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加快我省蚕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提高蚕桑全行业的经济效益,根据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蚕桑专业组确定的新蚕品种鉴定试验任务,从2004年起,安排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蚕丝科学系合作选育的夏秋用四元新品种粤枫三号(全称“五·选×28·32”)参加全省新蚕品种区试鉴定,鉴定周期为2004~2006年连续三年,以目前我省夏秋蚕当家品种两广二号(9·芙×7·湘)为对照种。由于蚕造安排上的原因,实验室鉴定在2005 ̄2006年,农村鉴定在2004 ̄2005年,鉴定按照《广东省桑蚕新品种室内鉴定工作细则》和《广东省桑蚕新品种农村鉴定细则(1999修订)》的目的和要求进行。  相似文献   

2.
家蚕新品种“粤蚕6号”(丰9·春5×湘A·研7)是2003年育成的中·中×日·日四元杂交种,四个原母种均由我所育成。中系丰9、春5和日系湘A、研7的亲本都是我所培育或引进经多年高温多  相似文献   

3.
家蚕新品种粤蚕8号(越·春5×航诱7·研7)是我所2006年育成的中·中×日·日四元杂交种。中系越、春5和日系航诱7、研7是经多年高温多湿环境培育而成。2007~2008年参加广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品审结果表明:该品种繁育系数高,产附好,强健好养,发育快,眠起齐一,茧丝质优,  相似文献   

4.
我省现行当家桑蚕品种两广二号,在我省推广已达10多年,无论是缫丝、饲养、繁育、抗氟性都已经滞后于社会发展。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蚕丝科学系合作育成的  相似文献   

5.
家蚕新品种粤枫三号(五·选×28·32)是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华南农业大学蚕丝科学系共同合作选育而成的四元杂交种。原种容易饲养,茧丝质优,繁育系数高。四元杂交种抗性强,特别是抗氟抗大气污染能力强,孵化、眠起、老熟齐一,茧丝质优良,产量高,易繁殖,是一个综合经济性状成绩优良的蚕品种。  相似文献   

6.
家蚕新品种粤枫三号(全称“五·选×28·32”)是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蚕丝科学系合作承担国家茧丝绸发展风险基金第四批项目育成的四元杂交蚕品种,适应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南部等华南蚕区全年饲养。该品种在2004~2006年参加广东省桑蚕新品种审定鉴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广东现行生产品种两广二号,具有体质强健、抗高温多湿、抗氟化物和大气污染、好饲养、产量高、茧丝质优良、蚕种繁殖系数高等特点,已于2006年12月14日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7.
张红琳 《蚕学通讯》2005,25(4):35-37
873×874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九五"攻关课题育成的春、秋兼用多丝量蚕品种之一,于1999年通过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其综合性状优良,具有稳产、高产、优质、易繁、兼抗(抗氟化物、NPV)的特点,适合在长江流域及其它各省推广使用.我场2001年引进其母种繁育推广,存在繁育系数不高、难饲养、易感病的现象.经过2年的摸索,掌握了该品种的性状,总结了一些繁育经验.为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和提高蚕茧质量,必须推行科学养蚕技术和良种良繁的方法.现将原种繁育的若干体会报告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冯家新 《蚕桑通报》2010,41(4):32-37,41
<正>21世纪最初10年间,浙江省在家蚕育种工作中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由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家蚕新品种共11对杂交组合。概括如表1。根据表1,按品种类别分:春用品种1对,春秋兼用品种3对,夏秋用品种4对,雄蚕品种3对;按杂  相似文献   

9.
正家蚕新品种粤蚕细纤1号(三·龙×汇·源)是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育成的强健性优质细纤度三眠四元杂交蚕品种,适应于珠江流域蚕区全年饲养。该品种在2008年-2009年参加广东省桑蚕新品种审定鉴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广东现行生产品种两广二号,具有体质强健,抗高温多湿、蚕种繁殖系数高、好饲养、叶丝转化率高、茧丝质性状优良,可缫制6 A顶级生丝等特点;已于2010年9月通过由广东省种子管理  相似文献   

10.
11.
经过农村对比试验初步得出 ,春蚕期饲养秋用品种华丰·A5×白云和白·晨×华丰的产量与产值优于菁松×皓月 ,适宜于春蚕期饲养  相似文献   

12.
对桑蚕新品种粤枫三号(五·选×28·32)进行了抗氟鉴定。试验从4龄第一口桑饷食开始用0.02%氟化钠药液浸渍桑叶,晾干后喂食,连续添食7天后改喂正常桑叶,其结茧率、虫蛹率为89.77%、93.59%,分别比对照种提高18.18%、18.60%,表现出较强的抗氟能力。其万蚕收茧量为14.96kg、万蚕茧层量为3.332kg、万蚕产丝量为1.681kg,分别比对照种提高28.19%、27.91%、23.97%。  相似文献   

13.
现行当家桑蚕品种两广二号在我省推广已达10多年,抗逆性强,好养,产量也较高,但存在日系繁育系数偏低,蚕、茧大小开差较大等问题。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家蚕新品种"粤蚕6号"(丰9·春5×研7·湘A)的选育成功,将逐步改变广东家蚕推广品种比较单  相似文献   

14.
根据广东省农业厅农作物新品种审定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我省蚕桑生产的形势和指点,在2004~2005年,认真安排和实施了品比的各项工作,使品种审定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现将两年的品审鉴定工作汇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叶志毅  刘红 《蚕学通讯》2001,21(1):11-12
盛东 1号是笔者采用有性杂交 ,经单株和系统选择育成。母本为鲁桑系统的湖桑2 0 1 ,父本为白桑系统的花桑 ,1 991年开始 ,浙江省农业厅在全省 1 0个鉴定点区域性种植 ,于 1 995年 1 2月通过鉴定 ,1 997年 5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建议全省推广。由于浙江省是产苗区 ,每年有大量的桑苗运往全国各地 ,盛东 1号已经在西南地区生根落户。特别是四川江油市蚕业管理局和四川绵阳市游仙茧丝绸公司经过对比试验结果 ,盛东 1号在他们地区适应种植 ,产品量和长势优于当家品种 ,正在推广之中。为了使蚕农进一步了解桑树新品种的特性 ,…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月30日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广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阳山县文化中心广场联合举办了《科技扶贫种桑养蚕新技术》下乡活动。承办这次活动的是广东省蚕业集团有限公司,同时阳山县委县政府、阳山县丝绸公司和阳山  相似文献   

17.
种桑养蚕是我国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产业,在丰富人们的物质文明和文化文明、扩大对外联系和交往上有过辉煌的历史。蚕桑业又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其效益高,但技术性强,花工多,风险大,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冲击。许多老蚕区已转产或正在转产,或向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但其面临其他作物或行业的挑战并没有因此而减轻,为提高种桑养蚕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实行科学的省力化种桑养蚕新技术已逼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赵方 《蚕学通讯》2007,27(1):37-38
奉节县地处三峡库区,距三峡大坝200 km多,立体气候明显;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和坚实的基础.蚕区主要分布在海拔600~1 000 m的山区,蚕农养蚕积极性高,以蚕茧质量好著称.目前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的情况下,全县发种稳中有升,2006年发种27600张,比2005年增长1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