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降低东北林蛙蝌蚪期疾病的发病率,利用蛙大夫、蛙独清和10%聚维酮碘3种消毒剂在蝌蚪饲养过程中对串水水体消毒,以串水水体不消毒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消毒剂有明显的杀菌预防作用,对照组与其他用药处理组的存活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靖宇县3龄林蛙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非冬眠越冬组、半冬眠越冬组、冬眠组、人工增氧冬眠组4种不同越冬方案,观察水中溶解氧质量浓度(DO)对东北林蛙越冬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冬眠组消耗DO速率远高于半冬眠组和冬眠组,而半冬眠组消耗DO速率也略高于冬眠组,林蛙在受到干扰处于活跃状态时消耗DO速率要高于冬眠状态下林蛙;当林蛙出现死亡后其消耗DO速率变慢,林蛙死亡临界DO为1.6 mg·L-1;人工增氧可改善林蛙越冬环境,延长其安全越冬时间。  相似文献   

3.
南方山区蝇蛆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由于饵料昆虫的饲养取得突破性进展,因而极大地促进了林蛙人工养殖的发展。林蛙可以食入的昆虫种类很多,但适合于人工养殖并成为林蛙饵料的却不多。林蛙饵料昆虫必须满足林蛙喜食、易于管理、规模化生产、繁殖率高、饲养成本低等条件。为此,我们经反复的试验,针对南方山区的气候特点和苍蝇的生活习性,比较完美地将传统的笼养苍蝇和房养苍蝇接合起来,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南方山区的蝇蛆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4.
林蛙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哈士蟆,我国主要有中国林蛙和黑龙江林蛙,在我国东北三省分布广泛。由于林蛙所独有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人为大量捕杀,造成林蛙资源锐减,国内外市场的价格一涨再涨,供不应求,尤其是蛙油在国内外市场更是走俏,供需悬殊。我国蛙油产量由建国初的5000吨降至目前的40至50吨。东北地区森林没有污染,是林蛙生长、繁衍的优良天然环境。因此,东北的林蛙属于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及药品。东北大力发展林蛙养殖业,  相似文献   

5.
苏张 《技术与市场》2010,(6):128-128
据饲养试验证实,用蝇蛆或蝇蛹代替部分或全部鱼粉作饲料喂养畜禽、鱼类等能收到较好的饲养效果。1、在饲料中用3%的蝇蛆粉代替等量的进口鱼粉喂养蛋鸡,其产蛋率、蛋的品质和饲料报酬与全部鱼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对中国林蛙蝌蚪期的3种不同饲料配方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T1组饲料喂养的蝌蚪变态后的幼蛙体重最大,身体最长;T3组饲料所喂养的蝌蚪生长速度快,完成变态的时间最短;T2组饲料喂养的蝌蚪生长最慢,完成变态所需的时间最长,变态后的幼蛙体重最小;各组中蝌蚪的成活率和变态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排空后,在不同时间点收集其皮肤分泌物,分析皮肤分泌物及其中抗菌肽谱的动态恢复规律。结果表明:电刺激排空后的第0~21天时间范围内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总量的恢复呈递增趋势;高效液相色谱显示不同时间收集的皮肤分泌物的组分差异不显著(P>0.05,n=5),但各组分恢复的时间并不同步;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恢复较快的2个组分峰成分进行抑菌试验,发现2组分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用ESI-MS/MS对2组份进行质谱鉴定,确定其氨基酸序列。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中抗微生物肽的恢复表达优先于其他多肽,该免疫防御策略可为东北林蛙在复杂环境中的生存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8.
中国林蛙是东北林区栖息的重要野生经济动物,是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项目。根据延边地区的森林环境和野生中国林蛙资源状况,将该区域适宜林蛙养殖的林地划分为6类,对人工放养量提出了参考数据,并应用电脑技术制作了分布图。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东北林蛙养殖新模式——满负荷放养,并对该养殖模式的标准化蛙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放养和科学管理等主要技术环节进行了详细介绍,可为林蛙养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蛙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林蛙是我国东北各省及内蒙古林区重要的两栖类经济动物。在养殖技术上,现在主要以半人工养殖为主。本文分析了目前林蛙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野生资源破坏严重,养殖技术缺乏科学性,盲目投资搞全人工养殖,加工业明显滞后。提出了发展林蛙养殖业的对策,应加强野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强林蛙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普及工作,进一步搞好林蛙系列产品的深加工,促进林蛙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1940年波进和宫林将我国东北、华北和等地的林蛙合并为一个亚种--欧洲林蛙中国亚种.它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各省,新疆、西藏等省区也有分布,以东北三省为主要产区.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遗传多样性与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贾学渊  马建章 《林业研究》2010,21(2):239-245
本文利用11个微卫星多态位点检测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6个东北林蛙种群的75个个体分布于中国的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11个位点在所有种群中得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10个不等,平均5.6个;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72,属于中度多态。基因分化系数(FST)分析表明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的种群间遗传分化显著(P<0.001),基于Nei's DA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树和AMOVA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结论的准确性。因此, 建议将分布于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东北林蛙划分为两个单独的管理单元加以保护和管理。图2表7参46。  相似文献   

13.
在全人工养殖条件下,由于饵料饲喂充足,林蛙排出的粪便、尿液等排泄物相对较多,而林蛙的放养密度又很大,活动空间较小,如果不能适时清除和处理林蛙的排泄物,其生活环境将被严重污染,病原体会大量滋生,林蛙的患病率倍增,对林蛙的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威胁。本文结合铁力区域人工养殖实践,归纳总结了关于处理林蛙排泄物的技术措施,供养殖业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石东新  赵峰  杜平 《吉林林业科技》2011,(5):52+60-52,60
中国林蛙是长白山区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为重要的珍稀食药两用动物种.越冬技术是中国林蛙养殖的三大技术关键之一,本文介绍了4种中国林蛙人工辅助越冬技术.  相似文献   

15.
林蛙作为东北林区的特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林蛙肉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1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理想肉食品。并且雌蛙输卵管的干制品就是著名的哈士蟆油,具有滋补强壮,补虚退热的功效。 近年来,由于乱捕乱杀,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数量锐减,甚至有的山区已经绝迹。人工养殖林蛙是保护利用合理开发野生资源的一项措施,是发展林区多种经营的一项新兴产业。1 林蛙的生物学特性 林蛙繁殖越冬在水中,生长、发育和捕食在陆地。1年中有5个月时间生活在森林草丛之中,其余时间生活在水里。 林蛙向水性很强,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它的活动一般不过山脊,但若养殖场外有较大的水系,部分林蛙可外逃。 林蛙食性比较复杂,一般以捕食昆虫为生。2 林蛙生活规律  相似文献   

16.
林下养殖中国林蛙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7年林下养殖中国林蛙技术的研究,确定林蛙养殖区应具备①森林植被较好,林木以阔叶为主,郁闭度0.6以上;②水源充足,四季长流,无污染;③昆虫资源丰富;④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森林环境条件。掌握了森林经营技术和林蛙池建设、种蛙管理、蛙卵与孵化管理、蝌蚪与变态幼蛙管理等系列生产技术措施。试验期间,林蛙资源增长为投放数的83倍,年均公顷林地实现利税1691元。为辽东山区发挥林地三维空间潜力,实行立体经营,最大限度获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山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探索出一个优良模式。  相似文献   

17.
林蛙系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真蛙类,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蛙种。据清史记载,林蛙肉是御膳中的一道美味,营养丰富,是山珍海味八宝之一。同时,林蛙又是一种名贵药材,它的卵管俗称田鸡油,可入药。经科学测定,田鸡油含17种元素,具有补肾强精,退热益肝养肺益肾之功效。主要分布于东北各省,吉林省尤多。  相似文献   

18.
实践过程中针对养殖方法、产卵期、孵化期、变态期以及黑龙江林蛙日活动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在每年4月28日至5月12日期间出现产卵高峰;在5~7℃、10~12℃、14~15℃池水温度范围有较高孵化率;采用混合饲料喂养的蝌蚪变态率均在68%以上;黑龙江林蛙每天9~11时和15~17时活动频繁,是最佳喂食时间;冬季经过越冬池越冬后,选择春眠后放养的技术思路,来提高幼蛙成活率,起到冬眠后的缓冲作用。在放养场内散养期间,人工控制饵料投放量,促使黑龙江林蛙主动捕食场内野生昆虫,激发林蛙适应生态环境的潜在习性。  相似文献   

19.
对吉林省柳河县林蛙养殖场试验区内东北林蛙适生环境昆虫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掌握了虫口种类情况,为试验区繁育低位昆虫、提高载蛙量提供依据.鉴定有6目13科17种,辛普森多样性指数为0.86.其中,普通伊蚊优势度指数最高,为33.18;麻皮蝽最低,仅有0.22.  相似文献   

20.
中国林蛙的人工驯养及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3年,用驯养标记回捕和室内测试,研究引种东北中国林蛙在山东济宁小北湖野外生长繁殖情况,结果表明中国林蛙适应性强,单雌产卵量1400~1500粒,孵化率90%,变态率86%,成活率78%,回收率20%,投入产出比1:13,3年为一个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