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氯虫苯甲酰胺与6种药剂复配对小地老虎的联合毒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出对小地老虎具有增效作用的复配药剂组合,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虫螨腈、毒死蜱、甲维盐、乙基多杀菌素复配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的联合毒力,并用共毒因子法与共毒系数法相结合评价了复配组合的联合作用。利用共毒因子法定性筛选出共毒因子大于20的配比共16组,进一步通过共毒系数法定量筛选出共毒系数大于120的复配组合,其中具有增效作用的配比有18组。氯虫苯甲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虫螨腈、毒死蜱、甲维盐、乙基多杀菌素、噻虫嗪按6∶5、1∶2、1∶1、3∶4、3∶5、3∶8复配时增效作用最显著,其共毒系数分别为220.28、214.15、298.79、171.85、201.90、319.64。  相似文献   

2.
采用液体饲喂法测定了13种药剂对橘小实蝇成虫的毒力,以及多杀霉素分别与噻虫胺、氰戊菊酯、阿维菌素混配对橘小实蝇成虫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噻虫胺、多杀霉素、氰戊菊酯对成虫的毒力最高,处理24 h后的LC_(50)分别为3.257、3.204、2.791 mg/L,48 h后的LC_(50)分别为1.002、0.936、1.560 mg/L。通过交互测定法和共毒系数法筛选得出,当多杀霉素分别与噻虫胺、氰戊菊酯、阿维菌素以有效成分44∶5、11∶10、7∶10复配时,增效作用最显著,共毒系数分别为169.8、155.9、175.1。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对二斑叶螨防治具有增效作用的药剂组合,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依维菌素与氟啶虫酰胺、噻虫嗪分别混配后对二斑叶螨雌成螨的毒力变化,并进行药剂混用防治田间二斑叶螨试验。结果表明,室内处理24h后,依维菌素与氟啶虫酰胺以有效成分1∶19、2∶18、3∶17混配的共毒系数为162.47~311.63,依维菌素与噻虫嗪以有效成分1∶19、3∶17、4∶16、5∶15混配的共毒系数为136.04~173.91,增效作用明显。基于上述组合开展田间药剂桶混防螨试验,0.5%依维菌素乳油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分别混用,药后3 d防效均在85%以上,药后7~10 d防效均在90%以上;药剂组合的速效性优于0.5%依维菌素乳油,持效性优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对蛴螬具有增效作用的复配药剂组合,室内采用浸虫法测定了多个复配剂对铜绿丽金龟2龄幼虫的联合毒力,并用共毒因子法与共毒系数法相结合评价了复配组合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与硫双威、毒死蜱、噻虫胺、氟虫腈、联苯菊酯、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分别按9∶2、5∶1、3∶4、9∶25、18∶5、1∶3、18∶23复配时增效作用最显著,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69、248、335、144、195、185、184;高效氯氟氰菊酯与噻虫胺按15∶2复配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为166;联苯菊酯与硫双威、吡虫啉分别按5∶2、5∶9复配时增效作用最显著,共毒系数分别为216、244。  相似文献   

5.
多种药剂对橘小实蝇成虫的毒力测定及田间抗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能有效防治橘小实蝇的药剂, 采用药膜法测定16种药剂对橘小实蝇成虫的触杀毒力, 同时测定了田间种群对6种药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 处理24 h后各供试药剂的毒力大小依次为:毒死蜱>甲维盐>辛硫磷>马拉硫磷>高效氯氰菊酯>噻虫胺>呋虫胺>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噻虫嗪>氰戊菊酯>溴氰菊酯>阿维菌素>氯氰菊酯>虫螨腈>杀虫单。抗生素类药剂随着时间的延长, 触杀活力明显提高。田间抗药性检测结果显示, 广西4个地区的橘小实蝇均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中等抗性, 玉林和桂林地区种群对阿维菌素也达到中抗水平。本试验明确了多种杀虫剂对橘小实蝇的毒力和田间抗性水平, 可为化学防治橘小实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浸叶法,在室内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北京地区黏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黏虫3龄幼虫的毒力最高,氯虫苯甲酰胺和虫螨腈次之,毒死蜱和氯氟氰菊酯的毒力较低.建议在黏虫应急防控中应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或虫螨腈(延庆除外),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防控新入侵的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 指导科学用药, 本研究采用饲料表面涂药法测定了13类20种杀虫剂对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红塔种群)、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都种群)、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钦南种群)、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华宁种群)、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秀英种群)5个种群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 进而, 以红塔种群为相对敏感种群, 以华宁种群为抗性种群, 测定甲维盐、溴虫氟苯双酰胺、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杀铃脲、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茚虫威和氟苯虫酰胺9种杀虫剂对2个种群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 20种杀虫剂对5个种群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依次为:甲维盐、溴虫氟苯双酰胺>虱螨脲、杀铃脲、氟铃脲、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虫螨腈、多杀霉素>溴氰虫酰胺、茚虫威、唑虫酰胺>氟苯虫酰胺、联苯菊酯、甲氧虫酰肼>毒死蜱、乙酰甲胺磷>噻虫嗪>啶虫脒、甲萘威; 9种杀虫剂对2个种群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依次为:甲维盐、溴虫氟苯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杀铃脲>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茚虫威>氟苯虫酰胺, 研究结果表明, 甲维盐、溴虫氟苯双酰胺、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4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3龄和5龄幼虫具有很高的活性, 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理想药剂, 该研究为合理选择有效杀虫剂进行田间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浸叶胃毒法测定了稻纵卷叶螟2龄幼虫对氯虫苯甲酰胺等5种杀虫剂的毒力和抗药性,结果表明,毒力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氯虫·噻虫嗪;玉林市和合浦县稻纵卷叶螟种群对氟虫双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敏感性降低,玉林市种群对氟虫双酰胺具有低水平抗性,LC50为0.1925 mg/L,相对抗性倍数达到5.94.来宾、防城和南宁市种群对氯虫·噻虫嗪敏感性降低,横县、永福、兴安和合浦县种群对40%氯虫·噻虫嗪具有低水平抗性,其中以合浦县种群抗性最高,相对抗性倍数达到6.37,LC50为0.3171 mg/L.  相似文献   

9.
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18种杀虫剂对褐飞虱的毒力,选活性较好的药剂进行复配,筛选出具有较高活性的混剂,测定不同类型增效剂的增效作用与复合增效作用,并研究混剂与复合增效剂的最佳增效配伍。结果表明,18种药剂对褐飞虱的毒力大小次序为:氟虫腈噻嗪酮烯啶虫胺氟铃脲噻虫嗪甲维盐吡蚜酮阿维菌素丁醚脲毒死蜱速灭威啶虫脒异丙威联苯菊酯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三唑磷马拉硫磷,其中氟虫腈的活性最高,是吡虫啉的128.38倍。不同药剂复配中,烯啶虫胺与噻嗪酮(30∶70)复配的共毒系数最高,为246.02。6种增效剂与药剂混配增效作用,以氮酮、有机硅最好,增效比在2.69~2.85之间,并且将两者按40∶60配比后,其联合增效作用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泡幼果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及其两元复配组合对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的毒力, 并将筛选出的增效组合在田间进行防效验证。结果表明, 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呋虫胺、噻虫嗪和溴氰虫酰胺对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691、4.883、5.350、10.326、13.966和27.942 mg/L。两元复配组合中, 阿维菌素与呋虫胺复配组合(8∶1、2∶1、1∶1、1∶2和1∶4)、呋虫胺与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组合(1∶4、1∶2、1∶1、2∶1和4∶1)、阿维菌素与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组合(4∶1、1∶1和1∶4)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与呋虫胺复配组合(1∶4)具有增效作用。在梨小食心虫暴发为害年份、于梨果不同发育阶段进行田间防效验证, 阿维菌素与呋虫胺1∶4(12.5 mg/kg+50 mg/kg)、呋虫胺与氯虫苯甲酰胺2∶1(25 mg/kg+12.5 mg/kg)和阿维菌素与氯虫苯甲酰胺1∶1(12.5 mg/kg+12.5 mg/kg)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效分别为75.02%~94.81%、50.04%~89.15%和42.90%~90.57%, 其中, 阿维菌素与呋虫胺(1∶4)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现阶段棉田常用化学杀虫剂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棉花主要害虫的毒力以及对新疆本地优势天敌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的安全性,于室内分别测定当前21种棉田常用化学药剂对新疆棉田3种主要害虫棉蚜Aphis gossypii、截形叶螨Etranychus truncatus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以及优势天敌多异瓢虫的毒力,比较不同药剂对各种害虫和天敌的相对毒力指数以及益害毒性比。结果表明,药剂处理24 h后,10种蚜虫防治药剂对棉蚜成蚜的半致死浓度LC50由高到低依次为氟啶虫胺腈、啶虫脒、吡虫啉、环氧虫啶、噻虫嗪、丁硫克百威、烯啶虫胺、呋虫胺、螺虫乙酯和吡蚜酮,其中益害毒性比较高的药剂主要有氟啶虫胺腈和螺虫乙酯;5种叶螨防治药剂对截形叶螨成螨的LC50从高到低依次为阿维菌素、哒螨灵、四螨嗪、噻螨酮和炔螨特,其中益害毒性比较高的药剂主要有四螨嗪、噻螨酮和阿维菌素;6种鳞翅目害虫幼虫防治药剂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LC50由高到低顺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灭多威、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其中益害毒性比较高的药剂主要有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综合上述2个方面结果,氟啶虫胺腈、阿维菌素、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不仅对棉花害虫毒力效果强,而且对有益天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6种药剂对小菜蛾的药效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小菜蛾2-4龄幼虫的药效高低依次为20%氯虫苯甲酰胺SE5000倍液〉10%虫螨腈SE1000倍液〉15%茚虫威SE3000倍液〉1%甲维盐EC1500倍液〉3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SE5000倍液〉5%虱螨脲EC2000倍液。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对地下害虫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具有增效作用的氯虫苯甲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最佳复配组合,并评价其田间应用效果。采用浸渍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同配比下对沟金针虫3龄幼虫的共毒因子和共毒系数,并选择最佳配比加工成制剂进行室内安全性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评价该复配剂对玉米田沟金针虫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氯虫苯甲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以配比2∶5、4∶5和2∶1复配时的共毒因子分别为41.16、23.88和36.07,经细化配比后,以配比1∶3、2∶5、4∶5、1∶1、2∶1和3∶1复配时共毒系数分别为121.77、228.03、284.41、175.05、150.98和135.80,其中以4∶5复配时的增效作用最显著;按照此比例配制的15%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种衣剂,以该种衣剂0.5、1、1.5、2、2.5 g (a.i.)/kg剂量处理后在玉米出苗后24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4.76%、59.52%、66.67%、71.43%和78.57%。氯虫苯甲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防治地下害虫金针虫幼虫增效作用明显,15%氯虫苯甲酰胺·高...  相似文献   

14.
王敏  王新溪  王圣印 《植物保护》2023,49(1):278-284
入侵害虫橘小实蝇严重为害蔬菜、花卉、水果等经济作物,目前在田间常使用杀虫剂进行防治。为探索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防控橘小实蝇的抗性风险,采用药膜法测定了橘小实蝇抗甲维盐种群(EB)对8种杀虫剂的交互抗性水平,并测定了橘小实蝇EB种群、金华田间种群(JH)和敏感种群(S)的解毒酶活性。历经33代筛选,橘小实蝇EB种群对甲维盐产生了43.4倍的中等水平抗性,对阿维菌素存在中等水平交互抗性,对吡虫啉、辛硫磷、马拉硫磷存在低水平交互抗性,对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多杀霉素和虫螨腈未表现出交互抗性。胡椒基丁醚(PBO)、磷酸三苯酯(TPP)和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均可显著提高甲维盐对橘小实蝇EB种群、JH种群和S种群的室内毒力。橘小实蝇EB种群细胞色素P450(3.9倍)和b5含量(3.3倍)、O-脱甲基酶活性(4.2倍)、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2.7倍)、羧酸酯酶活性(3.2倍)显著高于S种群。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活性显著增强可能是橘小实蝇对甲维盐产生高水平抗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甲维盐与氯虫苯甲酰胺复配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最佳配比,采用浸虫法测定了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及组合物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并基于最佳增效配比进行了田间防治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组合在二者质量比介于2∶8~7∶3范围内表现增效作用,以3∶7时增效作用最大,共毒系数CTC为173。基于该比例加工获得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并以此开展田间防治草地贪夜蛾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施药浓度高于有效剂量37.5 g/hm~2时,药后3、14 d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分别达到88%和84%以上,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以质量比3∶7混配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良好配方。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7种药剂及其混用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及增效作用。结果显示:7种药剂中噻虫胺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最高,LC50值为315.1 mg/L,其毒力倍数是呋虫胺的3.23倍;其次为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值分别为473.1和543.1 mg/L。噻虫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按5∶5、4∶6、3∶7、2∶8和1∶9的质量比混用,其LC50值分别是215.6、307.1、334.1、232.6和240.7 mg/L,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2∶8和1∶9混用的共毒系数分别达203.9和210.5,增效最显著;噻虫胺与丁烯氟虫腈按5∶5、4∶6、3∶7、2∶8和1∶9的比例混用,其LC50值分别为409.2、356.9、338.1、402.4和392.6 mg/L,除5∶5混用表现为相加作用外,其余配比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1∶9混用共毒系数为182.1,增效显著;噻虫胺与杀虫单按5∶5、4∶6、3∶7、2∶8和1∶9的比例混用,其LC50值分别为479.4、540.0、454.8、737.0和878.7 mg/L,其中3∶7混用的共毒系数为127.9,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余配比均表现为相加作用。噻虫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丁烯氟虫腈、杀虫单混用增效作用明显,可以作为防治黄曲条跳甲的高效药剂。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是为害棉花的主要害虫,给棉花生长造成严重影响。为筛选出四氯虫酰胺防治棉铃虫的最佳浓度和最适助剂,本文以四氯虫酰胺作为试验药剂,氯虫苯甲酰胺为对照药剂,青皮橘油、Silwet 408、甲基化植物油为农药助剂,采用人工饲料混药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四氯虫酰胺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72 h LC50为0.061μg/mL,低于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减量30%后与青皮橘油、Silwet 408、甲基化植物油混配能够起到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分别为1.91、1.33、1.13。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在药后7 d内,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在推荐剂量下对棉铃虫的防效为64.84%~85.53%,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推荐剂量相当,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青皮橘油的防效为86.30%~95.56%,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且增效作用优于其他组合。由此建议使用四氯虫酰胺防治棉铃虫时,在推荐用药量基础上减量30%后再与青皮橘油混配进行防治,能够实现农药减施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是危害巨大的杂食性害虫,化学农药是其防治的最后一道防线,明确不同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对该害虫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探究7种化学杀虫剂对江西南昌地区草地贪夜蛾种群的毒力。【结果】7种杀虫剂毒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辛硫磷、茚虫威、高效氟氯氰菊酯,其LC50分别为0.0231,1.1642,2.031 5,2.035 5,2.359 3,15.957 5,25.688 6 mg/L。【结论】推荐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作为江西地区草地贪夜蛾应急化学防控药剂,为江西地区草地贪夜蛾化学防治与抗药性区域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对朱砂叶螨和桑粉虱均具防治作用的杀虫(螨)剂,通过共毒因子法和共毒系数法摸索联苯肼酯和氟啶虫胺腈的增效配比,发现两者以有效成分质量比5.25∶330和4.5∶440混配对朱砂叶螨的增效作用最大,LC50分别为53.35、52.86 mg/L,共毒系数分别为120.41、120.61.通过田间药效试验也验证了这两...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对梨瘿蚊幼虫具有高毒性并对天敌异色瓢虫安全的杀虫剂,采用浸渍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梨瘿蚊幼虫的毒力;采用滤纸接触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天敌异色瓢虫1龄幼虫和成虫的毒力,并评价这些药剂对异色瓢虫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药剂处理48 h后对梨瘿蚊幼虫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5.540 mg/L)>5%氯虫苯甲酰胺SC(10.015 mg/L)>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33.224 mg/L)>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214.644 mg/L)>45%毒死蜱EC(231.876 mg/L)>150 g/L茚虫威EC(401.490 mg/L)>10%虫螨腈SC(404.147 mg/L)。药剂处理24 h后,7种杀虫剂对天敌异色瓢虫1龄幼虫和成虫的毒力测定结果基本一致,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毒力最低,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2.5%高效氯氟氰菊EW和45%毒死蜱EC的毒力均高于其他4种杀虫剂。结合益害毒性比和安全系数,5%氯虫苯甲酰胺SC和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对梨瘿蚊毒力高而对异色瓢虫毒力低,适合应用于梨瘿蚊的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