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亚种间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世代平均数分析法,研究了在广亲和品种参与下,水稻2个亚种间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B26个世代群体9个数量性状的世代均数、杂种优势和基因效应。结果表明,除结实率为负向杂种优势且不含有加性效应(d)外,其余性状均表现显著的正向杂种优势,且存在显著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h),显性效应值均大于加性效应值。上位性效应对所考察折9个性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千粒重、结实率、抽穗期、每穗实粒数  相似文献   

2.
豌豆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2个豌豆组合的P1,P2,F1,F2,B1,B2和F3七个世代群体的资料用加性-显性模型和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估算了12个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加性效应是所研究性状的一个重要遗传分量,对不同分析模型表现稳定。显性效应对性状遗传的控制组合间变化较大,对不同分析模型较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超大穗小麦84加79—3—1穗部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穗形小麦陕229为测验系,与超大穗小麦84加79-3-1组配为P1、P2、B1、B2F1和F2世代材料,采用明道绪提出的“利用各世代的小区平均数估记遣传参数的加权最小二乘法”对84加79-3-1穗部性状的基因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穗长遣传加性应作用显著;结实 小穗数遗传性效应、加性显性互作效应作用显著;小穗粒数遗传力低,各类基因效应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两个多小穗小麦吕系六个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主穗小数在25~30个的二个普通小麦多小穗品系85DH5015、SW94-30921与三个普通小麦品种(系)组配成6个组合的P1、P2、F1、F2、B1、B2为材料,用世代均值法分析了6个状的遗传模型并估算了各类基因效应值,比较分析了两个不同来源多小穗小麦品系六个性状各类基因效应的异同及其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六个性状都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加性效应对两个多小穗小麦品系各性状的遗传有重要作  相似文献   

5.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基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世代平均值分析的多元回归程序,利用P1,P2,F1,F2,B1和B2 6个世代群体的数据,估算大豆8个农艺性状的a,b,dcv,aa,ad,dd各类基因效应以及相应的平方和与百分率。结构表明: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百粒重主要以加性效应为;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的上位性效应占有较高的比重,并以加性互作占主导地位。单株荚数显性效应占优势。上位性效应的研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选用6个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和B2家系的平均数及其方差,估计了不结球白菜15个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遗传力和基因效应对杂种优势的贡献。结果表明:15个性状的遗传基本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式或部分拟合模式。所有性状的各组合均有显著的加性效应和1~3种上位效应,1/3的组合有显著的显性效应。单株重、叶片重、叶柄重和株高等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高,菜头粗度、叶柄宽度和叶柄厚度等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低。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单株重、叶片重、叶柄重等产量性状上,显性效应[h]和上位效应[l]对杂种优势的贡献均具有重要作用。这三个性状的遗传均受重复型互作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选用6个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和B2家系的平均数及其方差,估计了不结球白菜15个杂艺性状的基因效应、遗传力和基因效应对杂种优势的贡献。结果表明:15个性状的遗传基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遗传模式呈部分拟合模式。所在属于 状的各组合均有显著的加性效应和1-3种 效应,1/3的组合有显著的生效应。株重、叶片得叶两重暑株高等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高、菜头粗度、叶柄宽度和叶柄厚度告示决策 状  相似文献   

8.
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基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世代均值的多元回归法对中国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基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地上节数及穗柄长主要以加性效应为主;这3个性状上位性效应亦重要。穗粒数、穗粒重及茎粗的显性效应占优势。它们的上位性效应似乎比加性效应更加重要。500粒重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并重,但其上位性效应在某些组合仍起一定作用。株高的加性效应值为负值,说明中国高粱株高隐性基因较多,有利于中矮秆杂交种的培育。单株产量的显性效应值为正值,便于提高杂交种单产。  相似文献   

9.
普通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与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用部性状典型的小麦品种资源,采用双列杂交法研究了穗部性状的遗传特点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穗长、结实小穗数、小穗粒数、穗粒数和主穗粒重均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且显性基因增效,隐性基因减效。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的怀状穗工与结实小穗数、亲本性状的遗传传递力与亲本性状表现一致;以显性效应为主的千料重,亲本性状传递力与亲本含显性增效基因多少一致;在加性、显性效应各一定比例的穗粒数、主穗粒重和具有一定互作效  相似文献   

10.
以春小麦高蛋白品系F93-486和优质品种张春11号为母本,分别与生产上推广的丰产性品种武春1号,陇春8号和高原338为父本的3个组合的P1、P2、F1、F2、B1和B26个群体为供试材料,研究了F93-486和张春11号的3个主要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和角质率)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F93-486的蛋白质含量与角质率两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遗传力高。张春11号的沉淀值主要受加性效应以及加性与显性互作效应控制,遗传力高;蛋白质含量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遗传力也高。因此,F93-486与张春11号均可作为改良营养品质与加工品质的优良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1.
侯以利  张爱民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3,19(A00):76-78,84,85,86
通过对冬小麦四个杂交组合,六个世代(P1,P2,F1,F2,B,1,B2)遗传参数的估算,分析了六个农艺性状(株高,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每穗粒重)的群体均数、基因效应与狭义遗传力。  相似文献   

12.
玉米温热杂交种穗部性状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个世代平均值分析的方法,对温带与热带、亚热带自交系间3个杂交组合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穗粒重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温带与热带自交系间杂交种5个穗部性状的遗传变异中,加性效应、显性效应起主导作用,两者合计占总遗传变异的74 4%~93 5%.上位效应普遍存在,平均上位效应占总遗传变异的6 5%~25 6%,5个穗部性状的遗传均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模型.所考察的性状按超亲优势大小依次为:穗粒重、行粒数、穗长、穗粗和穗行数.各性状基因效应分析表明,在温热杂交种的遗传中,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均是正向效应,加性×加性互作多为正值,加性×显性、显性×显性多呈负向效应,但显性×显性互作在穗粒重的遗传中呈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3.
高油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3个高油玉米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B2世代,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高油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与产量遗传相关密切的性状依次为穗粗、单穗重、株高、百粒重、穗位高、行粒数、穗长、茎粗和蛋白质。与籽粒油分遗传相关密切的性状依次为穗行数、百粒重、行粒数、穗长和茎粗、穗位高、叶数。  相似文献   

14.
玉米穗粒性状的遗传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增广NCⅡ设计,对玉米穗粒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配合力分析及遗传模型测验。结果表明:穗粒重的杂种优势最大,穗行数的优势最小。所研究的6个性状均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对穗行数、行粒数和穗粒重可在早代进行选择;穗长、穗粗、百粒重不宜进行早代选择。6个穗粒性状均不符和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穗长存在着明显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不显著;穗粒重、行粒数除存在显性效应外,还存在明显上位性效应;穗粗、穗行数、百粒重存在着显著的显性效应,上位性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玉米穗部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组PA 种质改良系J1255、J1401 与S122 杂交所形成的6 个世代为试验材料,采用郭平仲提出的世 代平均数分析方法对玉米穗长、穗粗、籽粒长、百粒重、穗粒重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穗长与百粒重的遗传 受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次之;穗粗、籽粒长和穗粒重的遗传受基因的显性效应作用为主,加性效应次之; 上位性效应明显存在于穗部各性状的世代遗传变异中,其中,对于百粒重的遗传变异,上位性效应明显大于显性效 应,并以加性伊加性的上位性互作为主。  相似文献   

16.
水稻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个不同类型的籼,粳,爪哇水稻品种配制的5个组合的P1,P2,F1,F2,B1,B2为试材,发代均数法研究了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基因效应值及效应平方和与百分比,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含量显性效应比加性效应重要,上位性效应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非加性类效应大于加性类效应,亲本显发型基因较多。  相似文献   

17.
粳稻穗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数量性状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对粳稻12个杂交亲本和36个F1代组合穗部的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一次枝梗数及二次枝梗数等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5个性状的加性及显性效应都达极显著水平,加性遗传方差分量比率较显性大,其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受加性及显性基因共同控制;各性状F1代显性效应预测值显性,各性状在不同组合间的表现是不一致的,穗总粒数与穗实粒数性状在各组合间的显性效应基本一致,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性状在组合间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亲本杂交遗传设计,运用P1,P2,F1,RF1,F2,RF2,B1,RB1B2和RB210个世代的材料,对不结球白菜11个质量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叶片深裂对叶片无缺刻为显性,受1对基因控制,(2)叶面有刺毛对无刺毛为显性,叶面皱缩对叶面平滑为显性,叶缘锯齿对全缘为显性,均分别由1个对主效核基因和细胞质修饰基因所控制。(3)圆梗对扁梗为显性,由2对核基因和细胞质修饰基因共同控  相似文献   

19.
大穗型小麦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具有代表性的6个大穗型小麦品系和2个多穗型品种配成28个组合,采用Griffing交配设计,研究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模型及亲本配合效应。结果表明,冬季分蘖、春季分蘖、穗数的一般配合力达显著水平,以加性效应为主,遗传力较低;株高、穗长、小穗数、有效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显著水平,加性、显性效应较重要,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遗传力较高,选择效应较大。大穗型小麦品  相似文献   

20.
水稻杂种优势的研究与利用是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途径。以亲本两系不育系9311S(P_1)和恢复系WHR2(P_2)及其产生的F_1、F_2、BC_1、BC_2共6个世代为研究材料,采用莫惠栋改进的世代均值分析的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分析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等3个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株高性状的显性效应不显著,穗长性状的加性效应间的互作效应、显性效应间的互作效应都均不显著,每穗颖花数性状的显性效应以及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间的互作效应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