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陕西省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12份陕西大豆品种资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大豆品种资源的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3.30±2.69%;脂肪平均含量为16.76±1.41%,说明陕西大豆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为60.05±2.48%.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404**).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都与生育日数正相关与株高负相关,其程度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显著负相关而脂肪含量与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不同花色、茸毛色、结荚习性、粒色、粒形的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以不同粒色、粒形和结荚习性间的差异最为明显,无限结荚习性、籽粒为黑色肾形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低,籽粒为双色肾形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低.研究结果为大豆品质育种选择亲本和杂交后代处理的提供依据,并筛选了12份高蛋白和大粒的品种供育种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灌水对高油大豆和高蛋白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灌水使高油大豆的产量略有提高,较对照增产1.9%,对高蛋白大豆产量未表现出增产效果.灌水对不同品质的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影响不同,灌水可提高高油大豆品种脂肪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相反,灌水提高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3.
王惠贞  唐红艳  牛冬  吕淼 《大豆科学》2021,40(1):112-121
为评价大豆气候品质,优化布局优质大豆产区、提升大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利用2005-2018年内蒙古东北部大豆主产区主栽品种内豆4号的品质分析、发育期和同期气象观测等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典型年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确定影响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和关键期,并构建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等品质成分与关键气象因子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温度和降水是影响大豆蛋白质含量的主导气象因子,而影响大豆脂肪含量的主导气象因子是温度;8月上旬至9月上旬(结荚期~鼓粒期)是影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共同关键期,也是影响大豆品质形成的最关键阶段.大豆进入开花期后,气温高、降水多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而开花初期和结荚鼓粒期气温较低、成熟期气温较高,利于大豆脂肪含量的提高.在分析生物学意义基础上优选因子,构建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与关键影响因子定量关系模型,拟合率均较高.通过对2019年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的模拟检验,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3个高油大豆品种(绥农14、红丰9、东农47)为试验材料,在2003—2004不同年份探讨高油大豆品种 蛋白质和脂肪积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油大豆品种在不同年份间,脂肪含量的相对排序保持不变。油分含 量高的品种,蛋白质含量年份间变异较小;油分含量低的品种,则变异较大。高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积累呈现出 “高—低—高”趋势,并且种子成熟后的蛋白质含量要小于初期测量时的含量;高油大豆脂肪含量积累呈现了“低— 高—低”趋势,并且种子成熟后的脂肪含量要高于初期测量时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1305份大豆种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夏豆蛋白质含量稍高于春豆,春豆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夏大豆。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其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的机率也较火。不同结荚习性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无差异,脂肪含量是有限性的稍高于无限性的。粒色与化学成份的关系是:蛋白质、脂肪含量以及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青、双色、黄、黑、褐;褐、黄、黑、青、双色;青、褐、黄、双色、黑。白花大豆脂肪含量有稍高于紫花的趋势。不同茸毛色的大豆在蛋白质、脂肪含量方面无明显的差异。大豆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不否定可能获得蛋白质与脂肪总含量较高的品种。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与原产地纬度分别呈极显著正、负相关;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自然条件定向培育、通过获得性遗传长期积累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套作大豆高产优质育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玉米-大豆"带状套作,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分析了高产材料(≥1 500 kg·hm-2)的产量、高蛋白材料(≥50%)的蛋白质含量、高脂肪材料(≥20%)的脂肪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类型大豆材料中,有6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都大于10%,特别是高脂肪材料的底荚高、分枝数和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均大于30%,说明通过农艺性状的选择,提高大豆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潜力较大。套作下高产材料、高蛋白材料和高脂肪材料与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分别为:生育期株高分枝数底荚高单株荚数百粒重主茎节数;生育期主茎节数株高底荚高分枝数百粒重单株荚数;生育期底荚高百粒重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套作下,高产材料的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3**),与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709*);高蛋白材料的产量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材料的产量与脂肪含量相关均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选择生育期长的品种可提高套作大豆产量、蛋白质及脂肪含量;选择分枝数、单株荚数较多和株高适中的品种可以同时提高套作大豆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加强对底荚高和百粒重的选择有望提高套作大豆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品质性状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23年采用系统育种方法育成黄宝珠和金大332至2000年,中国共育成大豆品种840余个.本文将中国大豆育种的历史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23-1950,共28年)育成大豆品种20个,平均蛋白质含量41.0%,脂肪含量20.6%;第二阶段(1951-1980,共30年)育成品种245个,蛋白质平均含量40.76%,脂肪含量20.15%;第三阶段(1981-2000,共20年)育成品种576个(统计到品质性状数据的有563个),平均蛋白质含量42.04%,脂肪含量19.77%.本文对第三阶段育成品种的品质分4个时期("六五"-"九五")进行重点分析,发现蛋白质含量以"八五"期间育成的品种为最高,110个品种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为42.8%,其中国审品种10个,平均含量44.36%.脂肪含量以"六五"期间选育的品种为最高,96个品种脂肪的平均含量为20.10%,其中17个国审品种的平均含量为20.73%."六五"-"九五"期间,在3大产区中,蛋白质含量以南方大豆品种为最高,44个品种平均含量达43.81%,比北方春大豆高2.81个百分点.脂肪含量以北方春大豆品种为高,220个品种平均含量为20.0%.113个黄淮海夏大豆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3.04%,高于北方春大豆,略低于南方大豆;脂肪含量低于北方春大豆,略高于南方大豆.经过20年的努力,3大产区产量逐步提高,其中,北方春大豆提高了12.1%,黄淮海夏大豆提高了7.9%,南方大豆提高了6.3%.大豆优质品质育种也取得了一定进展,选育出一批无豆腥味、无胰蛋白酶抑制剂、高异黄酮品种.  相似文献   

8.
生态因子对大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吉林市农业科学院李楠,赵爱莉,高敏,王雪飞大豆以其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而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脂肪、蛋白质含量的高低除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外、受生态因子变化的影响也较大。因此我们对大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与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态区域环境对中国大豆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16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蛋白质及脂肪含量高低,除受品种本身内在遗传基因控制外,还受生态区域环境因素(如地理纬度、海拔高度等)的影响。凡是环境条件有利于蛋白质形成,籽粒蛋白质含量高时,脂肪含量则相应减少;反之,环境条件有利于脂肪形成,脂肪含量增加时,蛋白质含量相应减少。 根据研究结果,初步将中国大豆品质生态区域划分为五大区,即:1.东北大豆生态区;2.黄淮海流域大豆生态区;3.长江流域大豆生态区;4.南方秋、春大豆生态区;5.西北干旱大豆生态区。  相似文献   

10.
大豆异黄酮含量与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的重要成分,具有广泛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了黑龙江省野生和栽培大豆252份种质资源的总异黄酮、大豆苷、染料木苷含量,同时检测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析了大豆异黄酮与大豆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种质异黄酮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大豆总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也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脂肪含量呈不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用中国25个省区80年代的大豆生产品种做了蛋白质、脂肪、18种氨基酸、5种脂肪酸、碘价的化学分析及其相关和通径分析.蛋白质含量,北方春大豆(A)40.86%<夏大豆(B)42.91%<秋大豆(C)43.48%<南方春大豆(D)43.91%;脂肪含量,A(19.76%)>B(18.61%)>D(18.49%)>C(17.77%);蛋白脂肪总量,D(62.56%)>B(61.45%)>C(61.25%)>A(60.64%);分析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生态地理分布趋势;发现了高必需氨基酸(37.25),高苯丙氨酸(7.87),高含硫氨基酸(2.59),高色氨酸(1.38),低亚麻酸(4.86),低碘价(117.17)的各种优质品种;讨论了品质性状的生态地理分布和品质育种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3个高油大豆品种(绥农14、红丰9、东农47)为试验材料,在2002年与2003年不同年份间探讨高油大豆品种蛋白质和脂肪积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油大豆品种在不同年份间,脂肪含量的相对排序保持不变.在不利脂肪形成的年份,蛋白质形成呈上升的趋势;在有利脂肪形成的年份,蛋白质含量积累呈现了凹型的曲线分布,而种子成熟后的蛋白质含量要小于大豆开花后50天时形成的蛋白质含量.脂肪的积累,在不利脂肪形成的年份,各品种由于其遗传特点变化较大,在大豆开花后70天是形成一个平衡的趋势与下降的趋势;在有利脂肪形成的年份,高油品种呈现了相同趋势的脂肪积累过程,都由开始的低,逐步上升,达到一个最高值以后,保持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态区域环境对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陈霞 《大豆科学》2001,20(4):280-284
通过 1999- 2 0 0 0年黑龙江省内五个不同生态区主栽 73个大豆品种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 :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 ,除受品种本身内遗传基因控制外 ,生态环境因素 (纬度、温度、降雨等 )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生态地理区域间 ,蛋白质、脂肪含量有差异 ,不同年度间蛋白质、脂肪含量有差异。就黑龙江省五个生态区栽培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以安达、佳木斯最高 ,含量为4 1.4 2 %、4 1.33% ,脂肪含量以哈尔滨最高 ,含量为 2 1.2 4 % ,蛋白质含量与纬度、温度、降雨相关不明显 ,脂肪含量与纬度、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高维生素E或高α-生育酚含量大豆种质,提供群体改良的优质资源,采用大豆品种北丰9号和Freeborn作为亲本杂交后衍生的238份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试验材料,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维生素E及其组分含量,分析了6个环境下大豆籽粒维生素E及其组分含量、农艺性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相互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豆维生素E及其组分之间,除了大豆籽粒α-生育酚与δ-生育酚含量没有表现出稳定的相关性外,α-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和维生素E总含量两两之间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大豆籽粒α-生育酚含量与节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其它农艺性状无稳定相关性;其它组分(γ-生育酚、δ-生育酚和维生素E总含量)与农艺性状无稳定相关性;大豆籽粒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含量分别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之间没有稳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重迎茬对大豆化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徐永华  何志鸿 《大豆科学》1997,16(4):319-327
在中国黑龙江省6个不同生态区设置固定轮作场圃,连续3年研究重迎茬大豆蛋白质、脂肪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迎茬和短期重茬对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无明显影响,重茬3年以上,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降低。农艺措施对重迎茬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化学调节剂以重迎茬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南方春大豆春,秋播与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政文  马继凤 《大豆科学》1999,18(3):183-189
以24个南方春大豆品种(系)为材料,进行春,秋播研究不同播季对籽粒蛋白质,脂肪,以及蛋白质,脂肪合计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季间蛋白质,脂肪,以及蛋白质,脂肪合计含量均达1%的差异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与出苗至开花期日均温,最高温和最低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开花至成熟期日均温,最高温和最低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脂肪含量则恰好与之相反,因此,湖南秋播气候条件有利蛋白质的形成,故蛋白质含量比春播高,春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审定大豆品种概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河南省29个审定大豆品种的产量、品质等性状进行概括总结,并对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做以初步分析。平均蛋白质含量44.9%,脂肪含量18.9%,产量水平由130kg/667m^2左右提高到180mg/k/667m^2左右。与东北主产区大豆品种相比,我省大豆蛋白质含量较高,产量水平和脂肪含量略低。  相似文献   

18.
对150份不同类型大豆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378**,r=0.421**).野生大豆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的关系(r=0.362**),栽培大豆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但相关不显著.种间杂交后代材料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因此,利用低蛋白质、高脂肪大豆作为杂交亲本,可增加选择几率.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黑龙江省共推广154个大豆品种。我们自1986~1988三年间收集全省七个地区六十个县市的286份样品,共70个大豆品种,进行蛋白质,脂肪含量分析,结果如下: 1.栽培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全省平均为40.92%,幅度37.27~44.80%,品种间标准差为1.36%,变异系数为3.30%。其中蛋白质含量40%以上有52个品种占74.3%,如东  相似文献   

20.
传统大豆制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大的市场。大豆原料的品质对传统大豆制品的生产和销售等有较大的影响。因采用加工工艺和产品的不同,传统大豆制品对大豆品质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豆腐用大豆要求籽粒饱满、蛋白质含量高、亚基11S/7S含量低;豆浆用大豆要求外观品质好、蛋白质和水苏糖含量高、亚麻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要低;菜用大豆应选择蔗糖、天门冬氨酸与谷氨酸含量高的品种;豆芽用大豆需选择小粒、发芽率高、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大豆品种;豆豉和纳豆用大豆要求籽粒吸水和保水能力强、蒸煮特性好的品种;酱油用大豆应选择不饱和脂肪酸、糖分、球蛋白及脂肪含量较高的品种等。本文对国内外大豆加工制品对大豆原料品质要求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大豆品质育种以及大豆加工制品适宜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