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粮食每年储藏损失约400亿kg,损失率约为9 7 %,果品、蔬菜的损失率高达25 %以上 ,奶、肉、水产品等易腐农产品损失更大。而发达国家的生鲜果品、蔬菜产品的损失率一般控制在1 7 %~5 %,粮食损耗低于1 %,这主要是利用了先进的保鲜技术。1 防腐纸把原纸放入含有2 %琥珀酸钠和0 07 %山梨酸的乙醇溶液中 ,浸透干燥后即可使用。用这种防腐纸包装过卤汁的水产品 ,在高达38℃高温条件下存放3周不会变质。2 新型纸罐这种纸罐是采用5层纸积成 ,每层涂上一种特殊胶水 ,内外再加上一层铝泊 ,用塑料封严 ,可盛装各种固体或流…  相似文献   

2.
水果和蔬菜富含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中国的果蔬生产无论种植面积还是产量目前已均居世界之首,但贮藏保鲜技术却很落后.每年采收后因贮藏保鲜不当导致果蔬腐烂变质造成巨大的损失,据统计,水果的产后损失率为20%~25%,而蔬菜的损失率则高达25%~30%,对于人均农业资源和投入都很紧缺的中国,如此惊人的损失浪费实在令人痛心.  相似文献   

3.
“由于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惊人,粮食损失率超过8%,蔬菜损失率则超过20%,每年仅粮食损失量就高达500亿斤。”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说。张天佐引述数据说,我国目前粮食产后损失率在8%到12%,每年因此损失的粮食超过500亿斤;蔬菜每年损失率更是超过.20%,其中,叶菜类损失率超过50%,初步估计,“每年我国只有60%到70%的蔬菜能得到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4.
果品产业是我国农业种植业中继粮食产业、蔬菜产业之后的第三大产业.记者从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获悉,目前我国果品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生产大国,但由于缺乏品牌建设,面临着“低价行销”困局.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对果蔬保鲜非常重视,其农产品的产后损失率一般在1.7%~5%,而我国蔬菜产后损失率高达25%~30%,每年仅在果蔬方面就损失约750亿元人民币.原因在于我国长期以来忽视产后保鲜储藏,缺乏冷链设备和保鲜技术.这种现状不但使果蔬难以体现应有的商品价值,还影响了果蔬的异地销售和出口.……  相似文献   

6.
一、农作物害虫的严重性据西德的调查资料,全世界每年由于病害、虫害以及杂草所造成的农作物产量损失,平均约为30%,折合约为1,230亿美元。就地区而论,以亚洲损失最大,损失率为43%,非洲42%,南美33%,欧洲25%,因运输和保管损失15%。按各种作物来分,以水稻损失最大,损失率为46%,玉米34%,棉花34%,马铃薯32%,蔬菜28%,小麦24%。据全国植保工作会议资料,1973年我国11个省统计防治病虫害结果,即挽回粮食达120多亿斤,占11省粮食总产4%;挽回棉花300多万担,占总产的10%。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果蔬菜种植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重视采前的栽培、病虫害防治,却忽视采后的各项工作。由于多数产地基础设施和条件缺乏,不能很好地解决产地果蔬分选、分级、清洗、预冷、冷藏运输等问题,致使果蔬在采后流通过程中的损失相当严重,果蔬每年损失率为25%~30%,约750亿元。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果蔬采后的腐烂损耗,几乎可以满足2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另一方面,我国果蔬产品缺少规格化、标准化管理,年出口量只占世界出口量的2.4%,排名第12位,销售价格也只有国际平均价格的一半。而品种结构又不甚合理,品种单一,早熟、中熟、晚熟品种比例不当,缺乏适于加工的优质原料品种,这些都明显地制约着我国果品加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中国果蔬资源产量居世界首位,果蔬产业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业支柱产业。“十五”期间,我国果蔬加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环渤海和西北黄土高原两大浓缩苹果汁加工基地、西北番茄酱加工基地,东南沿海脱水蔬菜、罐头和速冻果蔬加工基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果蔬产业仍然比较落后,采后损失率达20%~30%以上,果品和蔬菜深加工率不足10%和1%。  相似文献   

9.
《农村百事通》2010,(12):96-97
农产品贮运保鲜是农业产业链的重要延伸,长期以来,农产品采后保鲜手段的不完善,致使在采后流通过程中损失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果蔬产后损失率在20%~30%,折算经济价值约750亿元。  相似文献   

10.
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是关系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的重大问题。通过对粮食损失、粮食浪费、环境足迹概念的梳理,明确消费前端三大主粮的损失为评估对象,采用系统性评价方法,对粮食消费前端(包括收获、储藏、加工和运输四个环节)的损失率和损失数量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测算出粮食损失的环境足迹,探讨减少粮食损失和保护资源环境的策略。研究表明,小麦、水稻和玉米收获环节损失率分别为3.765%、3.771%和2.920%,消费前端损失率分别为11.665%、12.871%和13.320%。2020年消费前端三大主粮损失的数量总计为7 765万t,其中,小麦损失1 566.03万t,水稻损失2 726.85万t,玉米损失3 472.12万t。碳足迹的平均估计值为20 189万t CO2e,蓝水足迹的平均估计值为100.95亿m3,土地足迹的平均估计值为2 329.50万hm2。虽然各环节粮食损失的原因不同,但分析发现提升各环节技术水平是减损的共同路径。因此,建议采取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改善粮食储藏设施与条件、创新发展粮食减损加工技术、推广高效...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国水果贮藏保鲜工作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据近年统计,全国果树种植面积2700万亩,果品产量达780万吨每年因包装、贮藏、运输不善,造成果品腐烂损失约10~15亿公斤,造成经济损失数亿元。为了减少损失,使水果供应达到“旺季不旺,淡季不淡,常年上市”,水果贮藏保鲜十分重要。国内外水果贮藏保鲜技术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一、自然低温贮藏我国北方广大农村  相似文献   

12.
孙永泰 《新农业》2004,(1):28-29
有机废料经过厌氧消化所产生的沼气,除作为能源利用之外,还可作为一种环境气体调制剂,用于粮食、种子,灭虫、贮藏和果品、蔬菜的保鲜贮藏,而且简便易行,投资少,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周杨 《农友》2002,(6):11-11
今年我国蔬菜的产量将达3亿吨,蔬菜的品种数量、总产量、人均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1999年底,中国水果产量已经达到6000万吨,名列世界第一。但中国在成为世界果蔬大户的同时,每年在果蔬方面的损失约为750亿人民币,损失费用也高居世界榜首。因此,解决果蔬保鲜问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果品、蔬菜常规贮藏保鲜技术和新型贮藏保鲜技术,总结了果品、蔬菜在贮藏保鲜过程中应注重的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美洲斑潜蝇系双翅目潜蝇科,是重要检疫害虫.长汀县1995年普查已有蔬菜发生该虫,至2002年,全县发生面积占播种面积的39.6%,经过综合防治,挽回蔬菜损失125吨,把损失率控制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16.
进行水稻主要病虫害施药防治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防冶病虫害区水稻亩产量743 kg,对照区水稻亩产量605.9kg,亩损失稻谷137.1 kg,损失率18.5%;防治病害区亩损失稻谷80.5 kg,损失率10.8%;防治虫害区亩损失稻谷96.7 kg,损失率13%.由此可见,在水稻生产中,加强病虫害监测,科学指导农民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是减少粮食损失,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河北省辛集、宁晋和清苑3个小麦主产县的调查数据,运用Tobit模型实证研究小麦收获损失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北省小麦收获损失率的均值为3.696%,高于西方国家3%的粮食产后损失率。小麦品种、适时收获、收获期间的正常天气状况、精细的收获作业和较好的粮食损失认知等对小麦收获损失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土地细碎化和严重的虫害程度等对小麦收获损失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此,提出减少河北省小麦收获损失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农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农产品物流渠道却不畅,全程冷链无法保障,导致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失严重。目前我国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蔬菜、水果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销售的,全国每年果品腐烂损失近1200万吨,蔬菜腐烂损失1.3亿吨,按1元/千克计算,经济损失超过千亿元。这一损失正是由于采用不恰当的储运方式所产生的,如能在农产品物流过程中引入一站式冷链物流服务,则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果蔬物流过程中的损耗。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农业大国,物产丰富,品质优良。农产品产出集中的高峰季节,由于大量产品集中上市,生产商及经销商以极低的价格向外推销。有时因积压时间过长,保鲜不当而腐烂,变成一堆垃圾;还有更惨痛的经营见到大量蔬菜无处可销,于是根本不与采,用旋耕机将辛辛苦苦一年收获的蔬菜旋于地里或扔于沟道,这样既造成大量的损失,又污染了环境。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国内外因保鲜不当而霉变的粮食在25%以上,果蔬腐烂率在30%以上,水产及肉制品都在20%以上,损失价值超千亿元。由此,开发生物保鲜技术势在必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从处理成本、处理时间消耗、粮食损失3个方面分析了浙江省现行粮食产后处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动态规划方法对粮食产后处理模式中处理效率与损失率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粮食产后系统中采用精细农业技术和装备,是提高作业效率和降低损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