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籼粳稻亚种间远缘杂交后代品系单位面积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与产量的研究分析表明:要获得高产,在稳定每单位面积穗数的基础上,在选育和栽培过程中,注意选育千粒重高、穗实粒数高的后代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下,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作单季晚稻栽培的穗、粒、重结构,利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提出了单季杂交晚稻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途径:在保证有一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提高结实率,主攻大穗,适当兼顾粒重。  相似文献   

3.
花药培养在水稻灿粳心恢复系选育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安中  向跃武 《作物学报》1994,20(6):758-761
对6个灿粳单(复)交组合进行花药培养,所获花培后代株系用“三系”不育系与之测交,以鉴定各株系的恢复度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20个单交花培株系中有27.50%的株系,35个复交花培株系中有44.00%的株系能使野败型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正常;在149个株系配制的“三系”组合的优势鉴定中,有12.08%的组合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38%;在130个“二系”组合的优势鉴定中,有4%左右的组合比对照汕优6  相似文献   

4.
5.
采用程氏指数法对用4个籼稻和3个粳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24个籼粳杂交组合的F_1进行籼粳属性鉴定,结果表明,所有水稻亚种间杂种F_1都表现偏籼和偏粳,并且偏籼多于偏粳,但没有一个完全表现为粳型和籼型的。母本的亚种类型对杂种F_1的籼粳属性有一定影响,也就是说,用籼稻母本容易获得(偏)籼型亚种间杂交水稻,反之亦然。该文还对用作鉴定籼粳属性的6个鉴别性状在亚种间杂种F_1表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新品种特性及栽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阐述了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育种是水稻育种取得超高产新品种的有效途径,以及通过籼粳亚种间杂交育成的籼稻新品种“大粒香12号”和“云香糯1号”的主要特性和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7.
水稻籼粳交偏籼后代材料花药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楷正  向珣朝  王世全  李平 《种子》2006,25(4):23-26
试验利用水稻籼粳交偏籼后代的10份材料进行了花药培养效果研究,结果如下:不同株系间培养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N6、SK3培养基对籼粳交偏籼后代材料的培养效果明显优于通用培养基,N6又稍优于SK3培养基;花培材料在预冷处理之前不宜剪叶;从试验中筛选到了2份具有较高培养力的株系,为今后遗传育种工作和分子遗传研究提供了合适的遗传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谷优5138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谷优5138的4个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数是决定产量的重要性状,其次是有效穗,穗粒数与有效穗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协调好穗粒数和有效穗数的关系是该品种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通过宁粳41号2年区城试验资料,分析了8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回归和通径关系.建立了回归方程Y=209.7199+0.0318X<,1>+0.0054X<,2>-0.1235X<,3>+0.91823X<,4>-2.6126X<,5>+3.0412X<,6>-2.5753X<,7>+0.4483X<,8>.明确了各性状对产量的贡献大小顺序:实粒数>穗长>千粒重>有效穗>生育期>株高>结实率>总粒数.  相似文献   

10.
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方式和大小,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85个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进行鉴定,收集参试品种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500粒重、出籽率等6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的回归分析程序进行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行粒数,其次是粒重和穗粗,它们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21 1,0.450 2,0.473 7),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也较大(P=0.562 5,0.449 9,0.370 8);增加行粒数、粒重和穗粗,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旨在为江苏省粳稻高产抗病品种选育和大田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本研究对2012—2021年江苏省审定的164个粳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及抗病性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直接通径系数表现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间接通径系数显示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制约关系,这其中穗粒数与千粒重相互制约作用尤为显著;抗病性与产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程度为稻瘟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白叶枯病。根据分析结果,在江苏省粳稻的高产抗病育种与高产栽培中,应注意保持合理的穗数群体,同时注重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并强化对多种病害尤其是对稻瘟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
水稻籼粳交后代亚种特性的变化及其与维管束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七山占/秋光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研究亚种特性的变化及其与维管束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籼粳交后代亚种特征性状、维管束性状都呈现连续变异,表现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籼粳交后代程氏指数与大小维管束比,大维管束比的相关达到极显著。依程氏指数法与维管束数目比法对籼粳交后代亚种分类的符合度不高。  相似文献   

13.
14.
15.
抽穗期洪涝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抽穗前后发生洪涝灾害,严重影响水稻后期生长和产量形成。表现在:植株绿叶数减少,光合作用下降;部分主茎及大分蘖包穗腐烂,造成穗数减少;结实率下降。籽粒重下降;产量严重下降,减产幅度因淹水深和持续时间而异。水稻孕穗抽穗期是对洪涝最敏感时期,一旦淹没5-6d,产量近乎绝收。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态条件下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中优早8号×丰锦F6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在辽宁和四川两个不同的生态区种植,研究亚种特性变化的结果表明,两个地区都呈偏粳分布。不同生态条件下亚种特征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总体上四川表现比辽宁更加偏粳,进一步分析显示籼及偏籼型四川比辽宁表现更加偏籼,而粳及偏粳型更加偏粳。生态条件对程氏指数6性状的影响因性状而异,1~2穗节长、叶毛四川比辽宁偏粳,籽粒长宽比、抽穗时壳色四川比辽宁偏籼。生态条件对程氏指数6性状间和程氏指数与维管束性状间的相关性也有显著影响。籼粳稻杂交后代的维管束性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有显著变化,四川穗颈大维管束数比辽宁明显减少,而穗颈小维管束数和第二节间小维管束数明显增加,大小维管束比降低,大维管束比增加。总体上虽然有大小维管束比籼型>粳型,大维管束比籼型<粳型的趋势,但是大小维管束比和大维管束比不能作为籼粳稻分类的指标,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与维管束性状已经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17.
亚种间杂交水稻5460S/广抗粳2号充实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源库特征维管束结构特性、根系及叶片衰老等方面对亚种间杂交水稻5460S/广抗粳2号不同部位籽粒的充实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汕优63相比,5460S/广抗粳2号下部二次枝梗籽粒(弱势粒)充实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其受精较晚,灌浆起步较晚,源不足,维管束负担过重且发育不良。而源不足导致根系和叶片衰老较快,光合效率下降,光合时间缩短,从而进一步导致源不足。而强势粒充实度与源库关系无关。  相似文献   

18.
选用135个寒地粳稻品种(系)作为供试材料,研究产量构成主要因素对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和穗长对产量直接构成因素穗粒数和结实率有显著影响。穗数x穗粒数x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穗数x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大于两者单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之和。千粒重单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小于穗粒数单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但千粒重与结实率的结合效应却大于穗粒数与结实率的结合效应。综合而言,协调好穗数和穗粒数之间的矛盾是水稻获得高产的首要途径,其次要兼顾结实率和千粒重两因素及两者结合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旨在明确江苏淮南和淮北麦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对江苏省2019-2020年度预备试验101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淮南和淮北小麦品种(系)的平均产量分别为7739.1 kg/hm2和8560.3 kg/hm2.相关分析表明,淮南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与...  相似文献   

20.
陈丹 《中国种业》2013,(6):60-61
通过对鄂北地区主播的4个豇豆品种的单株产量和单荚长度、单荚重量、单荚含种粒数、单荚横截面直径及单株结荚数5个性状因素构成的分析,得出单荚重量对单株产量的贡献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0.45173,相关分析中,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也是最高的。因此,说明生产中从增加单荚重量入手,对增加单株产量是有直接效应的,通过增加单株结荚数、单荚长度、单荚横截面直径的长度,来增加单荚的重量,进而提高其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