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辐射不育野蚕的释放比例及其田间防治的综合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辐射不育野蚕的田间释放比应为16:1 ̄20:1,此释放比经济有效,其防治效果:第1 ̄2代为77.21%,第3代达82.35%。由于大量收购田间采集的蛹作为田间释放不育蛹的虫源,收集区的防治效果达61.8%。两种方法相结合可取得双重防治效果,为防治野蚕开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用亚洲玉米螟性诱剂田间诱捕释放的100Gy、150Gy和200Gy辐照的F1雄虫和正常雄虫。试验表明,部分辐照的F1雄虫丧失了飞翔扩散能力或对性诱剂的反应能力,但在距释放点550m处诱捕到的F1雄蛾数与诱捕总数之比与正常雄蛾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辐照处理大豆食心虫不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辐射不育技术防治大豆食心虫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1.人工饲养:改变光周期,打破滞育,每天光照18h处理,羽化率最高,滞育期由原来10个月之久,降低到1个月左右,由1年只发生1代,到可以连续多代饲养,繁殖1代只需40~42d;并筛选出较好的人工饲料配方,采用黄豆芽饲养初孵幼虫,成活率较高,发育正常。2.确立了辐照时期以羽化前2天的老熟蛹期为宜,辐照剂量以120Gy为宜,处理后羽化的成虫,活动正常,所产的卵不孵化,可达到绝育。3.田间防治试验:用上述剂量辐照处理老熟蛹,羽化出的成虫释放到种有大豆的纱笼里,防治效果可达88.1%~99.0%,虫食率由10.1%下降到0.1%~1.3%;释放于田间,防治效呆为86.56%,虫食率由11.42%下降到1.55%。由此证明,辐射不育技术为防治大豆食心虫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大豆对紫外辐射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南京地区大豆田间增加紫外辐射的试验表明,紫外辐射剂量的增大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三种增强紫外辐射处理分别为0.15,0.35和0.70W.m^-2,其中的0.70W.m^-2处理的影响最为显,0.35和0.70Wm^-2处理也较明显地使植株发生矮化,使根,茎,叶的生长和干物质的累积受抑,使大豆的各项产量性状指标下降,并且推迟大豆的开花,结荚和成熟。  相似文献   

5.
中国野蚕辐射不育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染色体结构变异角度探讨了6 0 Coγ射线照射野蚕蛹造成其后代不育的机理。野蚕的亚不育剂量为 2 50Gy ,在此剂量照射下 ,当代雌虫完全不育 ,雄虫亚不育 ,幼虫生殖细胞染色体产生明显的结构变异 (缺失、倒位等 )。带有此类异常染色体的生殖细胞大多表现为不育 ,这是造成中国野蚕 (BombyxmandarinaMoore)辐射不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潮土硝态氮的分布及合理施氮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轮作中在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时期潮土1m土层中硝态氮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3年不施氮肥的土壤仍有6~16kg/hm^2的硝态氮,其中0-20cm支占20%~34%,80%~100cm土层占10%~18%;每季施氮量小于225kg/hm^2时,1m土层中各时期硝态氮含量变化不大,在11.4~41.3kg/hm^2之间;当施氮量增加到375kg/hm^2时,1m土层的硝态氮  相似文献   

7.
辐射不育棉铃虫交尾习性和交尾竞争能力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棉铃虫经300 Gy γ射线照射后的成虫交尾习性和性竞争能力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室内饲养条件下,棉铃虫成虫的交尾时间大多在清晨4 ~7 时,少数在凌晨2 ~3 时或早上8 ~9 时,较田间野生种群在时间上延后25h 左右。不育虫的交尾习性和交尾竞争能力与正常虫无明显差异,但不育虫的有效交尾率为616 % , 与正常虫相比减少1/3 。辐射不育棉铃虫一生交尾次数大多为1 次,少数达2 ~3 次,最多达5 次,可认为辐照不会改变其多配性的特点。辐射不育技术作为棉铃虫综合防治的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田氧化亚氮的排放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1990-1992年间冬小麦田氧化亚氮排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预测了N2O通量土壤温度的关系。在整个实验阶段,不施肥田和施肥田N2O能量的平均为10.5μtN/m^2.h和22.6μgN/m^2.h。小麦地上所施尿素排放N2O-N的释放系数为0.09%。  相似文献   

9.
混合固氮菌剂-水稻联合体系的固氮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敢南京土壤条件下混合固氮菌剂-水稻联合体系的固氮特性。结果表明,紫香糯稻接种混合菌剂后,稻株利用的固氮量为1.03kg/666.7m^2,固氮率6.7%;拔节期-齐穗期是固氮高峰期,日平均固氮量达24.31mg/m^2·d,这阶段固氮量占整个生育期固氮量的40.9%;拔节期-成熟期的固氮量占整个生育期固氮量的70%以上;节肥能力为每666.7m^2 113.3kg硫铵;稻谷  相似文献   

10.
利用昆虫辐射不育技术防治光肩星天牛的可行性(英文)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利用昆虫辐射不育技术防治光肩星天牛的适照时期为羽化后 7~ 1 0d ,适宜的辐照剂量为 70~ 90Gy,剂量率为 1 5Gy min。田间纱笼释放试验表明 ,释放比为 5∶1可压低野生虫口数量。利用昆虫不育技术防治光肩星天牛的难点是人工饲养  相似文献   

11.
弹尾目昆虫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许杰  柯欣  宋静  骆永明 《土壤学报》2007,44(3):544-549
土壤弹尾目昆虫作为无脊椎动物和中型土壤动物的典型代表,其具有丰富的种类和巨大的生物量,在重金属污染环境评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优势。本文简要概述弹尾目昆虫在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估中、生态毒理学研究以及其他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上的一些方法体系及检测主要指标参数(群落结构,种群特征,生存率,生长率,繁殖率,金属硫蛋白和酶活指标)。最后对弹尾目昆虫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估应用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2.
ABA对水稻花后剑叶光合产物输配作用的示踪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浩  龚荐  罗时石  葛才林  马飞 《核农学报》1996,10(4):244-250
运用示踪动力学分析方法,分析 ABA 涂稻穗及剑叶后,剑叶中几种光合产物的变化,发现 ABA 涂稻穗后,能抑制剑叶中暂不输配物质的形成,对可输配物质的形成与光合产物的输出速率具促进作用。ABA 涂剑叶后,对暂不输配物质、结构物质与呼吸消耗具抑制作用,对可输配物质的形成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硼的吸附-解吸对土壤表面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三种不同类型土壤———棕红壤、黄棕壤、灰潮土在特定条件下的电荷零点(PZC) :ck—PZC(无硼 )、ads—PZC(硼吸附 )和des—PZC(硼解吸 )的研究发现 ,棕红壤和黄棕壤的ads—PZC与其ck—PZC相比 ,都有较为明显的下降。灰潮土 ,由于本身碳酸盐的缓冲作用 ,其ads—PZC与ck—PZC几乎相等。在硼吸附发生后 ,3种供试土壤的des—PZC较之它们的ads—PZC ,改变甚小 ,但这时灰潮土却保持强劲吸附电位离子的趋势 ,其吸附H 离子数量是棕红壤和黄棕壤的 2倍 ,表明在灰潮土上 ,原先被土壤胶体吸附的硼这时才显示利于电位离子的吸附。研究还表明 ,硼在酸性土壤中的吸附会引起 1 0倍量的质子的吸附  相似文献   

15.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紫色水稻土铁锰铜锌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55,自引:8,他引:47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 ,研究了 9年连续施用有机肥对紫色水稻土铁、锰、铜、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有机肥是土壤铁、锰、铜、锌的良好给源。紫色水稻土长期施用有机肥与单施化肥比较 ,土壤中的全铁、全锰变化不大 ,全锌提高了 5.5%~ 30.0% ,交换态铁、碳酸盐结合态铁、有机态铁、无定形结合态铁分别提高了1.5%~12.7%、2.4%~8.9%、11.6%~19.5%、32.5%~72.5%。锰、锌的各形态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 ,长期施用有机肥增大了土壤铜的消耗 ,全铜含量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水网地区水稻土的含硒量及根外施硒对糙米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雪林  姚鼎汉 《土壤学报》2000,37(2):242-249
本文通过对嘉善县平原水稻土硒含量特征和该区水稻硒含量之间关系的调查研究表明:(1)嘉善县平原水稻土,水溶态硒含量低于一般水稻土水溶态硒的临界值(0.010μg/g),这与该区的土壤母质、地形等因素相关;(2)低硒水稻土了水稻对硒的吸收积累,因此该县出产的稻米硒含量亦普遍较低,平均含硒量低于粮食硒的正常含量范围(0.040~0.070μg/g);(3)水稻地上各部分含硒量存在差异,糠、秸杆中的含硒量  相似文献   

17.
辐照对光肩星天牛幼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用高能X射线辐照处理34、5、龄光肩星天牛幼虫,结果表明:辐照引起幼虫的生活期延长,发育迟缓;辐照抗性随虫龄的增加而增强,5龄幼虫最耐辐照,阻止其化蛹的剂量为55~60 Gy。γ射线辐照杨树木段中光肩星天牛幼虫的结果也表明,60Gy能够100%阻止老熟幼虫化蛹。因此,可以推荐60 Gy作为光肩星天牛幼虫检疫辐照处理的有效剂量,用于原木和木质包装的检疫除害处理。  相似文献   

18.
风化对土壤粒级中磷素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土壤风化程度经常与地带性土壤的磷素存在形态相关,这已为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工作所证实,但对土壤不同粒级中磷形态的影响,迄今仍研究较少.在五十年代,Williams,E.G.和Saunders,W.M.H.曾测定了土壤不同粒级中的全磷、无机磷和有机磷含量,并指出在所有供试土壤中,无论是无机磷或有机磷,粘粒部分的相对含量都高于砂粒部分.  相似文献   

19.
研究分析了7个同核异质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药中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在这两种同工酶的酶谱中,有些谱带是不育系与保持系共有的,不受雄配子的育性和胞质差异的影响。有些谱带则伴随雄配子的败育而出现(或缺失),其余谱带组分,则因胞质背景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据此认为,可以通过同工酶酶谱分析,对细胞质进行遗传鉴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