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贵州花椒产区发生一种新的褐斑病害。为明确引起花椒褐斑病的病原,本研究从惠水县断杉镇花椒基地采集花椒褐斑病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和致病性测定获得花椒褐斑病菌。通过对花椒褐斑病菌的形态学观察及ITS、RPB2和LSU序列分析,将花椒褐斑病菌鉴定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杀菌剂室内抑菌活性测定表明,选用的10种杀菌剂对A.tenuissima的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和6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该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EC50值分别为0.044 9、0.129 5和0.676 9μg·mL-1。本研究结果为花椒褐斑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引起贵州六盘水山茶灰斑病的致病菌种类和防治方法,用单孢分离法获得3株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β-tubulin、tef1多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确定该病原菌为葡萄牙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portugalica。6种常规杀菌剂室内药效测定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两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在推荐浓度范围内对P.portugalica的抑制率达到了100%,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在推荐浓度范围内对该病原菌的抑制率也在90%以上;有效成分浓度为250~500 mg/L的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75~300 mg/L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可显著促进P.portugalica产孢。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近年来在香榧Torreya grandis果实上出现的一种新病害——褐斑病的病原菌,通过分离物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并对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甲基硫菌灵、咪鲜胺、肟菌酯及吡唑醚菌酯6种防治药剂进行了初步筛选。结果表明,从病样中分离到的菌株XF01在回接试验出现的症状与田间自然感病症状一致,证明菌株XF01为香榧果实褐斑病的致病菌。该病原菌菌丝初为灰白色,后为深灰色或青褐色;分生孢子梗单生或簇生,无分枝,淡褐色;分生孢子多倒梨形或卵形,大小平均为19.258μm×9.048μm,横、纵隔膜分别为1~7个和0~3个,无喙或具柱状短喙,形态特征与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一致。该菌ITS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KU525533)与链格孢菌株ITS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KR864893.1)同源性为100%,并聚为一簇,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确定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链格孢菌。该病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佳温度均为28℃,最适生长pH均为7。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咪鲜胺对该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65μg/mL;吡唑醚菌酯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02μg/mL,表明这2种药剂可用于香榧果实褐斑病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4.
通过常规植物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人工栽培鸦胆子褐斑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研究了其病原菌对温度和pH的适应性以及对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引起鸦胆子褐斑病的病原菌为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病原菌温度和pH生长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由方程计算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4.6℃,最适pH为5.3。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可作为鸦胆子褐斑病田间防治的备选药剂,且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田间调查和试验结果显示,菊花品种间对褐斑病的抗性差异明显,调查14个品种,从免疫到高感的品种都有。试验5种药剂防治菊花褐斑病防治效果均较好。其中,施保功1000倍液和代森锰锌600倍液防治效果达83%以上。  相似文献   

6.
黄瓜褐斑病防治药剂的离体活性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离体条件下针对黄瓜褐斑病菌对19种杀菌剂进行了活性筛选。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褐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不同。对褐斑病菌菌丝生长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杀菌剂为苯醚甲环唑、咪鲜胺、代森锰锌及嘧霉胺,其EC50分别4.21、4.67、5.59 μg/mL及4.11 μg/mL。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及防治卵菌病害的药剂对褐斑病菌菌丝生长几乎没有影响。烯肟菌酯、福美双、代森锰锌、烯酰吗啉、百菌清和多菌灵对褐斑病菌孢子萌发具有强烈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3.34、6.62、0.28、3.54、0.53 μg/mL及0.26 μg/mL。50 μg/mL的嘧霉胺虽对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小,但10 μg/mL时即可导致萌发的芽管出现明显卷曲、畸形。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贵州柑橘主要真菌病害种类,采集柑橘病害标本,并分离鉴定其中的真菌病原。结果表明,贵州柑橘常见的真菌病害有炭疽病、白粉病、煤污病、树脂病、脚腐病、青霉病、绿霉病、黑腐病、黑星病,分别由刺盘孢菌、白粉菌、煤炱菌、球壳菌、镰刀菌、意大利青霉菌、指状青霉菌、丝梗孢菌和茎点霉菌引起。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金华市和丽水市出现了会导致茭白叶鞘产生褐色斑点的病害,感染该病害的植株会产生短而发黄的茭白。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样中分离得到XYQ3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多序列比对分析和致病性试验,确定茭白叶鞘病的病原菌为Microdochium seminicola。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田间常用的12种杀菌剂进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250 g·L-1咪鲜胺乳油对病原菌菌丝体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为0.067 mg·L-1;其次是300 g·L-1苯并丙环唑乳油和60%苯醚甲环唑WG,EC50值分别为0.373和1.083 mg·L-1。综合考虑,250 g·L-1咪鲜胺乳油为最佳杀菌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可作为替代品。本研究为茭白叶鞘褐斑病的鉴定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人工栽培三叶木通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室内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三叶木通果实及叶片褐斑的病原菌,经致病性测定、病害症状、病原菌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等比较,鉴定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菌科,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经7种化学药剂对该病原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为8.28 mg/L。  相似文献   

10.
贵州六盘水市猕猴桃病害调查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14年以来六盘水市猕猴桃病害日益严重的问题,分别于2015年10月、2016年4月及8月对六盘水市共12个乡镇26个代表性猕猴桃栽培园区病害进行了调查。采集了大量典型病害样本,综合生物学特性、分子鉴定及致病力测试对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六盘水市猕猴桃夏季和秋冬季病害主要为细菌性溃疡病和真菌性软腐病、灰斑病、褐斑病,其次是炭疽病和黑斑病,春季部分园区有细菌性溃疡病,真菌病害相对较轻。本文研究结果为六盘水市猕猴桃病害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龙胆的全草为试材,基于均匀设计法研究了龙胆全草的不同提取液对棉蚜的触杀和拒食作用。结果表明,乙醇浸提液对棉蚜具有较高的触杀作用。水蒸气蒸馏液对棉蚜具有较强的拒食作用。乙醇浸提液对棉蚜48 h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17.663 5 mg/mL,水蒸气蒸馏液对棉蚜24、48 h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18.975、17.362 mg/mL。丙酮浸提液对棉蚜的触杀和拒食作用不显著。龙胆全草的乙醇浸提液和水蒸气蒸馏液对棉蚜56 h的同时触杀和拒食的活性浓度初步筛选结果表明,乙醇浸提液54.34 mg/mL和水蒸气蒸馏液59.05 mg/mL联合使用对棉蚜同时触杀和拒食活性作用最好,死亡率达100%。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抗枯萎病香蕉品种, 通过伤根、针刺及淋菌法接种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 进行盆栽试验, 结果表明, 品种‘巴西蕉’和‘南天红’的病情指数较高, 分别达 42.5和 37.5, 为中感品种; 而品种‘南天青’和‘南天黄’病情指数仅为15, 为抗病品种; ‘农科一号’病情指数最低, 仅为7.5, 是5个品种中最抗病的, 为高抗品种。为筛选防治香蕉枯萎病的绿色药剂, 选用壳聚糖水剂、竹醋液、耕保泰对比络氨铜水剂对‘巴西蕉’进行盆栽药效试验, 结果表明, 耕保泰防治效果较好, 相对防效达78.57%; 20%竹醋液的防治效果最差, 仅为35.71%。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防控厚皮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提出一套综合防控技术,通过田间开展各单项防控技术的重要性试验,建立标准化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各单项技术可提高对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效。与对照相比,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浸种可使防效提高16%,病果率降低3%;标准化喷药能使防效提高17%以上,病果率降低3.1%;整枝打杈前后进行防控能使防效提高39%以上;厚皮甜瓜整个生育期不浇水,能够减少病果的数量;在此基础上组装而成的标准化综合防控技术体系防效达89.2%以上,病果率仅为2%。  相似文献   

14.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 虫害严重制约了棉花生产, 造成棉农的经济损失。目前, 化学杀虫剂仍是防治棉花虫害的主要手段, 长期使用化学杀虫剂导致棉蚜Aphis gossypii、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产生抗药性, 降低防治效果。本研究使用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防治棉蚜、绿盲蝽,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 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能有效侵染棉蚜和绿盲蝽, 随着浓度的升高, 对棉蚜和绿盲蝽的毒力增强。〖JP+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该药剂能有效控制棉花主要害虫棉蚜和绿盲蝽。采用1 200 mL/hm2用量, 药后14 d对棉蚜的防效达94.42%; 采用1 350 mL/hm2用量, 药后14 d对绿盲蝽的防效分别达到87.25%(新疆), 91.62%(湖北)。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甘肃河西地区洋葱茎基盘腐烂病发病重、药剂防效差的问题,本试验选取7种药剂,在移栽时进行蘸根处理,观测分析不同药剂处理对洋葱植株成活率、生育期、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申嗪霉素悬浮剂500倍液蘸根处理对洋葱茎基盘腐烂病防治效果较好,植株成活率达到90%以上,定植后30 d的防治效果为80.89%,57 d的防治效果为64.45%,产量为7029.85 kg/667 m2,增产率达到26.77%。在洋葱定植时可以使用该药剂进行蘸根处理,57 d内对茎基盘腐烂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且减少了农药的施用量,为甘肃河西高海拔冷凉区洋葱绿色优质生产提供了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5种药剂对枸杞棉蚜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陈佳斌  刘秉阳  牛浩  刘畅  何嘉  张蓉 《植物保护》2021,47(3):294-298
为了明确5种药剂对枸杞棉蚜的适宜施药剂量,开展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表明,1%甲维盐EC对枸杞棉蚜的毒力最高,50%噻虫嗪WG毒力最低,24 h LC50分别为2.44 mg/L和1875.69 mg/L.5种药剂毒力大小依次为甲维盐>啶虫脒>吡蚜酮>呋虫胺>噻虫嗪.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  相似文献   

17.
北疆地区棉蚜对不同杀虫剂敏感度水平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北疆不同地区棉蚜种群对不同类型杀虫剂的敏感度水平,科学指导北疆地区棉蚜的化学防治,利用FAO推荐的叶片浸渍法(1980)测定北疆地区4个棉蚜田间种群对4类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新农大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水平最高,不同类型杀虫剂的毒力大小顺序为:新烟碱类>有机磷类>抗生素类>拟除虫菊酯类.安宁渠种群较石河子种群更为敏感.石河子垦区内的两个不同种群对菊酯类处于相对敏感状态;对有机磷类产生了明显抗药性,147团种群对辛硫磷的相对抗性倍数为951.8倍,新湖农场种群更达到了1236.9倍;147团种群和新湖种群对啶虫脒亦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134.4倍和270.0倍,但对吡虫啉的敏感度较高.石河子垦区应限制使用新烟碱类的啶虫脒和有机磷类杀虫剂,以减缓棉蚜抗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6种农药对瓜蚜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治西瓜瓜蚜的有效药剂,用6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对瓜蚜的毒力最高,60g/L乙基多杀菌素SC毒力最低,48hLC50分别为0.38mg/L和2 225.63mg/L。6种药剂毒力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啶虫脒吡虫啉乙基多杀菌素。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 3 000倍、10%溴氰虫酰胺OD 2 000倍、22%氟啶虫胺腈SC 4 000倍对瓜蚜速效性及持效性均较好,3~14d防效均达到90%以上,防效差异不显著;20%啶虫脒WP 3 000倍和10%吡虫啉WP 3 000倍速效性及持效性均较差,1d防效分别为31.31%和6.66%,14d防效分别为57.39%和47.80%;60g/L乙基多杀菌素SC 1 000倍防效最差,药后14d的最高防效仅为34.70%。推荐田间轮换使用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防治瓜蚜。  相似文献   

19.
紫茎泽兰提取物对棉蚜的毒力及其灭蚜机理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提取物对棉蚜Aphis gossypii有很高的毒杀作用。紫茎泽兰乙醇总提物、其氯仿萃取物以及从氯仿萃取物中分离得到的紫茎泽兰素A对棉蚜无翅成蚜的致死中浓度(LC_(50)浸渍法)分别为167.9、224.7、362.8mg/L。试验表明,紫茎泽兰素A对棉蚜钠-钾-三磷酸腺苷酸酶(Na-K-ATPase)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棉蚜经2.00mg/ml紫茎泽兰素A溶液处理12h后,其体内的Na-K-ATPase活性仅为对照组棉蚜Na-K-ATPase活性的21.60%。  相似文献   

20.
葡萄叶斑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葡萄产量的病害。为了明确引起刺葡萄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筛选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从福建农林大学实践教学基地采集刺葡萄‘高山二号’10片典型叶斑病病叶片,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特征结合rDNA-ITS(ITS)、β-tubulin和EF-1α序列分析确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棒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防治药剂筛选的结果显示,不同的防治药剂对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不同,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和25%嘧菌酯悬乳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其EC_(50)分别为0.119 mg/L和0.178 mg/L;其次为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其EC_(50)为1.766 mg/L;抑制效果最差的药剂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仅表现出轻微的抑制作用。防治棒状拟盘多毛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佳药剂是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和25%嘧菌酯悬乳剂,可作为备选药剂进行田间刺葡萄叶斑病防控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