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静 《养殖技术顾问》2014,(11):148-149
1病因 细菌引起产肠毒素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弯曲杆菌、沙门氏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等均可引起犊牛腹泻。产肠毒素性埃希氏大肠杆菌是引起1周龄内犊牛腹泻的主要细菌,其侵入犊牛体内后释放1-2种肠毒素而导致犊牛腹泻。产气荚膜梭状菌是犊牛患肠毒血症的病原菌。病毒引起轮状病毒、冠状病毒、星形病毒、盏形病毒、微病毒等都可引起犊牛腹泻,而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起着重要的病原学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我国主要奶业产区导致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于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采集华北、西北、东北主要奶业产区内的176份犊牛腹泻粪样,并对样品中的牛冠状病毒(BCOV)、牛轮状病毒(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大肠杆菌K99、隐孢子球虫、肠兰伯氏鞭毛虫和其他致病菌进行检测,同时结合临床收集的资料,分析病原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奶业产区内导致犊牛腹泻的病原存在一定差异,西北地区导致犊牛腹泻的病原主要是痢疾杆菌,而华北地区则是隐孢子球虫和肠兰伯氏鞭毛虫,东北地区主要是牛轮状病毒和肠兰伯氏鞭毛虫,且病原感染与犊牛腹泻的临床症状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2019年10月,湖南常德市某奶牛场26头犊牛发生腹泻,为了确诊发病原因,无菌采集4头病死牛的肠内容物、肠组织、粪便,采用RT-PCR技术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轮状病毒、牛冠状病毒、隐孢子虫、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及黏附素,对分离到的大肠杆菌用纸片法(K-B)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在肠道样品中有3个astA毒力基因阳性,阳性率为75%,隐孢子虫1个阳性,其他检项均显示阴性,大肠杆菌对10种抗生素全部耐药,耐药率100%。结果表明,该牛场犊牛腹泻主要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和牛隐孢子虫感染引起,且大肠杆菌耐药性非常严重。本研究可为该场犊牛腹泻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肠毒性大肠杆菌是引起新生犊牛发生腹泻的几种病原菌之一。虽然大肠杆菌是幼犊肠道的正常菌群,但肠毒性大肠杆菌是一类特殊的亚群,具有一定的毒性并能引起腹泻,最重要的特性是能大量聚集于小肠和具有产生肠毒素的能力。大肠杆菌通过附着于粘膜表面而聚集于小肠的现象,是由K_(99)抗原的菌毛附着因子所引起。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同牛场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分别采取山东诸城市某牛场、山东五莲县某牛场和山东胶州市某牛场腹泻或肺、肠黏膜等病死犊牛的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生化分析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犊牛腹泻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不同牛场的大肠杆菌菌株对同样的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引起3个牛场犊牛腹泻及致犊牛死亡的病原均为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检测由日本几个不同地区患有腹泻或未患腹泻犊牛分离出的大肠杆菌的K_(99)抗原,血凝反应,O群别和产肠毒素性。共检查了473个经IMV_iC系统鉴定为大肠杆菌的菌株。其中306株分离自103头腹泻犊牛的粪样、肠内容物和/或脏器,其余菌株则分离自40头健康犊牛粪样。所有犊牛均不足30日令。用Guinée等人报告的方法及K_(99)抗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我市各养奶牛户中,出现多年未见的犊牛腹泻,不少畜牧兽医工作者,经过各种检验实践证实,认为是一种初生犊牛传染性腹泻病(犊牛大肠杆菌病)。根据我市兽医卫生检验室化验报告结果。分别从肝、脾、肠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其特点是发病在初生后1~3天.发病率高、发病急、死亡率高。各种西药治疗效果较差,为此在临床上应用中草药对初生腹泻犊牛进行试验治疗,收到满意效果,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8.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是新生犊牛腹泻的一种主要病原。大多数 ETEC 菌体带有 K_(99)吸着抗原,能促进该菌在犊牛肠道定位繁殖,产生耐热的肠毒素(STa),引起急性腹泻和脱水。用平板凝集试验检查吸着抗原,方法虽然简单,但是用于诊断会拖延时间,给养牛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Whittaker 等(1958)发现用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人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O_(127),:B_8),非常实用。Hadad 等(1978)曾描述过一种问接荧光抗体技术筛选犊牛粪便 ETEC。由  相似文献   

9.
1.下述病原哪些与新生犊牛腹泻有关? (1) 轮状病毒(2) 隐孢子虫(3) 大肠杆菌(4) 冠状病毒2.怎样鉴定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 (1) 产生溶血素(2) 对多种抗生素有抵抗性(3) 具有K_(99)粘附抗原(4) 产生肠毒素3.生后不到24小时的犊牛最常见的腹泻病原: (1)大肠杆菌(2)病毒(3)原虫4.为研究引起新生犊牛腹泻病原所必备的样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我市各养奶牛户中,出现多年未见的犊牛腹泻,不少畜牧兽医工作者,经过各种检验实验证实,认为是一种初生犊牛传染性腹泻(犊牛大肠杆菌病).根据我省兽医卫生检验室化验报告结果,分别从肝、脾、肠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其特点是发病在初生后1至3天,发病率高,发病急,死亡率高.各种西药治疗效果较差,为此在临床上应用中草药对初生腹泻犊牛进行试验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特予报告,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1.
Nalin等(1987)报道,患霍乱的病人当用溶液给以口服或灌肠以补充由于腹泻而损失的体液和电解质时,含有葡萄糖和甘氨酸的电解质溶液(GGES)能充分地从肠中吸收。这一技术已被用在以肠道失水和损失某些电解质为主要致病因素的犊牛腹泻的治疗中。Hamm和Hicks报道给腹泻的犊牛(已分离出大肠杆菌)服用  相似文献   

12.
<正>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是引起犊牛腹泻的重要病原菌。ETEC的致病过程是细菌依赖黏附素,在肠道内定居、繁殖,然后释放细菌毒素引起细胞坏死和肠道紊乱,进而导致急性腹泻[1]。黏附素、肠毒素、溶血素等是与其致病过程有关的致病因子[2],某些血清型也与大肠杆菌的致病性有关。国外有关于大肠杆菌的O抗原血清型与肠毒素和黏附素类型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检测了分离自牦牛腹泻样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市各养奶牛户的奶牛中,出现一种多年未见的犊牛腹泻,经检验确诊,为出生犊牛传染性腹泻,即犊牛大肠杆菌病.我市兽医卫生检验室分别从肝、脾、肠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其特点是出生后1~3d发病,发病率高、发病急、死亡率高.各种西药治疗效果较差,为此在临床应用中草药对腹泻犊牛进行试验治疗,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多重PCR方法对某规模化奶牛场进行了产志贺毒素类大肠杆菌(STEC)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流行情况调查,共检测95份粪便样品。结果显示,样品的大肠杆菌阳性率为26.32%(25/95),其中健康成母牛、腹泻成母牛、腹泻犊牛的大肠杆菌阳性率分别为23.29%(17/73)、25%(2/8)、42.86%(6/14);16份样品检出STEC,9份样品检出EPEC。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市各养奶牛户的奶牛中,出现一种多年未见的犊牛腹泻,经检验确诊,为出生犊牛传染性腹泻,即犊牛大肠杆菌病。我市兽医卫生检验室分别从肝、脾、肠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其特点是出生后1~3d发病,发病率高、发病急、死亡率高。各种西药治疗效果较差,为此在临床应用中草药对腹泻犊牛进行试验治疗,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开展了乌梅、白头翁、黄连、穿心莲等22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按照常规法制备中药水提物,采用平板打孔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了22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22味中药中有10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其中乌梅、诃子、五倍子和半边莲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最佳,抑菌圈直径为15 mm以上,为高度敏感;其次是黄连、秦皮、穿心莲、连翘、金银花、石榴皮,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0 mm,为中度敏感;黄柏、紫花地丁等12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无抑菌作用。对五倍子、乌梅、诃子和半边莲等抑菌作用较好的中药可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牛腹泻性大肠杆菌病是目前危害养牛业生产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侵害犊牛,青年牛在应激环境下也可发生。临床上以肠毒血症、败血症和肠炎为主要特征。在有传染源的牛场,犊牛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冬末春初和气温多变季节发病更为严重,且由于耐药性的产生,养殖场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常导致犊牛因腹泻脱水死亡。1临床表现犊牛大肠杆菌病又称犊牛白痢。是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讨黄连、白头翁和黄芩等中药对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犊牛腹泻的防控提供参考。试验菌株为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采用水提法提取黄连、白头翁和黄芩等24种中药,以抑菌圈直径大小、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为观测指标评判中药对引发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黄芩、地榆2种中药对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效果最明显,抑菌圈直径分别是10.15 mm和10.07 mm, MIC均为31.3 mg/mL;其余22种中药对试验菌株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差,未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效果。本试验结果表明,黄芩、地榆2种中药对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作用,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1 前言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是导致新生犊牛腹泻和死亡的主要病因。现已明确ETEC至少有二种毒力因子:介导粘附于上皮、使ETEC在小肠能迅速繁殖的定居因子和引起腹泻、脱水的热稳肠毒素(ST)或热敏肠毒素(LT)。K99菌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京郊各国营奶牛场,出现多年未见的犊牛腹泻,不少畜牧兽医工作者,经过各种实验证实,认为是一种初生犊牛传染性腹泻(犊牛大肠杆菌病)。根据我场兽医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