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新中小流域高效治理的几点经验陈代光(安徽省石台县水保办,245100)新中小流域位于长江流域皖南山区石台县丁香镇的黄盆河上游,境内山峦起忧,沟壑纵横,总面积2.7km2,80%的山体坡度都在25°以上,而且石灰岩裸岩山场面积占总面积32.5%。境内大...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南部水土流失区的开发型治理及其效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艳生  梁音  刘柏根 《土壤》1996,28(4):194-197
水土消失区的开发型治理是将水土流失治理与种植养殖、产品加工和流通、水土资源开发及环境建设相结合,其治理原则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块实施、多方承包、资金自筹,提供优惠,效益归己。本文还对治理实施程序、植被结构和效益进行了讨论和阐述。  相似文献   

4.
巴州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边缘,属老、边、穷、山区,1997年被列入“长治”重点治理项目区。该区依托“长治”基建水保项目和国债水保项目,先后治理了白花溪、新拱桥河、司城河、自库河等17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3 km2,涌现了白花溪小流域的观音堂、司城河小流域的柏梓山、自库河小流域的七星寨等水保示范基地15处。该区探索的治理机制的“五抓”、治理方法的“五结合”、建后管理的“五模式”,实现了“五化”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比研究表明,治理措施分布的时空顺序不同,所形成的治理模式也不同,在治理程度相近的情况下,其水保效益差异显著。张家山流域以梯田为主,先以坡面中部成带连片,随后向中、下部推移的治理时序及模式,其效益明显优于官兴岔、花岔流域梯田从缓坡、村庄邻近处连片不成完整带的治理时序及模式。张家山治理程度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其减沙效益增加2%,而官兴岔、花岔流域仅为0.83%~0.90%;张家山粮食生产潜势利用率达37.72%,官兴岔为35.9%;张家山饲草潜势利用率达45.67%,官兴岔为24.34%;张家山产值达7.99万元/km2,官兴岔仅为3.37万元/km2;张家山产投比为3.818,官兴岔为1.910。  相似文献   

6.
<正> 沟壑纵横、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一个明显的特征,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恶劣是制约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将治理与开发紧密结合,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挖掘资源潜力,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是当前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带着这一问题,笔者最近对浑源县小流域治理开发的重点乡村和部分农户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结果显示:小流域能做大文章!浑源县位于晋北黄土高原的边缘,幅员面积1996km~2,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山、坡地占86%,水土流失面积就达72%,属全国八大片永定河上游重点治理区.近几年,该县将户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河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绵延1300km,全流域地表径流总量为286.7×108m3,含塔里木河、叶尔羌河、阿克苏河、和田河、渭干河、孔雀河等支流。她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缓缓地流淌,孕育了灿烂的绿洲文明,是南疆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塔里木河的宏伟气势,塔河流域的美丽景色曾是大漠中的独特风景,而今,塔里木河水资源总量日趋减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有资料显示,如果用素来以干旱著称的以色列作为不缺水地区为标准,全新疆缺水量达770×108m3,若以北疆地区为不缺水,则南疆地区的缺水量达800×1…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土保持》2014,(10):16-16
<正>2014年7月,骄阳似火,安溪电视台派出一组记者顶着烈日深入茶园、崩岗、小流域等水土流失治理现场,采访当地干部群众,察看成效,聆听介绍,详细了解了安溪县一段时间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与治理经验,实地拍摄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镜头。从8月4日起,每晚黄金时段在安溪电视台推出《治水保土绿家园》的五集系列报道,对该县小流域治理和茶园为主的坡耕地治理进行了全方位多层面的专题报道。第一至第五集分别为《还一条清流守一方水土》《水土流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水土流失治理历程及成效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回顾了江西省水土流失治理历程及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发展演变,并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成果,结合历史上水土流失调查及普查数据分析了江西省水土流失的变化趋势,阐述了江西省几十年来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为今后江西省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更好地开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利于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加速推进。  相似文献   

10.
兴国县水土流失治理历程与新时期重点治理方向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时期水土流失遥感图片解译数据的文献检索与比对,分析了兴国县水土流失变化历程,指出了未来兴国县水土流失治理重点方向及策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兴国县水土流失治理历程大致分为水土流失加速阶段、缓和阶段、快速消减阶段和稳步消减阶段,与国家发展和水土流失治理大政方针休戚相关。新时期,兴国县需强化崩岗及侵蚀劣地、坡耕地与经果园地、林下裸露稀疏马尾松林地、生产建设项目场地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提升次生山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生态立体、循环农业和特色休闲农业,遏制山区二次开发利用的水土流失风险;创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信息化监管平台与决策支持系统,推动水土保持综合效益持续发展,促进山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1.
地处沂蒙山区的临沂地区,山丘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6%,山高坡陡,石厚土薄,人多地少,水土流失严重,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之一。1984年以来,水土保持工作紧密结合山区经济发展,实行开发性治理,以发展经济林和建设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中心,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发展小流域经济。近十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0km~2,新建梯田和发展水地30.14万hm~2,经济林由2.84万hm~2发展到7.6万hm~2,林木覆盖率由13%提高到21%,商品经济和乡镇企业都得到迅速发展,初步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12.
川掌沟综合治理的经验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0年的综合治理,川掌沟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均产粮500多kg,比治理前增加102%,人均收入由65j增加到1000元,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其突出的经验是:以开发促治理,把单纯的防护型治理转变为效益型开发性治理,以效益增强治理后劲。前5年采取自下而上的治理顺序,首先控制泥沙下泄,增加基本农田,使群众尽快受益。后5年自上而下地治理梁峁-坡-沟,大力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经果林,使群众从始到终年年受益,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治理积极性,从根本上控制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3.
通过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典型——陕北米脂县高西沟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配置模式、治理成本和治理效益分析,认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配置模式应由治理目标所决定,不同治理目标指导下的治理模式将产生不同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针对水土保持效益的多重性、连动性、交叉性和互动性等特点,提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原则;依据该原则,估算以粮食自给为目标的治理模式,其投入治理成本是65.70万元/km^2,5-6年内可收回成本;此时治理流域基本达到泥不下坡,水不出沟,林草覆盖率达到40%-50%,粮食自给,年经济收入3 000元/人左右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治理区虽全面治理达标,但经济收益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单纯依靠水土保持难以达到全面小康,这是值得有关部门应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鼎言 《水土保持通报》1999,19(1):33-37,42
该文综述了浙江省小流域治理的现状,并结合湖州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实践,对小流域治理的类型,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关治理标准,配套技术以及经验与教训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5.
汝阳山区小流域治理投入产出数学模型陈维杰,李重新,赵建立,徐光恩(河南省汝阳县水利局,471200)水利、林业、农牧三部门共同投资及受益农民投工是汝阳山区过去、现在乃至将来一个时期内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本投资、投工形式。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合理界定三...  相似文献   

16.
泰安市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两条有效途径于洪太,谢厚国(山东省泰安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271000)泰安市位于鲁中山区,山丘面积占总面积的67%。由于山高石头多、水土流失严重,长期以来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群众生活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得...  相似文献   

17.
1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小流域治理开发的紧迫感、责任感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比较符合省情,符合自然和经济规律的治理水土流失的基本路子。一是确立了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以科技为先导、市场为导向,实行集中、连续、综合、...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物治理措施对赤红壤抗蚀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采用营造大叶相思水土保持林和种植荔枝、龙眼、杨梅等果树的措施治理严重退化赤红壤,对不同航对照的土壤抗蚀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生物措施治理后土壤抗蚀性大小顺序为:27年生杨梅(T23);6年生大叶相思(T12)、28年生的荔枝(T21)、龙眼(T22)和6年生荔枝(T11)。采用受蚀性指数EVA、土壤有机质、结构体破坏率,大于1mm水稳性团粒含量以及侵率,能较好地表征赤红壤抗蚀性,在果园中引进以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试点小流域治理模式及成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0.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山西省的小流域治理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指导思想上,治理方针上,投资力度上,组织形式上,政策措施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开创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局面,抑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今后,要继续以重点生态建设项目为龙头,大力实施封禁治理,推行专业队治理,资金使用报帐制和项目“三制”管理,把全省小流域治理和生态建设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