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木麻黄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用作防风固沙、用材以及行道树的优良树种之一。但是,由于丛枝病的发生,对这一树种造成严重危害。丛枝病在木麻黄的各个生长时期均可发生,但以苗期为甚。据肇庆、新兴、惠东、清远等市、县的调查,苗期感染率均在80%以上。该病害的症状是:病苗明显矮化,小枝节间缩短,不定芽提前萌发成丛生状;病发后期,病苗黄化并往往枯萎死亡,以致出圃率极低。1983年,我们通过对病组织超薄切片检  相似文献   

2.
前言木麻黄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用作防风固沙、行道树和用材林的优良树种。近年来,木麻黄丛枝病普遍发生于广州、肇庆、佛山、汕头、惠阳、梅县等地区。特别是幼苗感病更为严重。华南农业大学苗圃的木麻黄幼树亦不同程度地感染了此病。 1983年,张景宁等通过病组织超薄切片等技术检查,认为此病的病原为类菌原体和类立克次细菌,是一种复合感染,传病介体为菱纹叶蝉和短头叶蝉。但对其病原的分离培  相似文献   

3.
苦楝(Melia azsdarach L.)是我国南方各省四旁绿化树种,也是广大群众主要用材树种。由于苦楝丛枝病的发生造成苦楝大量死亡。在浙江省临海县五十年代就有发生,近几年来蔓延较为严重。临海县第二中学种植苦楝400余株,发病率达50%以上,在该县发病较严重的生产大队发病率达80%。广州市石牌种植苦楝213株,发病率达84.5%,其他地区包括浙江省丽水地区、湛江市、福建省、江西省、江苏省、安徽省、湖南省亦有点片发生。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亦受丛枝病为害。苦楝丛枝病的为害是当前发展苦楝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4.
<正> 泡桐丛枝病是一种危害泡桐的严重病害。幼树阶段发病率为30—40%,10年生以上的大树发病率在70%左右。仅河南省4亿株泡桐按丛枝病影响单株成材树年生长量降低0.0025m~3,以40%成材树计算,每年少生产木材28万m~3。泡桐木材以500元/m~3折价,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4亿元。近年来,在防治泡桐丛枝病方面,国内对一、二年生发病植株多采用盐酸四环素注  相似文献   

5.
泡桐是我省群众欢迎的速生树种之一。但由于丛枝病的传播,苗木和幼树的发病率可达5—30%,常于当年枯死,大树发病率,高达50—90%,影响树木生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近几年来对丛枝病进行了调查、试验。 此病又名聋病、窝痉、扫帚病、疯病等,这都是按照病株症状而得名。据观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电白县海岸线长81公里,宜林沙土5万亩。在木麻黄海岸防护林建设中,过去曾负盛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新造林次数的增加,林分生产率不断降低,尤其是木麻黄青枯病日趋严重.在7,8年生的林分中,木麻黄青枯病发病率由造林初期的0.01%发展到第二次更新造林的13—26%;特别是在1972—1975年连续4次11级以上强台风袭击后,导致青枯病的全面蔓延,数万亩木麻黄林一片黄暗,失去葱绿喜人、生气盎然的景象,大量林木感病死亡,造成大面积的疏残林。目前病害还在蔓延中,近年更新造林的7、8年生林分,青枯病发病率在50—60%,严重的达90%,给林带的更新恢复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同时,单一木麻黄的长期种植,土壤中某  相似文献   

7.
泡桐丛枝病对泡桐立木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泡桐丛枝病在我国是一种分布广,为害严重的病害。它是由类菌质体(MLO)引起的病害。由于泡桐发展速度很快,丛枝病有发展的趋势,七十年代初发病率约10—20%,近几年有的地区10年生泡桐发病率达70%以上。丛枝病对泡桐生长影响程度如何,似乎看法不完全一致,不少同志认为丛枝病影响生长比较严重;也有认为有些影响但不严重;还有认为对泡桐生长没有什么影响,因此对丛枝病大可不必过虑。为了弄清丛枝病发病率对泡桐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的影响,对进一步解决丛枝病  相似文献   

8.
泡桐丛枝病是当前泡桐生产中的严重病害,尤以河南、山东等省发病严重,一般发病率达30—50%,严重区高达80%以上,影响植株生长和造成枯死。随着泡洞栽植面积的扩大,丛枝病有发展的趋势。为适应生产迅速发展的需要,从1975年开  相似文献   

9.
泡桐丛枝病是泡桐的严重病害,其病原为类菌质体(MLO)。近几年,国内有人测定分析,发现泡桐丛枝病的感病指数与土壤磷钾比有关。据我们试验,也发现幼龄期泡桐追施磷肥,很少发病。从1982年开始,我们对农桐间作和“四旁”的泡桐追施鸡粪,泡桐丛枝病的治愈率达90%。为了调整土壤的磷钾比,防治泡桐丛枝病,自1984年9月至1987年9月,在芝灵乡东卜头村兰考泡桐林内追施钙镁磷肥、鸡粪进  相似文献   

10.
丛枝病是泡桐的一种严重病害,发病率极高,6、7年生的大树一般发病率在50%以上,发病严重的地区10年生泡桐发病率高达百分之百。为了研究该病防治技术,我们进行了一些试验和探索,并在环剥防治丛枝病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现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 树木丛枝病是一类常见的病害,最早认为由生理障碍引起,后又认为是病毒或真菌浸染所致。自1967年发现类菌原体(MLO)致病以来,一些具有黄化、丛枝症状的树木病害陆续被证实是由类菌原体(MLO)或类细菌(BLO)引起。笔者近年来对引起树木丛枝病的类菌原体病害进行了调查和电镜观察,报道了由MLO引起的泡桐丛枝病和重阳木丛枝病,由类立克次体(RLO)引起的枫杨丛枝病及由BLO 和  相似文献   

12.
泡桐种源抗丛枝病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泡桐丛枝病是影响泡桐生长的一种主要病害,种源试验表明在毛泡桐种源中,除甘肃平凉未见发病以外,其它种源均有病害发生。江苏南京、湖北十堰、黄冈、陕西商县和辽宁大连5个种源发病较重,病情指数超过30%;白花泡桐丛枝病发病率较低,自然分布区南部的种源很少见到丛枝病发生,分布区北部与毛泡桐分布区有重叠的种源,丛枝病发病相对较重。毛泡桐起源靠西的种源发病较轻,随着经度的增加,丛枝病发病有增大趋势;白花泡桐发病与种源经度无关,而与纬度相关明显,呈现出纬度越高,发病率越低,病情指数越小的趋势。泡桐品种间丛枝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差异明显,通过品种选择可以获得抗病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3.
夹竹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园林观赏的重要花卉。但由于丛枝病的发生,造成了死亡,影响了景观效果。该病在夹竹桃栽植地区均有发生,其中以红花夹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尤为严重,白花夹竹桃(N. indicum cv. Paihua)少发病,黄花夹竹桃(Thevetia peruviana)抗病。在广州,红花夹竹桃的发病率达60%以上,感病指数30%,严重的整株枯死。在深圳市水库公园的红花夹竹桃发病率达100%,死亡率达70%。此病多危害5年生以上的老树,1—5年生的植  相似文献   

14.
文章报道了抗虫木麻黄的水培苗出根率与穗条的关系、如何提高抗虫木麻黄种源水培出根率以及在福建沿海营建示范林等试验结果。2年抗虫C44木麻黄种源无性系与2年惠,无性系间的穗条出根率差异显著,惠,平均57.3%,而C44种源平均仅8.3%;但抗虫C44的2年实生苗穗条平均出根率达90%。1年采穗圃中采取的天然杂交、速生抗虫种源苗木穗条比原有抗虫种源穗条平均出根率提高5倍,2年幼林高生长提高50%。5年来培育出木麻黄抗虫种源苗木和抗性优良无性系苗木共495万多株;营造木麻黄抗性优良水培苗示范林23.3hm^2.主要蛀干害虫平均虫株率仅为1.6%;推广二代更新木麻黄防护林80hm^2,造林2a之后,推广林的高生长平均达3.2m.平均保存率在88%以上,虫株率平均为1.3%,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 重阳木(Bischofia javanica Bl)是我国南方各地的优良绿化树种之一,近年来由于受丛枝病的为害,生长受到严重的影响,受害严重者可造成枯死。此病在安徽、浙江、湖南、湖北、江苏、上海等地的部分地区发生。1976年上海龙华苗圃发现重阳木丛枝病成片发生,自此以后病害日趋严重。1982年在安徽农学院内调查重阳木行道树幼树及20年生大树187株,其中有94株发病,发病率达50%。目前,该病已成为影响重阳木栽植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16.
泡桐优良无性系苏桐3号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江苏省林科所引进的泡桐优良无性系苏桐3号,采用容器苗造林,6年生材积分别比豫杂1号、苏桐70、兰考泡桐增产23.6%,50.3%,66.5%,造林保存率达100%,对丛枝病的抗病能力强,发病率分别比豫杂1号、苏桐70、兰考泡桐低260%,203%,207%。增产效益明显,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1981年7月,湘西自治州政府大院的295株白花泡桐有91株发生丛枝病,发病株率为31%。其中204株4年生的发病90株,发病率为44%,且有3株死亡。特别是东北角生活区的30株泡桐发病株率和病枝率(病枝占树冠体积的比率)均在90%以上,可见发病之重。此院1979年7月发病1株,1980年7月发病7株,1981年7月发病达91株,可见蔓延之快。据资料介绍,防治泡桐丛枝病重病株要清除,病枝要全部修除。本试验不全修病枝,不清除  相似文献   

18.
泡桐丛枝病病原及传染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桐是我国速生、优良用材树种之一。泡桐丛枝病是当前泡桐生产中的严重病害,尤以河南、山东、山西等省发病严重,一般发病率达30—50%,严重区高达80%以上,影响林木的生长,幼苗和幼树常因发病造成枯死。随着泡桐栽植面积的扩大,尤其是进行大量无性繁殖,丛枝病有发展的趋势。泡桐丛枝病发生原因,过去有生理病、炭疽病、疮痂病、病毒等报导,但缺乏确切的  相似文献   

19.
木麻黄根瘤内生菌——弗兰克氏菌侵染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5株木麻黄属和异木麻黄属的弗兰克氏菌进行侵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木麻黄属根瘤分离的弗兰克氏菌菌株在同属不同种木麻黄宿主之间可以交叉感染结瘤,显示其专一性在属的水平上。由异木麻黄属根瘤分离的弗兰克氏菌可以感染木麻黄属的根系结瘤,反映出其专一性在科的水平上。从木麻黄属和异木麻黄属分离的这些供试菌株均能侵染沙棘,结瘤率达40% ̄100%,揭示出弗兰克氏菌具有跨越侵染不同科、属的能力。这些菌株全部不侵  相似文献   

20.
泡桐丛枝病的防治廖龙泉泡桐丛枝病又名泡桐扫帚病,分布极广,一般发病率在20~40%,严重地区高达80%以上。感病的幼苗、幼树常于当年枯死,大树感病后常引起树势衰退、村积生长量大幅度下降,甚至造成死亡,是泡桐生产中最严重的一种病害。其防治方法如下: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