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淑平  潘勋 《华北农学报》1992,7(1):107-111
利用全国统一的7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对河北省的稻瘟病菌进行了测定。1978~1981年的测定结果与1987~1989年的结果比较表明,近年来河北省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类型基本是稳定的,有ZF_1、ZG_1、ZE_1、ZE_34个小种。明确了当前水稻生产上利用品种及新品系的苗期抗性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中花8号、中作321、冀粳10号,垦育1号(高77)、82-32-1、冀粳8号、32-32和垦丰5号。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动态雷财林,王久林,凌忠专(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稻瘟病是影响我国水稻生产的最主要病害之一。选用抗病良种是防治稻瘟病的有效措施,但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复杂,且致病性变异频繁,新致病小种的出现,常使抗病...  相似文献   

3.
4.
北方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化与抗病育种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毒力基因分析与抗病育种策略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近年来黑龙江省稻瘟病危害程度加重,给水稻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为了解当地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及其毒性基因的组成与分布,有针对性地利用抗性基因,选育抗病品种和使之合理布局,本文利用9个日本鉴别品种、7个中国鉴别品种、31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及12个当地主栽品种,对2006年采自该省主要积温区不同水稻品种的173个稻瘟病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鉴定出55个日本小种,优势小种为017、077、037、377和047,总频率为42.29%。鉴别力比较结果证实日本鉴别品种比中国鉴别品种更适合于当地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与小种分化研究。在12个主栽品种中,除龙粳14、龙盾104外,其他品种已经或正在丧失对稻瘟病的抗性。Pi9基因在所有积温区对稻瘟病菌株的抗谱都最广(平均94.80%),是当前黑龙江省水稻育种上极有价值的抗性基因;基因Piz-5(CA)、Piz-5(R)、Pita-2(R)、Pita-2(P)、Pi12(t)和Pi20(t)对供试菌株有高于70%的抗谱,也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黑龙江省当前抗稻瘟病育种的策略应该是,在利用抗源龙粳14、龙盾104和Pi9的基础上,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聚合一至多个广谱抗性基因;同时加强对稻瘟病菌种群的监测和新抗源的发掘,有针对性地向主栽品种导入新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6.
垂直抗性谱表明,红脚占、砦塘与特特普对B、C、D、E、F群稻瘟菌小种的抗率都很高,特特普不抗A群,而我国5个抗源对A群小种有一定抗性,其中砦塘抗率达40%。金围矮、包选2号、包胎矮对C群小种具中等抵抗能力;金围矮抗E、F、G;包选2号抗F、G,包胎矮抗G,并各自对B、D群具中等抗力。分析品种对同一菌株的抗性,包胎矮与包选2号,红脚占与砦塘之间的抗性一致性很高。还提供了5个抗源对20个主要小种的抗性结果。  相似文献   

7.
宁夏稻瘟病菌群体分布及小种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6年对宁夏稻瘟病菌群体分布及优势小种的毒力研究,分别采用了3套鉴别品种,即用7个中国统一的鉴别品种、12个日本清泽鉴别品种、33个菲律宾国际水稻所已知单基因系,分析近几年宁夏生理小种的种类和优势小种。经测定宁夏有3群9个中国小种,ZA1,ZC17,ZC7小种为优势小种;根据稻瘟病菌与日本12个已知抗病基因品种互作亲和性的结果,区分为18个毒性类型,其中637小种出现频率最高,分布广且毒力频率高,成为宁夏的优势小种。该小种的毒力谱很广,能侵染除Pi-z,Pi-ta,Pi-b基因外的大多数已知抗性基因,中国小种ZC17及637小种是目前宁夏水稻生产上值得密切关注的小种之一。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菌除感染水稻引起的稻瘟病外,还危害多种禾谷类作物及禾本科杂草。稻瘟病菌属易变异菌。不断出现新的生理小种,造成了生产推广品种的抗性丧失,研究稻瘟病菌的遗传学,有助于探明该菌的小种变化规律,为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北方粳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与毒性及其变化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996年对北方粳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和毒性频率分析的结果表明, 小种337、 237、 003、 137和537为该稻区的优势小种, 不同地区优势小种的分布及病原 菌群体的 遗传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别。 对病原菌群体进行毒力频率分析的结果发现, 该稻区的稻瘟病 菌对已知抗性基因Pi-z、 Pi-zt、 Pi-t和未知抗性基因近等基因系F-21-6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水稻品种资源稻瘟病抗性,挖掘优异种质资源,适时了解黑龙江省生理小种群体变化特征。采用中国生理小种命名方法,通过苗期喷雾接菌鉴定,将2013-2014年黑龙江省的稻瘟病菌株划分为7个群42个生理小种,优势小种为ZD5和ZD7,出现频率分别为19.77%和12.21%,总频率为31.98%;通过苗期抗病性表现,筛选出宽抗谱品种14份,这些品种携带2~7个抗稻瘟病基因,绥粳12+合江23(Pi9、Pi20、Pi33、Pi54、Pik)、牡丹江26+龙粳31(Pi9、Pi20、Pi33、Pi54、Pita、Pik)、牡丹江26+合江23(Pi9、Pi20、Pi33、Pi54、Pik)等29个在抗稻瘟病育种生产上将具有较好防病效果的组合,并且能够聚合多个抗性基因,提高抗性水平、拓宽抗谱;其中龙粳31与其他9个品种的配对组合均为最优组合,对稻瘟病具有较高抗性;这14份宽抗谱品种是抗稻瘟病育种较好的抗源材料;部分品种如垦稻15、龙粳23和牡丹江25,仅携带2个本研究鉴定的基因,这些品种可能是携带未知抗性基因的新抗源,可作为进一步鉴定和寻找抗性基因的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稻瘟病菌种群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洁  杨学辉  何海永  金星 《种子》2004,23(11):7-9
利用中国统一的7个稻瘟病菌鉴别品种对2002~2003年采自贵州省黔南、黔东南、黔西南、遵义、毕节、铜仁、六盘水和贵阳等八个地区22个县(市)的129个稻瘟病菌有效单孢分离菌株进行接种鉴定.共鉴定出6群29个生理小种,其中,ZB群小种的出现频率达49.61%,ZA群小种的出现频率为33.33%,这两个种群为贵州省稻瘟病菌的优势种群和次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2.
1981~1990连续10年进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类群及分布的研究,先后对总计435个菌株鉴定为7群12~18个小种。在明确各地区小种分布的同时,确定各地优势小种一直为ZG群,与生产上栽培品种抗性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相一致。用日本单基因品种对多数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具有Pi—Z~t,Pi—b,Pi—ta,Pi—ta~2,Pi—K~m基因型的品种致病率较低,对其它基因型品种致病率较高。稻瘟病菌变异的研究表明,从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穗颈稻瘟病斑上分离的单孢,接种鉴定所属小种有差异;同一病斑上多次继代分离的单孢,其生理小种差异也很大。由此证明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有很大变异性。  相似文献   

13.
菜豆锈病菌生理小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88年秋季,在天津市郊区3个地点采集菜豆锈病菌夏孢子,经在感病品种锦州双季豆上两次单夏孢子分离后,再在4个鉴别品种上分离鉴定,获得锈病菌分离物,最后采用19个国际通用鉴别品种进行锈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天津地区菜豆锈病菌存在两个主要生理小种.这两个小种在鉴别品种Olatne、51051、AXS37、30-7-2上发病等级为3、1、3、2和1、1、3、2.经与Stavely鉴定出来的美国38-57号小种比较,无一相同.因此,暂把3、1、3、2 定为CTJ—1(中国天津一号),把1、1、3、2定为CTJ—2(中国天津二号)小种.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稻瘟菌致病性分化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全国统一的7个稻瘟病菌鉴别品种把1997~1998两年采自全省33个县(市)的180个有效单孢分离菌划分为49个生理小种。与1987~1989年的测定结果比较,出现了26个新的生理小种,分别是ZA1、ZA2、Z工7、ZA16、ZA38、ZA33、ZA38、ZA46、ZA54、ZA57、ZB5、ZB9、ZB10、ZB16、ZB28、ZC8、ZC14、ZD5、ZD6、ZD8、ZF2,且多为强致病国  相似文献   

15.
每年选用天津市有代表性的7群11~15个稻瘟生理小种,先后对768个品种(系)进行抗谱测定,抗菌率达80~100%有34个品种(系),占供试品种(系)4.4%,抗菌率在60~79%属中等抗病的品种(系)有109个,占14.2%,其余625个品种(系)属感病类型。另外用7群10个小种对抗菌力较高的74个品种(系)进行抗病类型划分,抗菌率在90%有4个类型,抗菌率在80%有3个类型。根据各地优势小种分布选择抗源和供生产上品种轮换种植的参考。以上结果说明抗谱测定是相对稳定的,对生产与育种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向日葵锈病菌生理小种的种类及优势小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原始菌样和单个夏孢子分离繁殖系的测定表明:内蒙古向日葵锈病流行区的病原菌生理小种种类为3种、2号及Lambrides描述的新分离物CL1,CL3和CL4;各小种或分离物均分布在所有采集点,但以3号小种数量最大,约占90%以上,为优势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7.
棉花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子指纹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我国棉花枯萎菌3个生理小种的26个代表菌株及国外3 个不同生理小种菌株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共产生了140个RAPD分子标记,其中878% 具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菌株划分为6个RAPD组,确定了不同小种间的亲缘关系,为确立我国棉花枯萎菌生理小种在国际上的分类地位提供了可靠的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18.
水稻抗稻瘟病的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稻瘟病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生产上对稻瘟病的防治没有特效的方法,更多依赖水稻品种自身的抗性来抵御病害的发生。因此,稻瘟病抗性的遗传和育种研究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稻瘟病抗性遗传研究方面,到目前已经鉴定和定位了40多个抗稻瘟病基因,克隆了2个稻瘟病抗性基因Pi-b和Pi-ta。培育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可采用如下策略:广泛收集稻瘟病抗源,经过稻瘟病老重病区长期自然选择得到的高抗材料和含有已定位抗性基因的抗源材料要作为重点抗源亲本;检测稻瘟病菌群体结构的变化,获取小种变化的准确信息;常规的有性杂交和转基因技术相结合导入抗性基因;人工接种抗性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病区病圃抗性鉴定技术相结合,提高杂交后代材料抗性鉴定的准确性,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9.
稻瘟病菌株的DNA指纹及其与小种致病性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朱衡  蒋琬如 《作物学报》1994,20(3):257-263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对培育抗稻瘟病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方法利用一套鉴别品种区分小种既复杂又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日本稳定菌株北1的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出了一套含重复顺序的克隆,2 个克隆被证实具有高度的多态性。用其中的POR6对17个稻瘟病菌株Southern分析,获得了可分辨和重复的基因组特异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番茄叶霉病菌生理小种及分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柴敏  张环 《华北农学报》1999,14(3):113-118
叶霉病(Fulviafulva(Cooke)Ciferri)是保护地番茄上的主要病害,对叶霉病菌生理小种及分化规律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该病菌的分化组成情况,为抗病育种有针对性地合理选择使用抗源提供依据。1984-1990年以前,北京地区叶霉病菌以生理小种1.2和1.2.3为主,Cf4为免疫型抗病基因,1990年,侵染Cf4基因的生理小种群1.2.4.2.4和1.2.3.4出现,使含Cf4基因的双抗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