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并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染色,对牛蛙不同部位的皮肤进行组织学观察;利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 J 4.21测量皮肤厚度,运用SPSS 17.0软件对不同部位的皮肤厚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镜下观察组织切片可见,牛蛙的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由外向内可分为3层:角质层、颗粒层和生发层,真皮由疏松层和致密层组成。疏松层主要由网状结缔组织构成,也包括一些色素、颗粒腺和黏液腺。色素主要分布于表皮下的结缔组织中,颗粒腺和黏液腺的间隙的结缔组织中也有少量色素。鼓膜皮肤厚度显著小于其他部位皮肤厚度(P〈0.05),前肢、后肢、泄殖孔的皮肤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部位皮肤分布的色素细胞、颗粒腺、黏液腺数量也不同,内侧的黏液腺多于外部,而颗粒腺在表皮分布多,在深层分布少。  相似文献   

2.
旨在分析水貂被毛黑色素含量差异及观察皮肤成熟黑色素细胞的分布特征,为水貂毛色形成调控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乌贼黑为标准品,利用酶标仪测定并比较金州黑水貂、银蓝水貂和吉林白水貂被毛总黑色素(Total melanin,TM)、真黑色素(Eumelanin,EM)及褐黑色素(Pheomelanin,PM)含量;通过甲苯胺蓝、多巴及多巴联合甲苯胺蓝分别对不同毛色水貂皮肤组织进行染色。结果表明,金州黑水貂毛皮成熟期被毛TM和PM含量分别是换毛期的1.17和1.20倍(P0.01),EM含量显著高于换毛期(P0.05);银蓝水貂换毛期与毛皮成熟期被毛3种黑色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吉林白水貂毛皮成熟期被毛TM和PM含量分别是换毛期的1.27和1.22倍(P0.05)。组织学染色显示,金州黑和银蓝水貂皮肤中均存在成熟黑色素细胞,主要分布于金州黑水貂的表皮和毛囊顶端,毛囊外根鞘和毛纤维髓质层有少量多巴阳性着色带;银蓝水貂皮肤的表皮和毛囊顶端多巴阳性着色带较少,毛囊外根鞘阳性着色较浅;吉林白水貂皮肤组织未见明显多巴阳性着色区域。综上表明,PM含量可能与水貂灰色和白色被毛表型相关,毛囊顶端的成熟黑色素细胞可能是水貂被毛色素沉积的主要细胞。  相似文献   

3.
东北林蛙皮肤及其腺体组织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观察了东北林蛙皮肤及其腺体组织形态学结构,结果表明:东北林蛙体表各部位皮肤薄厚不一,头部背侧皮肤最厚(224.4±5.46μm),后肢腹侧皮肤最薄(135.7±5.06μm),但基本结构相同,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薄,为复层扁平上皮;真皮疏松层有大量腺体分布,主要是粘液腺和颗粒腺。粘液腺广泛分布于全身皮肤,颗粒腺多见于背部皮肤,以躯干背侧褶处体积最大。色素细胞分布于真皮浅层,以背侧皮肤多见。  相似文献   

4.
取成年鸡身体不同部位的正常皮肤(胸裸区皮肤、肩胛裸区皮肤、耳后裸区皮肤、胸羽区皮肤、小腿羽区皮肤和颈羽区皮肤),HE染色和地衣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研究鸡不同部位正常皮肤的结构。鸡正常皮肤表皮很薄,细胞层数少,其中棘层细胞很少,棘细胞散在分布于基底层和移行层之间;胸部羽区、胸部裸区和耳后裸区的真皮浅层中含有较多的纤维细胞与毛细血管;羽区的致密层未见到平滑肌,裸区和羽区的疏松层内均见到平滑肌;真皮深层的疏松层发达,较致密层厚;颈部羽区未观察到弹性纤维层。  相似文献   

5.
采用HE、胶原纤维染色法和弹性纤维染色法,对15只冬季白鹅皮肤的组织结构进行了显微镜观察.结果如下:鹅皮肤分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3部分.表皮为复层扁平上皮.真皮分浅、深两层.浅层致密,由胶原纤维束组成,纤维束细而编织相对比其他几层紧密.深层又分成3层:致密层由平滑肌束和较疏松的结缔组织组成;疏松层由大量脂肪细胞和少量结缔组织组成;弹性纤维层主要由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组成,胶原纤维束细小,编织比疏松层紧密而排列杂乱.皮下组织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其中分布有大量的脂肪细胞.本实验还对鹅身体各部位皮肤的厚度作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表皮和真皮浅层以颈部最厚,而真皮深层和弹性纤维层则以背部最厚.对毛囊毛根的观察可知,毛根有两种形态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林蛙繁殖期两性皮肤组织结构的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繁殖期黑龙江林蛙皮肤及其腺体的显微结构特点及两性差别。研究发现:黑龙江林蛙雌雄个体在皮肤特定部位的表皮厚度和皮肤总厚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雌蛙各部位真皮致密层都比雄蛙相应部位的致密层厚,且有显著差别。雌雄性蛙色斑不仅存在两性差异,而且构成色斑的色素细胞数量雄蛙明显多于雌蛙;皮肤腺在组成类型和分布上雌雄也有差别,最明显的是雄蛙躯干的背、腹部存在有大量的特殊黏液腺,讨论了这种特殊的黏液腺在生殖行为中可能产生一些化学交流信号和辅助抱对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石蜡切片和HE染色方法观察了宁都黄鸡小肠的显微结构,同时通过改良甲苯胺蓝染色的方法鉴定小肠中的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细胞.结果显示,宁都黄鸡小肠与一般禽类小肠显微结构类似,黏膜下层缺乏十二指肠腺,黏膜固有层缺乏淋巴小结.小肠从前到后,杯状细胞逐渐增多.3段小肠的肠腺和回肠杯状细胞呈甲苯胺蓝染色阳性.小肠壁四层结构中都有肥大细胞的分布,主要分布于黏膜上皮细胞下、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结缔组织中.肥大细胞体积较大,多数呈卵圆形,有的细胞形态不规则,甚至有突起.胞核染色呈深蓝色,胞质中含有紫红色颗粒.结果表明,宁都黄鸡小肠腺细胞和杯状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呈阳性,说明其能够分泌有助于吸收的活性物质;小肠中具有丰富的肥大细胞,说明宁都黄鸡有较完善的肠道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8.
通过石蜡切片、改良甲苯胺蓝染色的方法对余干乌骨鸡主要胃肠道内的肥大细胞进行鉴定和分布特点分析。结果显示,在余干乌骨鸡的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管壁内皆有肥大细胞的分布,尤其是腺胃和肌胃内肥大细胞尤为丰富。肥大细胞主要位于胃肠道管壁内的黏膜固有层和肌层中,有些围绕着血管周围分布。黏膜下层极少有肥大细胞分布。外膜内无肥大细胞,但空肠外膜外附有的结缔组织中,脂肪细胞周围有肥大细胞分布。肥大细胞体积较大,多数呈卵圆形,有的细胞形态不规则,甚至有突起。胞质中含有紫红色颗粒。结果表明,余干乌骨鸡胃肠道管壁内具有丰富的肥大细胞,余干乌骨鸡胃肠道具有较强的抗病原微生物和抗寄生虫功能,肠道免疫屏障较为完善。同时,大量的肥大细胞在胃肠道内的分布可能与黑色素的生成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实验性乳腺炎小鼠乳腺肥大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发实验性乳腺炎小鼠乳腺肥大细胞的数量、分布、活性进行了研究。正常对照组小鼠乳腺组织中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乳腺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中,有些围绕血管或乳腺导管分布,腺上皮之间没有肥大细胞分布;阳性试验组小鼠乳腺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相邻腺泡周围或腺导管上皮周围,胞质内充满异染颗粒,脱颗粒状态显著,甚至表现有颗粒耗竭现象,腺泡中有一定程度的肥大细胞浸润。肥大细胞计数结果显示,阳性试验组母鼠乳腺内的肥大细胞数急剧增多,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脱颗粒肥大细胞数阳性试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极显著增多(P<0.01)。结论:肥大细胞在小鼠乳腺炎的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了乳腺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泰和乌骨鸡黑色素细胞形态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从组织、细胞水平上观察泰和乌骨鸡皮肤和肌肉组织中黑色素及其细胞的分布和定位,以揭示乌骨鸡黑色性状的细胞学机制。试验对乌骨鸡皮肤和肌肉组织进行取材、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并采用HE、多巴、硫酸亚铁、多巴-甲苯胺蓝等多种染色方法进行染色和光镜分析。结果:泰和乌骨鸡的皮肤和肌肉组织中均有成熟黑色素细胞和黑色素的分布,表明乌骨鸡黑色素是由分布于此的黑色素细胞产生和沉积;乌骨鸡黑色素细胞形态因定位不同而异,呈圆形、蝌蚪形、星形和细长树突状不等,黑色素细胞树突间常相互连接成网络状或者条带状。试验表明:乌骨鸡黑色素细胞在两种组织中的分布不均匀,在结缔组织中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