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珠豇3号是广东省农科集团良种苗木中心以P20花籽白豇豆为母本.珠豇1号油青豇豆为父本.对杂种后代进行3年6代定向系统选育而成。2003年春秋两季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产量比对照丰产二号增加12.8%,田问表现抗枯萎病,耐锈病,耐寒性强、耐涝性强,人工接种枯萎病达抗级水平(病情指数为33.5)。2004年起在华南地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
连豇3号是赣榆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将扬豇3号与赣榆青豇豆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育成的豇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结荚性强,鲜荚产量高,品质优,耐采性好,耐贮运,抗豇豆病毒病、叶霉病和锈病等特点。本文从地块选择、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连豇3号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以“丰豇一号”豇豆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多菌灵对豇豆枯萎病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多菌灵抑制豇豆枯萎病的最佳浓度为400 mg/L.应用该浓度对豇豆种子进行包衣后,对豇豆种子的出苗率和成苗率、苗期长势影响较小,较耐储藏,可以在豇豆种子包衣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4 大棚栽培 4.1 品种选择 长江流域各地可根据市场需求选用绿白色荚豇豆品种或青色荚早熟品种种植.大棚春早熟栽培宜选择坐荚容易、较耐弱光、耐寒性强的品种,如天畅四号、改良宁豇3 号、扬早豇12、鄂豇豆9号、鄂豇豆11号、雪玉1号、春满园、高优4号等;大棚秋季延迟栽培宜选用前期抗高温、后期耐低温,抗病、抗逆性强,商品性状好,产量高的品种,如白玉龙、比秀20、剑龙二号、天畅一号、改良宁豇3 号、扬豇40、紫秋豇1号、苏青豇1号等.  相似文献   

5.
正珠豇3号是广东省农科集团良种苗木中心以P20花籽白豇豆为母本,珠豇1号油青豇豆为父本,经过3 a 6代的定向系统选育而成的早中熟豇豆新品种。蔓生,生长势强,主蔓第一豆荚着生于6.1节;春季播种后55 d可初收,秋季播种至初收43 d;商品荚长圆条形,青白色有光泽,荚面平整,尾部圆滑,荚长70 cm,宽1.0~1.5 cm,单荚质量30~  相似文献   

6.
豇豆新品种珠豇1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豇 1号是从揭上 2号的变异株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豇豆新品种。中熟,春季播种至采收 58d(天),秋季播种到采收 43d(天)。蔓生,生长势强,主茎第 1豆荚着生于第 5 .3节,叶片较绿。商品荚长圆条形,荚色浅绿,有光泽,荚面平整,外形美观;荚长 59. 8cm,荚宽 0. 8cm,单荚质量 25 .8g,商品荚率 94 .5 %,荚肉紧实,纤维少,品质好,种子黑色。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耐热性中等,耐寒性较强,耐涝性强,高抗枯萎病,耐锈病,平均产量 1 300kg·(667m2 )-1左右。  相似文献   

7.
汕豇70是汕头市种子公司蔬菜种子经营部以高产4号与宁豇3号豇豆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适应性广、采收期长、较耐热且耐涝、抗病性强等特点.适宜长江以南各省市春、夏、秋季栽培.  相似文献   

8.
针对长江流域梅雨季节,豇豆易发枯萎病、根腐病的特点,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长江蔬菜服务部,以"抗病性强、粗荚、丰产、品质优、耐瘠薄、适应性广"为目标,以引自台湾的台湾八号为母本,以印度JK公司提供的品种为父本,用系谱法,历经5年8代共同选育而成了奥斯曼豇  相似文献   

9.
镇豇早丰是镇江市蔬菜所以之豇为母本,以一点红豇豆为父本,经3年6代,采用系谱选择法选育成的豇豆新品种,既具有之豇早熟、丰产的特性,又具有一点红品质佳、耐老化的特性,并且具有抗病性强、耐荫等优点,适宜早熟栽培.早中期产量较当地主栽品种增产50%~60%,总产量增产37%.目前镇豇早丰豇豆在我处已销往全国各地,销售势头较好,深受市场欢迎.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豇豆是我国主要种植的蔬菜品种之一,备受菜商和消费者青睐,也为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在豇豆栽培过程中还存在品种选择不合理、田间管理粗放、防病除草用药不当等问题,现将大棚秋延后豇豆无公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种植户参考。1品种选择选用前期抗高温、后期耐低温,抗病抗逆性强,商品性状好,产量高的品种,如连豇3号、连豇2号、苏豇3号等,要求种子纯度≥95%、净度≥98%、发芽  相似文献   

11.
程小兵  熊建华  陈启福 《蔬菜》2016,(12):21-22
为筛选出适应龙岩地区种植的优良豇豆品种,对引进豇豆品种航豇1号、航豇2号和自留种进行比较试验,调查其生育期、植物学性状、抗病性、品质、产量及效益。结果表明:航豇1号产量最高,商品性、抗病性表现较好,耐老化,耐贮藏,是适合龙岩地区春季栽种的优良豇豆品种。  相似文献   

12.
镇豇早丰是以之豇28为母本,以一点红豇豆为父本,采用系谱选择法,经4年8代选育成的豇豆新品种,该品种既具有之豇早熟、丰产的特性,又具有一点红品质佳、耐老化的特性,并且具有商品荚较长、抗病性强、耐荫等优点,适宜早熟及秋季栽培.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对斑潜蝇抗性较强的豇豆品种,对5个当地豇豆品种进行斑潜蝇危害情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海豇2号斑潜蝇危害的虫情指数最低,其次为南豇1号,其余3个豇豆品种(新丰68号、摇钱树和岁岁如意)斑潜蝇危害的虫情指数差异不显著。建议在生产中优先选择海豇2号,其次为南豇1号,其对斑潜蝇的抗虫性均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豇豆是江苏省重要的豆科蔬菜作物之一,常年栽培面积在5.3万hm2左右,其中有10%左右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和省外市场,每年可创造1亿元经济效益,换取外汇50万美元.近年来,江苏省及周边地区豇豆栽培面积迅速增长,但适合于露地和大棚栽培的高产、优质、抗病、耐低温弱光的豇豆品种十分缺乏.为满足市场的需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开展了高产、优质、抗病豇豆新品种选育研究.苏豇1号豇豆是以宁豇3号为母本,以镇豇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后再经过系统选育而成的豇豆品种,2009年9月20日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15.
肖献国  郝学荣 《蔬菜》2003,(2):28-29
长沙地区秋豇豆一般在7月中、下旬播种,露地栽培,寒露前后罢园,寒露之后市场供应主要依赖外地调入。为了满足长沙人对本地鲜食豇豆的需求,我们于2001年(延后至2001年11月25日)进行了秋延后豇豆栽培试验,筛选出适宜本地秋延后栽培的豇豆品种,同时,探讨了相应的栽培技术。现将结果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品种之豇28-2原种(本地主栽品种,作对照)、湘豇1号(本所育成)、长豇3号(本所育成)、宁豇3号(来自江苏)。2.试验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5.61m2,起垄双行栽培,行距60cm,穴距30cm,每小区22穴…  相似文献   

16.
陈玲  孙越鸿  杨建 《中国蔬菜》2010,1(1):35-35
<正>成豇7号是以优选早熟株系31为母本,以成豇3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极早熟豇豆新品种。母本31为极早熟品种之豇特早30单株优选株系,父本为早熟品种成豇3号优选株系。2003~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凯里市豇豆品种的良种化,筛选出高产、抗病、优质、商品性好的新品种,以之豇28-2为对照,对2013年春引进的4个豇豆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银豇1号在凯里地区春季栽培表现良好,丰产、优质、抗病、商品性等综合性状优良,经济效益明显,可作凯里地区春季主栽品种推广;嫦娥玉带和特长小叶表现较好,适合作凯里地区春栽品种;而白银珠和之豇28-2表现较差,不宜推广。  相似文献   

18.
豇豆是江苏省重要的豆科蔬菜作物之一,常年栽培面积在5.3 万hm2 左右,其中有10 %左右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和省外市场,每年可创造1 亿元经济效益,换取外汇50 万美元。近年来,江苏省及周边地区豇豆栽培面积迅速增长,但适合于露地和大棚栽培的高产、优质、抗病、耐低温弱光的豇豆品种十分缺乏。为满足市场的需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开展了高产、优质、抗病豇豆新品种选育研究。苏豇1 号豇豆是以宁豇3 号为母本,以镇豇1 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后再经过系统选育而成的豇豆品种,2009 年9 月20 日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2009~2010 年在江苏省对苏豇1 号进行了保护地和露地栽培的示范推广工作(图1),目前年种植面积在1 333 hm2 以上。  相似文献   

19.
于海培 《长江蔬菜》2013,(24):14-17
为了筛选出适合河南省春季露地栽培的豇豆品种,以浙翠一号为对照,对20个豇豆品种进行品比试验。通过调查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商品性,锈病、白粉病的发病情况以及产量等特性,从中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好的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安豇一号、早豇5号、安豇二号的植物学综合性状好,早期产量高,丰产,抗逆性强,品质优;珍玉早豆角丰产,抗逆性强,这4个品种可在河南省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0.
鄂豇豆5号是襄樊市农科院蔬菜所利用之豇28-2与1784杂交选育的豇豆新品种.2003~2004年在襄樊市农科院试验基地进行品比试验,平均667 m2产量2 081.5 kg,比对照之豇28-2增产27.3%,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进行多点示范,鄂豇豆5号平均667 m2产量2 652.6 kg,比对照之豇28-2增产16.5%.2005年通过专家鉴定,2006年通过审定命名.现已累计推广面积约2 000 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