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二因子多水平有重复的试验设计,选取16只3月龄断奶并已去势的苏尼特羊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试验前各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于试验羊活重达10.79±0.49、20.73±0.70、28.54±0.57、(38.19±2.85)kg时屠宰,采集背最长肌(LD)和股二头肌(BF)样品后测定肌内脂肪(IMF)含量、肌肉组织LPL和HSL活性,并分析不同体重阶段酶活的变化及其与肌内脂肪沉积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随着体重的增加,IMF含量逐渐增加,并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部位肌肉间的IMF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不同肌肉组织LPL和HSL活性均随体重增加逐渐降低,不同发育阶段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LPL11kg时酶活显著高于后三个体重阶段(P<0.01),但LD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29kg体重时酶活降到最低,极显著低于前两个体重阶段(P<0.01),38kg时又开始升高,但与29kg时差异不显著(P>0.05)。LD中HSL酶活最低值出现于21kg体重阶段,而BF在29kg时HSL酶活性最低,二者都极显著低于11kg时的酶活(P<0.01)。不同肌肉部位间LPL活性在11kg时BF显著低于LD(P<0.05),29kg时极显著高于LD(P<0.01),其它两个阶段差异不显著(P>0.05)。11~29kg不同肌肉部位HSL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38kg体重时BF中HSL活性极显著高于LD(P<0.01)。③BF和LD中LPL酶活在11~38kg期间与IMF含量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2(P=0.003)、-0.864(P<0.001)。BF中HSL与IMF含量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LD中HSL与IMF含量呈负相关(-0.850,P<0.0001)。结论:LPL和HSL是IMF沉积的重要参与者,对IMF的沉积有显著的影响。HSL活性的发育性变化趋势与肌内脂肪沉积基本一致。11~38kg体重阶段肥羔LD和BF中肌内脂肪合成与分解代谢达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总结猪肌内脂肪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遗传因素和营养水平对猪肌内脂肪调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利用遗传选育和营养水平调控猪肌内脂肪含量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肉牛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内脂肪是影响肉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肌内脂肪含量高,大理花纹丰富,肉细嫩、口感好。作者从影响肌内脂肪含量的主要因素着手,分析了不同的遗传基础、年龄、屠宰部位、日粮等因素对肌内脂肪的影响,为生产优质高档牛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总结猪肌内脂肪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遗传因素和营养水平对猪肌内脂肪调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利用遗传选育和营养水平调控猪肌内脂肪含量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猪肌内脂肪的含量是影响猪肉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影响着肉的嫩度、系水力、剪切力值、风味和多汁性。猪肉肌内脂肪的调控机制很复杂,主要受营养、环境和基因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其中,营养调控和基因调控是改善猪肌内脂肪沉积的根本途径。综述了猪肌内脂肪的形成以及营养和基因对其调控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猪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肌内脂肪的含量是影响猪肉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影响着肉的嫩度、系水力、剪切力值、风味和多汁性.猪肉肌内脂肪的调控机制很复杂,主要受营养、环境和基因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其中,营养调控和基因调控是改善猪肌内脂肪沉积的根本途径.综述了猪肌内脂肪的形成以及营养和基因对其调控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羊肌内脂肪的含量是影响羊肉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含量高低决定肉嫩度、多汁性和风味等肉质性状的优劣。羊肉肌内脂肪的调控机制非常复杂,主要受营养、环境和遗传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基因调控是改善羊肌内脂肪沉积的根本途径之一。论文综述了羊肌内脂肪的作用与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为后续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练  骆璐  董春霞 《中国猪业》2014,9(11):36-39
猪肌内脂肪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猪肉的嫩度、多汁性和风味,本文在简述猪肌内脂肪含量测定技术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和脂肪细胞定向和分化因子-1基因(ADD1)等肌内脂肪沉积主要候选基因以及micro RNAs对猪肌内脂肪沉积和代谢的调控作用,以期为利用基因调控改善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系鸡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比较品系对鸡肉肌内脂肪和肌苷酸沉积的影响,选取9个品系鸡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索氏浸提法提取肌内脂肪,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肌苷酸含量。结果表明,同一性别不同品系间肌肉肌内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S07、D99和S06×S07 3个品系外,各品系肌内脂肪母鸡高于公鸡;肌苷酸含量在同一性别内不同品系间差异显著(P<0.05),在S07、D99、S06×S01和S06×S07品系母鸡肌苷酸含量高于公鸡。本试验为鸡的进一步选育,特别对肌肉风味和鲜味特性的育种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在散养条件下黄羽肉鸡CAPN1、H-FABP基因与其生长发育和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关系,试验以130羽3周龄体重接近,健康商品代黄羽肉鸡母鸡为试验材料,随机分为笼养组(对照组)和散养组(试验组),采集在不同周龄(3、4、6、8、10、13 w)的胸肌、腿肌和腹脂组织样品共36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不同生长阶段组织中CAPN1和H-FABP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同时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胸肌和腿肌的IMF含量。结果表明:黄羽肉鸡的CAPN1、H-FABP基因在胸肌、腿肌和腹脂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随着周龄的增加,散养肉鸡CAPN1基因表达的整体变化趋势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且3~6 w其在胸肌和腹脂中的表达量均表现为笼养显著高于散养(P<0.05)。H-FABP基因的整体表达趋势随着周龄的增加而降低,在胸肌和腿肌中变化趋势相同,且均表现为散养显著高于笼养(P<0.05),在腹脂中表现为笼养高于散养(P>0.05)。与散养鸡相比,笼养鸡生长速度较快,腹脂率、IMF含量较高。本试验结果可为散养黄羽肉鸡CAPN1和H-FABP基因分子选育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选择西杂、利杂、利草杂交肉牛共42头为研究对象,以品种为单位,随机分为3组,饲喂相同营养水平的日粮,在饲养的第90、180、270天按比例屠宰,研究不同杂交品种肉牛背最长肌和半腱肌IMF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采用荧光RT-PCR技术,检测不同杂交品种肉牛背最长肌LPL mRNA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IMF含量品种间存在差异,利杂牛含量最高;屠宰部位间存在差异,背最长肌IMF含量高于半腱含量。背最长肌LPL表达量对肌内脂肪沉积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存在品种的特异性,利杂牛和利草杂牛LPL表达量和IMF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刘凯  李飞  唐德富  李发弟  梁玉生  李国彰  邓颖 《草业科学》2016,33(12):2565-2575
选取48只3月龄湖羊公羔,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试验过渡期10d、预试期7d、试验期50d。采用2×3双因素试验,即两个RPF添加浓度(0和2.4%),3个Bet水平(0、4和8g·d-1)。旨在研究添加甜菜碱(betaine,Bet)和过瘤胃脂肪(rumen protected fat,RPF)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血液参数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2.4%的RPF能显著降低湖羊日增重、采食量和末体重(P0.05),显著提高血浆中胆固醇(TCH)和甘油三酯(TG)含量(P0.05),对血浆中的葡萄糖(Glu)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添加Bet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二者交互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无显著作用(P0.05)。2)添加2.4%的RPF能显著降低饲料中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P0.05),对干物质(DM)、有机物(OM)和粗蛋白(CP)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对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比例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添加Bet对养分消化率和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比例无显著影响(P0.05)。二者互作对瘤胃发酵和养分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可知,在本研究条件下,甜菜碱对湖羊无调控作用,RPF主要通过降低湖羊采食量及纤维消化率影响生产性能。实际生产中,若以羊肉产量为目标不宜添加2.4%RPF。  相似文献   

13.
猪的肌内脂肪生成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内脂肪含量是猪肉食用品质的主要决定因素,尤其对肉的嫩度、风味和多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肌内脂肪的生成主要受到营养和基因的调控。文中就猪的肌内脂肪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将陶赛特、萨福克、杜泊、澳洲白羊作父本与湖羊母羊开展杂交试验,杂交一代分别与纯繁湖羊(湖×湖)进行生产性能及肉品质比较,以期筛选出适宜推广应用的杂交模式。结果:杂交一代的父本特征和杂种优势明显,3、6和10月龄体重显著高于湖×湖组(P<0.05),且以陶×湖组最高;10月龄屠宰,杂交一代组胴体重比湖×湖组平均高3.24 kg,其中陶×湖、杜×湖杂一代显著高于湖×湖组(P<0.05),以陶×湖杂一代最高;各组肉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优质蛋白质组成中氨基酸水平;总多不饱和脂肪酸酸含量/总饱和脂肪酸含量以萨×湖组最高、湖×湖组最低。综合分析各项指标,以陶×湖杂交组合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不同蛋白营养水平精补颗粒料对羔羊生长育肥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出生15 d、体质量在10 kg左右的哺乳羔羊,采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羔羊与母羊钻栏补饲的方法,通过饲喂不同营养水平的精补颗粒料,检测羔羊目标体质量达23 kg左右时,屠宰测定其羊肉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羔羊早期补饲有利于羔羊增重,在羔羊生长到38日龄后,其体质量以试验Ⅰ组增长最快;饲喂不同蛋白水平精补颗粒料羔羊肉背最长肌中蛋白质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及其占总氨基酸比例均是Ⅰ组均高于Ⅱ组、Ⅲ组和Ⅳ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同一饲养环境下,不同蛋白水平精补颗粒料饲喂羔羊其背最长肌肉中氨基酸风味各有不同,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果提示,以补饲颗粒精料粗蛋白18.5%和代谢能11.34 MJ/kg水平组合羔羊日增质量及其背最长肌中蛋白质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等优势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冷季羔羊育肥效果的研究。选用蒙古系绵羊羔羊60只,随机分为3组,试验1组只均饲喂配合饲料1000 g/d,试验2组只均补饲整粒玉米Zea mays 300 g/d,3组(纯放牧组)不补饲。结果表明,试验1组比纯放牧组和试验2组日增重分别提高276.14g(P0.01)和129.36 g(P0.01),头均收入分别比纯放牧组和试验2组增加82.88元和24.24元。  相似文献   

17.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不同体重梯度的川藏黑猪配套系和DLY猪血清中脂联素和胰岛素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了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川藏黑猪在90、110和130 kg体重时血清中的脂联素含量分别为82.49、79.15和82.49 μg/L,胰岛素含量分别为37.44、39.77和37.53 mIU/L;DLY猪血清中的脂联素含量则分别为62.59、62.86和61.81 μg/L,胰岛素分别为48.48、46.45和48.29 mIU/L,相同猪种不同体重间差异均不显著(P >0.05),而相同体重不同猪种间达极显著差异(P <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脂联素含量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胰岛素含量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提示脂联素和胰岛素可能是通过血液来实现对猪肌内脂肪的整体调控.  相似文献   

18.
Excessive abdominal fat content (AFC) has negative impacts on feed efficiency and carcass quality. Unlike AFC, intramuscular fat content (IMFC) could be a favourable trait, which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meat quality. To meet consumers' needs, a long‐term goal of broiler breeders is to decrease AFC and improve the IMFC simultaneously. The curr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FC and IMFC and to compare IMFC, including the pectoral major muscle fat content (PIMFC) and intramuscular fat content of leg muscle (LIMFC), between two broiler lines divergently selected for abdominal fat percentage over 17 gener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IMFC and LIMFC between the two lines in all five generation populations used. The birds in the lean line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AFC but higher PIMFC and LIMFC than the birds in the fat line. We also detected differences in the liver fat content (LFC) between the two lines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irds in the fat line had significant higher LFC than birds in the lean line.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desirable broiler line with higher IMFC but lower AFC could be obtained by genetic selection.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羔羊复胃的发育性变化,试验以0-112日龄哺乳期藏羊羔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测定了放牧条件下0、3、7、14、21、28、42、56、72、84、98和112日龄羔羊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前胃、总胃重量及各胃室容积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藏羊羔羊在0-112日龄的各胃室发育迅速,各胃室增重明显,容积显著增加,尤其瘤胃的增重明显;在藏羊生产实践中,70日龄断奶较适宜,56日龄是可接受的最早断奶日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澳洲白绵羊和黑杜泊羊与湖羊开展杂交试验,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进行观测,筛选适合临夏地区肉羊最佳杂交组合,促进临夏肉羊生产提质增效,加快推进肉羊产业高产、优质、高效健康发展。实验结果表明:产羔率湖羊>黑杜湖F1>澳湖F1,繁殖成活率澳湖F1>黑杜湖F1>湖羊;羔羊初生重三个组合之间差异均不显著(t<0.05),三月龄六月龄重澳湖F1与湖羊、黑杜湖F1与湖羊差异极显著(t>0.01);杂交羔羊出生时体高、体长均不显著(t<0.05),黑杜湖F1与澳湖F1两个杂交组合的胸围与湖羊之间差异极显著(t>0.01);三月龄两个杂交组合管围与湖羊之间差异极显著(t>0.01);六月龄体高黑杜湖F1与湖羊差异不显著(t<0.05),澳湖F1与湖羊差异显著(t>0.05),体长三个组合之间差异均不显著(t>0.05),胸围和管围澳湖F1与黑杜湖F1两个杂交组合与湖羊之间差异均为显著(t>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