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睢宁县桑卷叶枯病的发生情况及发病原因进行了调查,根据桑卷叶枯病的发病因素,采取了及时清除病原、加强桑园管理、用药物进行综合防治的方法,基本控制了病情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2.
【目的】鉴定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叶枯病。【方法】对草地早熟禾叶枯病症状进行描述, 并利用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进行鉴定。【结果】早熟禾叶枯病主要危害中上部叶片,常在叶尖和叶缘开始发病,逐渐向内扩展,形成较大枯死斑,病斑上形成大量小黑点。病原菌在 PDA 培养基上初呈白色,后变成橄榄绿和暗褐色,产生橘黄颗粒状液滴,背面有轮纹;菌丝有隔膜,无色或淡褐色;分生孢子多为长椭圆形,单胞无色,两端含油球,大小为 4. 2 μm×1. 8 μm~7. 7 μm×4. 8 μm(平均值 5. 8 μm×3. 4 μm);分生孢子器呈卵球形、长椭圆形或球形,大小为 48. 3 μm×193. 1 μm~38. 5 μm× 139. 6 μm(平均值 106. 0 μm×86. 4 μm)。【结论】根据形态学特征和 ITS 基因序列分析,将病原鉴定为 Peyronellaea glomerata,将该病害鉴定为早熟禾派伦霉叶枯病。该研究结果为早熟禾叶枯病的诊断和综合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不同处理方法对地锦草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发芽试验探讨不同温度、pH值和湿度处理对地锦草(Euphorbiae humifusa)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pH值和湿度对地锦草种子的萌发均有显著影响。地锦草种子在30℃左右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52%和22.6。不同pH值处理时,pH值为7时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48%和23.79。不同湿度处理时,当湿度为90%时,地锦草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55%和23.02。  相似文献   

4.
九种根际促生菌最适培养条件初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测定了分离自燕麦和小麦根际九株促生菌对温度、pH值、光照及培养方式的需求,结果表明:虽然九株促生菌适应范围较广,即在5~45℃、pH4~9、3种光照条件(12h黑暗12h光照、24h光照和24h黑暗)和3种培养方式(全天振荡、间歇振荡和静止培养)下均能较好生长,但不同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不尽相同。通过对各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为后续确定促生菌的最佳发酵条件和生态适应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桑枝枯菌核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发病桑树上分离到桑枝枯菌核病病原菌的纯菌种 ,并对该菌的培养性状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 :桑枝枯菌核病病原菌适于在PDA培养基和桑叶汁培养基上生长 ,其生长温度范围为 8~ 30℃ ,最适生长温度为 2 0~ 2 5℃ ,生长pH值范围为 1~ 12 ,最适生长pH值为 5~ 8,菌丝与菌核的生长情况大致相同 ;菌核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能够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椭圆形 ,大小 7~ 14 μm× 3~ 7μm。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生长条件对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flagrans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将带有D.flagrans菌丝的琼脂块分别接种于不同碳氮比及不同pH值(4.0~8.5)的CMA固体培养基中,在不同温度下(10℃~45℃)进行培养,每天定时观察菌株的发育情况,并测量菌丝生长长度。结果表明,D.flagrans生长最适pH值范围为6.5~7.0,其中以pH 7.0中生长最快;最适温度为35℃;最适碳氮比范围为5∶1~10∶1,其中在碳氮比为5∶1时,生长率最高。菌丝呈辐射状生长,纵横交错,无色,分隔,生长后期有缠绕圈和厚壁孢子的形成。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D.flagrans的生长特性及捕食作用条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不同条件下木聚糖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木聚糖酶在不同温度、pH值和保存条件下酶活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木聚糖酶整体耐高温性能较好,85℃下相对酶活仍然能保持在70%以上,同时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在不同温度下酶活损失也呈增加趋势;偏酸性条件木聚糖酶能保持较高的酶活,碱性条件不利于木聚糖酶的存活;在常温和37℃恒温保存条件下木聚糖酶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1形态观察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组织细胞内生长繁殖,其形态甚为微小,但均有各自的外形和结构。病毒的形态观察常借助电子显微镜,病毒的形态有圆形、丝状和子弹状等。各种病毒的大小和形态结构是鉴定病毒的初步依据。电子显微镜常用方法包括超薄切片、负染技术  相似文献   

9.
对辽东山区柞园麻栎、辽东栎、蒙古栎和波罗栎4种柞树不同枝龄地上部分生物量及部分形态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同枝龄柞树以麻栎的供叶能力最大,辽东栎、波罗栎居中,蒙古栎最差;各柞树树枝、叶生物量都随着枝龄的增长而增加,增加幅度又因树种和环境条件而有所区别;轮伐周期内,柞树株高、地径、叶面积指数、冠幅与枝龄呈正相关,随枝龄增加而增大;5—6a枝龄冠幅增长趋于平缓,当年枝长与枝龄呈负相关,即随枝龄增长而减少,各柞树种间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环境温度和湿度对蛋鸡粪便含水率、氮素和pH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温度、湿度因子对存放期蛋鸡粪便含水率和氮素变化的影响,试验在人工气候箱内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研究存放0~6d在15、20、25、30℃的温度水平和65%、75%、85%、95%的湿度水平下蛋鸡粪便的成分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温度下,0~6d内随着时间延长,蛋鸡粪便含水率均下降;最初1~2d内含水率变化较小,从第3天开始,高温环境(35℃)贮放粪便不利于含水率的降低。环境温度越高,12h~4d粪便pH值上升越快;高温(35℃)会加快粪便降解和氮素损失,而在25℃环境下,环境湿度对存放期粪便的含水率、pH值以及氮素变化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多倍体育种对果叶兼用桑树品质性状的改良作用,测定了四倍体果叶兼用桑树新品种嘉陵30号及其二倍体亲本中桑5801桑叶和桑果的部分品质性状成绩。与二倍体亲本比较,四倍体品种嘉陵30号成熟叶片干物中的粗蛋白含量增加2.90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34个百分点,桑叶用于家蚕饲养的万蚕产茧量提高6.2%、万蚕茧层量提高4.7%,果用品质中的鲜果榨汁率增加6.3个百分点、糖度增加1.5~2.0个百分点,且桑籽的可育性降低。同时检测6个人工诱导四倍体桑树育种材料桑叶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较二倍体亲本提高。由此表明,染色体加倍后桑树的部分生理代谢活性增强,多倍体果叶兼用桑树品种的桑果和桑叶品质都有不同程度改善,其经济价值提高。  相似文献   

12.
建立高效提取桑叶植酸的方法,并应用于检测分析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桑叶中的植酸含量和蚕粪中的植酸含量,有助于进一步开展降低桑叶中的植酸含量及提高桑叶营养利用率的研究。运用Design-Expert 8.0.4 Trial软件的Box-Behnken模型,分析不同提取条件因子对桑叶植酸提取效果的影响作用为原料质量浓度>提取液中盐酸的浓度>浸提时间,确定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液为1.25%盐酸+0.1 g/mL硫酸钠,浸提时间为2.18 h,原料质量浓度为0.05 g/mL。在此优化条件下提取桑叶和蚕粪中的植酸,并应用比色法测定5个桑品种春季成熟叶、嫩叶以及秋季成熟叶、嫩叶中的植酸平均质量比分别为3.98、3.55、3.75、3.52 mg/g,5龄幼虫蚕粪中的植酸含量为3.78 mg/g,与桑叶中的植酸含量接近。检测结果说明桑叶中的植酸随着桑叶的成熟其含量不断增加,家蚕不能吸收利用植酸态的磷。  相似文献   

13.
桑树叶片的叶绿素值检测与光谱特征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一种基于光谱技术的快速、无损且准确的桑树叶片叶绿素值(SPAD)检测方法,对6个桑树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值与可见-近红外光谱(Vis-NIR)反射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同一叶片因测量部位不同,SPAD值也不同;同一植株自上而下的叶片SPAD值呈上升趋势。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6个桑品种叶片的SPAD与叶片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反射率定量分析模型,校正相关系数均达到0.80以上,预测相关系数均达到0.79以上,表明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法能较好地检测桑树叶片的叶绿素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