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阈值分割和数学形态学在遥感图像边缘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兰布和沙漠的航空遥感图像为基础,对其阈值分割,并选取适当的结构元素进行数学形态学的运算,从而达到对遥感图像边缘提取的目的。利用Matlab7.0软件对研究区域进行图像处理分析,通过提取的边缘和原始图像对比,验证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乌兰布和沙漠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稀少且呈群团状大样地植被调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选用2009年与2016年2期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ENVI进行监督分类,提取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数据,获取莱芜市2期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数据。通过ENVI分析莱芜市土地利用现状及趋势,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基于CART决策树方法的遥感影像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为研究区域,构建一种基于CART遥感影像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对遥感影像采用主成分提取、植被信息提取、纹理信息提取等方法,并结合试验区主要地物类型训练样本,采用Landsat 5 TM影像数据、DEM数据以及遥感处理软件ENVI为平台进行影像分类,并将结果与最大似然分类结果作比较.结果表明,基于CART遥感影像决策树分类精度优于最大似然分类,有较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农田防护林空间分布是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人工调查方式获取农田防护林费时耗力,效率较低,遥感技术可以弥补传统人工调查的不足。现有农田防护林空间分布研究中,基于单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以较好提取植被信息,但是不能很好的解决影像中一些地类存在的同谱异物和同物异谱现象。利用中等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农田防护林信息提取也仅限于利用光谱信息、形状指数等进行决策树分类,且精度受限。鉴于此,依托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农田防护林提取方法有待研究。【方法】选择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为研究区,选取2017年4个季度9期Landsat8 OLI时间序列数据为农田防护林信息提取的数据源,在进行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的基础上,基于分层分类的思想,融入植被物候特征、水体和植被指数,利用时间序列遥感影像以及多特征分类指标,逐步提取并掩膜研究区内其他地物,最终实现农田防护林的提取。利用野外样点调查结果和甘州区土地利用数据库对信息提取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该方法分类总体精度为85.93%,kappa系数为0.79,其中野外调查记录的33个农田防护林样点中29个被正确提取,精度达到87.8%。【结论】时间序列遥感数据能有效提取植被的物候参数。基于多时序、多特征分层分类方法能有效提取农田防护林的空间分布信息,降低了同谱异物和同物异谱现象对农田防护林信息提取的干扰。说明利用时间序列遥感影像结合多种特征分类指标的分层分类方法开展甘州区的农田防护林提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森林植被变化信息是遥感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基于ALOS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研究利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对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通过隶属度函数,提取森林植被变化信息,并实地验证变化结果。研究表明: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ALOS遥感影像进行森林植被变化信息的提取,个数精度达到80.85%,面积精度达到84.90%。此研究为森林植被变化信息的提取提供了又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GF-2遥感影像,通过面向对象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植被信息提取,利用专业分割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采用ESP工具定量获取多尺度分割参数,最后通过隶属度函数对遥感影像分类进行植被信息提取,并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中挖掘出能提取植被的光谱、纹理、形状等特征,能实现植被信息的快速提取,提取总体精度达85.33%。  相似文献   

7.
森林资源调查所使用的遥感影像分辨率不断提高,遥感影像分类技术随之发展成熟,这为森林资源信息的提取,提供了较好的数据资源及技术基础。根据SPOT5遥感的高分辨率特征以及多光谱特征,利用神经网络工具提取森林资源特征,然后进行森林资源的自动提取。将自动提取的结果,结合其他小班区划条件人工进行修改,最终使数据达到资源调查所需要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森林蓄积量是评价森林资源数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结合遥感影像和地面调查数据估测森林蓄积量受遥感影像、遥感因子、预处理方法、估测方法等多方面的影响。为研究国产GF-1遥感影像估测森林蓄积量的最佳遥感因子组合方式和较优估测方法,并绘制森林蓄积量空间分布图,为我国森林蓄积量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为研究GF-1遥感影像估测森林蓄积量的遥感因子和估测方法,以湖南省醴陵市为研究对象,以国产GF-1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对遥感图像预处理,获取光谱信息、纹理因子、植被指数作为特征变量,结合同时期的二类调查样地数据,从GF-1遥感影像像元与样地不匹配角度出发,应用移动窗口的方法解决像元与样地的对应关系,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对研究区森林蓄积量进行估测,采用建模精度和估测精度进行分析评价。实验结果表明:1)3个模型选择的因子都包含了NDVI、 Band2、DI3、CO1和DVI等5个遥感因子,说明其对森林蓄积量的估测比较敏感;2)随机森林模型优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和多元逐步回归,其决定系数R2为0.73、估测精度为83.69%。利用GF-1遥感影像结合随机森林模型应用于森林蓄积量的估测结果趋于真实分布,效果较理想;采用移动窗口法,利用国产GF-1遥感影像并结合随机森林进行森林蓄积量估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应用广泛,研究林地变更调查中的遥感影像判读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变更调查结果的精度,确保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结合2017年度广西都安县林地变更调查项目,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参考林业经营管理档案,对变化图斑进行修正和判读,并对判读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影响遥感影像判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影像判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思茅松人工林生物量遥感估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5,(1):71-76
以云南省景谷县思茅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区2005年TM影像及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空间属性数据库为信息源,在前期建立思茅松单木生物量模型基础上,在ENVI下提取9个植被指数作为备选自变量,建立研究区思茅松人工林随机森林回归遥感估测模型。结果表明:随机森林回归遥感估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7,均方根误差(RMSE)=4.97;模型的预估精度(P)=87.67%。利用已经训练好的随机森林估测模型,估测研究区思茅松人工林生物量为3 644 612.00t;单位面积生物量为59.90 t/hm2。研究结果可为其它典型森林类型生物量或碳储量估测提供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选取了乌兰布和沙漠绿洲边缘4种灌木防风阻沙林地为研究对象,对4种林地的地表粗糙度、防风效能及其风速变化规律进行了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4种灌木均能够有效地减小风速,并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均呈增加的趋势。与林前相比,林内5H处的风速明显降低。4种灌木林的粗糙度均显著高于迎风面旷野处;2 m高度处,在林内距迎风侧1H~5H范围内,其防风效能花棒最大为24.79%;在20 cm高度处4种灌木的防风效能比较,花棒〉沙棘〉柠条〉柽柳,其防风效能分别为73.78%、57.64%、27.68%和21.78%,花棒的防风效果好于其他3种灌木。  相似文献   

12.
基于PCI的SPOT5遥感影像正射校正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射校正是各种遥感应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对于某些地形起伏较大、常规的几何校正难以消除由此引起的几何变形的影像,有必要进行正射校正。正射校正的方法很多,以攸县黄丰桥林场柏市分场为研究区,以SPOT5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校正数据进行正射校正,采用Satellite Orbital Mod—elling模型和Rational Functions模型,针对不同方法所产生的正射影像图精度以及运算速度进行比较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控制点条件下,对于SPOT5数据来说,Satellite Orbital Modelling模型的精度更高,但是此模型计算速度相对稍慢一点。该研究对SPOT遥感影像能更正确地选择正射校正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样分析对库布齐沙漠流动沙丘与固定沙丘沙粒径进行测定,对两类沙丘的沙物质粒径进行对比,分析沙粒的粒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实验区沙粒的粒径主要集中在0.25~0.05mm范围内,约占总含量的95%左右;固定沙丘地表和流动沙丘0.25mm沙...  相似文献   

14.
丰伟  吴焕荣  王岩  赵峰 《山东林业科技》2010,40(4):32-34,53
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单木树冠进行自动提取和轮廓描绘是近年来林业遥感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以覆盖实验区的航空影像为例,采用面向对象的多尺度分割方法,逐级对植被对象、树冠对象和分树种模式进行分割,有效地提取了影像中的树冠大小信息。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研究 ,初步查明乌兰布和沙漠昆虫种类共有 1 71种 ,隶属 1 9目 ,34科。并对主要林木害虫的危害特点进行了观察 ,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资源信息系统中数字地形模型子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字地形模型(DTM)是资源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格网方式建立的地形模型具有定位及定量化的优点,用途很广。本文详细介绍了DTM中数据采集、坡度和坡向数据的计算、格网的加密、地形模型的建立和三维立体绘图的原理和方法。并对在微机环境下建立的DTM的功能做了系统介绍。由本系统建立的数字地形模型可广泛用于遥感图像处理、植被分类、立地条件划分、坡度和坡向图制作,也可用于林区道路选线、土石方计算、水库选址和坝高与库容计算及洪水危害估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水经注探讨乌兰布和沙漠景观形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北魏时期郦道元地理名著《水经注》中关于乌兰布和段黄河故道及其与黄河沿岸古城的位置关系,修正了有关现在黄河河道来源、沃野故城被黄河改道冲毁等论断,并从沙源与沙漠内涵、地表大面积流沙裸露堆积形成沙漠景观以及《水经注》中没有记录乌兰布和段沙漠景观等方面探讨了在乌兰布和沙漠景观的形成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8.
面向对象技术在城市绿地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乌鲁木齐市为例,采用高分辨率卫星QuickBird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应用面向对象的多尺度分割技术,对城市绿地信息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专题层分割影像,结合成员隶属度函数,实现城市绿地信息的自动提取。研究表明使用该方法提取信息速度快、准确率高、成本低,可以实现城市绿地信息的快速而准确的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