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保育猪群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措施,并提出了加强免疫、选择有效的药物组合对猪群进行常规的预防保健、改善猪群饲养环境等措施,保障猪群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2.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出多发性关节炎、胸膜炎和腹膜炎,可感染各个阶段的猪,主要危害保育猪及育肥猪。2012年3月,笔者在洛阳市伊川县白沙镇某小型养猪场发现一批外购育肥猪暴发该病.经恰当用药.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3.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疾病防控,其对生猪养殖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副猪嗜血杆菌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保育猪由于不具备良好的机体抵抗力,更容易感染疾病。保育猪患病后,如果没得到及时的科学诊治,死亡率可达到50%~90%,乡镇猪场要充分重视保育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工作,及时治疗患病的保育猪,避免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4.
今年8月间,浙江省诸暨市东白湖镇与赵家镇有两家生猪饲养户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该两家养猪户各有100多头中猪,体重在45-55kg之间,仔猪都是从外地购人。购人后1周,个别猪只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的状况,随后猪只发病增加,经用黄芪多糖、牛黄胺等药物注射治疗效果不明显。就诊时两户共30多头猪发病,已死亡9头,其中一户死亡6头,另一户死亡3头。  相似文献   

5.
《养猪》2019,(6)
<正>2019年4月笔者等应邀前往福建省漳州市某猪场进行疾病诊治。据畜主描述,该病引起保育猪的发病率较高,且发病死亡率也较高,发病猪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关节肿胀,经临床剖检、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咳嗽、关节肿胀、一侧性跛行、步态僵硬和共济失调.该文介绍一例保育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又称格拉瑟氏病,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特征,是主要危害4~8周龄仔猪的传染病。特别是规模化猪场在受到蓝耳病、圆环病等侵袭之后,猪只机体免疫机能下降,副猪嗜血杆菌伺机侵入,造成猪群发病,导致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周忠华 《养猪》2022,(6):73-76
研究通过对山东省莱阳市某猪场皮毛粗乱、呼吸困难、厌食、关节肿大等临床症状的保育仔猪进行了临床剖检、实验室病原分离、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鉴定及PCR检测。临床剖检及实验室检测均表明,该病例为副猪嗜血杆菌感染。进一步对分离的副猪嗜血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头孢噻呋、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药物高度敏感,对林可霉素等药物不敏感。经过对该猪场其它保育仔猪进行药物保健预防及疑似发病仔猪药物治疗,该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研究结果为高产丹系母猪的选育提供了新的指标参考。  相似文献   

9.
梨树县某小型猪场饲养的480头保育猪突然发病,猪耳朵、后躯、腹下出现红紫色,关节肿胀,跛行,高热不退。按链球菌病用抗菌消炎退热药物,效果不佳,死亡16头。近期来我院诊治,经过综合分析诊断为副嗜血杆菌病(又称为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  相似文献   

10.
<正>1临床症状部分病猪不食,有的跛行,个别猪跗关节、腕关节肿大,有的猪咳嗽。2剖检变化病死猪皮肤、眼睑苍白,消瘦,耳后、腹下有大片瘀血斑。左跗关节切开见少量淡黄色积液。打开腹腔见大量黄色腹水,其肠系膜上有大量纤维素渗出,呈豆腐渣样,肝脏整个被包住,肺间质水肿、粘连。  相似文献   

11.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泽氏病,主要通过呼吸系统引起感染。猪舍卫生条件差、长距离运输、混群等易诱发该病,主要危害仔猪与青年猪,如病猪得不到及时治疗,易出现死亡。1症状表现某规模化猪场的仔猪在引入3 d后出现发病,经紧急治疗、接种,病情未得到控制并加重。病猪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发绀。一些病猪出现咳嗽,体温异常升高,出现弛张热,体温波动范围在39~42℃之间。由于长时间食欲缺乏,病猪日渐消瘦,被毛杂乱,皮肤苍白,有的关节肿胀,难以站立,跛行。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沉郁,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或厌食,体温达41℃,四肢无力,咳嗽,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颤抖,尖叫: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跛行,共济失调,步态僵硬,躬腰;被毛粗乱,腕关节、跗关节肿大,临死前侧卧,四肢乱划.  相似文献   

13.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猪格拉瑟氏病,是对由副猪嗜血杆菌(HPS)引起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等的统称。1病原副猪嗜血杆菌最早在1910年被报道,但到1922年才首次分离得到。1969年研究报道HPS在只存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V因子),而无正铁血红素(X因子)的条件下也可以生长,因此副猪嗜血杆菌的名字才得以使用。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复杂多样,采用KRG琼脂扩散试验可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症状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膘情、体况良好的猪,病猪体温升至40.5~42℃,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耳后皮下出血,眼睑水肿,出现神经症状,有的病猪跛行、关节肿大.慢性型主要见于保育猪,病猪被毛粗乱、不食、呼吸困难、咳嗽,体温升至41℃左右,后期出现跛行、关节化脓、皮肤苍白等症状,濒死期出现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5.
副猪嗜血杆菌病时常侵袭着平湖镇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小规模散养户对消毒工作的思想意识薄弱,雪上加霜给发病猪带来本可克服的继发感染。2015年1月古田县平湖镇某村的一家酿酒作坊户,因忽视消毒,饲养的50头保育小猪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继发破伤风,希望引以为戒,不可轻视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1发病情况无极县大陈镇有悠久的养猪历史,养猪户大多以外购猪为主,自2015年后半年以来,猪价一路飙升,给养猪人带来了可观经济效益,所以养猪户纷纷补栏,在补栏的同时,猪病的发生也困扰着养猪人,给养猪户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养猪户刘某引进仔猪150头,死亡30头,张某引进仔猪180头,死亡35头,丁某引进仔猪120头死亡28头,他们猪场的发病猪群主要以发热,气喘,跛行,肠黏连,胃穿孔以及共济失调,发病急,死亡快为特征。2案例介绍  相似文献   

17.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对断奶前后仔猪的影响较大,如果猪感染上猪副嗜血杆菌,就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急剧消瘦等情况。随着我国动物养殖行业的发展,养猪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一起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治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希望能够为广大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15年10月,某规模养猪场的新生仔猪出现了一种以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关节肿胀、多发性浆膜炎为主要特征的疫病,通过临床诊断与实验室诊断综合确诊为猪副嗜血杆菌病,通过采取隔离饲养与药物治疗等防治措施,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
<正> 1 发病情况2006年6月份,我省固镇某养猪场饲养120头母猪和700头商品猪,其2~4月龄的猪发生一种以呼吸困难、关节肿胀、跛行及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关节炎为特征的疾病。畜主通过使用氟苯尼考、支原净、青霉素、链霉素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不理想。据大致统计,此次发病率占42%,致死率占26%。于2006年7月6日前来我处就诊。2 临床表现与剖检病变发病初期,病猪最初体温升高到40.5℃~41.5℃,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心跳加快,听诊时可听到心包与心脏的摩擦音。体表皮肤出现紫斑,结膜潮红,呼吸困难,腕关节和跗关节肿大不能站立,跛行,常有尖叫,呈犬坐姿势,病程较长的猪生长缓慢。对发病时间较长的病死猪剖检可见纤维素性胸膜肺炎(严重者甚至与胸廓粘连),心包炎;肝周炎和腹膜炎,腹腔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严重病例形成淡红色的胶胨佯物;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灰白色;剖检肿大的关节可见有非化脓性、大量的淡黄色炎性分泌物。  相似文献   

20.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广 《动物保健》2005,(8):43-43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血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多发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副猪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具有多种不同形态。副猪嗜血杆菌主要寄生于猪的上呼吸道,通过猪群间的直接接触、空气飞沫及污染物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