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湖北省耕地资源承载力及粮食用地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人口、耕地资源和粮食产量进行预测,对富裕型粮食消费标准为550 kg/人条件下的耕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估算2017—2025年的粮食和粮食用地需求量。运用机制法对湖北省耕地粮食生产潜力进行评价,以湖北省1990—2016年的户籍总人口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等数据为基础,利用时间序列方法和灰色GM(1,1)模型对湖北省人口发展趋势和耕地需求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湖北省耕地生产潜力为18 397.73 kg/hm~2,与实际生产力差距较大,属于高生产潜力区;(2)1990—2016年的人均粮食生产量平均约为407.31 kg/人,以温饱型消费水平为主,富裕型水平下的超载人口越来越多;(3)2025年湖北省人口将达到6 555.56万人,在富裕型粮食消费标准下,耕地资源将面临约有1 959.42万人的人口压力,粮食需求量在3 514.67万~3 605.55万t之间,湖北省需有567.334万hm~2的粮食种植面积才能满足粮食需求。虽然湖北省粮食产量潜力较大,但在富裕型社会标准下,耕地资源承载力已超载,粮食问题将更严重,粮食需求量和耕地需求量将更大。  相似文献   

2.
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实现区域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可持续发展。以宝鸡市为例,统计分析2000-2015年宝鸡市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粮食单产和人口数量等指标的变化特征,采用"土地-人口-经济"结构模型,对宝鸡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分析与预测。结果表明:2000-2015年宝鸡市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而粮食产量、粮食单产和人口数量均呈增长趋势。在现有生产技术下,温饱型水平2020年和2030年分别可承载445.2万人和451.05万人,人粮关系处于盈余状态;小康型水平2020年和2030年分别可承载389.53万人和396.65万人,人粮关系处于平衡有余和临界超载状态;富裕型水平2020和2030年分别可承载283.31万人和281.02万人,人粮关系处于过载状态。因此,在2030年全面建设富裕型社会,宝鸡市土地资源属于超载状态,仍需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提高耕地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3.
浅议高价化肥对我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陈南 《广西农学报》2004,(6):27-29,33
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安全,通过制定各种惠农政策和农业技术推广,改造中低产田,促进粮食生产,使粮食产量趋于稳定.但广西人多地少,灾害频繁,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任重道远.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极大地调动农民积极性,在很短时间内缓解了粮食供求关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如何更快提高粮食产量及品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真正使粮食丰产,农民增收,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问题.化肥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农资产品,是作物的“粮食“,施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作物产量,特别是粮食产量的高低,它的质量好坏和价格高低,直接影响农民的收益.2004年我区化肥价格大幅增长,居高不下,对农民的收入有较大影响. ……  相似文献   

4.
刘福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901-6904
为了能够清楚的揭示耕地对人类的贡献性,了解区域耕地-粮食-人口的关系状况,提出了耕地贡献指数模型,并进一步将耕地贡献指数按从低到高分为低温饱、温饱、小康、富裕4种水平。利用耕地贡献指数对全国以及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11个粮食平衡区、7个粮食主销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49~2010年,我国耕地贡献指数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1996~1999年一度达到小康水平,2010年再次达到小康,但离富裕水平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各粮食主产区耕地贡献指数相对较高,2010年全部达到小康水平,部分省甚至达到富裕水平;粮食主销区耕地贡献指数整体较低且下降趋势明显,尤其广东、浙江、福建下降趋势较快;粮食平衡区耕地贡献指数普遍不高,大部分省仍处于温饱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贡献指数能够简便、快捷地反映区域耕地-粮食-人口之间的关系状况。  相似文献   

5.
采用"生产力衰减法"估算了沅陵县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分析该县的粮食安全状况。结果表明,沅陵县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指数为57.25%,尚有一半以上的生产潜力有待开发。在人均粮食消费400 kg的标准下,沅陵县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为56.60万人,低于实际人口量,存在粮食安全问题。因此,必须深入挖掘该县粮食生产潜力,提高粮食单产,并控制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产力衰减法"估算了沅陵县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分析该县的粮食安全状况。结果表明,沅陵县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指数为57.25%,尚有一半以上的生产潜力有待开发。在人均粮食消费400 kg的标准下,沅陵县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为56.60万人,低于实际人口量,存在粮食安全问题。因此,必须深入挖掘该县粮食生产潜力,提高粮食单产,并控制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7.
新疆化肥投入量与粮食增产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新疆人口不断增长,对粮食的消费也在不断增加,根据新疆1980~2004年化肥施用量和作物产量,以粮食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不同年份单位播种面积的粮食产量和肥料施用量变化,求出相应的单位播种面积可能达到的粮食生产潜力,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出新疆单位播种面积的粮食增产潜力.并为保证新疆的粮食安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表明:新疆粮食单产与单位面积施肥量之间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粮食单产还有一定的增产潜力,增施化肥的增产效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8.
根据陕北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特点以及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对光、热、水、土资源的要求和利用效率,运用逐步订正法对该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进行了定量估算,并对其土地的人口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指出了提高该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的途径。结果表明,该地区光温生产潜力为光合生产潜力的65.21%,气候生产潜力为光温生产潜力的37.91%,土壤生产潜力为气候生产潜力的32.19%,现实生产能力仅为土壤生产潜力的42.47%;在现实生产能力水平下,人民生活仅能维持我国低消费水平,如果要实现世界中等消费水平,必须使土地的现实生产能力达到土壤生产潜力的89.40%,气候生产潜力的27.00%。提高该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的途径包括提高植被覆盖度,控制土地荒漠化;发展设施农业和灌溉农业,提高作物产量;改进施肥方法,培肥地力;因地制宜,开发滩区等。  相似文献   

9.
受气候变化和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影响,我国农牧交错区旱作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保障耕地安全与粮食安全的功能愈发突显,但在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农牧交错区的资源超载风险与生态脆弱性备受关注。本研究以榆林市为例,运用重心模型、超效率SBM模型和时空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年来榆林市气候、耕地、水和种质等农业资源的利用现状、趋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问题,提出农牧交错区农业资源优化利用模式。结果表明,气候变化背景下陕西省耕地重心及粮食生产重心北移趋势显著,1990—2019年间分别向北移动了38.40 km和72.51 km,榆林市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榆林市气候要素的整体变化趋势表现为平均气温和积温升高、降水量增加以及无霜期延长;榆林市耕地面积的变化呈现出先下降再上升最后相对稳定的特征,粮食种植结构发生转变,耕地利用强度和生产能力均有明显提升;榆林市水资源利用总量不断增加,2010—2020年的农业用水效率从0.414提升至1.039。研究提出市场导向型、资源整合型和生态休闲型三种不同的农业资源优化利用模式,分别适用于土地退化和人口流失严重的地区、具有一定资源基础或产业基础的...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华北农牧交错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综合效果,采用样区实证研究与田间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1个典型村域退耕8 a以来的农牧生产结构和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退耕系统结构重建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退耕启动了区域农牧业结构的协同进化过程,农作机械化加速了人口转移与劳动收入的多元化。退耕林带间荒草地以低干扰度获得了固土减尘的生态效果,但丧失了经济利益;而林带-南瓜间作系统通过高投入、高产出和高存留的开放性运行,兼具固土减尘、农民增收的生态与经济功效,实现了物能流的超循环稳态,成为华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经济兼顾型退耕系统结构重建的新型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安全和水稻生产   总被引:54,自引:4,他引:54  
在分析水稻生产历史、粮食消费和国际贸易的基础上,指出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重要地位,水稻的稳定增产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起基础作用;在对国内外水稻单产水平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水稻的生产潜力,提出水稻单产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可以满足我国未来对稻谷的需求;探讨了确保粮食安全的水稻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粮食生产过程中的不协调性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粮食生产过程中的不协调性,对促进主产区粮食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粮食生产统计数据,对粮食生产的时序动态和空间变化进行的分析表明,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主要依赖于粮食单产的提高,土地高产出(粮食单产)与资源低效率并存;粮食生产成本的增加与粮食价格不能同步提高,出现粮食主产区财政收入和农民纯收入的"双低"现象,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障碍因素。粮食产量的波动与粮食政策关系密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政策具有发挥作用的空间。粮食主产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制定有利于粮食主产区发展的财政、金融、价格等政策,探索一条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同步提高、主产区与主销区利益协调和不以牺牲粮食主产区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China's grain yield increased from 1 t ha~(–1) in 1961 to 6 t ha~(–1) in 2015, while successfully feeding not only its large population but also supply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all over the world. These achievements were greatly supported by modern technology and distinct governmental policy. However, China's grain production has been causing a number of problems mainly related to declining natural resources and a lack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ue to the growing population and changing dietary requirements, increasing food production must be achieved by increasing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while minimizing environmental costs. We propose two novel development pathways that can potentially sustain agricultural crop production in the next few decades:(i) enhancing nutrient use efficiency with zero increase in chemical fertilizer input until 2020 and(ii) concurrently increasing grain yield and nutrient use efficiency for sustainable intensification with integrated nutrient management after 2020. This paper provides a perspective on furthe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 and useful knowledge of our valuable experiences for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了优生素对草杂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00只1日龄草杂雏鸡,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50只/组.基础日粮相同,优生素按照500g/t添加到基础日粮中.结果表明,试验组鸡的日增重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采食量试验组鸡比对照组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料肉比试验组鸡比对照组低,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优生素可提高雏鸡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5.
韩国强 《农业展望》2014,(12):47-49
陕西省农业大市渭南市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总体呈现耕地面积、粮播面积持续减少,粮食单产、总产不断增长的态势。粮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品种更新、水利条件改善、投入增加、配套技术应用和市场拉动。同时也存在潜在的粮食安全风险。提出从水利投入、规模生产、农技推广、培训农民、种粮补贴及农户储粮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实现保障粮食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90-2008年宁夏粮食产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粮食产量影响的数量关系.结论表明: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是宁夏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同时政府在保证种植面积的条件下,要鼓励有机肥料的使用,优化农业机械动力的配置,加大技术投入,同时把国家对农村的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父母本不同播差期对陆两优267制种产量的影响,2009年,在娄底市娄星区早园村进行了试验。母本播种期不变,父本采用5个不同的播种期。结果表明,母本5月27日播种,父本5月14日播种,父母本播差期13d的,花期相遇良好,制种产量最高,达到262.83kg/667m^2。父本5月11日播种,父母本播差期16d的,花期基本相遇,制种产量次之,为207.35kg/667m^2。其余3个处理,花期相遇状况较差,制种产量低。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1989年以来粮食生产状况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山西省1989年以来的粮食生产情况,诸如粮食播种面积、复种指数、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进行了调研,认为山西省粮食生产具有以下3个特征:一是粮食生产年度之间的波动性大,二是玉米成为粮食生产的主力,三是小麦和谷子的面积、单位面积产量都在下降。粮食丰产下的隐忧表现为:一是细粮供不应求,二是人均粮食占有量没有提高,三是耕地尤其是水浇地减少较多,四是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粮食生产的出路:一是政策扶持粮食生产尤其是小麦生产,二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三是保护耕地尤其要反思退耕还林和通道绿化政策,四是重新构建与种植结构相适应的饮食结构。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历史演变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粮食安全背景下,从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等变化趋势和波动入手,依据河南省1978年以来粮食生产的各项数据,应用量化方法对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历史演变做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总产量在经历了缓慢增长、波动增长阶段后,2004年以后快速增长;播种面积在1978-2002年有较大幅度的波动,2003年以...  相似文献   

20.
基于LMDI模型的我国省域粮食生产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耕地利用角度对影响粮食生产变化的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分析;应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 division,LMDI)将影响1980—2010年我国省域粮食生产变化的因素分为粮食单产、复种指数、耕地面积和粮作比例;对粮食生产及其分解因素的统计指标在省级层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增加22 592.3万t,粮食生产格局重心由南重北轻逐渐演变为北重南轻;4个因素中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变化起到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增产作用逐年降低,并被复种指数和粮作比例所替代;耕地面积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粮食产量的持续增加;全国各省域之间粮食生产变化的分解因素效应有比较显著的空间差异,河北、湖北、新疆等14个区域的粮食单产和复种指数效应的叠加效应使得其粮食生产增加显著,而上海、浙江、福建等复种指数与粮作比例的叠加效应对粮食增产的影响最大。粮食单产效应的逐渐减小与耕地面积累积效应起负面作用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增加主要是粮食单产作用,且正逼于其上限,耕地利用中要严格保护数量,提升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