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江西先秦农业考古概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鄱阳湖——赣江流域位于长江中游南岸,襟江带湖,沃野千里,是一个很适宜农业生产发展的地区,历史时期以后,迄至今天,一直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然而,今天是从昨天、前天发展过来的,究本溯源,这一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先秦时期就有着相当的规模和发展水平。现据有关的考古资料,对江西先秦时期的农业考古情况作一综合概述。 (一) 新石器时代早期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江西地区最早农业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这主要以赣东北万年县境的大源乡仙人洞洞穴遗址为代表。该遗址有上、下两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其下层文化当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上层为新石器时代中期。对仙人洞遗址的具  相似文献   

2.
正查海遗址是辽河流域一处非常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聚落遗址袁聚落定居生活促使原始农耕经济出现并顺势发展遥从查海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制生产工具的类型和功用等综合分析袁其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各种农具袁表明查海农耕生产性经济已经出现遥查海时代先民生活已经进入到了农耕生产性经济时代袁是辽河流域农耕文明之源遥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宝鸡的斗鸡台和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发现有谷子粒(稷),这说明了黄河流域自古适于农耕,是生产稷的好地方。先民将自己的生活与土地相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后,围绕农耕生产形成了一系列习俗,苦在其中,亦乐在其中,在土地上建立起尊严和自信。《诗经》中的有关记载展示了商周时期繁复有序的农耕生产习俗。  相似文献   

4.
湖北农业考古概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从新石器时代发明农业以后,我国就是一个地广人多的农业国。三十二年来,湖北省考古发现的农业科学技术史资料是相当丰富的,这些资料表明:自从“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以及“湖北龙山文化”等类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开始,湖北地区的古代经济也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尔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农业生产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将这些与农业考古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从中总结出历史上农业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对于发展今天的农业生产,也是非常必要与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甘肃先秦农业考古概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甘肃地处我国西北,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源远长久,经过考古学者几十年的艰辛工作,在四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到处都发现了先祖们开拓大自然的足迹。综合分析、研究这些掩埋千古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大力开发甘肃很有益处,本文就农业方面,从最早出现农具、农作物到有文字记载时期,做一全面总结叙述,使我们对甘肃的农业史有一个比较完整而系统的认识。一、新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6.
中国史前农业概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绝大部分遗址,属于农耕文化的范畴。它的聚落分布、生产活动、农作物种类、农耕工具和家畜品种等方面,都表现出一系列的特点,构成了自成体系的农耕文化,并直接影响了历史时期的农业发展。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是史前农业非常发达的两个地区,至少距今七八千年以前,便遗留着丰富的农耕文化遗存,有关农业的起源或可追溯得更早。随着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人类的定居生活也就更加稳固,往往形成大规模的聚落。这些聚落遗址一般位于河旁的台地上,潮湿多雨的平原地区,多半奠居在土墩上,以上的选择是为了防止洪水的袭击。农田都位于聚落的附近,往往定居一段时间之后,由于地力的消耗,不得不反复迁移聚落以适应农耕生  相似文献   

7.
河西走廊农业考古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走廊农业考古概述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唐晓军我国的商品粮产地──河西走廊,自古以来一直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区。河西走廊农业经济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的农业、畜牧业就有着相当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农耕文化体系。秦汉至...  相似文献   

8.
《拾遗记》保存了大量魏晋时期的农业资料,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魏晋时期农学著作的阙略。通过《拾遗记》的记载,我们可以掌握魏晋农业发展的一些信息,如粮食作物品种日益丰富,作物栽培技术和耕作技术不断提高,从境外引进了许多蔬菜、瓜果新品种,新土地的开发等。由此可知,魏晋时期的农业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比前代有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考古事业蓬勃发展,难以计数的出土文物,成为研究古代历史的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其中有关古代农业的考古资料(如农作物、动物骨骼和模型、农具、农田模型、农耕图像等)的数量尤为巨大,对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早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这些资料较为分散,与精美华丽的青铜器、彩陶、瓷器、玉器等相比,它也缺少“艺术性”,不大容易引起一些古物收藏家的注意,因此,至今尚未见有专门的图录出现,这对学术研究来说是很不利的。本书就是为了弥补这个缺憾而编撰的。  相似文献   

10.
植物硅酸体分析在农业考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植物硅酸体分析在农业考古中的应用徐州师范大学区域发展研究所陈报章1引言及原理新石器时代是以农业为特征的时代,考古学上将农业、陶器、磨制石器作为新石器时代三大要素或特征,农耕起源及传播的农业考古研究是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时代久远和储存条...  相似文献   

11.
由我国著名农史学家李长年先生编著的《农业史话》已经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各地新华书店发行。这是一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而又具有学术价值的科普读物。全书15万字,以粮棉油等重要作物生产为范围,按我国历史发展的顺序,叙述各时期的重要技术、重大生产问题、有关的农学思想及重要的古农书等。书中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农牧业起源的中心之一。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农业科学技术,丰富了世界科学文化的宝库。在近代科学技术出现以前,我国的农业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农业。它和我国其他的科学发明一样,在国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一直吸引着许多国家的学者在进行专门研究。总结和研究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历史,不仅能提高我们民族的自信心,增加广大农业工作者的光荣感、责任感,而且还能古为今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农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建国以来,由于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考古调查和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有关农业科技史的实物资料,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常常使得农史界欣喜若狂。农业科  相似文献   

13.
山东地区,位于黄河下游,早在距今约九千年的后李文化时期,既已出现较早的原始农业类型,是我国重要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历经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周文化时期几千年发展进步,至汉代该地区的农业生产,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自近代田野考古学传入山东,特别是近50年来,山东地区的汉代考古工作,在几代考古人的艰辛努力下,取得丰硕成果,为我们全面系统的研究汉代农业,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本文以出土文物为依据,并兼及相关的历史文献,试从农耕、水利、农作物、储藏与加工、家畜家禽等方面,对汉代山东地区的农业,进行初步…  相似文献   

14.
《农业考古》2012,(1):6
一、《农业考古》杂志是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核心期刊,以学术性为主,兼顾资料性、知识性的刊物,欢迎着重从考古学、民族学和文化学角度研究我国古代农业历史的论文、简报及调查报告等稿件,也欢迎有关其他关于国内外农业史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代初,在我国春色满园的科学园地里,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创办了《农业考古》杂志,到现在已经出版了八期,每期都包括有几十万字的论文和资料。《农业考古》象朵瑰丽多采的鲜艳花朵,受到国内外有关学者的欢迎和重视,也理所当然地受到人类学研究者的欢迎和重视。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发达的国家,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文物丰富。我国自古以来又是一个农业大国,从一万年前左右,我们的祖先就从采集生活中,发明了农业,成为世  相似文献   

16.
《农业考古》2012,(5):8
一、《农业考古》杂志是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核心期刊,以学术性为主,兼顾资料性、知识性的刊物,欢迎着重从考古学、民族学和文化学角度研究我国古代农业历史的论文、简报及调查报告等稿件,也欢迎有关其他关于国内外农业史方面的文  相似文献   

17.
农业考古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的出现,是农学、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经济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它的成长又反过来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在农业考古这一学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农业考古》杂志起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农业考古的成就和进步,在这一杂志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洛阳农业考古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洛阳地处中原、黄河的中游,伊、洛、瀍、涧四条河流纵横其间。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土地肥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是否可以这样说,洛阳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就是我国古代先进地区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缩影。因而,在中国农业发展史的研究中,利用考古发掘资料,系统地研究洛阳的古代农业就尤为必要了。一、新石器时代洛阳的农业考古材料证实,最晚在距今一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洛阳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创造了洛阳的远古文化。而到了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也就是仰韶文化和河南  相似文献   

19.
《农业考古》是近年来办得很有生气、很有特色、很有影响的一个刊物。我国被称为“以农立国”,农业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农业发展在整个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农业历史的研究,过去比较薄弱。为数不多的专业研究者,多着重于古代农学文献的整理校释。《农业考古》大大超越了这个范围,它利用考古学、民族学的资料和成果研究农史,从而以农史研究为中心,融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于一炉,不但使农史研究增添了新内容、新活力,提出了考古学、民族学研究的新任务、新方向,同时也为经济史、物质文化史、通史的综合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在相当程度上填补了史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多学科的交叉融汇、相互渗透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农业考古》适应了这种趋  相似文献   

20.
美丽富饶的吉林省地处东北平原的中部。地域辽阔、土质肥沃,物产丰富。著名的松花江、嫩江、图们江、鸭绿江、纵横交错,灌溉着万顷良田,成为我国主要产粮地之一。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有(氵岁)貊、肃慎、东胡族,到了汉代有高勾丽、夫余、挹娄、沃沮、鲜卑、汉等民族生息、繁演在这里,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耕耘了这块土地,为开发祖国的东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地下出土的大量农业生产工具来看,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原始农业。尤以图们江、鸭绿江流域最为发达,第二松花江和辽河流域次之,嫩江流域少见。到了青铜时代,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