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有效防控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根肿病,以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为指示菌,利用平板对峙法对分离自土壤的1 198株细菌进行筛选,进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对十字花科根肿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株,并基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gyrB和atpD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对生防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测定其抑菌谱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通过对峙培养筛选获得115株有抑菌效果的生防菌株,采用盆栽试验获得1株对根肿病菌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命名为ZF480。结合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该菌株鉴定为副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paralicheniformis。菌株ZF480对野油菜黄单胞野油菜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等10种病原菌具有拮抗效果,抑菌谱较宽,对白菜根肿病的盆栽防效和田间防效分别达到72.82%和64.08%。表明副地衣芽胞杆菌菌株ZF480对十字花科根肿病具有显著的防效,可作为生防菌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十字花科根肿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靖  黄云  李小兰  黎怀忠 《植物保护》2011,37(6):143-158
本文总结了十字花科根肿病的症状、病原菌的分离和检测、病菌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介绍了国内外利用农业措施、化学药剂、抗病品种、生物防治等方法防治根肿病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根肿病的防控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根肿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土壤处理药剂对十字花科根肿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字花科根肿病是一种顽固的土传病害,对十字花科作物危害很大。近年来对湖北长阳高山蔬菜形成很大威胁,曾采用五氯硝基苯、金雷多米尔、达科宁等农药防治,效果不佳。由于我国目前尚未真正登记防治十字花科根肿病的农药,我们将已有文献中提到能够防治十字花科根肿病的主要农药品种收集起来,在长阳高山蔬菜基地考察这些化学农药对十字花科根肿病菌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十字花科根肿病由芸苔根肿菌引起,是危害较为严重的世界性病害之一[1]。防治根肿病使用化学药剂虽然有效,但成本高,污染环境[2]。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根肿病的一条有效的途径[3]。本试验旨在考察不同十字花科蔬菜品种对根肿病的抗感性,筛选出目前市场上的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资源,从根本上解决十字花科根肿病对十字花科作物的危害。材料与方法试验地点试验设在湖北省长阳县火烧坪乡黍子岭村,海拔1 750m,灰棕大土,p H值5.1。试验田为多  相似文献   

5.
芸薹根肿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世界性病害。对此病害的防治多采用化学药剂,但过多地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导致病原菌的抗药性和药剂防效的不稳定,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筛选生防菌株并将其开发成有效的生物农药,是防治根肿病并保持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本研究选用了多种生防菌对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的休眠孢子进行拮抗测试,筛选出一株能抑制P.brassicae休眠孢子萌发的多黏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菌株P1。通过液体发酵和剂型处理,将P1制成悬浮剂(P1-SC),用于室内生测和大田试验,测定其对广东菜心根肿病的防治效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对菜心根肿病的防治效果与所使用的P1-SC浓度呈正相关,当施用P1-SC中P1的浓度≥1×10~6 cfu/mL时,对菜心根肿病的防治效果(83.0%)与化学农药氟啶胺(500 mg/L)的防治效果(100.0%)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显著高于(P≤0.05)一种商品枯草芽孢杆菌(2×10~7 cfu/mL)的防治效果(29.8%)。2018年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P1-SC处...  相似文献   

6.
甜瓜采后拟茎点霉菌腐烂病及其生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上海地区厚皮甜瓜采后病害的研究时,分离到一种引起采后腐烂病的新病原菌HN19。通过形态学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对其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该病原菌生物学、培养特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通过对峙培养和生物测定的方法筛选了高效的生防菌株。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Phomopsis brevistylospora。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2.5~30℃,最适pH值为4~8。25℃最有利于病斑扩展。病原菌对酵母粉、L-亮氨酸利用能力强,对谷氨酸利用能力差;对麦芽糖、甘露糖利用最好,淀粉利用最差。对峙试验显示,4株生防木霉菌对病原菌HN19生长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各生防菌株的防治效果有一定差异,其中生防菌株T22和Th对由该菌引起的甜瓜采后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防治效果可达85.6%和83.7%。  相似文献   

7.
<正>十字花科根肿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该病传染力强,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危害损失大,防治困难,2009年被列为湖北省补充植物检疫对象。在我国的华北、华南、东南、西南地区均有发生,常年发生面积约320万hm~2~400万hm~2,占十字花科作物种植面积的1/3以上。十字花科根肿病专门为害十字花科作物根部,又称"天冬根"。为害后造成主根或侧根出现大小不等、形似手指状、短棒状或球状的瘤,严重时须根上  相似文献   

8.
十字花科植物能被根肿病菌专性寄生.近年来,由于该病具有侵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多,并在土壤中可保持长期侵染活性的特点,导致其防治工作难度大.十字花科根肿病在中国大部分省(市、区)都有分布,造成严重危害,制约着我国十字花科蔬菜产业的发展.目前对根肿病的防治仍然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近来的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不仅能促进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及激素的合成,还能增强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抵抗能力,逐步证实了土壤中微生物与植物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和互作.现今,土传病害的流行、连作障碍的出现,其主要原因是由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导致微生态环境恶化.因此,本文从维护植物根际健康,增强蔬菜抗性角度出发,综述了利用土壤微生物控制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油菜根肿病发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永凯 《植物医生》1995,8(5):25-27
油菜根肿病发生及防治研究袁永凯(四川省雅安地区农业局,625000)十字花科根肿病是十字花科植物最重要的一种病害,常年造成30~50%的损失,严重时引起毁灭性灾害。雅安地区70年代曾普遍发生该病,因耕作制度改进和种植结构调整,病情基本消失。1988年...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从茶卡盐湖水及淤泥中分离得到了51株细菌,通过16S rDNA及gyrB基因测序分析初步确定了菌株的分类地位,并测定了各菌株对苹果根腐病菌Fusarium spp.、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等13株病原菌的抑菌谱及对NaCl的耐受性。共筛选获得13株对13种真菌病害均有抑菌作用的菌株,13株广谱生防菌株在NaCl浓度为10%的LB培养基上都能正常生长,其中菌株10和27在NaCl浓度为15%的LB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生防菌B916。盐湖环境为耐盐生防菌的筛选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研究获得的耐盐广谱生防菌对盐碱地真菌病害的防治提供了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1.
缓释技术在性信息素防治害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缓释技术在昆虫性信息素稳定均匀释放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缓释技术在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害虫防治过程中的应用现状、优缺点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昆虫性信息素是昆虫性成熟后求偶时所分泌的能引诱同种异性个体以进行交尾的微量挥发性化学物质,具有种的特异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害虫的监测与防治。近年来,我国在昆虫性信息素的工业化合成、纯化、稳定,缓释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完善,各种干式诱捕器的开发研制,智能化性诱测报技术研发,以及多种害虫田间性诱实用技术试验示范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极大地促进了重大害虫的监测预报和绿色防控。本文详细介绍和比较了群集诱杀技术的诱芯、诱捕器种类及其应用特点,交配干扰技术的释放器及其智能化的原理、种类和应用特点;系统总结了求偶与交配之间的关系、性信息素引诱力和专一性,以及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群集诱杀和交配干扰效果的影响;总结了群集诱杀和交配干扰技术在水稻、玉米、蔬菜、果树、棉花等作物重要害虫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分析了当前性信息素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中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describes research at IACR-Rothamsted on aphid parasitoid responses to semiochemical foraging stimuli, aimed at developing novel ways of manipulating these behaviours to overcome ecological constraints to biological and integrated pest control. Female parasitoids respond both to aphid sex pheromones acting as kairomones, and to aphid-induced plant volatiles, acting as synomones. A range of economically important parasitoid species respond to aphid sex pheromones, and their potential for enhancing parasitization of aphid populations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the field. Commercial production of the pheromone from the plant Nepeta cataria L has been developed and strategies for its use in arable crops are being investigated. Aphid-induced plant volatiles are released systemically throughout the plant and are aphid species specific, probably induced by elicitors in aphid saliva. Aphid-infested plants can induce uninfested neighbours to release damage-related volatiles, plant-to-plant communication occurring via the rhizosphere. The plant compound cis-jasmone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plant signal with potential for aphid control, inducing plant defence mechanisms that both deter colonising aphids and attract parasitoids and predators. Such compounds may represent a new generation of crop protectants and their further investigation and development will be aided by the tools generated by genomic and post-genomic biology.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有机苹果园和常规苹果园的系统调查,调查分析了果园释放性诱剂对园内目标害虫、天敌及中性昆虫的诱集作用。结果表明:无论在有机苹果园还是常规苹果园,性诱剂均对天敌昆虫和中性昆虫具有一定的诱杀作用,且益害比在有机园中为2:1和2:3之间,在常规园中则在3:1和1:10范围内。水盆式性诱剂诱捕器的使用对自然天敌在果园中的控害作用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信息素是昆虫信息交流和信号传递的“化学语言”,能调节和控制昆虫的行为和生理变化。从本质上来讲,昆虫信息素就是有机化合物,不同昆虫的信息素在结构和成分配比等方面存在差异。昆虫信息素种类众多,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释放信息素和启动信息素;根据发挥的功能可分为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报警信息素和标记信息素等。它们通过接收者的化学感受系统被识别和接收,过程十分复杂。目前,昆虫信息素在害虫防治、生物监控和保护以及促进昆虫授粉等多个领域被广泛应用。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昆虫信息素,该文从昆虫信息素结构差异和演化过程、分类和功能、传播和感知方式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和综述,并对昆虫信息素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Insect pheromones, in particular sex pheromon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pest management. As they are both expensive to synthesise and biologically very active, efficient means of controlled release are essential if they are to be used effectively and economically in the field. Pheromone-baited traps can be used for monitoring insect pest populations and for this purpose a long-lasting attractant source with release rate closely simulating that of the insect is required. A second approach involves permeation of the atmosphere with attractant or inhibitory components of sex pheromones in order to disrup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exes and thus reduce mating and diminish subsequent larval infestations. For this method to be effective is necessary to maintain the pheromone concentration in treatment areas at a suitably high level for several weeks. The two approaches have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kinds of dispensing systems. To provide an attractant source in traps, pheromones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solid polymers, notably polythene and rubber, whilst for communication disruption, microencapsulation and ‘hollow fibre’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Recent advances are reviewed and future prospect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昆虫性信息素是由性成熟的个体产生和释放,能引诱或激起同种异性个体进行交尾的微量化学物质。由于昆虫性信息素具有微量、高效、灵敏度高、对天敌无害、对环境友好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虫情监测、干扰交配、害虫检疫及大量诱杀等方面。近年来,随着性信息素分析技术的改进,检测仪器的多样及灵敏度的提高,针对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化。本文在广泛调研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昆虫性信息素的生物学研究概况、性信息素的结构特点、提取方法、鉴定方法、化学合成以及其在调控害虫行为方面的应用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昆虫性信息素的研发与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草地贪夜蛾种群监测预报是指导防治的基础工作.在使用性信息素进行成虫种群监测过程中发现了劳氏黏虫、莴苣冬夜蛾和斜纹夜蛾3种非靶标鳞翅目昆虫.对诱捕到的3种非靶标鳞翅目昆虫的比例统计发现,劳氏黏虫最为常见,其次为莴苣冬夜蛾,二者占非靶标鳞翅目昆虫的98%以上,斜纹夜蛾数量较少.非靶标昆虫的比例与调查时期有关,5月至10月诱...  相似文献   

19.
以大量化肥和农药投入为特征的高度集约化生产方式导致我国稻田(尤其是单季晚稻)生态系统失衡、害虫猖獗、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超标等一系列问题。自2009年起,本课题组在浙江省宁波市单季晚稻区开展应用生态工程技术修复稻田生态服务功能、降低害虫种群、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的研究与实践。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一是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土著天敌数量;二是种植蜜源植物增强天敌控害功能;三是生物诱集减少害虫虫源基数;四是调整农药使用策略减少天敌杀伤;五是控肥降低害虫自然增长速率;六是集成简便、高效、省本生态控害技术。2013—2014年连续2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应用生态工程丰富了单季晚稻稻田生态系统中节肢动物生物多样性、增加了天敌种群数量,稻田生态功能得到良好修复,害虫被持续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杀虫剂的使用减少93.75%,比农民自防区平均减少12.42%氮肥量的情况下水稻产量增产9.99%,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该技术体系对环境友好、简单易行,已成为国家主推技术,应用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组分的鉴定及其田间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气相色谱仪(GC)及气质联用仪(GC-MS)等技术对我国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组分的鉴定结果表明,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含有4种组分,分别为Z9,E12-14:Ac(A)、Z9-14:OH(B)、Z9-14:Ac(C)和Z9,E12-14:OH(D);田间和室内种群各组分的比例(A:B:C:D)分别为47:18:18:17和43:18:23:16,比例及滴度在两种群间未有显著差异;雄蛾田间引诱测定表明,组分A、B显示性信息素活性。几种不同配比的硅橡胶塞诱芯在田间均显示极高的诱蛾活性,以9:1的AB二元诱芯(剂量100μg)最高,其诱蛾量与黑光灯相当,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表明该诱芯可替代黑光灯用于甜菜夜蛾的种群测报。利用性诱捕器进行田间种群监测显示,1999年浙江省慈溪市的甜菜夜蛾共发生6代,以第4、5代发生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