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菖蒲的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4.
云南省唐菖蒲花叶病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云南省的唐菖蒲花叶病进行调查和病样采集,通过鉴别寄主反应、电镜负染观察、免疫双扩散实验证实此病原为黄瓜花叶病毒CMV.  相似文献   

5.
通过沈阳地区栽培唐菖蒲的病毒病症状类型调速查,以及对病毒毒原的生物学测定、电镜观察、对流免疫电泳测定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明确沈阳地区种植的唐菖蒲受黄瓜花叶病毒(CMV)、菜豆黄花叶病毒(BY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浸染。阐明了染病寄主的症状与病毒毒原种类的相关性,在典型症状中,碎色症和斑驳症的植株多为受CMV侵染造成,条斑症和皱叶症主要是由BYMV侵染引起。TMV的含量较低,尚未单独引起寄主的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6.
青椒三大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在吉林省各地烟草病害调查中发现二种新的细菌病害,经对其症状和病原细菌的系统鉴定,确定为烟草细菌性叶斑病和烟草细菌性黑茎病,其病原细菌分别为Xanthomonascampestris pv.vesicatoria(Doidge)Dye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atroseptica(Van Hall)Due,这二种病害国内外均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张凯 《河南农业》2008,(19):20-20
一、病毒病 (一)症状。又叫花叶病。该病主要侵染叶片、花器等部位,感病叶片最初在叶片上出现褪绿圆斑,因病斑扩展受到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最后变为褐色。病叶颜色呈深绿与浅绿相间。严重时黄化、扭曲。有病植株矮小、花穗短、花少、花小。有些品种的花瓣变色,呈碎锦状。  相似文献   

9.
首次报道了万年青细菌性叶斑病和叶枯病在我国的发生。对分离到的4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电镜形态观察,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性状的测定,初步确定引起万年青细菌性叶斑病的病原为Erwinia herbicola(Lohnis)Dye,叶枯病的病原为Pseudomonas pseud oalcalig enes subsp.rohdea。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对山东济南商河保护地红掌上发生的1种细菌性病害进行了病原鉴定。通过对红掌上分离的病原细菌进行形态观察、染色试验、致病性测定、生理生化性状等常规细菌鉴定技术,结合细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红掌细菌性叶斑病的病原菌为黄单胞菌属地毯草黄单胞菌柑橘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cit-ri)。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在大棚黄瓜叶片上发现的黄瓜细菌性叶斑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ucurbitae(Bryan 1926)Dye 1978]。人工接种试验证明,该病菌除侵染黄瓜外,尚能侵染西瓜和西葫芦。本文为该病菌在我国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光照强度对唐菖蒲花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冬季温室内不同光照强度对唐菖蒲花芽发育的影响。冬季温室内自然光照强度不够,唐菖蒲花芽大部或全部败育,开花株率和每穗开花率极低。全生育期采用高压钠灯(SON-T)补充12小时5000lx 光照,花芽发育较好,开花株率达85%以上,每穗开花率可达60%以上。唐菖蒲3叶或5叶期至开花期对光照强度很敏感,在此期间再开始补充12小时5000lx 的光照,同样可以降低花芽败育率,从而节约电能,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选用523培养基(523)、营养培养基(NA)和改良胁元培养基(WF—P)对水稻白叶枯病菌(B—3)和条斑病菌(A—1)的回收率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的回收率范围为12.3%~76.6%,其中A~1的平均回收率较高,达61.5%.B—3的平均回收率很低,仅为26.3%.同一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回收率亦存在明显差异,A—1在NA上的回收效果最佳,回收率达75.9%.在523和WF—P上较差;WF—P对B—3的回收率亦达46.1%,几乎是523和NA培养基的3倍.WF—P和NA可分别作为检测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条斑病菌的基础培养基.  相似文献   

15.
兰花上常见的叶斑有炭疽病和叶枯病,是两种不同的病害。经过比较鉴定,认为兰花炭疽病的学名,根据V.Arx对刺盘孢属分种原则,应归在盘长孢状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s Penz.)。叶枯病由一种柱盘孢霉(Cylindrosporium sp.)真菌引起。  相似文献   

16.
17.
水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鉴定和抗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选用致病力强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株S_2对550个水稻品种进行了三次苗期的抗性鉴定,供试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抗性机制初步研究结果,发现供试抗病品种健叶内过氧化物酶活性、酚类化合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而感病品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却高于抗病品种:接种后3天和6天测定抗病品种的酚类化合物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感病品种却有所上升;无论抗、感病品种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上升;感病品种的游离氨基酸下降,而抗病品种到后期才稍有下降。高抗品种杜勒的气孔孔隙比其它所有供试品种都小,但各品种的叶片气孔密度与抗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唐菖蒲球茎芽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带芽的唐菖蒲子球茎切块接种在附加2,4-D3.0mg/L的MS基本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的发生。愈伤组织转至MS+6-BA0.5mg/L+NAA0.1mg/L诱导芽的分化。丛生芽继代增殖在MS+6-BA0.5mg/L+NAA0.1mg/L上,增殖系数最高。生根培养以1/2MS+NAA0.1mg/L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菜豆细菌性疫病病原细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5~1986年对菜豆细菌性疫病病原细菌个体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和血清学特性等几个方面的试验结果,证明该菌为菜豆疫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pv.phaseolus vulgaris(E.F.Smith)Dowson].供试菌株在细菌学性状等方面与Florence Hedges(1924)[8]报道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