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信息化对县域经济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要了解信息化对县域经济的作用,必须考察信息化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作用和影响。文章从6个方面对信息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信息化建设需要新认识、新思路、新体制和新措施,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信息化建设环境,提升县域信息化程度,推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加快信息化建设,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论述了信息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现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县域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对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10个远郊区(县)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县域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县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并建立生产函数模型定量分析了信息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北京市郊区(县)信息化建设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美国区域经济信息化及对中国的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第一大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支撑了新经济的高速增长,区域经济信息化高度发达,其发展的经验为许多发达国家效仿.本文对美国区域经济信息化发展历程现状与特征进行分析,并对中国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得到对中国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以信息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核心的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具有极强的渗透和带动作用。西藏县域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身积累能力不足、发展缓慢的西部边疆落后地区。研究和发展西藏县域经济,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对缩小与发达地区及西部兄弟省市的差距,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通过信息化促进西藏县域经济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地区农村农业信息化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3项指标测度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农村农业信息化水平,通过建立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19个县域单元农村农业信息化测度水平的空间自相关特性。结果表明,19个县域单元中9个县域单元的农村农业信息化水平呈现99%置信水平的显著性。寒亭、寿光和广饶农村农业信息化水平较高,滨城、惠民、无棣和阳信4个县域单元农村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以上7个县域单元揭示了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指数的空间集聚性和相似性。垦利和邹平农村农业信息化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其他10个县域单元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类型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豫东县域农业信息化建设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我国豫东县域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结合当代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实现豫东县域农业信息化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6月3日,在由中组部、科技部共同举办的“创新驱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研究班”上,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来武以“创新驱动与城乡统筹发展”为主题发表了讲话。张来武表示,过去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经济是功臣,而今天我们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县域经济仍然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镇街一级是党和政府在基层工作的基础,担负着发展一方经济、服务一方群众、稳定一方社会的重要职责,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壮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没有镇域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膨胀壮大,也势必影响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运用相关理论以及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针对发展镇域经济,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四个方面,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镇域经济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畜牧业产业集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研究以畜牧大省黑龙江省为例,利用2008—2017年黑龙江省66个县(市、区)面板数据,采用区位熵指数法测度出黑龙江省畜牧业产业集聚情况,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实证检验畜牧业产业集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区、半牧区和非牧区畜牧业产业集聚度整体均呈下降趋势,产业集聚度平均值分别为3.27、2.49和1.54;2)整体回归显示,畜牧业产业集聚与县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U”型关系,不同产区分样本回归证实了畜牧业产业集聚与县域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U”型关系;3)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信息化水平、金融发展水平、规上企业能力、县域财政收入、交通设施建设、基础教育水平等对县域经济增长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提出合理规划畜牧主产区范围、鼓励推进畜牧业产业集聚、强化畜牧业补贴政策、因地制宜指导畜牧业发展、加大资源配置投入力度、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邢俊  高敏  梁丽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655-1655,1679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单元,县域经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发展县域经济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维。县域是农村的集中区域,合理的经济结构是提高县域经济效益的核心。以系统科学思想为视角,全面审视、论证提升县域经济结构优化水平的方法和途径,为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新思路和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2.
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构建产业支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农”问题也主要集中在县域。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化解“三农”难题的一个重要举措。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着力打造特色、支柱产业,以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经济活动涉及到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各环节。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发展县域经济是社会稳定和国家稳定的基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根据涞源县特殊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加快涞源县经济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以河南省固始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河南省固始县这个人口大县来说,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有效途径。在对固始县县域经济采用SWOT分析的基础上,对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旨在推动固始县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达  邓文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305-4307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环节,对县域经济的深入研究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参考依据。得出制度政策因素、产业结构因素、资源禀赋因素对邵阳县县域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由此提出了积极利用制度因素,提升消费需求、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投资环境、增加对农村教育与科技发展的投入等措施来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对泸定县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国民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长远规划,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进行了土地利用战略的研究。将泸定县的土地利用战略模型划分为战略目标、规划战略、制约因素和政策措施4个层次,构建出判断矩阵,计算出每个层次各影响因素相应的权重,并根据其权重的大小确定了泸定县土地利用战略目标、规划战略、政策措施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以田阳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民族地区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通过对以农业生产为主导的县域经济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出以"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和"市场+农户"三种模式,并以田阳县为实例论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为"批发市场+协会+农户",即"市场+农户"模式。  相似文献   

18.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入世贸组织,既给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又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对此应积极进取,沉着应对,结合本地区实际,理出可行思路,拿出过硬措施,趣利避害,走出具有本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之路来。  相似文献   

19.
县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运行单元。探索对县域农业现代化的定量评价,对于制定新的经济形势和条件下县域农业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县域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根据数据可获取性,选取全国1980个县的数据,采用多指标综合分析法,分析评价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全国县域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不高,全国平均综合指数只有48.62,综合指数在60以上的仅有两个县。各县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平衡,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最高的江苏省太仓市达60.72,最低的西藏改则县仅为28.09;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县一般是经济发展较好地区,反之亦然。农业大县农业现代化水平不一定高,农业小县农业现代化水平不一定低。县域农村城镇化整体水平较高,平均指数为53.22。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农业支持保护水平力度要大于经济发达省份的县;经济落后地区资源环境条件相对要好一些。在此基础上,针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情况对1980个县进行分类,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