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粮饲淀通用型玉米新品种武科3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武科3号为甘肃省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选系3194作母本,自选系921l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在2007-2008年甘肃省普通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中,武科3号2a13点(次)折合平均产量12940.5kg/hm。,较对照品种豫玉22号增产2.8%。,高抗茎基腐病,中抗大斑病、瘤黑粉病、红叶病毒病。籽粒(干基)含粗蛋...  相似文献   

2.
酒166是以自选系酒071为母本,以外引系70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14—2015年在甘肃省玉米新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酒166有9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2 a 11点(次)平均折合产量10 440.0 kg/hm~2,较对照品种金穗3号增产10.13%。2016年在甘肃省玉米新品种早熟组生产试验中,酒166平均折合产量9 367.5 kg/hm~2,比对照品种金穗3号增产11.4%。酒166籽粒含粗蛋白93.3 g/kg、粗脂肪42.5 g/kg、粗淀粉736.2 g/kg、赖氨酸2.9 g/kg。抗轮枝镰孢穗腐病,中抗禾谷镰孢茎腐病,中抗红叶病。适宜在甘肃省高海拔早熟春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玉米杂交种 86 9是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玉米自交系 ZA5 710作母本、外引系 15 0作父本 ,采用轮回选择法育成的黄粒马齿型中熟玉米杂交种。在 1997- 1998年的甘肃省玉米杂交种 (中熟组 )区试中 ,1997年折合平均产量 9399.0 0 kg/ hm2 ,比对照品种酒单 3号增产 38.6 % ;1998年折合平均产量 11385 .0 0 kg/ hm2 ,比对照品种酒单 3号增产 2 9.9%。其高抗丝黑穗病、大斑病和矮花叶病 ,籽粒含赖氨酸 0 .2 4 %、淀粉 6 7.97%、粗脂肪 3.87%(干基 )。适宜甘肃河西灌区春种和天水地区复种 ,也适宜宁夏南部干旱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青贮玉米新品种酒685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酒685是以自选系M96和D385为亲本选育的中晚熟青贮玉米品种。2017—2018年参加甘肃省青贮组玉米区域试验,2 a 10点次折合平均干物质产量31 820.85 kg/hm2,比对照品种豫玉22增产7.9%。该品种抗禾谷镰孢茎腐病,中抗丝黑穗病。全株含粗蛋白7.2%、粗淀粉26.7%、中性洗涤纤维41.1%、酸性洗涤纤维23.2%。适宜在甘肃省作为春播青贮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5.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杂交种洛玉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玉1号(原名洛试2 0 2 )是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选系ZK0 1- 1为母本,以自选系ZK0 2 - 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秆、中穗、中熟、黄粒玉米单交种。该品种高产稳产,优质抗病,适合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陇单10号是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用自育系ly8222为母本,自育系ly840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甘肃省玉米区域试验表明,陇单10号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6.37%,并具有抗丝黑穗病、大斑病、红叶病,中抗瘤黑粉病、茎基腐病等抗性特点,2012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甘肃省河西及中东部年有效积温在2600℃以上的地区推广种植。我们对其研究过程及制种关键技术等做了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7.
陇单9号是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以自育系ly0996为母本、自育系ly840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甘肃省玉米区域试验表明,陇单9号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7.43%,高抗茎基腐病、大斑病、红叶病,中抗丝黑穗病、瘤黑粉病、矮花叶病.适宜在甘肃省河西及中东部年有效积温在2 600℃以上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金凯1号是甘肃省金源种业开发有限公司以自交系K12为母本,以自育自交系J398为父本配制的玉米杂交种。在甘肃省玉米区试中,2006、2007年折合平均产量分别为12589.5、12970.5kg/hm^2,较对照品种酒试20号分别增产4.7%、1.7%。该品种高抗红叶病,中抗玉米矮花叶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籽粒合粗蛋白9.81%、赖氨酸0.32%、灰分1.21%、粗脂肪3.50%、淀粉76.81%、水分11.00%、容重703.8g/L。适宜≥10℃的有效积温在2650℃以上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玉米杂交种金凯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金凯2号是甘肃省金源种业开发有限公司以Z22—1为母本、齐319为父本配制的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在甘肃省玉米区试中,2006、2007年折合平均产量分别为12226.5、13048.5kg/hm^2,较对照品种酒试20号分别增产1.7%、2.3%。高抗红叶病,中抗茎腐病,抗丝黑穗病。籽粒含粗蛋白9.46%、赖氨酸0.32%、灰分1.21%、粗脂肪4.00%,淀粉76.66%、水分10.84%,容重704.8g/L。适宜在≥10℃有效积温2700℃以上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酒623是以外引系6H为母本、自育系酒23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中晚熟玉米新品种。在2014—2015年甘肃省中晚熟高密A组玉米区域试验中,2 a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16 402.5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6.6%。在2016年甘肃省中晚熟高密A组玉米生产试验中,5点平均折合产量15 406.5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4.6%。酒623抗穗腐病、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中抗茎基腐病和矮花叶病。籽粒含粗蛋白8.26%、粗脂肪3.61%、粗淀粉74.51%、赖氨酸0.21%。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水地春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玉米新杂交种酒单125是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酒256为父本,ZPL717—2为母本组配而成,生育期137d,属中晚熟,株高290cm,株型紧凑,籽粒淡红色马齿型,含粗蛋白16.63%、粗脂肪3.90%、淀粉70.84%、赖氨酸0.33%,根系发达,抗倒伏,生育后期持绿性较好,高抗丝黑穗病,抗瘤黑粉病。适宜在甘肃河西地区覆膜种植,也可在中东部干旱地区及相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玉米杂交种九单64的栽培要点及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杂交种九单64于1999年杂交育成,母本九122为自选自交系,父本丹340为外引系.2006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产量高,适应范围广,抗病性强,活杆成熟,淀粉含量高等特点,适合清、间、混、套种,清种最适密度45 000株/hm2,制种时父母本同期播种,行比1∶6.  相似文献   

13.
高产玉米杂交种“盛玉688”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选育高产、抗旱、抗倒伏、抗病玉米新品种,山西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将传统育种方法与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利用美国优质玉米种质资源PH6WC和PH4CV,通过杂交和二环系选育,对本研究室历年来选育的优良自交系进行了改良,并通过分子辅助抗性鉴定等方法,筛选获得T0725和T0750优良自交系,通过测配、品比试验、不同生态区布点试验以及生产试验,获得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产量高的玉米新品种‘盛玉68’,较对照平均增产5%以上,且中抗大斑病,中抗穗腐病,中抗粗缩病。并于2016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盛玉68’具有高产、优质、多抗、耐密等优点,容重735 g/L,粗蛋白含量10.00%,粗脂肪含量3.72%,粗淀粉含量72.56%,属高淀粉品种,出籽率87.1%,平均产量达11841 kg/hm2。该品种的种子生产技术简便,产量高,降低了生产成本。在生产中结合科学管理,提高单产,带动总产增加,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基础,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普通玉米品种品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分析吉林省普通玉米品种主要营养品质的变化趋势。[方法]对1995~2006年吉林省育成的普通玉米品种的品质指标(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及淀粉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普通玉米的粗蛋白含量为8.06%~13.97%,平均10.37%;粗脂肪含量2.85%~9.70%,平均4.56%;粗淀粉含量62.59%~76.80%,平均71.15%。就年际间变化而言,粗蛋白含量变异较大,但整体呈比较平稳趋势;脂肪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变异较大;粗淀粉含量整体比较稳定且呈上升趋势。就省内不同地区而言,粗蛋白含量除通化和白山地区较低外(9.99%),其他地区基本相当,变辐为10.13%~10.48%;延边地区粗脂肪含量较高,为5.42%;通化和白山地区的玉米品种粗淀粉含量较高,为72.01%。[结论]吉林省普通玉米品种品质指标偏低,不同品种间变异比较大,品质改良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非生物胁迫对不同玉米杂交种苗期生长的影响,比较其适应非生物胁迫的能力,为玉米杂交种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种玉米杂交种新玉47号、九玉J03、九圣禾2468为材料,分别用PEG 6000、NaCl、低温、强光胁迫处理一周后,测定3种杂交种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等各种生长指标。【结果】不同非生物胁迫对玉米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相对含水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种玉米品种的抗逆性表现各不相同。九玉J03适应盐和低温的能力较强;九圣禾2468适应旱、强光的能力较强;而新玉47号在这些非生物胁迫下均表现一般。【结论】3个不同地区种植的玉米杂交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新疆地区玉米品种营养品质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红艳  徐鑫  于明 《新疆农业科学》2018,55(10):1909-1915
【目的】 分析新疆不同玉米品种的营养成分与品质,为提高新疆玉米营养品质及加工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新疆23个玉米品种作为样本, 分析其粗淀粉、粗蛋白、粗脂肪、赖氨酸等含量,采用SPSS软件对玉米营养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新疆玉米粗淀粉含量67.01%~77.76%,粗蛋白含量5.47%~8.37%,粗脂肪含量2.5%~4.66%,赖氨酸含量0.2%~0.29%。主成分分析表明,23个玉米品种营养品质由高到低依次为:9384>登海8883>新玉74号>新玉41号>新玉59号>KX9384>新玉54号>3376>新玉47号>新玉80号>禾玉187>M753>新玉84号>新玉29号>农润919>2564>新玉60号>新玉9号>新玉87号>新玉65号>新玉13号>新玉77号>335。【结论】 新疆地区玉米品种很多,但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不多。应大力发展饲料专用玉米、高赖氨酸玉米、发酵工业用玉米、高淀粉玉米,并积极发展鲜食玉米和植物油玉米、高油玉米。  相似文献   

17.
针对化肥和禽畜废弃物引起的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探究种养结合区最佳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选择豫东地区,应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上海青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替代比例。结果表明,施肥量(20.00 gN/m2、9.68 gP2O5/m2)相同条件下,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保证上海青高产优质,提高氮磷含量和养分利用率。有机肥替代组产量均较100%化肥组(H5)小幅度上升,硝酸盐和亚硝酸含量最高可降低28.13%和83.64%;其中75%有机肥替代组(H2)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达到化肥组的1.55倍。此外,有机肥替代比例为75%和50%组的氮磷利用率较高,分别为化肥组的1.64倍和1.31倍。有机肥最佳替代比例为75%,可提高上海青产量、品质和氮磷肥利用率。本研究结果为区域确定有机肥合理替代化肥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化肥用量,降低氮磷流失风险,有效控制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8.
贵州玉米自交系杂交种的选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审定的137个玉米杂交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早期玉米杂交种的选育主要是直接从地方品种中分离自交系和从北方引进温带玉米自交系组配杂交种。20世纪90年代后期加强了从引进的热带玉米群体中分离自交系。“十五”以来,加快了地方种质、热带种质和温带种质的相互改良和自交系选育,组配并审定了更多的优良玉米杂交种用于玉米生产。此外,就下一步贵州玉米种质的扩增、改良和创新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7~2010年,以简比法和完全随机区组法相结合,在广西南宁对113个中国玉米新品种、77个东盟国家玉米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国玉米品种春播平均产量比东盟品种高,但秋播比东盟玉米品种低;中国玉米品种春秋播产量间差异较大,而东盟品种春秋播产量间差异较小。大多数试验季节,产量表现最高的品种为中国品种。所有试验季节,中国玉米品种产量表现最低品种的产量均低于东盟玉米产量表现最低品种的产量。中国玉米品种果穗平均长度略长于东盟品种,但秃尖明显长于东盟品种,行粒数少于东盟品种。中国玉米品种春播的穗粗比东盟品种略粗,但秋播略细于东盟品种。多数试验季节中,中国玉米品种的穗行数比东盟品种的穗行数多,而东盟品种的穗行数在14行/穗的平稳线上略有变化。中国玉米品种出籽率变化较大,而东盟品种稳定在85%~86%。中国玉米品种和东盟玉米品种的容重均在800 g/L上下波动;多数试验季节,中国玉米品种的千粒重略高于东盟品种。中国玉米在今后育种过程中除关注品种的产量潜力外,还要侧重秃尖长度及行粒数、出籽率、穗行数等综合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研究5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简要概述了黑龙江省玉米发展情况,系统阐述了黑龙江省玉米育种50年在农家品种、综合种、品种间杂交种的鉴选与应用,杂交种的选育和应用,自交系的选育和基础材料的创造,基础理论研究,专用玉米育种方面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以及育种技术进步,育种目标的变化发展,育种技术方法的变化与进步;在杂交种的选育推广、种质创新与自交系的选育取得的重要成就.并对黑龙江省玉米育种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加强育种基础材料创新研究,抗病,抗逆性育种研究,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耐密品种的选育等方面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