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毅 《种子科技》2023,(6):21-23
玉米在我国粮食生产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市场对玉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提高玉米产量及质量成为我国农业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文章设立3个不同的玉米种植区域,每个区域的种植密度不同,采用计算机设备与试验器材分析玉米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此明确玉米最佳种植密度,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伟伟 《种子科技》2022,(2):136-138
玉米栽培技术所涉及的方面较为广泛,在品种选择以及种植管理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对于玉米种植,若不能及时对玉米的种植密度进行管理,会直接影响玉米的质量以及产量.文章将围绕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利用试验对玉米种植密度进行观察与分析,以此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提高玉米种植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3.
徐守军 《种子科技》2023,(8):121-123
产量是评判玉米种植效果的重要指标,而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多种多样,如环境因素、种植策略等。地膜覆盖是一种调节种植区域温度、促进植物产量提高的种植技术,广泛应用于玉米种植领域中。现阶段,地膜类型多种多样,不同地膜对玉米种植的影响有所差异。为探究地膜技术在玉米种植领域中的应用效果,文章分别设立了3个试验区和1个对照区,选择3种不同的地膜应用于玉米种植中,并在玉米生长不同周期测定玉米各项指标,以此挑选最佳的地膜技术。  相似文献   

4.
玉米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等优点,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种植密度会对玉米的产量造成不同的影响。通过种植2种中熟玉米与2种晚熟玉米,研究其在不同密度下的产量,从而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毕节地区现有粮烟轮作制下玉米二种种植方式在不同密度下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3000~4000株/667m2),每带无论种植2行还是3行玉米,产量都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在4000株/667m2条件下,3行种植产量高于2行种植,而在3000~3500株/667m2,2行种植产量高于3行种植,但差异都达不到显著水平;3行种植的各密度对产量的效应大,而2行种植的各密度对产量的效应小。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新疆主要的种植作物之一,提升玉米种植品质和产量,对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在玉米种植期间,种植密度会对玉米品质及质量产生重要影响,若密度过大,玉米会过度争抢养分,而若密度过小,又严重浪费土地资源。所以,本文结合新疆地区玉米种植情况,分析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以及品质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促进玉米种植产量与质量提升的对策,为相关种植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周伟 《中国种业》2016,(9):55-56
以耐密型玉米品种登海618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不同种植密度条件对玉米单株叶面积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的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都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产量先增加后降低,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8.
习银生 《种子科技》2013,(12):42-43
玉米产量再创新高 由于玉米种植效益相对较好,农民生产积极性较高,近年来,我国下米播种面积持续增加,已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  相似文献   

9.
作为世界上人口数量排名第一的大国,粮食问题的安全与稳定对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粮食作为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对于其生产技术的改进一直都是我国农业研究部门的一个重要工作方向。玉米作为我国的一种主要粮食,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着大面积的玉米种植。对于玉米种植技术的改进,对于我国粮食的安全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于不同玉米种植密度下的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探究,分析种植密度对于玉米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希望可以为玉米种植技术的改善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杂交组合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农318、PGX-5、PGX-6玉米杂交组合之间产量呈极显著差异,不同密度间的玉米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供试玉米杂交组合的最佳种植密度均为6.3万株/hm2,但杂交组合与密度互作之间差异不显著,仅PGX-5在4.2万株/hm2时和6.3万株/hm2时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他杂交组合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赵玉花 《种子科技》2017,(4):119-120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非常广。玉米的产量会受到施肥量和种植密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其经济效益。以山东德州地区为例,通过试验的形式,分析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可发现两者对夏玉米的产量和效益影响都十分显著,并确定出在玉米种植效益最大化的情况下氮肥的施加量以及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2.
余光明 《种子世界》2011,(10):12-13
1"两杂"基本情况 2010年沧源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中,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稻谷种植面积的51.27%,产量占稻谷产量的51.27%;杂交玉米种植面积占玉米种植面积的60.6%,产量占玉米产量的85.5%。由此可见,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单产明显高于常规品种,  相似文献   

13.
优质蛋白玉米在贵州实现产业化的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常祥  潘敏娜 《种子》2003,(4):95-97
目前优质蛋白玉米的产量已达到生产上主推的普通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水平,并且优质蛋白玉米的营养价值大大高于普通玉米,经济效益也显著高于普通玉米。优质蛋白玉米不仅可以收获籽粒作配合饲料的主要原料,而且它的茎秆及叶片也因其营养成分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玉米、适口性更好,更适宜作青饲饲料、青贮原料。值得注意的是,优质蛋白玉米嫩穗因其风味独特,使其完全有能力与糯玉米、甜玉米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抢占玉米鲜食市场,进一步提高经济价值。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进程中,在玉米生产上大力推广种植优质蛋白玉米,使优质蛋白玉米形成产业化,无疑是一良方。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方面的影响因素展开深入分析,首先介绍了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然后提出了可以有效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方法,目的在于推动朔州市农牧业的发展,为农民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权 《种子科技》2022,(3):124-126
在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之际,农业供给侧改革工作也在深入展开,为了保证草牧业能够良好地发展,必须提升玉米的产量、品质。因此,广大农民必须要寻找可行途径来确保目标顺利达成。从当下饲料加工、畜牧养殖现状来看,对玉米的需求量持续增加,而且对玉米品质要求提高,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应对玉米种植展开深入研究,依据气候特点、土壤条件等确定玉米种植密度,保证土地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文章结合笔者工作经验,概述了我国玉米种植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指出了产生上述影响的具体原因,提出了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举措,包括科学确定玉米种植密度、合理应用品种特征、合理播种、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提升玉米种植的现代化水平和病虫害防治等,为今后更好地进行玉米种植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龙成周 《种子科技》2019,(11):9-9,15
玉米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的增加对其需求量也呈上涨趋势。由于种植密度之间的差异会对玉米的产量、光合性能及籽粒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的玉米品种之间也存在细微的差别。为此,研究玉米的种植密度对玉米种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佳伟 《种子世界》2014,(12):26-27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先玉335玉米品种的生长性状和产量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先玉335玉米品种群体叶面积指数(抽丝期)最大可达6.67,玉米株高最高达到371cm;种植密度在8.0万株/hm2时群体干重最大,完熟期时达1 853.4kg/hm2;先玉335种植密度在8.0万株/hm2时玉米产量最高,达到14 945kg/hm2,综合分析,先玉335玉米品种在东部桦甸地区,最适种植密度为8.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8.
五改夏玉米种植方式促增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年来,由于夏玉米种植方式存在一些误区,造成玉米产量一直徘徊不前.近几年,笔者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证明了改变夏玉米种植方式是促进夏玉米增产增收的关键.其增产措施主要有以下五改.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水平的日益增长,我国农业产量取得了明显进步,玉米作为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价值,而如何采取有效的玉米种植模式对田间小气候和产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技术人员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问题,创新研究多种种植模式,才能够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带动经济发展。通过试验证明了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田间小气候及产量的影响,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王灏 《种子世界》2013,(11):43-43
1玉米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据2008-2012年统计,辽宁省宽旬县玉米平均年种植面积2.77万hm2,平均产量7385kg/hm2,年度间面积产量差异较大,存在主要问题是在品种应用上由少到多、到杂,主栽品种越来越不突出,在玉米种植上投人少、管理水平低、新技术应用不普遍等问题,使我县玉米单产始终徘徊不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