量为1.5羽份.免疫后10 d、21 d用IDEXX试剂盒检测ELISA抗体滴度.同时设对照组,分别于2、10、17、24、31、38日龄用IDEXX试剂盒检测ELISA抗体滴度.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于38日龄时进行新城疫(ND)抗体检测.抗体检测发现,各试验组免疫接种后10d ELISA阳性率均小于50%,免疫接种后21 d检测发现,A组和B组ELIS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1.4%和78.5%;C、D、E、F组ELISA抗体阳性率均为100%,而且抗体滴度明显高于A、B组;对照组IBD母源抗体逐渐下降,大约每7 d为1个半衰期,至31日龄鸡群IBD抗体均为阴性;试验组和对照组38日龄ND抗体滴度无显著差异(P>O.05).结果表明,试验用鸡于13日龄进行IBD活疫苗免疫接种效果较好,两种IBD活疫苗免疫接种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某些中药能够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和疫苗的免疫效果,起到免疫增强剂的作用。本试验选用囊病口服液水剂和保禽康粉剂与IBD疫苗配合使用,然后用琼扩试验定期检测各组鸡只血清抗体,通过抗体水平的变化,旨在证明中药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囊病口服液:淫羊藿水煎剂+蜂胶液。 1.1.2 保禽康粉剂:淫羊藿粉剂。 1.1.3 IBD疫苗:黑龙江生物制品一厂生产,批号980214。 1.2 试验鸡群及分组 选用铜山县刘集乡李庄村杨传明户饲养的500羽罗曼蛋用鸡作为试验鸡群,试验前采血10份,分离血清,用琼扩实验检测IBD抗体,10份血样均为阳性,抗体平均值为1∶2。 Ⅰ组:囊病口服液组,20羽,14日龄用囊病口服液饮水,每只每天2ml,连用3天。Ⅱ组:保禽康组,20羽,14日龄用保禽康按1%浓度混料,连用1周。Ⅲ组:IBD疫苗组,40羽,14日龄进行IBD疫苗饮水免疫。Ⅳ组:IBD疫苗+囊病口服液,200羽,14日龄进行IBD疫苗饮水,同时用囊病口服液饮水,每只每天2ml,连用3天。Ⅴ组:IBD疫苗+保禽康粉剂,200羽,14日龄进行IBD疫苗饮水免疫,同时用保禽康按1%的浓度拌料,连喂3天。Ⅵ组:对照组,20羽,不用疫苗及中药。 1.3 试验方法:分组后隔离饲养,分别于试验后第1、2、3、4、5、6、7周,每组各采集6羽血样,分离血清,用琼扩试验检测IBD抗体,并列表记录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结果详见表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基因重组传染性囊病疫苗对白羽肉鸡腔上囊发育、免疫功能及生产成绩的影响。以白羽肉鸡为研究对象,试验选择1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白羽肉鸡14日龄饮水免疫IBD活疫苗,基因重组传染性囊病疫苗组(试验组)白羽肉鸡于1日龄颈部皮下注射基因重组传染性囊病疫苗,测定其腔上囊发育、生产成绩及鸡群IBD VP2抗体水平。结果表明,28日龄、35日龄试验组的腔上囊明显大于对照组;试验组生产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产生抗体较早,鸡群没有免疫空白期,能有效的抵抗IBD病毒的早期感染。可见,基因重组传染性囊病疫苗可提高鸡群免疫性能,从而提高生产成绩,避免IBD病毒的早期感染。  相似文献   

7.
甘保罗病弱毒疫苗对法氏囊及新城疫HI抗体滴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场于1999年10~12月进行了甘保罗病(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弱毒冻干疫苗免疫后对法氏囊及新城疫HI抗体滴度影响试验,结果如下。一、试验鸡及疫苗:1天龄雏鸡200羽,试验组及对照组各100羽雏鸡,饲料由我场饲料场提供。疫苗为英特威公司的IBD D-78冻干弱毒疫苗。其他免疫如新城疫、鸡痘、传支等免疫疫苗均由英特威公司提供。免疫程序为:4天龄时传支+新城疫疫苗点眼;7天龄时鸡痘疫苗刺种;14天龄时新城疫弱毒疫苗点眼,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1/2羽份胸肌注射;17天龄时IBD弱毒疫苗滴鼻。二、IBD冻干疫苗免疫后对法氏囊重量影响IB…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疫苗及其不同免疫程序对PCV-2免疫效果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4日龄、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仔猪180头,随机均分为6组,依次为进口疫苗1免疫组(1组)、国产疫苗1单针免疫组(2组)、国产疫苗1双针免疫组(3组)、国产疫苗2单针免疫组(4组)、国产疫苗2双针免疫组(5组)和对照组。进口疫苗1免疫组在仔猪14日龄时注射1 mL疫苗;国产疫苗1和2单针免疫组14日龄时注射2 mL疫苗;国产疫苗1和2双针免疫组14日龄时注射1 mL疫苗,28日龄时再注射1 mL疫苗;对照组14,25日龄时注射1 mL生理盐水。结果表明:进口疫苗和国产疫苗均能显著提高试验猪的PCV-2抗体水平,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试验猪群的生产性能;此外,国产疫苗1和2的双针免疫组效果明显优于国产疫苗1和2的单针免疫组。  相似文献   

9.
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复合物疫苗免疫1日龄SPF雏鸡和普通京粉雏鸡,间隔1、2周后免疫新城疫La Sota疫苗,以单独免疫新城疫La Sota疫苗为对照,免疫后2、3、4和5周对各组鸡采血测定新城疫HI效价,并在免疫5周后用新城疫强毒攻击,计算各组保护率。结果显示,1日龄时首免IBD免疫复合物疫苗间隔不同时间再免疫新城疫La Sota疫苗,与单独免疫新城疫La Sota疫苗相比,新城疫HI抗体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证明IBD免疫复合物疫苗在SPF雏鸡和普通雏鸡上对新城疫La Sota疫苗免疫均无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鸡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疫苗(IBDV-Icx)和常规IBD活疫苗分别免疫1日龄商品鸡和SPF鸡,进行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效力比较.免疫后8d检测,IBDV-Icx免疫组鸡的法氏囊未见明显萎缩,而传统弱毒疫苗免疫组鸡的法氏囊萎缩明显;免疫后28d各组用IBDV标准强毒株进行攻击,IBDV-Icx免疫组鸡的攻毒保护率均为10/10,常规IBD活疫苗对照组分别为8/10及9/10.免疫后3个月,IBDV-Icx免疫组血清抗体可达AGP1∶32,攻击强毒仍为10/10保护,而常规IBD活疫苗免疫后2个月抗体AGP为0,攻毒保护率为1/10,免疫后3个月时攻毒10/10发病.  相似文献   

1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细胞免疫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用1日龄仙湖鸭72只,随机均分为9组,其中1~8组为试验组,第9组为对照组。各试验组按不同的免疫次数、首免龄期、接种剂量,进行鸭疫里默氏杆菌油乳剂灭活疫苗接种,对照组不作接种。各试验组(包括对照组)在免疫前及免疫后每周采血一次,涂片,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反应学方法进行染色,用油镜检测计算T、B淋巴细胞百分比值。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2日龄、7日龄或14日龄首免,首次免疫1周后,雏鸭体内都能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但2日龄免疫应答能力弱,7日龄较强,14日龄最强;两次免疫的细胞免疫效果比一次性免疫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免疫方法对幼鸽新城疫血凝抑制(NDHI)抗体效价的影响,试验应用鸡新城疫活疫苗和鸡新城疫灭活疫苗对幼鸽首免日龄、免疫间隔和疫苗组合进行了研究。选择14,21,28日龄白羽王鸽健康幼鸽各32只随机分为试验Ⅰ~Ⅲ组,分别检测母源抗体效价后用鸡新城疫灭活疫苗进行首次免疫,间隔14 d后再次用鸡新城疫灭活疫苗进行第2次免疫,在首免后14天和二免后14天分别检测NDHI效价。选择21日龄白羽王鸽健康幼鸽192只分为试验1,2组,试验1组再均分为A_1组、B_1组、C_1组,试验2组再均分为A_2组、B_2组、C_2组,检测母源抗体效价后进行首次免疫。A_1组、B_1组、C_1组分别接种鸡新城疫活疫苗、鸡新城疫活疫苗+鸡新城疫灭活疫苗、鸡新城疫灭活疫苗,间隔7 d后用鸡新城疫灭活疫苗进行第2次免疫;A_2组、B_2组、C_2组分别接种鸡新城疫活疫苗、鸡新城疫活疫苗+鸡新城疫灭活疫苗、鸡新城疫灭活疫苗,间隔14 d后用鸡新城疫灭活疫苗进行第2次免疫。试验1,2组的各小组幼鸽在35日龄和49日龄时分别检测NDHI效价。结果表明:在首免日龄试验中,试验Ⅱ组、Ⅲ组幼鸽二免后14天NDHI抗体效价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在免疫间隔和疫苗组合试验中,试验1组、2组幼鸽49日龄NDHI抗体效价平均值为3.57 lb和7.25 lb,其中A_1组、B_1组、C_1组幼鸽49日龄抗体效价分别为4.88,2.92,2.92 lb,A_2组、B_2组、C_2组幼鸽49日龄抗体效价为4.50,8.53,8.72 lb。说明21日龄幼鸽首免鸡新城疫灭活疫苗、间隔14 d二免再次接种鸡新城疫灭活疫苗,可使49日龄幼鸽NDHI抗体效价达到8.72 lb。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PCV2灭活疫苗及其不同免疫程序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本文开展2个试验,分别为试验1、试验2。试验1选择16日龄的仔猪120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30头。试验组分别注射疫苗A、B、C 1头份,14d后二免1头份;对照组只注射1mL生理盐水。结果显示:(1)6~80日龄,A组、B组和C组的发病率分别为18.81%、18.97%和19.71%,与对照组26.89%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A组和B组的死亡率均为3.33%,比C组的6.67%下降50%,与对照组10%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2)在120日龄结束试验时,A组和B组平均体重分别为58.3kg和58.9kg,极显著高于对照组53.7kg(P0.01);A组和B组的料肉比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疫苗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2随机挑选15窝2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仔猪90头(每窝6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确保有同窝猪2头。试验1组在21日龄注射疫苗A 1头份,间隔14d再注射1头份;试验2组在21日龄注射疫苗A 2头份,间隔14d再注射生理盐水2mL;对照组在21日龄注射生理盐水2mL,间隔14d再注射生理盐水2mL。结果显示:试验1组的免疫效果要稍好于试验2组。  相似文献   

14.
传染性法氏囊炎(IBD)与新城疫是养禽业危害较大的两种传染病,IBD病毒的致病作用主要是造成鸡体免疫器官的损害,造成鸡的免疫控制,对新城疫的ND的免疫的影响也较大。中草药制剂可以治愈IBD。中草药的抗病作用主要是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在生产实践中感染IBD的鸡群,用中草药制剂治愈后,应采取何种方式免疫ND效果较好,在本试验中加以研究,试验过程如下:1动物与材料1.1试验鸡群自育雏鸡90只,育雏至55日龄,育雏期间7日龄用Lasota系疫苗滴鼻点眼进行首免;25日龄用Lasota系进行二免,两次免疫均用正羽份进行免疫…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芪参超微粉对雏鸡法氏囊疫苗免疫的影响。方法:将1日龄蛋公鸡360只随机均分为6组,21和35日龄,Ⅰ-Ⅴ组分别进行法氏囊疫苗首免和二免。14-21日龄,Ⅰ-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5%芪参超微粉和2%芪参散,Ⅳ组以玉屏风口服液饮水,V组为免疫对照组,Ⅵ组为不免疫空白对照组。试验前(14日龄,D0)及试验后第7(D7)、14(D14)、21(D21)、28(D28)、35(D35)、42(D42)天分别检测血清中IBD特异性抗体效价。试验后第7(D7)、21(D21)、35(D35)天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情况、血清中IL-2含量及体质量变化。结果:与免疫对照组相比,各用药组可以显著提高雏鸡法氏囊疫苗免疫效果,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芪参散经超微粉碎后使用较低剂量即可起到增强雏鸡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将IBD抗原抗体复合物疫苗(囊胚宝)和含IBDV VP2蛋白的亚单位灭活疫苗(新流法)免疫1日龄商品肉鸡,对其免疫效果进行了比较。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利用经典IBD试剂盒检测时,囊胚宝免疫组35日龄和42日龄的ELISA抗体水平高于新流法免疫组;利用VP2专用试剂盒检测时,新流法组28日龄ELISA抗体水平高于囊胚宝组,35日龄时则是囊胚宝组抗体水平较高。于28日龄时利用IBDV超强毒株(vvIBDV)进行攻毒结果表明,攻毒后第4天,新流法免疫组的腔上囊大部分呈现出明显病变,且9/10的腔上囊中检出vvIBDV;囊胚宝免疫组鸡腔上囊则10/10仅检出W2512株疫苗毒。攻毒后4 d增重对比结果显示:囊胚宝免疫组鸡增重明显高于新流法免疫组和未免疫组。本试验结果表明,雏鸡通过1日龄免疫囊胚宝来预防IBD的效果要优于本试验中所用的新流法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放养肉鸡免疫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H9)(新支流)三联疫苗2次即可出栏(115日龄)的可行性,试验选用市售的两种新支流三联灭活商品疫苗对广西地区主要地方品种三黄鸡进行对比免疫试验。鸡群在笼养阶段的10日龄、放养前的50日龄分别使用疫苗A(精制浓缩型油苗)、疫苗B(普通油苗)进行免疫,于首免前(10日龄)、30日龄、二免前(50日龄)、二免后一个月(80日龄)、出栏(115日龄)分别随机采血(30份/组)进行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 AIV)抗体的检测,并对两组鸡的成活率、出栏率和出栏均重进行统计。结果:疫苗A组的H9 AIV、NDV和IBV平均抗体水平均高于疫苗B组,疫苗A组的抗体稳定性优于疫苗B组;疫苗A组的成活率、出栏率和出栏均重均优于疫苗B组。试验表明:从鸡群抗体滴度来看,放养肉鸡只需免疫两次精致浓缩新支流三联疫苗即可维持到115日龄出栏。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商品化猪病毒性腹泻三联弱毒疫苗和二联灭活疫苗对仔猪免疫效果的影响,通过前期妊娠母猪跟胎免疫,随机选择胎次相近、无病史新生仔猪80头,随机分成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对照组不免疫;试验组仔猪于28日龄首免和65日龄二免三联弱毒疫苗或二联灭活疫苗,应用ELISA试剂盒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间抗体阳性率第3组高于第1组和第2组(P0.05),腹泻疫苗在母猪妊娠期接种对仔猪表现出一定的保护力,交替免疫三联弱毒疫苗或二联灭活疫苗效果最佳。本研究为猪病毒性腹泻疫苗免疫提供可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吴海超  覃旺  赵攀  杨帆 《猪业科学》2019,36(2):94-95
为了找到适合本场合理的商品猪猪瘟疫苗免疫程序,通过测定21日龄保育猪猪瘟母源抗体水平,再根据保育猪猪瘟母源抗体水平高低进行分组。低抗体水平组(试验组)在35日龄进行首次免疫加56日龄第二次免疫,并在二免之后21 d(77日龄)再补免一针;高抗体水平组(对照组)则在42日龄首次免疫加63日龄第二次免疫。通过ELISA方法对一免后15 d,二免后15 d、30 d、45 d、60 d及150日龄试验猪群进行猪瘟特异性抗体监测。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猪瘟疫苗二免之后抗体水平均较好,但是试验组的猪瘟抗体相对比对照组好。由此得出,猪瘟整体抗体水平较低的场可将商品猪猪瘟首免时间提前,抗体水平较高的场可将猪瘟首免时间推后,即21日龄仔猪猪瘟母源抗体平均阻断率低于32%的仔猪群可将首免时间提前至21日龄至35日龄,进行3针免疫,猪瘟免疫效果更好。21日龄仔猪猪瘟母源抗体平均阻断率在44%以上,可将首免时间推迟至42日龄,免疫两针,到出栏前150日龄猪瘟阳性率能达到68%。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用16日龄自然感染暴发 IBD 的 AA 肉鸡群,采用 HI 试验β—微量法定期进行 ND 抗体监测,当 HI 滴度低于正常临界安全线时,对鸡群进行 ND 疫苗首免,定期监测 HI 抗体值,以其消长情况及鸡群 IBD 自然发病后的死亡率两项指标来综合判定 IBD 对 ND 疫苗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当肉鸡群中感染 IBD 病毒的日龄越大对 ND 的免疫抑制就越小,符合张学松的一日龄感染 IBD 的雏鸡其外周血液中 B 淋巴细胞的减少比3周龄时感染IBD 的严重得多的研究结论。当雏鸡 ND 免疫(特别是首免)的日龄与 IBD 感染日龄相隔较长时间(7天以上时),IBD 对 ND 的免疫抑制现象也很小,两者呈反比关系,这两点对于在 IBD 流行区的肉鸡制定 ND 免疫程序极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