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樟子松苗木培育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3年试验表明.樟子松1—1苗木的地径、苗高生长均达到了辽宁省林木育苗技术规程标准,造林平均成活率在84%,应以株行距5~8×10~15cm移植,比培育3年生苗木提高圃地利用率,是培育造林苗木的主要方法。从5种密度切根不移植培育2年生苗木的试验看出,造林平均成活率达88.8%,最高为95%,以125~150株/m2密度培育.转培育1一1苗省移植工序.是培育造林苗较理想方法。比1年生苗剪根保留15cm和20cm根长,培育1—1苗木为佳。  相似文献   

2.
雷林1号桉在贫瘠丘陵地造林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林1号桉在贫瘠丘陵地4种造林密度的林分,经6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雷林1号桉林木的生长、产量与造林密度存在着密切相关,其中林木胸径、单株产量及保存率与造林密度呈负相关,单位面积生物量、蓄积量与密度呈正相关,4种密度中0.5m×1.0m密度的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最大(88.32t/hm2绝干重,下同),为其他密度林分的2.4倍~5.7倍,适于经营短轮伐期薪材林;1.0m×2.0m的造林密度的小径木占30%,中径木占64%,适于经营短轮伐期薪、材两用林;1.5×3.0m密度的中、大径木占84.5%,适于用材林;2.0m×4.0m密度林木稀疏、产量低,作为经营短轮伐期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3.
对黑荆树1-5年生人工林分在2.0×2.0m(A),2.0m×1.5m(B),2.0×1.0m(C),1.5m×2.0m(D)和1.0m×1.0m(E)5种密度下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生长及其经济效益,随密度增大递减;单位面积树皮和木材产量随密度增大递增,但增幅随林龄增大减小;林分的数量成熟期随密度增大缩短,间代期也随之提早,A、B密度为皮材兼用林最佳的造林密度;C  相似文献   

4.
滩地柳树无性系人工林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长江滩地4年生苏柳172等无性系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蓄积量生长和林木干形影响显著,1m×1.5m密度林分,蓄积年生长量达27.5m^3/hm^2,滩地柳林造林密度应不低于1667株/hm^2。  相似文献   

5.
楸树造林密度及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楸树造林密度7年试验总结。在7种造林密度中,树高最高(平均5.13m)的密度为21m×1m、3m宽窄行,最低(平均4.40m)的密度为2m×2m,相差16.6%;最大胸径(平均7.4cm)和最大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00866m ̄3)的密度为3m×4m,最小胸径(平均5.7cm)和最小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00471m ̄3)的密度为2m×2m,胸径相差29.8%,材积相差84.9%;密度居中的2m×1m、6m宽窄行及3m×3m,对光照的利用较佳,冠下平均光照强度0.80—0.95万勒克司,冠下、株间、行间光照平均透过率分别为12.4—14.4%、16.0—21.2%、50.8—59.1%;2m×1m、6m宽窄行的光台强度较2m×2m增加20.1%;密度愈小,郁闭愈晚,径阶偏向大径阶分布,密度愈大,郁闭愈早,径阶偏向小径阶分布,并需较早的间伐。  相似文献   

6.
红树植物秋茄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物候观测,秋茄最佳采种(胚轴)在海南(琼山)为2月上旬至3月初,廉江在2月下旬至4月底,深圳为3月上旬至5月初;采用胚轴插植方法造林并在淤泥松软、风浪大的滩涂适当深栽(2/3种苗长度),半年成活率达88%,用1至多年生小苗或幼树造林,半年成活率小于37%;潮浸深度对幼苗和幼树生长影响极大,选择和规划造林地时,首先应确定宜林滩涂潮汐基面高程,该高程因各地潮汐特点不同而异,深圳湾应大于1.3m;造林初植密度以0.5m×1m或1m×1m适当密植为宜。  相似文献   

7.
对3年生杨柳无性系木材的纤维素含量和纤维形态的测定分析表明,各无性系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同一无性系木材纤维长度则随密度提高而变长,其中I—72杨的5个造林密度,I—69杨的1m×1.5m、1m×3m、2m×2m,J—172柳和J—194柳的1m×1.5m、1m×2m、1m×3m以及J—333柳的1m×1.5m、1m×2m等16个处理的木材均达到中级优质造纸纤维原料要求。  相似文献   

8.
雷林1号桉生长表现,产量与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雷林1号桉作为短轮伐期人工林经营的适宜密度,1984伐期人工林经营的适宜密度,1984年在海南省东部滨海丘陵台地区采用1.0m×1.0m、1.0m×1.5m、1.0m×2.0m和1.5m×1.5m等4种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经9年观测,结果表明:前两种密度经营适于短轮伐期薪材林,首采年龄为4-5年;若经营短轮伐期用材林,宜采用1.5m×1.5m或1.0m×2.0m的密度,植后8年左右采收。雷林1  相似文献   

9.
火炬松建筑材林栽培模式研究阶段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低丘中层红壤上栽植火炬松,施过磷酸钙0.5kg/株效果显著;但块状整地(1.2m见方)与全面整地、40cm×40cm×30cm穴与70cm×70cm×60cm穴以及每年5月幼林抚育1次与每年2次的其生长差异均不显著。根据上述试验结果以及对浙江与皖东丘陵现有火炬林分生长分析,初步认为火炬松建筑材林合理栽培模式为:造林密度1665株/hm2,1m见方块状整地,挖40cm×40cm×30cm植树穴,施基肥过磷酸钙0.5kg/株,造林当年抚育2次,第2~3年每年1次。上述栽培模式经经济分析表明:造林成本不到旧栽培模式(全垦大穴、大量施肥、每年抚育2次以上,造林密度1050株/hm2)的1/2,而收入增加2/3,旧的栽培模式造林无盈利可言,而新的栽培模式主伐时可盈利12750~23250元/hm2。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尾叶桉和刚果12号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尾叶桉和刚果12号按开展了四种不同密度的造林试验,5年观测结果表明:两树种不同密度林分林木生长和产量均有显著差异。密度越大,林分产量越高,但单株产量越低。研究结果证明:0.5m×l0m株行距适用于超短轮伐期薪材林经营,轮伐期以2年为宜;1.0m×2.0m株行距适用于经营短轮伐期速生丰产薪树林,轮伐期为4年;15m×3.m株行距可用于速生高产短轮伐期用材林的经营;2.0m×4.0m株行距适于林下间种作物之用。  相似文献   

11.
截干高度对刺槐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截干高度及基径对刺槐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通过试验表明,刺槐造林截干高度10cm以上(不超过20cm)的成活率高,截干高度5cm的成活率最低;基径1.0~1.2cm的刺槐苗木造林成活率高,树高生长量也大,而基径0.8cm的刺槐苗木造林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12.
在毛乌素沙地和库布其沙漠 10 年飞播造林试验研究及 10 年推广,累计飞播面积达14.1hm 2,保存11.7hm 2,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经过对影响飞播成效因子的观测数据的分析,得出适宜飞播的播区植被盖度为3% ~10% ,地下水埋深0.5~10m ,沙丘高度< 15m ,沙丘密度< 0.6。在飞播中用杨柴、籽蒿、沙打旺(或草木樨)混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新技术文摘     
水瓶扦插杨条造林新技术水瓶扦插杨条造林,不仅造林成活率高,省工、省时、省水,而且造林费用低,是干旱缺水的沙区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干旱山区、丘陵区造林的一项创新技术。1986年吉林省洮南市林业局在四海林场采用此法栽植杨树(品种为小×黑杂交杨)萌条30株,当年成活率100%。初植密度1-0m×1-5m,现保留密度2m×3m。1998年调查,平均胸径18cm,树高16m;而1981年的植苗造林成活率仅78%(初植密度1m×3m,现保留密度3m×3m),平均胸径12cm,平均树高12m。前者与后者比较,仅造…  相似文献   

14.
引种栽培研究表明,秃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我国南方中、低山区的气候和土壤。四川盆地秃杉人工幼林年平均高生长量达1.0m,胸径生长量1~1.3cm;江苏、浙江良好立地,5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分别3.12m和3.5m。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为秃杉扩大引种栽培的最适引种区;南方中低山丘陵区显示出速生潜力。秃杉造林采用1~2年生优质壮苗,带状整地,株行距1.5m×1.5m  相似文献   

15.
秃杉的引种与栽培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引种栽培研究表明,秃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我国南方中,低山区的气候和土壤。四川盆地秃杉人工幼林年平均高生长量达1.0m,胸径生长量1 ̄1.3cm;江苏,浙江良好立地,5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分别3.12m和3.5cm。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为秃杉扩大引种栽培的最适引种区;南方中低山丘陵区显示出速生潜力。秃杉造林采用1 ̄2年生优质壮苗,带状整地,株行距1.5m×1.5m。  相似文献   

16.
辽西低山丘陵荒坡营造水保林工程整地措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提高辽西半干旱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的成活率与质量,进行了工程整地措施试验。认为,造林前一年采取工程整地措施.能拦截坡面径充、拦蓄泥土、积存枯草(枝)落叶。较荒坡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层厚0~15cm为4.2%~7.5%,15~30cm为4.6%~8.5%;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03%~1.37%;全氮增加 0.016%~0.031%,全磷提高0.006%~0.014%;阳离子代换量高5.30~ 8.24mg/100g土。土壤机械组成较荒坡粗沙比例降低,粘粒比例增高,物理性沙粒比例减少,物理性粘粒比例升高。给树木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造林成活率提高10%~25%,树木径粗增加0.10~0.28cm,树高增加15.3%~92.1%,树木长势显著好于荒坡造林。  相似文献   

17.
营造株行距1*1m、1*2m,2.5*3m不同造林密度的白检试验林,1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栽植密对林分的高生长影响不大,但对胸径生长影响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杂交杨w-14密度试验所产种条、苗木的生物量测算、内含物(还原糖、全氮等)测定、育苗、造林试验,确定了生产种条的合理密度为7~14株/m2,平茬苗(Ⅰ(2)-0)的合理密度为3~6株/m2;合格种条的标准是地径(离地5cm)、D5>1cm,D5/H>0.006,全条皮干重(W)在(W)d11.7g以上,还原糖含量在44mg/g左右,合格苗木的标准是:地径(离地6cm)D6>1.5-2.0cm,地上部皮干重为31g或39g以上,上段皮还原糖含量在45.8mg/g以上。  相似文献   

19.
运用Nelder密度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大叶相思林分的树冠生长以及多干现象与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年生时各种密度林分均未郁闭,3年生、5年生、7年生时郁闭林分的单株面积上限分别为3.15 m 2·株- 1、6.20 m 2·株- 1、7.00 m 2·株- 1。5年生以后,树冠趋于稳定,1~3年生时树冠生长最大的单株面积为5.64~6.88 m 2·株- 1,5~7年生时树冠最大的单株面积为15.50~18.68 m 2·株- 1。林分平均树干数与密度则呈现幂函数关系,林分单株面积小于1 m 2·株- 1时,多干木比例在10% 以下;林分密度超过12.53 m 2·株- 1以后,多干木比例为100% 。  相似文献   

20.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地,对尾叶按、刚果12号按、雷林1号按、大叶相思和马占相思等树种的短轮伐期能源、用材林培育技术进行了8年研究。结果表明,在贫瘠立地培育短轮伐期能源、用材林,必须采取集约经营措施,即通过细致整地(坡地带垦,平原台地全垦)、适当施肥(按属树种以N肥为主,P、K肥为辅;相思类树种以P肥为主,辅以N、K肥)、合理密植(经营超短轮伐期能源林,宜采用0.5m×1m密度,轮伐期为2~3年;短轮伐期能源、用材林一般用1m×1m~1m×2m的株行距造林,轮伐期为4~5年;经营短轮伐期用材林,采用1.5m×3m株行距效果较好,植后6~7年采收,以及间种等措施,才能获得速生、高产和短轮伐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