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绿肥在毕节地区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谭廷甫当前,全国绿肥面积下降,而我区绿肥面积发展迅猛,1994年绿肥面积已发展到220.6万亩,占贵州省绿肥面积的45%。自60年代以来,我区绿肥面积的年递增速度达到27%,其发展之快,时间持续之长,在我区各种农业技...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植物蛋白饲草资源的开发与提高绿肥单位而积产量,达到改良土壤与畜牧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较大面积的生产性豆料绿肥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毕节地区绿肥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节地区地处黔西北高原全区有耕地面积39.07万hm2,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种植绿肥在我区已有40多年的历史。由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绿肥种植面积由50年代的几千亩发展到2002年的20.33万hm2,绿肥种植已成为毕节地区农业的一大特色,对于我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绿肥种植在我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1.1绿肥在种植业中的作用:近十余年来,由于我区大力发展绿肥种植和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提高了农业的生产能力,粮食生产持续发展,这当中绿肥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绿肥种植是一项多、快、好、省地增加耕地有机质的重要措施,多年…  相似文献   

4.
农区绿肥综合利用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节地区种植绿肥已有近40多年的历史,绿肥面积由几百公顷发展到今天的18万hm2(公顷);绿肥聚垄免耕成为我区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绿肥又是优质饲料,用于喂养牲畜,过腹还田,能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因而绿肥用作饲料的比重不断增加。鉴于绿肥在我区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和党中央关于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我区提出把绿肥综合利用作为一个新的产业———“农区草业”来发展。绿肥综合利用即大力提倡作饲料(过腹还田),用根茬肥田和适量压青,它比直接翻压作肥料更经济合理,是…  相似文献   

5.
日本自给饲料生产的发展过程与技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日本的饲料作物面积1979年突破了100万公顷的大关,成为日本自给饲料生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60年,日本的饲料作物耕种面积仅50万公顷,而且约有一半是种的绿肥。实际上20年间翻了两番。饲料作物面积的扩展,为日本的畜牧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畜牧业的大发展。本文想从纵横两个方面,来试述一下日本自给饲料生产的发展过程与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种植绿肥的悠久历史。目前,全国绿肥种植面积约2亿亩,占耕地面积的3%,以亩产2000公斤鲜草计算,全国可产4亿吨鲜草。这对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的国家来说,无疑是  相似文献   

7.
绿肥作为清洁的有机肥源,在培肥地力和替代化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明确中国不同区域绿肥产量及养分含量特征,旨在为绿肥种植和绿肥替代化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本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和相关书籍的绿肥产量及养分含量,收集整理了包含17种我国常见绿肥的3431个数据变量,整合分析了我国常见绿肥的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含量特征,比较了几种主要绿肥在我国不同区域的产量及养分含量差异,评估了不同区域种植绿肥替代化学氮肥的潜力。结果表明,我国绿肥鲜草产量平均为38.0 t·hm~(-2)(含水量平均81.0%)、变幅大(0.7~186.7 t·hm~(-2)),其中黑麦草、沙打旺、柱花草和红三叶平均产量42.5 t·hm~(-2),均显著高于其他绿肥种类。17种常见绿肥的平均含氮量为28.0 g·kg~(-1)(干基计),箭筈豌豆、苕子、苜蓿、金花菜和白三叶等豆科绿肥含氮量均在30.0 g·kg~(-1)以上;常见绿肥的平均含磷量为7.0 g·kg~(-1),苕子和二月兰含磷量最高,均在8.0 g·kg~(-1)以上;常见绿肥的平均含钾量为25.3 g·kg~(-1),二月兰和紫云英含钾量最高,均在32.0 g·kg~(-1)以上。常见绿肥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平均为214.4 kg·hm~(-2)、48.4 kg·hm~(-2)和165.1 kg·hm~(-2),不同种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沙打旺、黑麦草、红三叶草、苜蓿和柱花草氮(N)、磷(P_2O_5)和钾(K_2O)累积量最高,分别在250.0 kg·hm~(-2)、50.0 kg·hm~(-2)和191.7 kg·hm~(-2)以上。分析不同气候区域绿肥养分累积状况发现,紫云英最适宜种植于南方丘陵谷地稻肥复种及茶果肥(草)间套种区;箭筈豌豆适宜种植于东北粮草(肥)轮作区和长江流域稻麦棉肥(草)复套间种区;苕子最适宜种植于长江流域稻麦棉肥(草)复套间种区;苜蓿最适宜种植于滨海稻肥(草)复种区;白/红三叶最适宜种植于西南山地丘陵粮肥(草)复间套种区;而黑麦草更适宜种植于滨海稻肥(草)复种区和南方丘陵谷地稻肥复种及茶果肥(草)间套种区。根据不同区域主要豆科绿肥产量、固氮量及种植面积进行固氮潜力评估表明,当前中国绿肥种植面积约448.6万hm~2,相当于生产39.5~80.8万t氮肥;如果按照中国可种植绿肥的潜在面积4600.0万hm~2估算,相当于生产405.3~828.1万t的氮肥,豆科绿肥具有较高的化肥替代潜力。在绿肥生产过程中,应针对本区域适应性强的绿肥进行重点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绿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绿肥种植具有提供养分、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提供饲草、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以及节能减耗等作用,在我国传统农业中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我国绿肥种质资源丰富,主要有豆科(Leguminosae)、禾本科(Gramineae)、十字花科(Brassicaceae)和菊科(Compositae)等。绿肥应用模式主要包括间套作、轮作、肥饲兼用型绿肥牧草生产以及果园绿肥种植模式,而且由于我国的气候类型与农作物的种植模式不同,各种模式的区域分布不同。本文通过对我国绿肥种质资源、绿肥应用模式和绿肥效应研究进行总结阐述,指出我国绿肥未来发展方向:加强现有绿肥种质资源的引入与保存,扩大品种资源的储备与利用;大力发展绿肥的产业化研究;加强绿肥效应评价与分析方面的研究,全面发展绿肥的肥饲综合利用价值,为绿肥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农业中,具有种植绿肥的悠久历史。目前,全国绿肥种植面积2亿亩,占耕地面积的3%,以亩产2000公斤鲜草计算,全国可产4亿吨鲜草。这对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项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但长期以来,绿肥种植面积虽有所增长,但播种面积出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我国稻区种植紫云英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紫云英是稻区最主要种植和利用的冬季绿肥作物,也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然而,随着化肥工农业不断发展,施肥结构已经由以有机肥为主转变为以化肥为主,绿肥种植面积急剧下滑。紫云英品种资源陈旧、混杂且蜕化严重,以前的相关栽培经验难以适应现代水稻生产模式、栽培管理技术和土壤环境条件等,已成为推动紫云英绿肥生产的瓶颈。本研究从紫云英高产高效种植的角度出发,主要综述了21世纪我国在紫云英新品种选育与鉴定、根瘤菌筛选、栽培管理技术、非生物逆境胁迫以及种植紫云英对稻田土壤生态和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和稻米品质影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恢复发展和推广稻区紫云英等绿肥生产以及提升其综合开发利用价值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我国稻区种植紫云英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紫云英是稻区最主要种植和利用的冬季绿肥作物,也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然而,随着化肥工农业不断发展,施肥结构已经由以有机肥为主转变为以化肥为主,绿肥种植面积急剧下滑。紫云英品种资源陈旧、混杂且蜕化严重,以前的相关栽培经验难以适应现代水稻生产模式、栽培管理技术和土壤环境条件等,已成为推动紫云英绿肥生产的瓶颈。本研究从紫云英高产高效种植的角度出发,主要综述了21世纪我国在紫云英新品种选育与鉴定、根瘤菌筛选、栽培管理技术、非生物逆境胁迫以及种植紫云英对稻田土壤生态和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和稻米品质影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恢复发展和推广稻区紫云英等绿肥生产以及提升其综合开发利用价值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桑IGS—125A型反转旋耕埋青机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桑园间种绿肥,是解决桑树肥源的主要途径。而翻埋绿肥,是一项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的农活。过去用畜力翻埋绿肥,工效低(每头牛每天只能翻埋1.5亩—2亩),绿肥覆盖率低(覆盖率不到50%),肥效损失大,不能满足园艺要求。因此,研制桑园绿肥翻埋机,对扩大绿肥种植面积,广辟肥源,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在农作物施用化肥不是很普遍的时候,草木樨在我省的一些坝区和山区均有一定的种植面积。它作为绿肥以肥田沃地和作为家畜青饲料饲养牲畜,普遍受到农村群众的喜爱,同时也为养蜂生产提供了丰富的蜜源。现在,化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绿肥,使草木樨的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但随着我国对“生态农业”的定位和人们对绿色产品的不断追求,充分利用我省充裕的冬季轮闲地,大力推广草木樨种植,既能满足种植业和畜牧业需要,还能给养蜂生产提供丰富的蜜源。  相似文献   

14.
绿肥是我国传统有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劳动人民素有利用树木青技嫩叶和萝卜青、豌豆青、胡豆青等压田的传统习惯,因而有了“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之说,大量事实证明:发展绿肥生产,建立山区“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和化肥与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合施用”的平衡配套施肥体系,是发展山区持续农业,生态农业的战略措施。1我区发展绿肥生产的历史和现状我区绿肥生产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1964~1970年的引种试验期,累计种植0.63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0.08%;1971~1980年的试验示范期,累计种植7…  相似文献   

15.
桑地套作绿肥,是解决桑园有机肥的重要途径。1978年全县桑地播种绿肥面积20256亩,占桑地总面积40%。自1980年以来,桑地绿肥播种面积年年下降,1984年只有3750亩,仅及1978年的1/5。相反,化学氮肥的施用量却大幅度增加,由此而产生土壤结构,桑叶产量下降。为克服偏施化肥造成的不良影响,为此,我们选择了“1341”早熟豌豆为材料以提高桑园有机肥的来源及提高桑园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试验,取得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绿肥作为清洁的有机肥源,在培肥地力和替代化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明确中国不同区域绿肥产量及养分含量特征,旨在为绿肥种植和绿肥替代化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本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和相关书籍的绿肥产量及养分含量,收集整理了包含17种我国常见绿肥的3431个数据变量,整合分析了我国常见绿肥的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含量特征,比较了几种主要绿肥在我国不同区域的产量及养分含量差异,评估了不同区域种植绿肥替代化学氮肥的潜力。结果表明,我国绿肥鲜草产量平均为38.0 t·hm-2(含水量平均81.0%)、变幅大(0.7~186.7 t·hm-2),其中黑麦草、沙打旺、柱花草和红三叶平均产量>42.5 t·hm-2,均显著高于其他绿肥种类。17种常见绿肥的平均含氮量为28.0 g·kg-1(干基计),箭筈豌豆、苕子、苜蓿、金花菜和白三叶等豆科绿肥含氮量均在30.0 g·kg-1以上;常见绿肥的平均含磷量为7.0 g·kg-1,苕子和二月兰含磷量最高,均在8.0 g·kg-1以上;常见绿肥的平均含钾量为25.3 g·kg-1,二月兰和紫云英含钾量最高,均在32.0 g·kg-1以上。常见绿肥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平均为214.4 kg·hm-2、48.4 kg·hm-2和165.1 kg·hm-2,不同种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沙打旺、黑麦草、红三叶草、苜蓿和柱花草氮(N)、磷(P2O5)和钾(K2O)累积量最高,分别在250.0 kg·hm-2、50.0 kg·hm-2和191.7 kg·hm-2以上。分析不同气候区域绿肥养分累积状况发现,紫云英最适宜种植于南方丘陵谷地稻肥复种及茶果肥(草)间套种区;箭筈豌豆适宜种植于东北粮草(肥)轮作区和长江流域稻麦棉肥(草)复套间种区;苕子最适宜种植于长江流域稻麦棉肥(草)复套间种区;苜蓿最适宜种植于滨海稻肥(草)复种区;白/红三叶最适宜种植于西南山地丘陵粮肥(草)复间套种区;而黑麦草更适宜种植于滨海稻肥(草)复种区和南方丘陵谷地稻肥复种及茶果肥(草)间套种区。根据不同区域主要豆科绿肥产量、固氮量及种植面积进行固氮潜力评估表明,当前中国绿肥种植面积约448.6 万 hm2,相当于生产39.5~80.8 万t氮肥;如果按照中国可种植绿肥的潜在面积4600.0万hm2估算,相当于生产405.3~828.1万t的氮肥,豆科绿肥具有较高的化肥替代潜力。在绿肥生产过程中,应针对本区域适应性强的绿肥进行重点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紫云英叶蛋白配合日粮饲喂蛋鸡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绿色植物中提取的蛋白质称为叶蛋白,一般含粗蛋白25%—55%。据报道犊牛和猪的日粮中30%的动物蛋白质可用叶蛋白代替,用叶蛋白饲喂家禽可加深蛋黄和屠体色泽。我国绿肥面积广阔,仅湖南紫云英种植面积就达1800万亩。每亩鲜草产量约3000—3500千克,若30%的绿肥用于生产叶蛋白,年可产饲用蛋白13.5万吨。为了充分利用这一饲料资源,探讨叶蛋白的饲养效果,我们于1993年11月—1994年3月,进行了蛋鸡饲养试验、代谢试验和蛋的品质测定。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原料叶蛋白是用湖南农学院在湖南建新农场青刈的紫云英,经打浆、榨汁,用乳酸发酵…  相似文献   

18.
<正> 桑园间作绿肥,是解决桑园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1978年我县桑园间作绿肥(紫云英等)20256亩,占桑地总面积的40%,1979年间作绿肥18852亩。但近几年来,桑园作绿肥数量则有明显下降。1982年下降为14185亩,1984年只有3750亩,只有78年的18.5%,这将使蚕桑生产的发展带来潜在的成胁。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间作绿肥也要讲究经济效益。不但要增肥,也要能增收。为此,我们选择了“134”早熟豌豆为试验材料,在桑园试种。现将情况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19.
紫云英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绿肥作物,仅湖南种植面积就达1800万亩,每亩鲜草产量约31000~3500kg。若以30%的绿肥生产叶蛋白,年可产饲用叶蛋白粉6300吨,相当于3800吨豆粕。紫云英叶蛋白含粗蛋白质29.44%,氨基酸总量为27.07%,除含硫氨基酸外,畜禽所需氨  相似文献   

20.
紫云英的饲料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国维 《饲料工业》1997,18(2):36-37
紫云英的饲料价值江西农业大学魏国维1将紫云英作绿肥栽培,效益偏低紫云英,豆科,农民称作红花草,是我国南方主要绿肥品种,江西是我国紫云英种植的主要省份之一,最高种植年份的1969年超过了2300万亩,现在每年的种植面积不足1300万亩,不到最高种植年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