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秸秆资源是玉米生产过程中的剩余资源,传统的生产对秸秆资源的利用率较低,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随着时代的发展,玉米秸秆的利用价值逐渐被社会认可,近年来玉米秸秆的再利用工作也纷纷开展起来。以目前秸秆再利用情况为出发点,分析了玉米秸秆的机械化回收主要方式与特点,并总结了秸秆深加工的主要技术形式,分析了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行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9DY系列玉米秸秆饲草打压机是由山西忻州市忻府区饲草机械开发中心研制成功的新型秸秆饲草加工机械。该机可将鲜玉米秸秆粉碎成短纤维状,同时,可添加辅料或转化剂压缩装袋,制成牛羊的“火腿肠”,起到青贮氨化作用,这从根本上解决了秸秆质地松散,不便贮存、运输成本高、利  相似文献   

3.
玉米秸秆机械化揉丝制草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秸秆挤丝揉搓加工技术是变传统的玉米秸秆横向铡切为纵向挤丝揉搓,将玉米秸秆揉搓加工成柔软的丝状饲草,玉米秸秆经挤丝揉搓加工后,破坏了秸秆表皮结构,使饲草柔软,适口性好,可提高采食率。传统铡草青贮秸秆利用率在70%左右,而挤丝揉搓加工的秸秆饲草利用率可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4.
我国作为玉米种植大国,每年的玉米秸秆产量仅次于水稻秸秆。但就传统农业而言,虽然玉米秸秆可作为农村的生活能源及牲畜饲料,但也仅是极少一部分,其余则多被露天焚烧。这样不但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还会导致环境污染。本文通过具体论述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为提升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2013年,陕西省岐山县农机技术推广站以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项目实施为重点,以玉米秸秆利用技术宣传培训推广为抓手,依托本县秸秆综合利用合作社,结合实际情况,大力推广玉米秸秆还田和青贮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县玉米秸秆还田面积达到6.5万亩,玉米秸秆青贮达8万多吨。  相似文献   

6.
针对玉米秸秆的组分成分特点,探讨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取燃料乙醇的机理,以及玉米秸秆预处理、水解、发酵丁艺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各种工艺进行比较,以便为玉米秸秆原料制取燃料乙醇关键技术研究和实现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玉米秸秆揉丝包膜青贮技术主要设备有玉米秸秆揉丝机、打捆机和包膜机。工艺流程为:秸秆存放-晾晒-机械揉搓-添加菌种-打捆压实-裹包存放。技术要点是:1.青贮原料。传统玉米秸秆青贮大多利用收穗后的秸秆直接去除杂物和根茎进行调制。而该技术则要求秸秆的含水率控制在45%~60%之间。玉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北方寒旱区玉米机播技术配套的农艺措施,以哈尔滨地区为研究区域,研究了4种种植模式(垄作覆膜、沟作覆膜、垄作秸秆覆盖及传统种植)对玉米生长特性及根系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地区玉米前期生长抑制主导因子为温度条件,垄作覆膜措施最优;后期主导因子为水肥条件,垄作秸秆覆盖措施最优。此外,覆膜措施倾向于形成浅层集中根系,秸秆覆盖措施易形成深层均匀分布根系。综合分析,北方寒旱区玉米机播技术配套的农艺措施宜选用秸秆覆盖措施,利于优化群体质量和提高整体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9.
传统单轴和双轴玉米秸秆还田机切碎后秸秆呈丝条状,无法实现切段精细还田,阻碍下茬作物播种和出苗.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4JS220型玉米秸秆切段还田机,采用双轴切碎,前切碎为锤爪粉碎器,后切碎为滚筒式切碎器,可实现玉米秸秆切段还田.田间试验表明,该机切段平均长度30.4 mm,留茬平均高度39.1 mm,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玉米秸秆的组分成分特点,探讨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取燃料乙醇的机理,以及玉米秸秆预处理、水解、发酵丁艺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各种工艺进行比较,以便为玉米秸秆原料制取燃料乙醇关键技术研究和实现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流域梯级开发的建设模式、企业承担大坝安全的主体责任、发电与电网分离的电力体制,使得大坝群控已成为我国水电站大坝安全管控的主要趋势。在总结我国水电开发模式和大坝安全管控体制的基础上,讨论了大坝群和大坝群控的基本内涵,提出了流域大坝群、区域大坝群和电网大坝群的大坝群分类方法,分析了大坝群控对象、群控范围和群控系统的基本内容,研究了大坝群控平台建设、智能化大坝群控技术以及大坝群安全风险分析等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蔬菜秸秆、西红柿蔓和牛粪为原料,添加自制速腐菌剂,并用未添加菌剂的常规处理做对照组,定期通气和搅拌,研究接种菌剂对腐熟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菌剂的组温度较高,高温持续时间较长;实验组高温期CO2释放量较对照组高,pH值和电导率变化趋势大,其中的微生物活动强烈;NH3释放量较对照组低,有利于减少氮损失;实验组有机质的减少幅度较对照组大,添加菌剂能够提高腐熟过程消解废弃物的能力,加快蔬菜秸秆和牛粪的腐熟进程。  相似文献   

13.
沙棘籽油防治急性放射性粘膜炎的实验与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沙棘籽油动物实验研究基础上,观察其对急性放射性粘膜炎的治疗作用。第一阶段首先用6MV直线加速器对34只大鼠予以35Gy的照射,然后将其随机分为2周给药组、2周模型组、3周给药组和3周模型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称重及采血测定SOD、MDA值,处死大鼠后进行病理学观察。第二阶段对100例头颈部和胸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粘膜炎预防用药组与对照组共51例,两组用药与放疗同期进行;食管炎治疗组与对照组共49例,待放疗出现l级放射性粘膜炎后用药。实验研究证实:(1)沙棘籽油对于大鼠受照射所致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具有防护作用;(2)沙棘籽油可降低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毒性分级,缓解急性放射性疼痛,对急性放射性食管粘膜炎有很好的疗效,有助于顺利完成放疗疗程。  相似文献   

14.
选用灌木、草坪草、灌草结合3种植被配置方式进行盆栽试验,以无植物盆栽作为对照,研究了植被配置条件下土壤总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有植被配置处理的土壤残留总磷含量总体上都小于对照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对于磷素的吸收,草坪草处理效果好于灌木,草坪草能更有效地吸收土壤磷素;灌木和草的交互作用显著。数据分析表明,对土壤总磷的削减效应依次为灌草结合>草坪草>灌木>对照,因此对磷的削减效应最佳的植被配置方式为灌草结合。  相似文献   

15.
基于灰色动态模型群的需水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灰色系统理论,构造了一个由5个GM(1,1)模型组成的灰色动态模型群,并运用该模型对福建省泉州市用水量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表明,灰色动态模型群能够充分利用近期用水量信息预测未来用水量变化趋势;以模型群统计平均值作为最终预测值,避免了单一灰色模型容易利用不稳定信息的缺陷,使得预测精度更加准确,预测结果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16.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寒地水稻稻瘟病检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传统稻瘟病目测诊断正确率低的缺陷,以感染了稻瘟病的寒地水稻植株为研究对象,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采集到了健康植株与染病植株不同部位光谱特征:叶瘟病3种病害等级光谱特征;谷粒瘟5种病害等级光谱特征和穗茎瘟4种病害等级光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得出的结论是,不同情况的植株都有各自的近红外光谱波段,这一结论为将来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寒地水稻稻瘟病的实时检测奠定先期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单环刺螠无水保活运输的适宜密度和时间,通过分析对照组、低密度组、中密度组和高密度组单环刺螠的生理应激和品质指标,考察了在4°C条件下,不同运输密度和时间对单环刺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试验时间点,3个密度组单环刺螠的皮质醇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胁迫24 h后,持水力和乳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运输密度胁迫对葡萄糖含量的影响较大,12~60 h,高密度组葡萄糖含量均显著高于低密度组和中密度组(P<0.05);而36和60 h,各密度组之间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丙二醛含量变化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变化趋势相同。在单环刺螠的保活运输过程中,推荐中运输密度<1.0 kg/L、运输时间<24 h,可以更好地保持单环刺螠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金莹  刘志勇  张娟荣 《农业工程》2022,12(2):120-123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而课程体系的重构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是构建与区域经济相适应、实现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为例,基于对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的分析,阐述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根据专业群所服务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和产业链之间的关联方式,搭建了“基础共享、核心分立、全面拓展”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具体方案,旨在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战略提供理论指导,为兄弟院校同类或相关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9.
针对农业机械化效率存在的差异,提出应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新疆各地州按农机化效率进行区划,并以各地州2014年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区划。对区划结果应用误差平方和(Sum of Squares for Error)、轮廊系数(Silhouette Coefficient)方法进行检验和定量分析,同时对结果根据地区农机化发展现状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各地州按其农机化效率分为4组(k=4):第1组昌吉、塔城、阿勒泰、巴州,第2组克拉玛依、博州,第3组哈密、伊犁、阿克苏、喀什,第4组乌鲁木齐、吐鲁番、克州、和田;组间差异最大,组内差异最小。该研究可为分类指导各地区农机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根据“黑箱”原理,通过专家们对某些给定事物的评判,将专家们对该类事物的评判思维方式“总结”成某种对应关系。依照这种关系,可对该类事物的所有情形进行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