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3.
4.
5.
6.
为准确掌握耕地质量等别空间分布特征,提高县域耕地质量监测效率,完善其监测体系,本研究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基于耕地质量监测成果以及土壤、环境因子等数据,通过空间统计学、空间叠加等方法对县域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分区布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土壤、地貌、土地利用水平、土地经济效益以及耕地质量渐变类型等因素,从化区共划分为26个耕地质量监测区。依据空间分层抽样原理,结合研究区内国家标准样地、沟渠、道路、村庄、基本农田等因素在空间上对监测样点进行调整,最终确定了111个监测样点。经统计检验表明,监测样点在总体耕地分等单元中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以此建立的县域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可为自然资源部门的耕地质量监测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以辽宁鞍山为研究对象,基于农用地分等评价成果,采用实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划定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监测渐变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分析耕地质量等别和产能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鞍山耕地质量总体呈现下滑趋势,耕地质量两极分化严重,引起耕地产能不同程度的变化。根据不同渐变类型的特点,提出不同区域耕地质量建设的措施,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炎陵县为例,对区域内耕地质量进行动态监测,研究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逐步形成区域内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为耕地整治措施完善、农用地分等成果全面更新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方法研究——以五寨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耕地质量的现势性和准确性,利用叠加法研究五寨县的耕地质量等级更新。结果显示:1相对于2010年耕地净增9.69 hm~2,其中增加耕地153.534 hm~2,减少耕地143.65 hm~2。2耕地质量等别分布。自然等:14等、13等、12等、11等,以13等和11等居多,面积分别21 040.78 hm2、18 527.33 hm~2;利用等:14等、13等、12等,以14等为主,面积30 685.95 hm~2;经济等:15等、14等、13等、12等,以15等为主,面积为29 967.36 hm2。3耕地质量空间分布。自然等:11等全县除梁家坪乡、东秀庄乡、杏岭子乡外各乡镇均有分布;12等分布于李家坪乡,胡会乡和前所乡;13等全县各乡镇均分布。利用等:14等三个指标区均有分布;12等主要集中在县城所在地周围;13等多分布于平川区。经济等:12等主要集中在平川区;15等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该方法进行耕地质量等别更新不仅工作量小、可行性强,且可为后续的耕地质量等别更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为保持现有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现势性,湖南省于2014年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形成2013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该研究以湘潭县2013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及2010年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成果为基础,运用ArcGIS软件,对2011~2013年新增、减少的耕地及质量建设耕地做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形成2013年度湘潭县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并对年度内耕地的数量、质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湘潭县耕地总体质量与2010年基本持平,新增耕地506.68 hm2,减少耕地273.37 hm2,质量建设耕地面积10 513.30hm2.新增耕地质量等别相对偏低,减少耕地质量比新增耕地质量好,质量建设后耕地质量比建设前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社会对耕地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耕地质量等别监测的作用也越加明显,它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耕地质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是耕地保护的重要措施.该文以灵川县为例,采用抽样监测渐变耕地的方法,全面掌握灵川县年度内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耕地等别变化情况,分析耕地等别和产能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运用因素法计算出耕地质量等别,利用对比分析法比较耕地自然、经济属性和耕地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掌握耕地质量与数量现状及变化状况,找出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因素因子,发现耕地质量与耕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有很强的相关性:地形地貌决定耕地自然质量的高低;作物种植结构的科学性、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程度影响耕地利用质量;耕地区位决定耕地经济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呼和浩特市水稻田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标准,以土默特左旗白庙子镇小丹巴村的水稻田为评价对象,应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水稻田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体系及模型,在实地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的基础上完善相关系数,对土默特左旗白庙子镇小丹巴村的水稻田耕地质量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小丹巴村水稻田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别为12等、国家级利用等别为10等、国家级经济等别为12等。通过实地调查以及与相邻地块比较,认为评定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针对水稻田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所建立的评价体系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尽管我国对耕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政策,但在城镇化、工业化的浪潮下,部分优质耕地减少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如何提高现有耕地质量等别与粮食产能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在分析武冈市现有耕地质量等别基础上,得出主要限制因子,探索出四种不同的耕地质量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8.
19.
20.
基于GIS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以宜昌市夷陵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质量评价既是全面掌握耕地质量状况,使耕地由数量管理转变为数量、质量以及生态管理,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基础,也是当前研究耕地质量变化,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为了保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的现势性及了解耕地质量的发展趋势,以宜昌市夷陵区为例,在GIS的支持下对耕地等级质量成果更新工作进行研究,进而了解区域耕地质量等别变化及其空间分布情况,掌握年度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本次夷陵区更新评价后的国家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的等别分布与上一轮成果基本保持一致,保证了更新评价成果的连续性,同时耕地总面积呈增长趋势,耕地质量也有一定的提升,主要归因于地区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