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水稻种植的主要形式有直播和移栽两种形式,直播可分为旱作播(或旱作)和水直播;移栽又可分为插秧、抛秧和摆秧。若大面积地种植水稻,各地应结合当地农作制度和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机械化发展的水稻生产工艺和生产经营规模,采取插秧、抛秧和直播等技术并举的栽培方式。我国在双季稻产区重点推广水稻育秧、栽植的"两段"栽培工艺;在单季稻和麦稻产区,因地制宜推广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我国水稻栽培机械的研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机械化栽培水稻一直没有广泛推广,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水稻的栽培方式主要有直播和移栽两种。其中移栽分为插秧、抛秧和摆栽。水稻机械化栽培一直没有广泛推广应用,原因在于水稻栽培的农艺技术和栽培机械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水稻的种植分为移栽和直播两大类。日本、韩国以机插秧为主,欧美国家大多以直播为主。在我国主要是根据不同农业的区域特点,在稳步推广机插秧的基础上,积极地推广机抛秧和机直播,形成了机插秧、机抛秧、机直播共举的局面。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二十世纪末,努力...  相似文献   

4.
水稻的种植移栽技术是水稻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水稻的种植分为移栽和直播两大体系。我国水稻种植多采用人工移栽技术体系。水稻人工移栽,劳动强度大,作业条件艰苦、效率低、工效差。推广使用机械化抛秧技术,具有省工、省时、省种、节约生产成本等优点。水稻抛秧机的...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水稻机械化发展按阶段从碾米机械、收获机械到种植机械、耕整机械逐步进行完善。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栽培方式主要分为直播和移栽2种,南方大多采用移栽方式,目前重点推广的水稻移栽机械是机动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农村劳力转移不断加快,传统方式已难以满足水稻种植业的需要,也不能满足新农村发展要求。中国水稻直播栽培历史悠久,北魏《齐名要术》中就有相关记载。目前,机插秧、机抛秧和机直播是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主要方向。其中,机插秧很好地提升了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但受投入大、育秧技术要求高、田间机耕道路不畅等多因素影响,限制了其发展潜力。随着近年来试验推广力度加大,机直播技术表现出更优越的便利性与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主编漫谈     
<正>日前,我国一些地区开始插秧。与此相关的两项推广技术值得关注。一项是罗锡文院士在山东推广的水稻直播机械化技术,一项是东北农业大学正在推广的自动化秧苗移栽技术。5月中旬,罗院士在山东高青县的田头正把自5月中旬,罗院士在山东高青县的田头正把自己团队的研究成果演示给当地农民。水稻直播技术是不进行育秧、移栽而直接将种子播于大田的一种栽培方式。据称,水稻直播作为一项轻简机械化技术,与移栽插秧相比具有四大优点。一是省工省力、降低成本。二是缩短生育期。三是提高水稻产量。四是利于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水稻机插秧配套低本高效育秧技术研究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国内水稻机械化栽植的技术措施主要有抛秧、直播和机插秧 3种,机械抛秧是过渡性措施,机械直播是区域性措施,而机械插秧才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的发展方向。机插秧的四要素是:人、机、苗、田,目前推广机插秧技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配套机插秧苗的工厂化育秧成本高,广大农户难以自觉接受。因此,研究适合国情的低本高效水稻机插秧配套育秧技术对于推广机插秧和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江苏农垦 2000年引进 89台韩国东洋插秧机,机插面积 1 300公顷,进行了多种育秧技术专题试验,掌握了许多量化指标,已初步形…  相似文献   

9.
水稻种植方式可分为两类:一是移栽技术;二是直播技术。因而,水稻机械形成了以插秧和直播为特点的两种不同作业体系。为此,详细地论述了水稻种植的不同时期所用的各种机械,并分析了国外较先进的技术和机型,以期为我国水稻机械化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为2175千公顷左右。水稻机械种植主要采用三种方式:带土小苗插秧、直播及抛秧。小苗机插秧及机直播已发展了十多年时间,其中机直播又分水直播和旱直播两种形式。据’95年统计资料,江苏省插秧机保有量为2753台,机插面积17.74千公顷;水田专用直播机355台.其余借用旱田播种机,机直播面积22.30千公顷。’95年度,水稻机械种植面积为40.04千公顷,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1.8%。机抛秧才刚刚起步,该项技术于’96年立项在全省范围内布点试验示范,当年发展抛秧机350多台,机抛面积6千公顷。从全省水稻机械种植面积总量来看,机械化水平还很低,仍是难点;从机械种植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正>水稻钵苗栽植技术,是我国水稻产区特别是北方稻区的主要栽培方式,推进机械化移栽技术与钵苗农艺技术的融合,大力示范推广钵苗机械移栽技术是水稻机械化技术推广的一个主要任务和生产急需。吉林省长春市农机推广部门对此进行推广示范,并取得一定成效。一、示范推广水稻钵苗机械化技术的意义目前,长春市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已达到60%。  相似文献   

12.
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由于其栽植环节生产技术复杂、季节性强、用工量多和劳动强度大等原因,生产效率比较低下,研究和加快推广机械化种植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我国水稻机械种植方式大体可分为机插秧、机直播和机浅栽(机抛秧或机摆秧)3大类,机插秧逐渐成为发展的主流.各种机械种植方式和机具推广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制约因素,影响了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高.经过初步的调查与分析,认为区域性差异、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机具的设计制造以及运行推广机制上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水稻播栽方式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水稻播栽方式的发展现状水稻轻简栽培,具有省工、省力、节本的特点。只要技术配套,同样能取得与移栽稻相当的产量,深受农民群众的青睐,其发展速度之快超出预料。扬中市水稻轻简栽培发展较早,80年代中期联合等镇推广了“机插秧”,90年代初新坝镇率先推广了“机械水直播稻”,90年代中期全市推广了“抛秧稻”。近年又推广了新一轮“机插秧”和“人工旱直播稻”。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水稻机插秧、人工手插秧、旱育抛秧以及直播稻4种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推广科学的种植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今年在灌南县农业综合展示基地进行这4种不同栽培方式的试验。最终旱育抛秧产量为1.06万kg/hm2,人工插秧产量为1.03万kg/hm2、水稻机插秧产量为0.96万kg/hm2、直播稻产量为0.79万kg/hm2,结果表明水稻在旱育抛秧栽培方式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水稻的种植分为移栽和直播两大体系。而我国水稻种植多采用人工移栽,劳动强度大、作业条件艰苦、效率低。推广使用机械化抛秧技术,具有省工、省时、省种、节约生产成本等优点。水稻抛秧机的推广、应用,解决了多年来农民迫切需解决的一大难题,也是水稻生产上的一大变革。一、水稻抛秧机目前ZZPY系列水稻抛秧机,有5种机型,即ZZPY-C型、Z型、Q型、B型、X型。各型号均采用推盘式水稻抛秧装置。(一)抛秧机种类与选型1.ZZPY-C型是一种改装机型,可乘坐自走。2.ZZPY一Z型机是乘坐自走式,配套动力165F或175F小型柴油机(3~5马…  相似文献   

16.
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现状及芽播机械化的展望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简述了国内外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现状,探讨了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趋势,指出我国目前水稻种植模式应以插秧为主、以抛秧和直播为辅,分析了水稻芽播种植的特点,并对其种植机械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王远利 《农业机械》2012,(26):111-112
农四师七十二团近几年积极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推广应用育苗移栽、机械插秧、机械直播、综合化除和专业化收获等农艺新技术,水稻生产水平得到提升。本文着重从机械化旱直播技术角度阐述水稻种植及机械化推广应用的技术内容、技术路线,以便在生产实践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8.
梁斌 《农业机械》2012,(7):70-72
水稻生产中,种植环节一直是制约机械化发展的瓶颈。多年来各级农机推广部门通过机抛秧、机直播、机插秧的试验对比,最终对机插秧给予充分肯定。机插秧在推广普及的过程中受到秧田、秧苗和水稻品种等影响,对插秧机又有很多要求。目前,市场上插秧机种类繁多,主要有两轮手扶步进式、三轮拖  相似文献   

19.
超级稻大面积推广机械化插秧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农村青壮劳力大量转移和水稻生产用工成本增加,本文以超级稻Y两优1号为材料,进行了人工移栽、机械移栽、无盘旱育抛秧、翻耕直播四种栽培方式的比较研究,以探索超级稻大面积推广机械化插秧的可行性.研究表明,以机械移栽的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同时可节约苗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成本,有利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农村土地流转.这在目前超级稻栽培中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水稻机械化插秧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州市从1975年就开始了水稻种植机械化的试验工作,历经了常规育秧机插秧、小苗带土机插秧、水稻机械化抛秧及水稻机械直播技术的试验工作。试验结果得出上述几种水稻种植技术都不适宜在该市推广应用。从2000年起,经过反复试验研究,探索出适宜推广应用的双膜育秧、软盘育秧技术,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