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大面积使用666点蔸治螟,在丰城是第一次。主要目的在防治三化螟虫。今年全县防治面积,连作晚稻52,128亩,一季晚稻37,347亩,共89,575亩。用去6%可湿性666药粉62,464斤,0.5%666粉剂123,440斤,共185,904斤。点蔸一般都进行了两次。第一次点蔸在8月27日至9月2日,主要是毒杀螟蛾;第二次点蔸于9月6日开始到中旬,主要是毒杀蟻螟。部份地区因药粉供应不上,第一次点蔸拖延到9月6日才开始。  相似文献   

2.
666毒砂防治玉米螟是烟台地区应用最广的方法。具有取材方便、配制使用简单、治螟效果较好等优点,甚受群众欢迎。唯砂粒对药剂吸附性差,毒砂易受雨淋日晒的影响,残效较短,因而易降低防治效果。此外,砂粒大小对毒砂残量、残效的影响如何,目前尚少研究报导,因此1964年我们即从制作技术上进行研究,并探讨不同颗粒大小的毒砂与残量、残效的关系,以便增强对药剂的附着力,提高治螟实效。一、泥浆毒砂的配制方法将666或滴滴涕粉倒入和好的泥浆中搅拌均匀,然后加砂搅拌,使砂粒表面挂有均匀的药泥薄层。拌好的泥砂在通风处摊开涼干、压碎,即  相似文献   

3.
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5%特丁硫磷颗粒剂为对照,进行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对甘蔗螟虫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在甘蔗松蔸时施用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2.0-3.0kg ai·ha-1,药后60、90d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均超过75%,与对照药剂5%特丁硫磷颗粒剂3.0kg ai·ha-1处理的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因此,生产中建议结合新植蔗播种、宿根蔗松蔸时使用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推荐使用剂量为2.0-3.0kg ai·ha-1.  相似文献   

4.
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特丁硫磷颗粒剂为对照,进行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对甘蔗螟虫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在甘蔗松蔸时施用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2.0~3.0kg ai·ha^-1,药后60、90d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均超过75%,与对照药剂5%特丁硫磷颗粒剂3.0kg ai·ha^-1处理的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因此,生产中建议结合新植蔗播种、宿根蔗松蔸时使用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推荐使用剂量为2.0-3.0kg ai·ha^-1。  相似文献   

5.
—、有药剂(666)治螟基础的地区,应以药剂治螟为主,放弃一切群众不乐意接受的冬季治螟措施。二、大部为冬水田或有水利条件的多闲田,同时螟害又较严重的地区,可以要求提早春耕灌水,并在为数不多的秋、各种田中拾毁外露稻根(必要时可进行2次)及拔除紫云英田的稻根,以求获得彻底的效  相似文献   

6.
甘蔗二点螟是甘蔗的主要害虫。本地地处湘北蔗区,甘蔗二点螟每年发生3-4代,以第一代发生危害最重,如防治不好,造成的枯心率在5-20%,最高田块可达50%以上。二点螟在甘蔗上的发生危害比较复杂和特殊。一是发生盛期长,盛期内高峰多。这是由于二点螟主要在蔗蔸、种蔗茎内以幼虫越冬,甘蔗播种后,上部蔗茬、上面蔗蔸及地膜覆盖的种茎内的越冬幼虫由于温度较高发育进度快;而土壤下面的蔗蔸、下部蔗茬、套作甘蔗茎内的越冬幼虫由于温度低,发育进度慢。在本地,越冬代成虫发生盛期一般在4月25日至5月15日,长达20多天,…  相似文献   

7.
解放后七年来全国水稻地区,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治螟运动,在治螟实践中考验了原有的各种治螟办法,也产生了不少新的治螟办法。原有的治螟办法,效果不好的应当加以否定和淘汰;新办法中效果好的应当加以肯定和推广。但是迄今由于螟虫研究工作者的意见还未一致,因此各地农业推广工作干部和基层党政领导无所适从,在上级指示的"综  相似文献   

8.
“革新先试验,推广先示范”是进行农业技术改革的一条基本原则。推广治螟技术,必须在农村设立示范基点,作出样版,积累经验,有领导、有步骤地全面推广。 我区过去几年来的治螟工作,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已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这与农业生产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广大群众对治螟认识不足,治螟技术  相似文献   

9.
今年我室水稻螟虫研究工作着重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越冬三化螟有效发育温度的测定。 二、水稻改制地区,螟虫发生消长情况的调查。 三、诱蛾灯效果的测定。 四、三化螟各代繁殖力与成活率的研究。 五、666药剂对水稻发生药害的试验。 六、666药剂治螟施用次数试验。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普遍推广666泼浇或撒毒土防治螟虫。这两种方法防治枯心苗效果都很好。特别是撒毒土工作方便,工效高。但是,撒毒土很难将白穗率压低到1%以下。 1964年我省黄冈专区治螟示范样板,在防治早稻白穗时,总结了浠水县群众提小桶下田泼浇治螟的方法后,进行了示范推广。比过去大桶泼浇方便多了,但是操作时打湿衣裤,损伤禾苗,工效不高。在第三代治螟时,罗田县群众便提出先分廂再提小桶下田泼浇的办法,在第四代二季晚稻防白穗时,黄冈县全面推广了这个方法,效果很好,白穗率都压低在1%以下,颇受群众欢迎。 根据各地经验总结,分廂小桶泼浇防白穗,有  相似文献   

11.
为综合防控唐山秋瓜的害虫和推广杀虫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使用10%溴氰虫酰胺OD不同剂量在害虫发生初期进行喷雾处理,研究10%溴氰虫酰胺OD对日光温室唐山秋瓜3种主要害虫瓜绢螟、烟粉虱和美洲斑潜蝇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10%溴氰虫酰胺OD对瓜绢螟、烟粉虱和美洲斑潜蝇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试验剂量有效成分含量22.5和30.0 g·hm~(-2)药后7 d防治效果达到最高,药后14 d对瓜绢螟的防治效果仍高于80%;试验剂量有效成分含量50.0和60.0 g·hm~(-2)对药后7 d烟粉虱成、若虫防治效果达到最高,均高于88%,之后防治效果逐渐降低;试验剂量有效成分含量15.0,21.0,27.0 g·hm~(-2)药后10 d防治效果均高于80%。10%溴氰虫酰胺OD可以兼治瓜绢螟、烟粉虱和美洲斑潜蝇,值得在唐山秋瓜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检查某一地区越冬螟虫的种类比例、分布密度和越冬死亡率(此处专指三化螟和二化螟),是预测来年螟灾是否可能发生的重要指标,是制定该地区治螟方案及检查这个方案实施后效果大小的可靠根据。所以,这项工作,不但需要进行,而且需要年年进行,资料累积愈多则结论便愈有价值。在这里首先牵涉到的,就是检查时对于禾蔸的取样问  相似文献   

13.
养蚕稻区治螟用药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蚕毒类药剂对稻螟防效高,但对蚕桑毒性大,本文研究了桑稻区稻田治螟的有效药种,适用方法和桑稻田空间有效隔距。  相似文献   

14.
使用六六六防治水稻螟虫,在我国已大面积地推广。1963年我国用六六六防治稻螟共达一亿二千万亩次,这是世界上所罕見的。因此,如何掌握施用技术,确定防治对象田,决定施药的适期和次數等,以便经济有效地使用农药,則是当前药剂防治水稻螟虫的一项重要問题。今將作者數年来工作結果整理如下,以供参考。一、六六六治螟以毒杀蟻螟为主以往对六六六治螟有两种不同的見解:有人主張以杀螟蛾为主;有人則主張以毒杀  相似文献   

15.
为推广以虫治虫绿色防控技术,减少水稻田化学农药的使用,采用单因素试验,设3个赤眼蜂种类处理,即松毛虫赤眼蜂、稻螟赤眼蜂、混合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和稻螟赤眼蜂3:1混合),以不放蜂为空白对照(CK),调查寄生率、防治效果和产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处理的寄生率、校正寄生率、防治效果、产量和挽回产量损失均最高,分...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省大部份稻区,药剂治螟仅使用“六六六”一种农药。为了增加今后治螟用药的新品种,弥补六六六供应的不足和解决因长期使用六六六药剂导致稻螟抗药能力的增強問題,根据省农业厅和专署农业局的安排,在本公社鮑大塘等十二个基点生产队,开展了苏化二○三等四种有机磷杀虫剂防治稻螟的試驗示范,进行了综合研究。現將施药方法、防治效果和今后推广应用意見,总結分析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7.
在三化螟防治上,药剂的使用占着重要的位置。六六六是治螟的一种比较理想的药剂,它有很多优点,但大面积药剂治螟广泛开展以来,六六六的用量不断增加,生产未能满足要求。此外,六六六的内吸作用较弱,残效期短,在降雨季节施用,困难不少,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些治螟有效的内吸剂以代替六六六,同  相似文献   

18.
今年农业科学通讯二期上刊登了我的"请螟虫专家争鸣"的短文后,不久,就听到有人说:"自己应当先鸣起来"。我不是螟虫专家,只不过做了几年治螟的推广工作,没有什么系统资料可以用来争鸣。但是为了螟虫问题争鸣的实现,我想先就栽培治螟和毁灭稻根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请专家们指教。  相似文献   

19.
看了1957年第二期农业科学通讯周圻同志的"请螟虫专家争鸣"一文后,颇有同感。现行各种治螟方法的确值得进行讨论,把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肯定起来,大力推广,治螟效果不大的则应该予以淘汰。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治螟效果,同时也可以排除推行中的—些困难。我不是治螟专家,但愿意就几年  相似文献   

20.
本刊1957年第二期刊出周圻同志的"请螟虫专家争鸣"一文后,收到了各地治螟工作者对这个问题的意见,除在八期刊出周瑞稼等同志的文章外,限于篇幅,现把其它同志认为治螟应采用哪些办法的意见综合整理如下。药剂治螟安徽滁县吴明南:治螟办法,必须从得失上看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