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抗 PMSG 血清在人工诱导黄牛双胎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2头正常母牛于发情周期第9天肌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1800~2000iu,48小时后再注射 PGF_(2α)3ml,其中23头于发情开始时肌注抗 PMSG 血清2ml(Ⅰ组),其余29头不予注射(Ⅱ组)。结果发现,Ⅰ组母牛的发情持续时间(26小时)比Ⅱ组(48小时)短(P<0.05),配种后第4天的雌二醇含量显著降低(Ⅰ、Ⅱ组分别为53和128pg/ml),配种后第9天的黄体数显著增加(Ⅰ和Ⅱ组分别为4.6和3.0),大卵泡数显著减少(分别为1.2和3.8)。抗 PMSG 血清使母牛超排后卵巢恢复速度加快,避免了孕酮浓度的剧烈上升。Ⅰ、Ⅱ和Ⅲ组母牛的情期受胎率分别为65%,52%和60%;双胎妊娠率分别为53%,20%和0%。研究结果表明,发情开始时注射抗 PMSG 血清可以稳定母牛子宫内环境,提高用PMSG 诱导黄牛双胎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用肌注PMSG+ PGF2α方法对广西农村散养黄牛、本地水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并对发情的母牛进行人工授精配种.共对黄牛品种18头和本地水牛品种18头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结果发现黄牛品种的同期发情处理发情率为83%,情期受胎率为80%;本地水牛的同期发情44.44%;情期受胎37.5%.这说明农村散养黄牛和水牛母牛的同期发情率和情期受胎率均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
4.
为结合国情发展我国的奶资源,本研究室近年来对乳用杂交改良水牛和役用土种水牛在人工诱发条件下的乳腺发育、乳腺组织的生理生化、形态以及外周血液的激素水平进行了若干研究,为建立更为有效的水牛人工诱发泌奶方法提供了重要依据。但发现对役用水牛的诱发效果一般较差。为此,本试验对人工诱发条件下土种海仔水牛乳腺分泌物的某些生化特点进行了观察分析,以探讨其乳腺的功能状态和合成分泌能力。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牛羊冷配总站建于2000年9月,现有滨湖水牛1545头,其中公牛575头,母牛970头.南阳黄牛6060头,湘西黄牛3002头,湘南黄牛121头,黄牛全部实施冷配,滨湖水牛择优冷配.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冷配普及率达60%以上,第一情期受胎率达到了68.5%,出生摩×滨水牛崽67头,杂交肉牛崽381头,淘汰患有不孕症母牛33头. 相似文献
6.
7.
8.
9.
广西农村地区水牛和黄牛同期发情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在农村粗放饲养的条件下水牛和黄牛同期发情的处理技术。[方法]研究采用前列烯醇结合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同期发情处理水牛和黄牛。[结果]青年水牛的同期发情率和受胎率分别是52.9%和35.1%,明显低于经产母水牛的81.5%和45.5%,差异显著(P〈0.05);青年黄牛和经产母牛的同期发情率和受胎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母水牛产犊后120d后,同期发情率和受胎率分别为84.7%和44.8%,均高于产犊后60d以内和60~90d内处理的78.6%和40.7%、76.1%和38.6%,差异显著(P〈0.05);同期发情处理黄牛,产犊后120d以上的发情率高于产犊后60d以内和60~90d内,差异显著(P〈0.05),产犊后60~90d内和120d以上在受胎率上均高于60d以内,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前列烯醇结合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同期发情处理水牛和黄牛的效果很好,值得在广西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双抗体放免药盒直接检测牛血浆促黄体素(bLH)含量,毋需制备受体,仅将说明书介绍的方法略加修改,就可经济、简便地进行测定。用该法测定无情黄牛血浆LH含量为2.3568±1.3570毫微克/毫升(n=11),发情周期第16—17天的母水牛血浆LH含量为3.3283±1.4963毫微克/毫升(n=8)。黄牛注射三合激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PMSG与三合激素联用后第6小时,血浆LH含量均较处理前显著增高(P<0.05),分别达11.6800±8.6368(n=3),7.1481±5.5316(n=6)和5.4270±4.4053毫微克/毫升(n=4)。水牛注射PMSG后第24小时和48小时,血浆LH含量分别为6.1940±3.3377和5.5483±2.6501毫微克/毫升(n=4)。 相似文献
12.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对湖南省的奶牛、水牛、黄牛和有流产史的母猪进行了农原体病的血清学检测;被查的410份奶牛血清有33份为阳性,37份为可疑;被查的111份猪血清有10份为阳性,3份为可疑;从受查血清中抽查176头奶牛和62头母猪血清作布氏杆菌病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4%和25.80%,可疑率分别为9.09%和12.90%。 相似文献
13.
诱导番茄同源四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人工诱导番茄四倍体,当作遗传传递的工具,有重要的育种用途。籍助染色体重组工程,诱导番茄多倍化,实现基因转移,不仅可获得座果多而品质好的番茄新品系。还可克服远缘杂交中的不亲和性、杂种不孕性等,从而培育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用中等剂量的秋水仙素处理减数分裂前的细胞,并结合涂抹幼苗生长点的方法,产生番茄四倍体的频率大,植株茎部粗壮,叶色深而宽厚,座果多而果实大。但需加强田间管理,才可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黄牛头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荣仙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89,7(2):93-98
随机测量了四川省有代表性的黄牛头骨101头。选择其中重要部位组成头骨矢状图及平面图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达县宣汉黄牛与雅安荥经黄牛无本质区别,在品种改良规划中可初步视为同一地方品种;叙永黄牛与上述两地方品种截然不同,应另行规划。 相似文献
15.
16.
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对14~18月龄婆闽牛及闽南黄牛各6头进行舍饲肥育。结果表明:在120天的肥育期中,婆闽牛平均日增重为902g,个体最高日增重达1447g,闽南黄牛仅为585g和893g;婆闽牛较之提高54.1%和62.0%。婆闽牛每增重1kg需要干物质8.03kg,增重净能24.89MJ,可消化蛋白567.2g;闽南黄牛相应为9.49kg,28.74MJ和657.0g;婆闽牛饲料报酬明显优于闽南黄牛。屠宰测定结果,婆闽牛胴体重为150.0kg,净肉重为128.4kg,分别比闽南黄牛提高58.1%和62.1%。肥育试验经济核算结果,饲养婆闽牛盈利,饲养闽南黄牛亏损。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x射线能谱技术,对获能前后精子质膜表面(头部、中段)和内部(顶体内、中段线粒体内)的元素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牛精子用肝素+咖啡因体外获能后,头部、中段质膜表面的Na、Al、S、K含量升高,Cl、Ca含量降低;顶体内Na、Mg、Si、P和Fe含量降低,而Ca、K、Cl和S含量升高;精子中段线粒体内Na、P、Si、Cl和Ca升高,而Mg、S、K和Fe却降低。获能过程中精子顶体内Na/Ca、Na/K、Cl/Ca、Cl/K和Na/Cl的浓度比分别为42.13、12.43、15.36、45.31和2.74;而摩尔比又分别为73.42、21.13、17.37、4.99和4.23。本文并对可能的获能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采用淀粉凝胶、醋酸纤维薄膜和聚丙烯酰肢凝胶电泳法测定了海南牛、雷州牛和隆林牛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液碱性磷酸酶,血清转铁蛋白、血清后转铁蛋白和血清后白蛋白等6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为分析华南黄牛在中国黄牛中的地位,利用有关资料,计算了我国10种黄牛间的遗传距离;用类平均法对我国的主要黄牛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绘出10个品种的树状聚类图;用主分量分析方法绘出各品种的三维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华南黄牛明显与北方及中原黄牛不同,华南地区黄牛是华南地区固有的品种,由当地驯化而来,形成过程渗入其他黄牛血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黄牛Y染色体多态性及品种起源演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G带、C带、RBA带、常规和C带或RBA带连续染色技术研究了中国9个地方黄牛品种的66头人工授精用公牛、41头小公牛和12头母牛的染色体,着重研究了它们Y染色体的多态性。北方的蒙古牛和延边牛是无肩峰牛,具有普通牛核型,其Y染色体分别为亚中和中着丝点。中原地区的秦川牛、晋南牛在每个品种中均发现了亚中、中和近端着丝点Y染色体,而郏县红牛中存在着中和近端着丝点两种形态Y染色体、这几个品种应是由肩峰牛和无肩峰牛长期融合形成的。西镇牛、鲁西牛、南阳牛、温岭高峰牛均具有瘤牛类型的Y染色体,是以瘤牛为基础形成的品种。经RBA带鉴别,西镇牛Y染色体无短臂,为端着丝点染色体,其余3个品种为近端着丝点Y染色体。结合国内有关黄牛染色体研究材料,讨论了中国黄牛的分类和起源。认为中国的无肩峰黄牛除来源于具亚中着丝点Y染色体的蒙古牛之外,还应来源于另一种分布范围很广的,具中着丝点Y染色体的无肩峰牛。鉴于现有的肩峰黄牛品种中Y染色体形态和带型差异,可能古代生存于中国的瘤牛已发生分化。中国黄牛诸品种应由不同类型的无峰牛和肩峰牛经长期选育和杂交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