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就大豆疫霉根腐病菌(Phytophthora soja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活性对其致病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试致病性菌株在接种复壮后PG活性明显高于复壮前的PG活性;致病性菌株的PG活性显著高于非致病性菌株PG活性;受试菌株的PG活性均在培养后第7天达到峰值。综上所述,PG活性的高低与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致病力强弱有一定的关系,是该病菌的一种起致病作用的细胞壁降解酶。  相似文献   

2.
对大豆疫霉根腐病原菌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毒素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用抗感不同大豆品种的切根苗进行了毒素生物活性及最佳浓度的测定、筛选。结果表明:毒素的提取采取弱极性的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比较理想,尤其是用乙醚萃取;用稀释100×浓度的毒素处理抗感不同的大豆品种的切根苗可以产生与病原菌下胚轴接种法相同的症状,同时也证明该毒素是一种非寄主专化性毒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下胚轴伤口菌丝接种法在携带抗病单基因的8个大豆品种(系)上,对采自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20个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株进行毒性检测,根据抗感反应将其分为6个毒性组。运用22个随机引物扩增供试菌株,共得到151个RAPD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101个,占66.90%。通过聚类分析计算了各菌株之间的遗传距离,并产生树状图,发现菌株间存在遗传异质性,病原菌毒性和DNA多态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生理小种中国鉴别寄主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下胚轴伤口菌丝接种法 ,接种具有地区和致病性代表性的大豆疫霉根腐病菌 7个菌株 ,筛选出 2 3个具有稳定抗感表现的大豆品种 (系 ) ,可作为未来建立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生理小种鉴别系统的候选品种 (系 )。  相似文献   

5.
苎麻疫霉卵孢子萌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6.
大豆品种(系)对疫霉根腐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当地主栽的大豆育种材料103份,在室内盆栽后接菌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20份材料表现为抗病,占供试材料的19.43%;中度抗病的材料12份,占供试材料的11.65%,感病材料有71份,占供试材料的68.90%。  相似文献   

7.
用不同浓度的毒素处理抗感不同的大豆品种的根部,研究毒素对大豆细胞根部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浓度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毒素(稀释50倍,浓度为0.1794mg·mL-1)处理抗感不同大豆品种的根部后,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根部细胞内部结构均遭到了明显的破坏。适宜浓度的毒素(稀释100倍,浓度为0.0897mg·mL-1)处理抗感品种根部后,抗病品种细胞内部结构基本上比较完整,而感病品种细胞内部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线粒体绝大多数都出现了空泡化。这说明只有在适宜浓度毒素处理下,才能在细胞超微结构上区分出抗感品种在抗性上的差异。本研究为揭示毒素在细胞水平的致病机理及寄主抗毒素的机理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新疆大豆根腐疫病鉴定初报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从新疆石河子和伊犁大豆种植区采样对大豆根腐病的病原进行分离与诱发.结果在新大豆1号和石大豆1号上共分离和诱发到phy1,phy2,phy3,phy4,phy5五个疫霉菌株,根据分离物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测定,将此鉴定为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由于该菌属重要植物检疫对象,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希望尽快组织普查,加强检疫,搞清疫区范围,组织力量尽快将其消灭或严格控制在一定地区.  相似文献   

9.
异宗配合疫霉同宗配合形成卵孢子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株存放6-24个月、菌丝损伤、土壤浸出液和绿色木霉可诱导槐生疫霉、掘氏疫霉和烟草疫霉部分A2交配型菌株产生卵孢子,表现同宗配合特性,而A1交配型菌株一般较稳定,樟疫霉仅在土壤浸出液和绿色木霉的刺激下,部分A2交配型菌株才形成卵孢子,但是,根据Zentmyer方法制备的刺槐和雪松的根浸液对上述4种疫霉的卵孢子产生均无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过研究筛选有效药剂防治疫霉根腐病,获得最佳使用技术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亮盾拌种+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叶喷,对大豆疫霉菌防治效果最好,并具有较长的药效期,在我省目前缺乏有效抗病品种的情况下,建议应用亮盾拌种+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叶喷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  相似文献   

11.
王子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3969-3971
[目的]为阐明大豆疫霉中Myb类转录因子的作用机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从大豆疫霉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的大豆疫霉Myb类转录因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大豆疫霉中的分布特点和4个重要值较大的Myb因子在大豆疫霉与寄主互作过程中的转录模式,并对Myb因子进行聚类。[结果]大豆疫霉基因组中含50个Myb,其在基因组中的分布不均 50个Myb因子可聚为6类(A、B、C、D、E、F),其中聚类组E中Myb因子最多,占总数的40%,聚类组B中Myb因子最少,只有4个 Myb因子在疫霉菌丝数据库中出现的频率最高(0.44%),在侵染数据库中出现的频率最低(0.26%) 4个Myb因子在疫霉侵染寄主过程中均有转录。[结论]该研究为明确大豆疫霉Myb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疫霉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豆疫霉菌分布及毒力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通过大豆疫霉根腐病发生的田间调查、从病株和土壤中分离大豆疫霉菌 ,对大豆疫霉菌在我国的分布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除东北地区外 ,我国黄淮流域和长江流域也存在大豆疫霉菌。应用 13个鉴别寄主 ,对来自不同地区的 83个大豆疫霉菌分离物进行毒力鉴定 ,证明我国大豆疫霉菌存在丰富的毒力多样性。与植株分离物相比 ,土壤分离物的毒力多样性程度更高。对不同地区来源分离物的毒力组成比较表明 ,长江流域分离物的毒力多样性最丰富 ,其次是黄淮流域 ,而东北地区分离物的毒力组成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13.
By investigating occurrence of Phytophthora root rot in fields and isolating P. sojae from diseased plants and soils, the distribution of P. sojae in China was surveyed. In addition to northeast region, P. sojae existed in Huanghe-Huaihe basin and Yangtze basin too. Eighty- three isolates of P. sojae isolated from different areas were identified on virulence using 13differential soybean cultivars, abundant virulence diversity was found in P. sojae. The greater diversity in virulence of P. sojae was in isolates from soil than from plants. And the greatest virulence diversity of P.sojae was found in Yangtze basin.  相似文献   

14.
新疆大豆疫霉的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SR标记对新疆地区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 & Gerdemann)的遗传多样性和与美国、黑龙江、福建等3个不同地理来源大豆疫霉菌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地区大豆疫霉菌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遗传背景单一,推断为外来生物。与大豆疫霉菌美国分离物和福建分离物相比,新疆分离物与黑龙江分离物的遗传关系最近,表明新疆大豆疫霉菌可能从黑龙江传人。  相似文献   

15.
大豆疫霉的ITS分子检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根据大豆疫霉及其近缘卵菌ITS序列差异设计了一对寡聚核苷酸引物,用于对包括大豆疫霉在内的20种真菌的PCR检测。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反应体系及扩增条件下,该对引物只在大豆疫霉为模板的扩增体系中具有一330bp的扩增产物,表现出强特异性。利用该特异引物可稳定地从含有大豆疫霉游动孢子或卵孢子的土壤及其发病组织中检测出病原菌。该检测方法对大豆疫霉游动孢子和卵孢子的检测理论精度可达0.5个孢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豆疫霉菌群体遗传结构的R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国大豆疫霉菌的群体遗传结构,探索不同地区大豆疫霉菌群体间的亲缘关系。【方法】采用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对大豆疫霉菌进行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利用Popgene V1.32软件计算大豆疫霉菌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利用NTSYSpc V2.10软件估算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并依据遗传距离构建UPGMA(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averages)系统树状图谱。【结果】采用探针PS127558对来自黑龙江、新疆和内蒙古等5个大豆疫霉菌地理群体的133个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共得到25条杂交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4个,占96%。黑龙江分别和新疆、内蒙古群体间遗传相似度较高。相对于黑龙江群体遗传结构的高度复杂性,新疆和内蒙古菌株的群体遗传结构则比较简单,分别有88.2%和100%的菌株分属于同一聚类组,且均有超过58%的菌株和部分黑龙江菌株指纹图谱完全相同。Shannon’s多样性指数也表明黑龙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福建和其它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度较低,且分别有45.5%和54.5%的福建群体都属于聚类组E和F,遗传背景较为单一。福建群体的Shannon’s多样性指数低于黑龙江和美国。美国和黑龙江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度较高,且部分美国菌株和黑龙江菌株指纹图谱相同。【结论】新疆、内蒙古的大豆疫霉菌起源于黑龙江,福建的大豆疫霉菌可能为一个独立的进化分支或起源于其它地区。此外,中国和美国的大豆疫霉菌群体间存在菌源交流。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大豆疫霉菌在新疆的分布和新疆大豆疫霉菌的毒力组成,采用大豆叶碟诱捕法从新疆大豆田土壤中分离大豆疫霉菌,并采用幼苗下胚轴伤口接种法鉴定大豆疫霉菌的毒力。结果共分离到26个大豆疫霉菌株,毒力测定鉴定出20个不同的毒力型,说明新疆的大豆疫霉菌表现出丰富的毒力多样性。新疆大豆疫霉菌对抗病基因Rps1a,Rps1c和Rps1k的毒力频率均为0,因此,可应用这3个抗病基因对新疆大豆疫霉根腐病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大豆疫霉菌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菌株的生物学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聚乙二醇(PEG)介导的大豆疫霉菌的遗传转化系统,对大豆疫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及再生菌株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 riselase以及D riselase和Lysing酶的混合液均能有效地裂解菌株Pmg 2-3的细胞壁并获得原生质体;其中混合酶液的裂解效果优于D riselase单一酶液,当混合酶液中两个酶的浓度均为15 mg.mL-1时,在30℃消化3 h可产生4×106mL-1的原生质体。所制备的原生质体经细胞核染料4,6-d iam id ino-2-phenyl-indole(DAPI)染色后发现,大型均一的原生质体内含有细胞核;原生质体在再生培养基上再生率达1.0%,再生菌株在利马豆培养基上菌落形态呈白色、圆形、毛毡状,其生长速率、致病性均与亲本菌株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