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矿物燃料作为能源人工干燥玉米籽粒是昂贵的,但在秋季冷凉湿润的温带这又常常是必要的。在一些地区,如新西兰,可在晚秋和冬季把玉米长时间留在田间自然干燥,从而降低费用,可是如果秋天和冬天田间条件变得更加湿润时,将导致收获困难并因倒伏而造成损失。高产、脱水快的玉米杂交种是最理想的。在新西兰,收获玉米的最佳时期是当果穗 相似文献
2.
描述玉米栽培种干物质和果穗生长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植株生长分析中,采用匹配的数学模型描述植株生长的函数方法近来已引起广泛的重视。这些模型以修匀曲线描述植株生长,大部分包含植株最终生长量这一重要参数。这一方法除了能导出任意时刻的相对生长率和单位叶速率外(Richards,1969),还提供一个清楚的与作物生长表现有关的时间反应信息。Causton 等(1981)与 Poorter(1989)列举出以不同形式多项式函数描述作物生长的 相似文献
3.
4.
玉米果穗苞叶特性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果穗苞叶特性的配合力研究霍仕平,许明陆,晏庆九,代兴见,霍仕安(四川省万县市农科所634000)关于苞叶在玉米籽粒发育中的作用国外早有报道,Hesketh等(1962)指出苞叶是玉米植株上的绿色组织,它的光合作用对籽粒产量有贡献,Jain(197... 相似文献
5.
关于氮肥施用量和时期对玉米地上部和根系产量的影响,曾进行过很多研究(Hanway,1962;Niopek,1964;Geisler等,1972;Thom等,1978;Feliciano等,1979)。通常,从这些研究中就可以断定,氮素能影响植株的发育和根据理想曲线来增加氮素水平。一般在植物生育期间推荐3个氮素施用量。 相似文献
6.
玉米果穗苞叶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NCⅡ交配设计,对玉米果穗苞叶数、苞叶长、苞叶宽和苞叶重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苞叶数与苞叶宽的遗传总方差中,加性方差占绝大部分,遗传上主要表现为加性效应,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两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54.69%和37.81%,狭义遗传力分别为49.42%和29.17%;苞叶长和苞叶重的遗传总方差中,加性方差虽占大部分,但非加性方差也约占1/4,甚至接近1/2,遗传上除主要表现为加性效 相似文献
7.
评价田间玉米果穗水分散失率的样本大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田间玉米果穗水分散失率的样本大小R.Magari等籽粒干燥速率快的玉米杂交种可减少人工干燥费用。70年代初,由于燃料价格的上涨和未来可能的能源短缺,对快速干燥的杂交种的需求增加。提高籽粒干燥速率的问题之一就是无法在田间评价籽粒的干燥速率。Kang... 相似文献
8.
玉米果穗结构经济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2006年利用两个玉米单交组合的P1、P2、P3、P4、F1、F2、B1-1、B1-2、B2-1和B2-2 10个世代群体的数据进行了世代平均数分析。估算了加性效应(a)、显性效应(d)和上位效应,再将其分解为加性×加性(aa)、加性×显性(ad)和显性×显性(dd)3部分效应及其相应的方差及平方和百分比。结果表明:世代间有显著差异,其差异大小取决于杂交双亲。穗行数的加性效应比例占70.47%,穗轴粗的加性效应比例占59.99%;穗粒数的显性率最高(51.51%),其次是加性效应(37.15%)。穗行数,穗粒数和穗轴粗的上位效应分别占11.98%、11.34%和32.75%。 相似文献
9.
欧洲玉米自交系间的RFLP与其杂交种果穗干物质产量的关系B.S.Dhillon等在遗传和植物育种上有人建议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作为分子标记来绘制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图,估计遗传多样性,以及增加杂合性或纯合性的选择(Burr等,1983)。... 相似文献
10.
11.
玉米4个穗部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0个优良玉米自交系配成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研究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4个穗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穗长、穗粗、百粒重主要受遗传主效应控制,穗行数受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穗长和穗粗主要受胚加性效应的影响,其胚加性方差(VAo)分别占遗传主效应方差(VG)的92.56%、95.80%;穗行数的遗传受母体加性互作、胚加性互作的共同影响,两种效应依次占环境互作效应的50.31%、49.60%;百粒重受胚乳加性和母体加性效应的共同控制,两种效应分别占遗传主效应的50.73%、47.12%。穗长和穗粗以胚普通遗传率为主,穗行数以胚乳和母体互作遗传率为主,百粒重以胚乳普通遗传率和母体普通遗传率为主。穗长与穗粗、穗行数,穗粗与穗行数的胚加性(rAo)、细胞质(rC)均呈极显著高度正相关,穗长与百粒重的细胞质(rC)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粗与百粒重的细胞质(rC)、母体显性(rDm)、胚加性互作(rAoE)、细胞质互作(rCE)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长与穗粗、穗长与穗行数、穗长与百粒重、穗粗与穗行数、穗粗与百粒重5对性状可以同步改良。 相似文献
12.
13.
两种供氮水平下玉米穗长QTL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玉米M(o17/黄早四R)IL群体中,应用SSR分子标记连锁图谱,运用WinQTLcartographerv2.0对两种供氮水平下的穗长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氮水平下检测到1个控制穗长的QTL,位于第1染色体上;在低氮水平下检测到4个穗长QTLs,第1和第5染色体上各2个,说明穗长QTLs与供氮水平之间可能存在交互效应。基于这种互作效应及研究中观察到的两个供试亲本对低氮胁迫的耐性差异,推测仅在低氮水平下检测到的穗长QTLs可能与玉米对低氮胁迫耐性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玉米不同产量水平下穗粒结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利用相关及通径分析的方法,对河南省18年夏玉米区试255个杂交种的产量和穗部性状进行分析.认为7500kg/hm2以下的杂交种,起主要作用的依次是千粒重、穗长、行粒数、出籽率、穗粗、穗行数.在选择7500kg/hm2以上的杂交种时,除了要稳定、提高穗粗、穗行数外,必须重点对千粒重、穗长进行正向直接选择,其次是行粒数和出籽率;对秃尖、轴粗进行负向直接选择;同时要协调好各性状间遗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580份遗传多样性丰富的玉米自交系为关联群体,利用分布于全基因组的31 82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分别对株高和穗位高性状3年表型值及BLUE(Best Linear Unbiased Estimate)值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4个环境下共检测到58个显著性SNPs,共定位的SNPs有6个,其中3个与株高显著关联,4个与穗位高显著关联。在共定位显著标记440 kb范围内,共检测到76个关联基因,其中66个有基因描述,53个基因在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中得到分类,可归类到20类生物过程、10类分子功能以及8类细胞组成。综合基因功能注释和GO富集分析结果,预测了7个可能与株高和穗位高性状有关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9.
20.
以苗情、株高及干重变化率为分级指标,用浓度为250 mmol/L的NaCl溶液对96份玉米自交系进行苗期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A069、F564/711、oh45/O2和黑玉米等8个自交系为高耐,黄早四、Mo17和ZP291自交系敏感或高敏感;以株高变化率、干重变化率和苗情的分级结果较为一致,其中任何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高耐、耐盐、中耐、敏感和高敏感类型所占比率分别为20.8%、51.0%、22.9%、4.2%和1.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