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近年来,云斑白条天牛在豫东沙区白蜡杆上大肆为害,虫株率达80%以上。笔者1987~1990年在宁陵县对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为害规律进行了系统观察,并进行了防治试验。其结果:此虫在宁陵县两年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树干内越冬。用磷化锌毒签等防治,杀虫率达100%。 相似文献
4.
美国白蜡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美国白蜡饱满种子和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0.1%升汞不同消毒时间、不同类型增殖培养基和所添加激素种类、浓度对美国白蜡组培快繁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饱满种子为外植体,0.1%升汞消毒10min,消毒无菌率达96.7%;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CP-PU0.15mg/L+NAA0.2mg/L,平均增殖系数达6.87;在1/2WPM+IBA1.0mg/L的生根培养基中,平均生根率达88.9%;生根苗驯化后移栽到装有基质细河沙?珍珠岩=2?1的育苗穴盘中,成活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5.
6.
白蜡蚧是危害高速公路绿化树种的主要害虫,已经严重危害到了绿化景观的质量,实施有效防治必须要深入了解其生活史与发生规律.通过不同时间段、不同药剂、不同浓度防治试验对比,筛选出4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浓度,其防治效果达87%以上,可有效控制该虫害. 相似文献
7.
8.
以长春地区的水曲柳林分为对象,调查白蜡吉丁的自然天敌种类及优势天敌,结果表明:白蜡吉丁卵期优势天敌种类为白蜡吉丁平腹小蜂,寄生率达61.3%;幼虫期优势天敌种类为白蜡吉丁啮小蜂,寄生率为68.6%;蛹期寄生天敌种类一种,为东方副凿姬蜂,寄生率为8.64%。白蜡吉丁产卵的季节分布呈先上升至高峰后再下降的趋势,白蜡吉丁平腹小蜂的季节消长趋势与白蜡吉丁一致,但在时间上滞后于白蜡吉丁产卵的规律。白蜡吉丁平腹小蜂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可开发的优势天地种类对白蜡吉丁进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9.
10.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是一种国际性检疫害虫,其自然分布于东北亚国家,20世纪初相继在美国和加拿大被发现并造成严重危害。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发生最为严重,而后在天津、北京、辽宁、吉林等地危害加重。其在我国主要危害的是引进的北美白蜡树种,如美国红梣(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 Marsh.、毡毛梣(绒毛白蜡)F. velutina Torr与美国白蜡F. americana Linn.等,目前白蜡窄吉丁的防治是森林害虫防控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感觉器官在昆虫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嗅觉和视觉在白蜡窄吉丁交配、产卵与寄主定位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昆虫视觉和嗅觉感受系统和感受机制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白蜡窄吉丁嗅觉和视觉的应用研究,列出了白蜡窄吉丁信息素与寄主植物挥发物的鉴定结果以及嗅觉感受蛋白和视觉感受蛋白的鉴定情况。同时对白蜡窄吉丁视觉和嗅觉的综合作用机理研究提出了展望,旨在为完善利用嗅觉和视觉防治白蜡窄吉丁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应用菊酯油烟剂喷烟防治杉木种子园害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4年在洋口林场应用3Y-25型脉冲式烟雾机喷施0.05%溴氰菊酯油烟剂防治杉木种子园害虫的试验。结果表明:菊酯油烟剂喷烟可同时防治杉木球果麦蛾、杉木蝙长蝽及杉梢小卷蛾的成虫和幼虫。二次处理区球果虫害率比对照下降45.6%。 相似文献
13.
14.
气候和立地条件对板栗生长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板栗生长结果的主要因素———气候和立地条件进行分析和阐述。明确了依气候差异及板栗生物学特性划分为六个产区,并在同样的气候条件下,立地条件对板栗产量和品质起更重要的作用。板栗适宜种植在花岗岩、片麻岩发育的棕壤和淋溶褐土上;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含量及质地等理化性质与条件是影响板栗产量的因素,而铁、锰、硼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则是影响板栗品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孝感板栗象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孝感地区板栗主要害虫剪枝栎实象、栗实象、板栗雪片象对板栗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影响板栗的产量与质量。3种象虫的成虫出土期各不相同,分布为害程度也有差异。根据各地虫情,在板栗象成虫出土期前10d,在树盘、园地进行了土壤药剂处理,同年在堆果场、仓库进行了土壤、地面药剂处理、用全生境土壤、地面药剂处理法来防治板栗象虫,能有效控制其为害。 相似文献
17.
18.
炼山造林和捡带(不炼山)造林对杉木造林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丰县油山营林林场采用炼山整地挖穴造林和捡带(不炼山)整地挖穴造林以及捡带(不炼山)边挖穴边种树3种不同方式营造杉木林,进行幼树生长、成活率、保存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该立地条件下,不同造林方式在幼林的前两年对杉木幼树生长及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捡带(不炼山)整地挖穴造林方式比炼山整地挖穴和捡带(不炼山)边挖穴边种两种处理费用分别高出25%和28.6%,而炼山整地挖穴造林和捡带(不炼山)边挖边种两种处理费用基本持平。因此把造林成本、水土保持效果和森林防火风险等因素考虑进去后,捡带(不炼山)边挖边种植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省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24年生的峦大杉与1.5代杉木对比试验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样木进行分层取样测定不同器官生物量,对峦大杉与杉木的生物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峦大杉和杉木样木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差异极显著或显著。生物量模型W=a DbHc对峦大杉和杉木生物量模拟效果较好。峦大杉和杉木各器官生物量在垂直结构分布上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树干、树皮各区分段的生物量随树干高度的升高而呈明显减小的趋势,树枝、树叶各区分段的生物量随高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加而后又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在相同的立地质量条件下,峦大杉林分生物量为185.20 t·hm-2,杉木林分生物量为133.73 t·hm-2,峦大杉林分表现出的生产力高于1.5代杉木林分的生产力。通过研究初步揭示峦大杉生物量的分布规律,为峦大杉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