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凋落物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陆地生态系统中,90%以上的地上部分净生产量是通过凋落物的方式返回地表。本文在介绍森林凋落物作用和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凋落物分解过程及机理,主要介绍了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因子:气候(温度、湿度)、基质(C/N、C/P、木质素等)、土壤(土壤水分、地表温度和土壤pH等)和生物因子(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等,在此基础上对凋落物研究方法、手段及内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森林凋落物的分解,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因素,以及全球变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对具体国内现阶段进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综述了目前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必要的研究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内地上植物组分产生并归还于地表,作为分解者的物质和能量来源,来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机质总称。凋落物分解包含凋落物粉碎、淋溶和有机物的分解代谢3个过程。C/N、木质素含量等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主要指标因素,凋落物的质量等内部因素与气候等外部因素共同影响着凋落物分解。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归还的主要途径,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对凋落物分解动态过程的研究可以帮助当地合理的、因地制宜的种植相关树种,有效的调节并提高林木的生长效率,并为维持土壤肥力,增强土壤的养分可利用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归还的主要形式,其分解决定着土壤有机物质的存储与周转。随着全球变暖日趋明显,气候变暖对森林凋落物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但部分研究结果仍存在争议,研究亟待加强。文中分别从凋落物产量、结构和组成、分解速率等方面综述全球变暖对森林凋落物影响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全球变暖不同模拟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提出统一研究方法、加强长期动态观测、强化森林凋落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研究等建议,以期为全面精准评估全球变暖对森林凋落物的影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70,自引:4,他引:70  
系统评述森林凋落物的分解过程、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因素、分解研究的方法等.森林凋落物的分解既有物理过程,又有生物化学过程,一般由淋溶、自然粉碎、代谢作用等共同完成.凋落物分解过程先后出现分解速率较快和较慢2个阶段,元素迁移一般呈现淋溶-富集-释放的模式.凋落物分解主要受气候、凋落物性质、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影响,气候是最基本的影响因素,常用实际蒸散(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简称AET)作为指标.凋落物分解速率呈明显的气候地带性,与温度、湿度等紧密相关.从全球尺度来讲,凋落物质量对分解速率的影响处于次要地位,但在同一气候带内因AET变化较小,则起了主导作用.N、P和木质素浓度、C/N、C/P、木质素与养分比值是常见的凋落物质量指标,其中C/N和木质素/N最能反映凋落物分解速率.凋落物化学性质对其分解的影响作用又与分解阶段有关.凋落叶中N、P、K初始浓度高使得初期分解较快,而后期分解放慢.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区系也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凋落物分解.尼龙网袋法(litter bag method)操作简单,是野外测定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最常用的方法.除此之外,缩微试验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普遍采用的衡量凋落物分解速率大小的指标主要有CO2释放速率、凋落物分解系数(k值)及质量损失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指数衰减、线性回归等模型来模拟凋落物分解过程.尽管对凋落物分解在森林生态系统C、N、P循环、土壤肥力维持等方面已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未来研究应侧重以下方向:长期的定位观测;采用相对统一的研究方法,获得可比性强的数据进行综合;深化凋落物分解机理研究;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评价营林措施(如林分皆伐、造林、施石灰和肥料等)对凋落物分解与养分释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森林凋落物的分解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凋落物的分解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凋落物自身基质质量这一内在因素,而树种、生长阶段以及养分再吸收率的差异使得凋落物的基质质量会有所不同,且森林病虫害也能影响凋落物的基质质量,从而间接影响凋落物的分解.此外,一些外在因素,包括气候条件(温度、光照、降雨)、立地条件(土壤肥力、海拔、坡向)和生物条件(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等也会改变凋落物的分解程度和向土壤释放养分的速率.本文论述了以上这些因素和凋落物分解的关系,为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平衡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森林凋落物涵养水源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中植物组分产生并归还地面,作为分解者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借以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所有有机质的总称,有着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其中凋落物的涵养水源功能及其重要。不同林型或树种的凋落物有不同的涵养蓄水能力,且森林凋落物的涵养蓄水能力受不同因素的影响。本文对不同林型凋落物持水性研究及影响其持水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对林业建设过程中的树种选择、林型搭配、林下凋落物处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长白山主要支脉张广才岭和哈达岭山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林分类型凋落物现存量及其组成分析,探讨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现存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天然林凋落物平均现存量为5.97 t/hm2;人工林凋落物平均现存量为5.96 t/hm2;在天然林各调查群落中,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纯林面积占有较大比例,凋落物平均现存量分别为6.11和5.99 t/hm2;其针叶混交林面积最小,平均现存量仅为2.74 t/hm2;在人工林各调查群落中,针叶纯林面积最大,平均现存量为6.09 t/hm2;针阔混交林面积最小,平均现存量为5.76 t/hm2.在人工林、天然林未分解层各组分中,均表现出凋落叶(阔叶+针叶)>凋落枝(阔枝+针枝)>杂物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森林凋落量研究概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森林凋落物的概念进行了讨论,并概述了森林凋落物的成分,影响森林凋落量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0.
森林凋落物分解与酶的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森林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凋落物通过分解向土壤释放有机物和养分元素,对林地肥力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凋落物分解受到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气候、凋落物自身性质和土壤生物等。凋落物和土壤中的酶是凋落物分解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其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中评述了酶的种类和酶活性与凋落物分解的关系及凋落物层次、多样性和分解产物与酶的关系,简要概述了酶活性的测定方法,为深入研究凋落物分解机理及其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森林粗木质残体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粗死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是指所有地上和地下小头直径≥2.5cm的枯立木(snag)、倒木(Log)、树桩(Stump)、大枯枝(Large Branch)、小枯枝(Twig)、连接在活树上的枯死小树枝(Suspended Twig)等的总称。该文综述了近几十年CWD的研究成果,总结了CWD的概念及其在碳氮循环、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的生态功能,CWD的贮量和养分动态。大量的研究证明,CWD对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但它的蓄积量、空间分布以及它的生态意义因所研究的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林型而异。另外,CWD还受诸多生物学和非生物学因子的影响,研究各因子与CWD的关系对于保持CWD的生态功能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非正常凋落物”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非正常凋落物"的概念及其与正常凋落物的区别进行阐述,探讨冰雪灾害、台风、地质灾害所造成的非正常凋落物的凋落物量的测定方法,并对非正常凋落物的生态学意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常绿阔叶林18个样地的凋落物数量、组成、季节动态及土壤肥力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幼龄林至成熟林的年凋落物量为1.47~2.71 t·hm-2·a-1,成熟林年凋落物量最大,幼龄林最少;叶片是森林凋落物的主要成分,枝、花果、皮、碎屑所占总量的比例较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有明显的凋落节律,季节动态为双峰型;凋落物能明显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全氮的含量,但与土壤全磷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四川王朗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岷江冷杉森林群落内的凋落物总量、各凋落物组分随海拔的变化及其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各凋落物组分和总凋落物的年产量在不同海拔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年总凋落物量在3 537.18~4 761.84 kg.hm-2.a-1,高于同一地区的相似群落,表明在该区域岷江冷杉林具有相对较高的生...  相似文献   

15.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茂兰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中凋落物现存量及其碳库特征.结果表明:随群落恢复凋落物现存量呈减少趋势,早期减幅大,中后期减幅小;随群落恢复凋落物现存量演化受地貌因子、群落生活史、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较大,受水热条件的影响较小;凋落物现存量生物量与其分解失重率、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凋落物分解失重率与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呈极强的正相关关系;随群落恢复凋落物现存量含碳率变化不显著,凋落物现存量碳密度变化规律与凋落物现存量变化规律一致,单位面积凋落物碳储量表现为碳源效应,且早期碳源效应较强、固碳能力不稳定,中后期碳源效应较弱、固碳能力稳定;凋落物碳密度(Y)与其现存生物量(x)的关系:Y=b.+b1x(b0、b1为常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及杉木纯林群落凋落物的能量年归还量及能流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混交林凋落物的能流量达 12 .6 4 8× 10 6J·m-2 ,比纯林的高 4 .2 % ;在各目的树种凋落物组成中 ,落叶能流量均占大部分 ;混交林和纯林群落太阳能进入凋落物的转化效率分别为 0 5 6 %和0 5 4 % .混交林和纯林中杉木凋落物能流一年中分别在 3,8和 12月出现 3个高峰 ,其中落叶、落枝、落花和落果能流的月变化与之相似 ,这与杉木的小枝整体凋落方式有关 ;混交林中观光木凋落物能流在1,5和 8月出现高峰 ,其中落叶和落枝能流月变化与之相似 ,但落花能流仅出现在 3~ 5月 ,而落果仅发生在 1月和 3月 .各群落凋落物能流月变化模式与其中杉木凋落物能流变化模式基本一致 .混交林和纯林凋落物能流的季节变化为春季 >冬季 >夏季 >秋季 ,但混交林凋落物能流量季节间变动小于纯林的 .  相似文献   

17.
不同海拔高度毛竹林凋落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通过对江西大岗山不同海拔高度(低海拔350 m,高海拔650 m)毛竹林凋落物的定位观测,分析研究了该地区毛竹林的凋落大小年周期、凋落进程以及凋落量受海拔高度的影响等。结果表明:(1)观测的2个海拔高度对毛竹林凋落量的影响不显著。观测期间,高海拔、低海拔年平均凋落量为(1 695.05±87.23)kg·hm-2。(2)毛竹林凋落大小年周期与日历年并不吻合,是跨年度的,持续时间12个月左右,周期的分界点在每年的6月前后,且小年的四季变化较大年更明显,仅春夏两季凋落量就占全年总凋落量的68.71% 72.39%。(3)2008年初的特大冰雪灾害对毛竹林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且对高海拔的干扰相对低海拔更严重;但灾害发生2 a之后,其高海拔、低海拔凋落动态的各项指标均接近于该地区之前对未受灾毛竹林的研究结果。因此,认为冰雪灾害发生2 a之后,即2010年6月前后开始,该地区毛竹林凋落量已逐渐恢复到了灾前的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18.
林火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火是全球大多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干扰因子, 它对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增加有显著影响。林火与气候变化是当前林火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文中综述了气候变化对林火的影响和林火排放物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 气候变化将导致森林火险期延长, 出现潜在极端火行为的天数增多, 森林火灾更加严重, 特别是北方森林火灾增加显著。未来的研究趋势是, 采用卫星遥感数据在大尺度上研究气候变化对林火的影响, 把林火模型与气候模式和全球植被动力学模型耦合, 构建更为复杂的林火排放模型, 以深入揭示林火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The amount of carbon returned through litterfall and its seasonal pattern were studied in a natural forest of Castanopsis kawakamii (NF) and adjacent monoculture plantations of C. kawakamii (CK) and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CF) in Sanming, Fujian Province, China. Mean annual carbon return through total litterfall over 3 years (from 1999 to 2001) was 5.097 t穐m2 in the NF, 4.337 t穐m2 in the CK and 2.502 t穐m2 in the CF respectively. Of the total carbon return in the three forests, leaf contribution accounted for 58.96%, 68.53% and 56.12% and twig 24.41%, 22.34% and 26.18%, respectively. The seasonal patterns of carbon return from total litterfall and leaf-litter were quite similar among the three forests. A peak of carbon input from litterfall in the NF and the CK occurred in spring except for the highest annual C return through branch litter of the NF in summer, while the CF showed the maximum C return in summe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 that the natural forest has a greater C return through litterfall than monoculture plantations,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increase of soil organic matter storage and the maintenance of soil fertility.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对广东杨东山十二度水省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受害样地调查资料,对森林的受害程度及凋落物现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受害程度与海拔高度成正比.在海拔700~1 000 m范围内的植被严重受害,灾害产生的非正常凋落物量13.96~19.59 t·hm-2,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在23.39~29.97 t·hm-2,远高于年凋落量,产生严重次生灾害隐患,必须制定适宜的林地卫生清理、促进更新措施和恢复措施,以求尽快恢复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