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非离子态氨及酸碱度对鳜鱼种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静水试验法测定了非离子态氨对鳜鱼种的急性毒性及鳜鱼种对水质酸碱度的耐受性。非离子态氨对鳜鱼种24、48、96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763、0.663和0.525mg/L;安全浓度为0.0525mg/L;鳜鱼种对PH值96h的耐受范围为4.10-9.10。  相似文献   

2.
非离子态氨及亚硝酸盐对欧洲鳗鲡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6~8月,通过人工控制NH3-N及NO2--N的浓度,对欧洲鳗鲡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的结果表明:非离子态氨对欧洲鳗鲡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26、3.27、2.19mg/L,安全浓度为0.219mg/L;亚硝酸盐对欧洲鳗鲡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00.0、84.1、26.6mg/L,安全浓度为2.66mg/L。  相似文献   

3.
非离子态氨对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毒性试验得出,非离子态氨对美洲鳗鲡的24小时,48小时,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6,5.1,4.5mgl^-1,安全浓度为0.45mgl^-1。同时表明当非离子态氨浓度达1.0mgl^-1以上时,毒性明显;小于1.0mgl^-1时,美洲鳗鲡无急性中毒性症状表现。  相似文献   

4.
铵态氮和亚硝酸盐氮对鳜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常规方法测定了铵态氮和亚硝酸盐氮对10—12日龄的鳜鱼苗的毒性。铵态氮的24、48、96h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950×10-4%、1778×10-4%、1259×10-4%、125×10-4%,相应的非离子氨浓度分别为094×10-4%、085×10-4%、060×10-4%、006×10-4%;亚硝酸盐氮的24、48、96h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4125×10-4%、8414×10-4%、5012×10-4%、501×10-4%。  相似文献   

5.
非离子态氨对鲤鱼种的毒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水生物实验法测定了非离子态氨对鲤鱼种(45g)的急性毒性。非离子态氨对鲤鱼种24、48、96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945、1.106和0.863mg/L;安全浓度为0.0863mg/L。  相似文献   

6.
赵文  严朝晖 《淡水渔业》1994,24(4):23-24
养殖水体的降氨措施及氨毒性利用赵文,严朝晖,黄学敏(广东汕头昂泰集团水生生物技术研究所515800)氨,特别是非离子态氨对鱼虾和其它水生动物具有强烈毒性,轻则抑制生长、损害鳃组织,重则导致鱼虾大批死亡,一般氨的安全浓度为0.025mg/LNH3—N。...  相似文献   

7.
分子氨诱发池养鱼类烂鳃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瑞兰  冯志荣 《淡水渔业》1999,29(10):11-12
用鳜鱼、广东鲂、青鱼三种鱼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浓度分子氨试液里暴露72h后,转移到含烂鳃菌的试液里感染72h,试验结果表明:三种鱼经过分子氨致毒后在烂鳃菌感染下,发生不同程度的烂鳃病,NH3-N浓度0.190mg/L和0.252mg/L两个浓度72h的感染率达100%;72h0.158mg/L(MH3-N)是诱发三种池养鱼烂鳃病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8.
余氯对鳜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余氯对鳜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得出余氯对鳜鱼苗的24、48、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12、0.06、0.02毫克/升,安全浓度为0.002毫克/升。  相似文献   

9.
亚硝酸盐和氨对河蟹氵蚤状幼体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亚硝酸盐和氨对河蟹氵蚤状幼体的毒性影响,并且推导出两种物质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Cs)。  相似文献   

10.
亚硝酸盐和氨对河蟹氵蚤状幼体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亚硝酸盐和氨对河蟹溲状幼体的毒性影响,并且推导出两种物质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Cs)。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通过血凝实验证明太湖的微囊藻具有蓝藻毒素,在此基础上进行鱼类染毒实验,采用全细胞藻体和经冻解的藻液给鱼类染毒,结果发现全细胞输送灌胃染毒对鱼类(乌鳢)的毒性较小,半致死浓度LC50×96h为350mg/kg;以冻解藻液腹腔注射染毒对鱼类(草鱼)毒性较大,一次染毒4小时的半致死浓度LC50×4h为440mg/kg,二次染毒6小时半致死浓度LC50×6h为250mg/kg,说明太湖微囊藻属于毒藻,毒性级别可定为中等。  相似文献   

12.
4种常用药物对黄鳝苗种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常温静水实验法,进行孔雀石绿、高锰酸钾、敌百虫、强氮精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体长11~15cm,平均体重3.6克/尾)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物对黄鳝苗种的96h半致死浓度(96hLc50)分别为3.654、5.775、7.407、18.520mg/L;安全浓度(Sc)分别为0.3654、0.5773、0.7407、1.852mg/L。黄鳝苗种对高锰酸钾最敏感,敌百虫次之;最不敏感的为强氮精,其次为孔雀石绿。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育自繁亲虾,用温泉水高温,人工育苗18.59万尾(0.8-1.0cm),最高育苗密度10.3万尾/m^3,成活率84.5%;外购亲虾用锅炉提温,人工育苗7.79万尾(1.65cm),育苗密度5.53万尾/m^3,成活率64.98%,孵化育苗水温26.0-30.0℃、PH7-8.5、盐度12-14‰、溶氟4-6.5mg/l,氨氮0.3-0.8mg/l。本试验表明,罗氏沼虾人工孵化育苗,在辽宁地  相似文献   

14.
3种药物对河蟹幼体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黄鹤忠  梁守仁 《水利渔业》1998,(6):15-16,28
对河蟹大眼幼体进行室内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孔雀石绿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1.15,12.00,6.90,2.80;硫酸铜分别为6.44,3.74,3.33,1.50;高锰酸钾分别为5.17,3.38,1.90,1.50。试验发现1.0-2.0mg/L的高锰酸钾可促进河蟹大眼幼体变态。而孔雀石绿对变态有抑制作用。文中讨论了3种药物在河在眼幼体生产上的安全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非离子氨氮对罗氏沼虾幼体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通过非离子氨氮对罗氏沼虾幼体的急性致毒试验表明:Ⅴ期幼体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为1.14mg/L,安全浓度(SC)值为0.11mg/L;Ⅸ期幼体96h的LC50值为1.40mg/L,SC值为0.14mg/L,建议在育苗期间加强水质管理,有效地控制水体中非离子氨氮的浓度。  相似文献   

16.
氯化物水型盐碱池塘的限制性营养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沿黄盐碱地池塘水(ClⅡNa 和ClⅢNa) 的主要营养盐(N、P) 的限制作用和适宜施肥浓度。首次发现该类型池塘普遍表现为氮限制。塘水中无机氮浓度很低,只有(23 .56 ±12 .53) μg/L( M±SD) ,与无机磷的比值仅为1 .02 ±0 .85 ;而总氮和总磷并不低,分别为(3 .35 ±1 .08) mg/L 和(0 .24 ±0 .11) mg/L;TN/TP为14 .94 ±3 .43 。适宜的施肥N∶P( 重量) 为(10 ~15)∶1 。文中提出了1 种氮限制指数:INL= (DOIN1 .0- DOIc)/(DOIN1 .0P0 .1 - DOIc) ,并拟合出INL 与TN/TP的相关模型,INL 可准确地表示氮限制程度。文章最后分析了氮限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4种药物对中国花鲈苗种的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为:硫酸铜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58mg/L(24h)、2.93mg/L(48h)、1.81mg/L(72h)、0.78mg/L(96h),安全浓度为0.36mg/L。杀虫威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5.11mg/L(24h)、15.81mg/L(48h)、11.20mg/L(72h)、9.36mg/L(96h),安全浓度为0.96mg/L。福尔马林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25.58mg/L(24h)、176.97mg/L(48h)、150.31mg/L(72h)、141.45mg/L(96h),安全浓度为32.77mg/L。聚维酮碘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27.00mg/L(24h)、145.50mg/L(48h)、113.11mg/L(72h)、101.84mg/L(96h),安全浓度为17.93mg/L。4种药物对中国花鲈苗种的毒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杀虫威〉聚维酮碘〉福尔马林。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化纤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乙醛、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作用。结果表明,乙醛对大型蚤48h-LC50、96h-LC50值分别为16.8、4.2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42mg/L;对苯二甲酸对大型蚤48h-LC50,96h-LC50值分别为3165.2、1111.7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11.2mg/L;乙二醇对大型蚤48h-LC50、96h-LC50值分别为3867  相似文献   

19.
申玉春  张松龄 《水利渔业》1994,(4):29-30,55
本文报道了氨对鲤鱼种毒性的试验结果,指出氨对鱼类的毒性随水温和pH值的升高而增大,而且其毒性主要是非离子氨起作用,在试验条件下非离子氨对鲤鱼种的24、48及96小时的TLm分别为:1.43±0.07、1.29±0.05、1.26±0.05mg/L。  相似文献   

20.
非离子氨对史氏鲟早期仔鱼72和96小时的LC50分别为068和063mg/L;对晚期仔鱼的8、12、14、48、72和96小时的LC50分别为050、043、035、026、021和017mg/L,当浓度达到035mg/L时,在17小时内造成试验鱼全部死亡。48小时内造成早期仔鱼50%死亡的总铁浓度为500mg/L。史氏鲟仔鱼对pH忍耐性的上限和下限分别为925和360,立刻致死的pH值分别为209—250和1010—1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